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其他與醫療照護相關之論述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3. 其他與醫療照護相關之論述

余政經(2006)採用質性研究之深度訪談法,以了解經營者在目前經營地區 醫院上的困境與轉型開設護理之家之可能性研究。研究發現小型醫院面臨的主要 困境包括:人員聘請不易、住院收入減少、競爭優勢不足、健保給付緊縮及評鑑 標準嚴格等。地區醫院因應困境的主要方式有:策略聯盟、委託經營、開設護理 之家、聯合門診及聯合採購。其結論提出三點建議:建議政府應建立亞急性照護 制度、輔導小型醫院發展以醫院為基礎的護理之家,使之成為亞急性照護機構,

強化長期照護概念,修訂醫院最少急性病床數由二十床減為十床;建議健保局對 於亞急性照護予以給付;建議提昇地區醫院管理品質,收住大型醫院與獨立型護 理之家之亞急性住民。

林詠智(2007)透過八個構面來研究台灣遠距照護產業。其研究結論包括,

法規標準面向:政府應放寬遠距照護應用之地區及規範相關服務行為;社會保險 面向:從實驗性地小範圍開放給付,再擴展到其他遠距照護之服務行為;組織環 境與文化面向:注意規劃成熟度和工作場所成熟度;專案複雜性面向:加強溝通,

積極達成共識以完成目標;產品創新面向:增加可攜式之遠距照護服務;顧客介 面面向:65-85 歲之高齡者為最佳目標顧客,使用設備應儘可能輕薄短小且使用簡 便;基礎建設管理面向:建議透過策略聯盟方式,快速建立遠距照護所需之設施 及能力;財務面向:以不虧損為原則,降低收費標準,以增加顧客數,快速達到 規模經濟。

何彥毅(2007)認為要能有效的落實遠距醫療與居家照護服務,除相關法規 及政策配合、創新科技的發展及市場接受度、產品合宜性與普及率外,產品與服 務的價格合理化亦為要素。近年來,政府在醫療保健及照顧服務業政策發展中,

對遠距醫療保健領域有相當之著力,然相關之計畫皆屬初辦階段。且目前所推動 之遠距醫療只側重於兩端醫師之會診、衛教之宣導及建立後送體系,與國外所執 行之遠端診療尚有落差。台灣發展遠距醫療器材產業的優勢在於擁有優異電子產

業基礎,周邊零組件產業可以提供台灣發展電子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優勢,加上 大陸較低廉的人力支出,可以降低製造成本。文中提出六點建議:建立遠距醫療 評鑑制度;除以醫療為主外,仍需注意在創新科技化之策略,如遠距醫療週邊產 品之標準化的訂定;除國內需求外,亦可將遠距醫療服務產業推廣至其他華人社 會;隨數位科技之發展,注意網路技術及周邊設備之汰舊換新問題;政府應整合 產、官、學於與老人相關醫療照顧問題之研究以因應人口老化;修改醫療法令規 定,以擴大遠距醫療之範圍,並將遠距醫療納為全民健保之支付項目。

張仁豪(2008)以 PESTEL 分析台灣發展醫療照護產業的總體環境六要素,

認為政府的政策性補助有利於產業的提升與廠商的投入;國家經濟的變化可能衝 擊家計單位的支出分配,對產業發展衝擊仍待深入研究;健保制度的低價就醫環 境以及醫療院所的便利性所造成的國民就醫行為模式,不利於都會區的遠距健康 照護推廣;民眾對於隱私權的疑慮則必須靠業者的自律與法律及科技的作為才能 改善;環保因素對於國內遠距健康照護產業的影響力量不如國外為大,以外銷為 主醫療電子廠商必須完全符合國外環保法令;遠距健康照護法令規範方面,亟需 醫療法的修改與解除限制。

蔣明富(2008)以遠雄建設、工研院及馬偕紀念醫院共同推動之遠雄未來市 大型社區遠距健康照護示範性服務系統之個案為例,從價值網分析認為聯盟之三 業者須緊密結合才能共創三贏,共同對抗來自波特五力分析架構中之競爭者。經 參酌美國產業成功因素在於主要付費者為保險公司,而日本不能蓬勃發展亦是與 付費有關之經驗。因此經營者如何在維持客戶滿意的情況下,管控成本以維持高 服務品質將是重要關鍵點。並提議適度修改醫療法以擴大遠距醫療之服務層面;

醫療監控端合併網路平台端,完全由醫療院所獨立經營;以及由健保局、互惠者 或由有需求之客群自費支付等未來可能發展之經營模式。

詹文男(2009)於 2020 全球大趨勢與大未來國際論壇中提出「銀色智慧與活 力」,從銀髮族的生活自立及心理增齡兩個需求構面分析(圖 2- 3)。以瑞典、日本、

德國、希臘及義大利為標竿來建構銀髮族的生活自立面向的需求路徑圖,透過老 年人口比例、扶養比以及主要所得者屬儲蓄率最高年齡層之家戶數與主要所得者 為高年齡者之家戶數之比(Ratio of Household Prime Saver to Elderly, PS/E)等三個 基線(baseline),得出銀色智慧與活力情境下高齡就業、高齡照護、高齡福利/保

Age-friendly 高齡就業環境、技術及政策等。

另外以日本為標竿來建構銀髮族的心理增齡面向的需求路徑圖,透過高齡人

模式,配置足夠的醫事人力。建議發展適用於全國長期照護本土化與標準化的完 整功能評估量表,將住民照護的等級分類,獲得住民健康概況與以及醫事人力需 求,進而提升長期照護品質監控。

商業周刊第 1130 期張鳳(2009)譯自 Nikkei Business 的報導指出在人力、物 力、金錢等各方面都已達極限的日本醫療體系,正瀕臨瓦解危機。由於資源浪費 與分配不均,破壞了日本原有的醫療體系,造成住滿的病床、過勞的醫生,但醫 院卻還是虧損連連的異象。根據 OECD Health Data,日本每 1,000 人就有 8.2 個病 床,而最少的英國是 2.2 床,只有日本的 1/4。其主要原因在於日本病患的住院天 數偏長,日本的急性期病床平均住院天數為 19.2 日,OECD 的平均數為 7.1 日。

在日本,透過手術及治療等醫療行為可以獲得的診療收入相當低,因此醫院只好 增加住院人數,並拉長住院期間,以維持醫院的營運。甚至有家人無法給予照顧 的高齡人口,即使沒有生病或受傷,還是會不顧長期臥床將加速肌肉萎縮及老人 癡呆症發生之危險,而讓老人家長期住院。而根本解決之道就是「修正健保補助 制度」,別再以病床數及住院的期間為補助基準,應該評估病患的康復成果,這樣 才能減少院方讓病人長期住院的情形。根據我國醫療服務量統計 2008 年每 1,000 人就有 6.6 個病床,急性期一般病床平均住院天數約為 7.1 日。

商業周刊第 1142 期張鳳(2009)譯自 Nikkei Business 的報導指出 2025 年日 本的老人看護產業產值將高達 24 兆日圓(約合 8.6 兆新台幣),且在此之前看護產 業將有 100 萬人力的需求。根據東京商工 Research 公司(TSR)的調查,2008 年 有 46 件看護業者倒閉為歷年最高,總負債金額超過 1,000 億日圓。其中有不少業 者是因為受到法令的規定影響,無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服務,導致高齡者入住意 願不高而破產倒閉。由於沒有人看護,也沒有看護設施能提供收容場所的看護難 民正在持續增加中,文中也指出假使能夠得到大多數高齡者的支持,也就能夠掌 握龐大市場的潛在需求,從探索需要看護者的心聲開始,不管效率、無微不至來 抓住高齡者的心。

余家杰、徐業良(2009)以國內外已經進行商業化營運的系統為主,挑選比 較有規模、有代表性的案例,歸納出遠距居家照護系統的典型架構(圖 2- 4)。認 為利用隨身行動電話作為查詢健康資料和傳送緊急訊息的平台,將是未來發展的 重點。但是先進的通訊技術不保證是系統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例如 Lifeline 採用的 通訊技術簡單、可靠、普及度高,反而成為優勢。

資料來源:余家杰、徐業良(2009)國內外遠距居家照護發展之現況與挑戰

圖 2- 4 典型的遠距居家照護系統架構示意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