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藉由編製分數概念試題,透過試題關聯結構分析,探討國小四 年級學童分數概念的結構發展。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四節:第一節分數概 念的分析,第二節分數概念的相關研究,第三節國小四年級分數概念教材 分析,第四節試題關聯結構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分數概念的分析 分數概念的分析 分數概念的分析 分數概念的分析

本節主要探討分數概念,可從兩方面分析,一為分數的意義,另一個

為分數概念的發展,就其相關研究說明如下。

壹 壹 壹

壹、、、、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

數概念是以整數為基礎,但當遇到整數無法解決的情境,就必須引進 分數(呂玉琴,1991b)。而「分數」這一詞,具有小部分、片段、破碎 的意思,來自拉丁文“fangere”,通常是指將全部分解成部分(張平東,

1995)。周筱亭、黃敏晃(2001),指出以「1」為計數單位時,當人們 生活中遇到不足「1」的計數、測量、比較時,自然而然會發展出比「1」

小的計數單位,例如:

2 1

4 1

8

1等。甯自強(1993a)認為,分數的起源來 自等分割一物件的活動紀錄和結果,藉由將原單位量分割,我們能獲得單 位分量的重複,並從中得到與被測量量等價的量;使用分割份數和重複單 位分量的次數並置,作為被測量的指標。就數學上而言,分數能以 p 和 q 為整數,其中 p 不為 0,將分數化為

p

q 的形式(有理數定義形式),p 表 示分母,q 表示分子,而在使用上,因情境的不同,其分數解釋會有所不 同(Corwin, Russel&Tierney,1990;教育部,2003)。

分數在國小階段的數學佔有重要的角色,對國小學童而言,也有學習 分數的困難所在,探究原因之一分數有許多重意義,在運用上會因情境的 不同,有不同的解釋,也因此國內外研究者,提出許多見解,提出許多對 分數意義的解釋,整理如表 2-1:說明國內數學課程中,對分數概念提出 的分數意義內容;表 2-2:整理國內相關研究,提出分數的各種意義內涵;

表 2-3:整理國外相關研究,提出分數的各種意義內涵。分別整理如下:

表 2-1 國內課程分數意義整理表

版本 分數的意義

民國八十二年國小數 學課程標準

1. 表示操作:重視具體操作物與分數符號的連 結,進行分的活動。

2. 「部分/全部」:包含連續量和離散量。

3. 數線上的數值:分別表示線段長及表徵為數線 上的一點。

4. 整數相除的的結果 5. 比例、比值

6. 表示量的大小:如 5

1,加上名數「公升」,則

5

1公升。

民國九十二年九年一 貫國小數學課程綱要

有理數的教學,必須釐清有理數的四個意涵 1. 平分的意涵:從平分學習分數。

2. 測量的意涵:測量是調和「部分/整體」的意涵 與帶分數認知衝突的重要工具。

3. 比例的意涵:比的原理。

4. 「部分/整體」的意涵

表 2-2 國內學者的分數意義整理表

研究者 年代 分數的意涵 楊壬孝 1988

1.一個整數之相等的部份 2.數線上的一個數值 3.一個集合等分組後的幾組 4.兩數相除的結果

林碧珍 1990

1.子集合-集合模式 2.部分-全體模式 3.數線模式 4.商模式 5.比值模式

彭海燕 1998

1.子集/集合的意義 2.部分/全體的意義 3.數線上的一點 4.兩數相除的結果 5.比值

楊瑞智 2000

1.部分/全部 2.子集合/集 3.乘法運算元

4. 整 數 乘 除 的 結 果 5. 平 均 ( 含 速 率 、 密 度 ) 6.當量 7.機率 8.分數是一個數、數線上的一點 9.比例中的比、比例尺、比值、比較量÷基準量

10.等值分數

湯錦雲 2002

1.部分-全部 2.數線上的一個數值 3.比例、比值 4.整數相除的結果 5.分數是一個數

林榮煌 2006

1. 部分/全體的關係 2.兩個整數相除的除法 3.比:兩個數的比較值 4.運算 5.測量

表 2-3 國外學者的分數意義整理表 研究者 年代 分數的意涵

1976

提出有理數的七種詮釋:分數(fractions) 、小數 (decimals) 、比(ratio) 、有序對(orderedpairs) 、 商(quotient)、測量(measures)、運算元(operator)。

1980

將其簡化為五種詮釋:部份-整體(part-whole)、

比(ratio)、商(quotient)、測量(measures)、運算元 (operator)

Kieren

1988 再簡化為:比(ratio)、商(quotient)、測量(measures) 、 多重運算子(multiplicative operators)

Larry&

Joseph

1978

引自李端明,1997。

提出分數意義:

1.圖形中全部的一部份 2.比例中的比

3.除法中的商

4.自然數中的有序對

主張分數中要掌握的概念要素:

1.確定單位量 2.認知等分大小 3.找出等分割數

4.所聚份數與等分割數之比較 Behr,

Lesh&

Silver

1983

分數有:分數測量(fraction measures)、比(ratio)、

平均(含速率、密度) (rate)、商(quotient)、線性座標

(linearcoordinate)、小數(decimals)、運算元 (operator) 七種不同的意義。

Dickson, Brown&

Gibson

1984

分數的意義有:

1.整個區域的子區域(sub-area of wholeregion)

2.子集合與全體集合間的比較

(a comparisonbetween a subset of discrete objects and the whole set)

表 2-3 續

3.位於兩個整數間數線上的一點(a point in number linewhich line at intermediate point between two wholenumbers)

4.兩數相除所得的商(the result of a division operation)

5.二組集合或二個度量的大小比較的方法(away of comparing the sizes of two sets of the objects or two measurements)

Nesher 1985

認為分數有五種詮釋:

部份-整體(part-whole)、商(quotient)、比(ratio)、

運算元(operator)、機率(probability)。

Ohlsson 1988

將分數分為四種建構及十一種涵義:

1.商的函數(the quotient function) :包含等分除 (partitioning)、包含除(extracting)、縮小(shrinking)、

引出(educing)。

2.有理數(rational number):包含分數(fractions)與測 量(measures)。

3.二元向量(a binary vector):包含比(ratio)、內涵量 (intensive quantities)、比例(proportion)、平均(含速 率、密度) (rate)。

4.合成函數。

綜合以上的文獻得知,分數的意義非常廣泛和多重,而分數是用來解 決未滿一個單位量的數值問題,不外乎分數也是涉及兩個量之間的比較關 係,歸納學者們對分數的意義有以下一致的見解:1.部分和全體 2.商的意 涵 3.子集合和集合的意義 4.比的意涵 5.數線上的一點。在國小階段,分 數的教材中,並無法完全將分數的意義全部納入,但是學習分數的意義涵 蓋範圍不少。因此研究者針對四年級的學童在分數概念的測驗中,透過測 驗佈題情境,希冀了解四年級學童的分數意義,分數知識的概念。

貳貳

貳貳、、、、分數概念的發展分數概念的發展分數概念的發展分數概念的發展

國內外學者都曾做過有關兒童分數發展情形的研究,嘗試用不同的題 材,分析兒童不同層次的分數基模。以下茲列出以學習分數心理機制層面 為主的文獻,整理如下,作為本研究參考的理論:

一、Piaget (1960)

瑞士心理學家Piaget提出,兒童的認知是循序漸進的發展,為了探究兒 童的分數概念發展,他與Inhelder 和 Szeminska,設計活動,使用連續量 的具體物(紙張),研究4~10歲兒童如何解決面積的分割行為,以探究分 數知識的活動基模。其研究發現兒童的分割行為可分為四個概念發展:

(一)四歲到四歲半:

兒童對於一個物體分為兩半感到困難,對於不同形狀的分割,由難到 易,分別為正方形、圓形和長方形。此階段的兒童,沒有部分和全體之間 的關係,所以無法知道他所接觸的面積是全體面積中的元素。

(二)四歲~六歲:

兒童能將規則的圖形或小範圍的圖形(如長方形、圓形)分半,假若 圖形面積範圍增大,兒童分割能力延緩。也無法將物品等分為三分,兒童 解決的方式是將它三分後,忽略剩餘的部分,也就是無法窮盡全體。

(三)六歲~七歲:

兒童已可以等分三分,不需嘗試錯誤,兒童具有整體性的保留概念,

在有具體物下,能知道部分的總和等於全體。

(四) 十歲:

兒童能做六等分的分法。先將餅等分成三份,再把所得的三份餅再做 等分。

Piaget et al.同年也指出兒童在進行分數計算前,必須瞭解以下的七個 子概念:

(一)能將整體分割,必須有一個可以除盡的全體,才有分數的思考。

(二)一個分數,包含各部分的限定數(determinant),分配東西時,各部分 必須和接受者相對應。

(三)子分割活動中,全體必須用盡,沒有餘數(沒有剩餘)。

(四)能知道分割數和全體,有一個固定的關係。

(五)分數除盡後,分割後的每一部分都是相等的。

(六)瞭解到部分是全體的一部分,同時此部分本身也是一可再細分 的全體。

(七)因為部分的總和等於全體,部分來自全體,其全體保持不變。

二、Steffe 和 Olive 分數概念認知發展階層

Steffe and Olive(Steffe, 2002; Steffe & Olive,2010),經過幾年來不斷 的研究,提出兒童的分數概念認知發展階層由原先的「等分割基模」

(equi-partition scheme)、「分割性單位分數基模」(partitiveunit fractional scheme)、「分割性分數基模」(partitivefractional scheme)、「迭代分數基模」

(iterative fractional scheme)及「等份基模」(equi-portioning scheme)等五種到 目前分為七個發展基模,包括:1、部份整體基模(part-whole scheme);

2、分割性單位分數基模(partitive unit scheme);3、分割性分數基模(partitive fractional scheme);4、迭代的分數基模(iterative fractional scheme);5、

共同等分割分數基模(common partitioning fractional Scheme);6、分數集 聚基模(fraction composition scheme);7、測量分數基模(measurement fractional scheme),更增加研究者對兒童分數認知的了解。此理論認為構 成分數概念有兩個主要的運思:「迭代」(iteration)和「分割」(partition)(Tzur, 2003)。就其概念發展說明如下:

(一) 部份整體基模(part-whole scheme)

係指兒童能將一個物件利用預期基模進行相等分割,等分割後的物件

(二) 分割性單位分數基模(partitive unit scheme)

指具有將整體等分後得到基本單位分數的基模,例如:一包餅乾12塊 平分給6人,每人得到

6

1包餅乾。

(三) 分割性分數基模(partitive fractional scheme)

指可以結合單位分數以形成一個整體的集聚部分,但此集聚部分小於 等於甚至是大於整體。與整體成為兩個獨立的單位同時存在,部分可自整 體中脫嵌。因此當部分自整體脫嵌後,可以成為可運算的單位分數,也可 以重複製作單位分數的方式,來進行同分母分數的合成與化聚,此分數基 模稱為分割性分數基模。

(四) 迭代的分數基模(iterative fractional scheme)

是指可以將一個分數進行迭代做出另一個分數,例如:把 5

3條積木連

續迭代4次得到 5

12條積木。兒童完全了解整體可等分割成部分,而部分可 以迭代合成整體,並且知悉整體與部分可同時存在,進一步重組等分割運 思,將子分割運思與迭代運思整合在一起,能清楚掌握部份與整體之間的 乘法性互逆關係,這時的分數基模稱為迭代的分數基模。

(五) 共同等分割分數基模(common partitioning fractional Scheme)

是指能知道等分活動後的每一個分量和整體量之間所形成份都一樣 多。例如,把一盒糖果72顆,分給9個人。兒童能做出每一個人都分到8顆,

而且知道這8顆是 9

1盒,也就是一份,而且有9個一份,每一份都相等。它

還有一個特色,為可調節三階的單位,承上題,

還有一個特色,為可調節三階的單位,承上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