• 沒有找到結果。

場地論(Field theory)

人際關係 第二節

六、 場地論(Field theory)

社會心理學家 Kurt Lewin 提出了場地論的觀點,他的理論中強調了 環境在心理學的顯著性。場地論試圖以數學的一個分支-形勢幾何學的

+或-

+或- +或-

O: other

P: person X: a thing

24

圖示來描繪人與環境,以瞭解人類行為的公式。

B=f(P,E) 表示行為是個體與其心理環境二者的函數。

B:behavior 行為 P:person 個體 E:enviroment 環境 f:function 函數關係

在這個公式中,人被視為生存在心理環境中,心理環境是個人周圍 的物理與社會影響力。人和環境一起組成生活空間,是人內在心理和外 在事實的結合。由這個公式我們也很明顯地瞭解到,人際關係的互動情 形不僅僅是個人行為的表現,還包括了環境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人都 生活在心理環境中,共同形成生活空間。而生活空間與外緣邊界是有滲 透性的,亦即是相互影響的(見圖 2-2)(徐西森等人,2002;蔡培村,

2000)。

圖 2-2 心理學觀的簡化圖

資料來源:蔡培村(2000)。人際關係(頁 17)。高雄市:高雄復文。

(P+E=L)

E F P

P:person 個人

E: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心理環境 L:life space 生活空間

F:foreign hull 外在環境

25

蔡培村(2000)指出場地論中有三個主要觀點是經常被討論的:

(一) 此時此刻(here and now):強調人在此時此刻與他人交 互作用下的表現,而不去探討過去的事件、行為。

(二) 知覺(perception):個人主觀的知覺決定了他與他人的 交互作用。

(三) 意圖(intention):每個人意圖的異同,構成了人與人 之間不同的互動方式。

總結以上的人際關係理論,人類有著不同程度的情感需求、歸屬需求 以及控制需求,人際關係乃是藉由互動雙方不同程度的人際需求而定。

在互動過程中,我們會對利益及成本進行計算,並選擇利己的社會行為。

社會行為是以溝通為基礎的,個人對於他人的行為是透過思考和詮釋,

然後針對他人行為的意義,產生文字等抽象符號的媒介。此外,人際關 係是受彼此間的態度與觀點所影響,當認知觀點不一致的時候,藉由改 變態度或忽略彼此間差異來達成認知平衡。人際關係也要考量環境與人 之間相互作用力。

人際關係的功能與特性 參、

誠如黃惠惠(1996)所言,人際關係是人類生活的重要核心。它不 是人生的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人人都需要,處處都存在。

一、 人際關係的功能

人際關係是如此的重要,黃惠惠(1996)提到以下幾點人際關係的 功能:

(一) 人際關係可以滿足社會性需求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所隸屬,這樣才能讓你感受到你和

26

他們同類,有共同的語言、生活與文化,如此生活在一 起,才能分享、才會產生樂趣與意義。

(二) 促進自我了解、發展自我概念

每個人的自我了解有部分來自自省,另外的來源即是他 人。別人就像是鏡子一樣,當我們和他人互動時,可以 從別人對我們的反應或回饋中,發展出清晰、正確的自 我畫像。

(三) 促進個人的成長

個人的成長如果只靠個人的學習是不夠的。我們的朋友 各有專長、才能與不同的經驗,這正是自己所欠缺的,

值得向他們學習的,俗語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正 是這個道理。與朋友在一起,多聽、多看、多問、多請 教、多學習,必能促進個人的成長。

(四) 苦樂與共並提供協助

當我們喜樂時,有人分享我們的成功、榮耀、快樂,會 讓我們更快樂、更有意義價值。而當我們痛苦時,如果 有家人或朋友在身邊安慰、鼓勵或協助,就比較不會感 到孤單、無助,比較容易恢復信心,也比較有勇氣從失 敗、痛苦中再站起來。

(五) 促進身心健康

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個人的生理與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 助益。很多的醫學研究都發現積極、支持性的人際關係 使人長壽,較有助於病情的復元,也較少致病。

27

二、 人際關係的特性

陳皎眉、鐘思嘉(1996)指出人際關係有以下兩種特性:

(一) 人際關係是不斷在改變的,而它的發展也是有階段性 人際關係是一個動態的關係,不停地在變化,不是變得 更好,就是變得更壞。

(二) 人際關係是經由溝通來開始建立和維持

溝通包含了語文與非語文兩個部分。人際關係好的人,

常常是因為他們有好的溝通能力,讓對方覺得他們用心 在傾聽,試圖了解對方;而人際關係不好的人,卻往往 是溝通能力不好,他們常常讓人覺得他們沒有在聽或他 們沒有聽懂。

28

視障者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