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具體系:先秦龜與玄武的應用情形

第三章 玄武與龜的粘合與相混

第二節 各具體系:先秦龜與玄武的應用情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漢代畫像石的辨認亦有模糊之處,以《中國畫像石全集》為例,龜蛇合體的 圖像皆被標明為「玄武」,然而「獨體龜」卻被多樣化地解讀為「龜」、「玄武」

或「鱉」,其中大多沒有明確的界線或可信服的特徵,獨體龜到底是不是玄武產 生了很大的爭議空間。

以上研究都顯示出龜與玄武關係迷離,實在不易區分,連其實體造型究竟為 何都難以釐清,更難以區別內涵以及其文化意涵運用的不同面向了。

第二節 各具體系:先秦龜與玄武的應用情形

自現象面觀之,從新石器時期到兩漢時期,龜和玄武的功能與用途大多時候 是壁壘分明、各司其職的。漢代之後,龜和玄武各自在基礎意涵之上,因應漢代 的社會、政治與風俗文化,衍伸或深化了其部分特質。以下分別從「龜」和「玄 武」二線進行探討與說明:

一、龜與宇宙象徵

新石器到兩漢,龜主要擔負起人們構築宇宙空間的實體想像。古人在逐漸認 識宇宙的過程中,選擇以龜的「身體空間」作為宇宙空間的類比;而龜的長壽、

縱貫古今的特殊能力,也成了人們對無限綿延的「時間」的類比對象,同時滿足 鎔鑄「時間」與「空間」的宇宙概念。以下將龜與「宇宙觀」之聯繫,分為三個 層面說明:

(一)巫術:交通天人

中國古代的卜筮方式不只龜卜,但龜卜為官方獨攬,且從商至漢代甚至更 晚,都有皇室使用龜卜的文獻紀錄。地下出土約十萬片的商代甲骨、一萬八千多 片的西周地下出土甲骨實物說明了「龜卜」對帝王決疑的重要性,幾乎是皇室取 得天意不可取代的占卜方式。但龜與占卜、巫術的連結並非始於商代,而可遠溯 新石器時代,近年來考古挖掘提供了許多新石器時代墓葬出土文物,其中就包含 作為隨葬品的龜甲。

在新石器時代,龜就已特別受到重視而作為特殊用途;河南舞陽賈湖發掘的 新石器時代遺址(約7700 年前)可以發現有的龜甲、骨器上有契刻符號,龜甲 往往成組出現,龜甲內往往裝有數量不等、大小顏色不一的小石子;推測這些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子可能是當時的巫師用來占卜吉凶的法器。從此墓M344 號墓主從比其他墓主人 多出十倍量的陪葬品推測,墓主是具有特殊身份地位的人,其顱骨不全,本該是 頭所在的位置用八個塞滿小石子的龜甲排成圓圈。學者透過人類學資料比對後推 測,墓主地位高貴,可能是在當時發生了人力無可抵擋的天災後,作為犧牲來拯 救百姓;而八隻龜甲圍成圓圈可能代表的是新人頭,將請求息災的訊息帶至天上

9

新石器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遺址(約6000 年前)發掘葬有龜甲的墓十一座,

多是隨葬品豐富的大、中型墓,墓主多為成年男女,共出土背、腹甲共二十件,

一般放置在腰右側。其中一件龜殼的背、腹甲上有八個明顯人為鑽孔的痕跡,已 鑽通的六個孔,大小一致,皆非常圓滑,顯然為細心製作,有特殊用意。

除此之外,河南淅川下王崗仰韶文化一期的墓地、四川巫山大溪和江蘇武進 圩墩墓地,也發現不少以龜隨葬的現象。其中的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約 4500 年前)下層的 M4 墓坑出土一件「玉龜」,通體精磨,圓弧形,背上有脊,腹背 有對應的圓孔,應為拴繩固定之用。(見下圖左)

10 11

出土時有一長方形玉片夾在玉龜腹、背之間(見上圖右)。此玉片兩面精磨,兩 短邊上各有五圓孔,二長邊分別有四與九個圓孔。玉片中間有一八角星紋,外有 一圈,再外是向外放射狀的八個箭頭,再外一大橢圓;橢圓外有向長方形四角放 射的四個箭頭。發掘簡報根據圖象與相關的數字,推測玉片是原始的八卦12;李 零則認為玉片上的圖形類似古代的「式圖」,他指出,玉片上的圖案意義與《史 記.龜策列傳》和後世卜書有所聯繫,都是在「龜卜」的思維之下,以天文、地

9 章成崧:《中國龜文化綜合研究》(臺北:政大書城,1996 年),頁 37、41。

10 圖片引自凌家灘專題

http://zt.ch365.com.cn/2007ljt/news/TP/26943567GEKDK46817KA89EF4G.html

11 圖片引自凌家灘專題

http://zt.ch365.com.cn/2007ljt/news/TP/26103925D20HG893AG0DAG8GAA7.html

1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墓地發掘簡報》,《文物》,1989 年第 4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龜)游三千歲,不出其域。安平靜止,動不用力,壽蔽天地,莫知其極。

31《史記.龜策列傳》

謂生必死,而龜鶴長存焉。32《抱朴子.論仙》

龜之長壽,不僅「壽蔽天地」,《抱朴子》的說法更接近龜是「永生不死」。由於 龜極長壽,文人更極寫其生長之緩慢:

龜千歲乃滿尺二寸。33《史記.龜策列傳》

龜生三百歲,大如錢,游於蓮葉之上,三千歲青邊緣,巨尺二寸。34《論 衡.狀留篇》

龜一千年生毛,五千年謂之神龜,壽萬年曰靈龜。35《述異記》

由於靈龜壽蔽天地,看盡朝代興替、古今往來之事,因此人們又從「長壽」衍伸 想像龜是「智慧」的化身,能夠鑒往知來,為王者準確預言國之大事,因此又被 視為國之重寶。《史記.龜策列傳》曰:「龜者是天下之寶也,先得此龜者為天子。

且十言十當,十戰十勝。生於深淵,長於黃土。知天之道,明於上古。」36此特 質又與古人以龜為卜的動機相結合,加強了古人認為「龜卜」的靈力,如《淮南 子.說林》中記載的:「牛褫彘顱亦骨也,而世弗灼,必問吉凶於龜者,以其歷 歲久矣。」37一直到漢代,都還有「諸侯以龜為寶」38、「寧王遺我大寶龜」39等 記載。

(三)創世:象天法地

龜是宇宙的象徵,除了可以代表無限的時間與想像中的具體空間外,還進一

31[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注:〈龜策列傳〉第 68,《史記會注考證》冊 10,卷 128,

頁 16。

32 王明:《抱朴子內篇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1 年),卷 2,頁 12。

33[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注:〈龜策列傳〉第 68,《史記會注考證》冊 10,卷 128,

頁 17。

34 黃暉撰:〈狀留篇〉,《論衡校釋》,卷 14,頁 619。

35《太平御覽》引任昉《述異記》,參見[宋 ]李 昉 等 奉 敕 編:〈鱗介部〉,《太平御覽》(臺北:

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 年),卷 931,頁 4273-2 頁。

36 [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注:〈龜策列傳〉第 68,《史記會注考證》冊 10,卷 128,

頁 17。

37[漢]劉安撰,何寧集釋:〈說林訓〉,《淮南子》,卷 17,頁 1186。

38[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禮器〉第10,《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卷 23,頁 5a。

39[漢]鄭玄著,[唐]孔穎達疏:〈大誥〉,《尚書正義》,《十三經注疏》,卷13,頁 190。

地(earth bearer)神話43。同時這也是世界性的觀念,太平洋中東幹島(Tongan)、

西裏伯人(celebes)都有此類神話,斯蒂.湯普遜(Stith Thompson,1885-1976)

的《民間文學母題索引》將之歸類為「A.815 大地立在龜背上(Earth form turtle’s back. Earth erected on back of a turtle floating in primeval water)」母題44。我國創世 神話中的負地者有巨人、巨鼇(龜)、大魚、鯨魚、蝦蟆(蛙)、牛、龍等,其中

44 參見 Stith Thompson, 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 (Bloomington: Indiana UP, 1989), vol.1, p.163.

此條目的中文翻譯是參照高師莉芬:〈蓬萊神話的海洋思維及其宇宙觀〉,《蓬萊神話—神山、海 洋與洲島的神聖敘事》,頁73。

45 同上註,頁 128-129。

46 [宋]洪興祖:〈天問〉.《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年),頁 14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古兄妹、伏依兄妹、伏羲女媧,姜良姜妹等等;然而同以「龜」作為神話中智慧 的「先知」角色,則應有其獨特的象徵意涵,值得注意。此外,這些故事中大多 有個母題——述及龜殼被打破、重新拼湊以及龜殼花紋之由來,龜彷彿經歷了一 次死亡而又神奇的復生,如同大地毀滅、世界回歸混沌後又重建秩序的過程,更 與這個神話有呼應性。

龜和宇宙的類比思維一直延續至漢代內涵都大致保持不變,只是在讖緯的渲 染下描繪益加深刻仔細:

靈龜文五色,色似玉似金,背陰向陽。上隆象天,下平法地,槃衍象山,

四趾轉運應四時,文著象二十八宿。虵頭龍翅,左精象日,右精象月,千 歲之化,下氣上通,能知存亡吉凶之變。(《說苑》)55

神龜之象,上圓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盤法丘山,玄文交錯,以成列宿。

五光昭若,玄錦文運,轉應四時,長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禮 統》)56

龜的背甲上「玄文交錯」引人聯想為地表的山川丘陵起伏;而其背甲與腹甲構築 出的身體空間,更近似於「蓋天說」中「天圓地方」宇宙模型。《禮統》和《說 苑》中的記載,進一步闡明了在讖緯渲染下,時人對龜有更精微的類比,如「背 上有盤,法丘山」、身有「五光」,而且能操控四時運行,甚至推算天命、預知 吉凶。其中「左睛象日、右睛象月」的類比思維,就普遍見於「創世神話」之中,

如徐整《五運歷年紀》記混沌中誕生之第一人——盤古死後身體化生出天地萬物:

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 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髮髭為星辰……。57 晉代郭璞的《玄中記》中,亦以類似敘事方式記載一鍾山山神:

北方有鍾山焉,山上有石首如人首,左目為日,右目為月,開左目為晝,

閉右目為夜;開口為春夏,閉口為秋冬。58

55 [漢]劉向:《說苑》(臺北:中華書局,1966 年),卷 18,頁 7a。

56 本文為《初學記》引《禮統》,參[唐]徐堅撰:《宋本初學記》,卷 30,頁 589-599。

57 [三國]徐整:《五運歷年紀》,收錄於[清]馬驌:〈開闢原始〉,《繹史》(臺北:新 興書局,1983 年)卷 1,頁 2。根據茅盾的研究,徐整是三國時吳人,然而盤古神話並非是三國 時才出現,而是早已流傳在南方的神話,三國流傳至東南的吳國,因此北部、中部的古籍中並無 盤古開天闢地與垂死化身的記載,但很可能已流傳相當悠久。參茅盾《中國神話研究初探》(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年),頁 44-45。

58 魯迅:〈玄中記〉,《古小說鉤沈》,收錄於《魯迅輯錄古籍叢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眼睛化為日月、或眼睛與日月的類比,是創世神話中死而化身母題中一個重要的 情節。李福三指出,眼睛與日月的聯繫,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59,某些西南少數 民族的創世神話中,太陽和月亮是由動物或人的眼睛演變而來的;彝族的創世史

眼睛化為日月、或眼睛與日月的類比,是創世神話中死而化身母題中一個重要的 情節。李福三指出,眼睛與日月的聯繫,是一個世界性的主題59,某些西南少數 民族的創世神話中,太陽和月亮是由動物或人的眼睛演變而來的;彝族的創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