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設計

三、 分析方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三、 分析方法

本研究問卷收集完畢後,先以人工方式整理建檔,篩選出無效 問卷後,將資料匯入 SPSS22.0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 for Windows 以及 AMOS 21.0 統計套裝軟體作為資料分 析工具,分別採用下列分析方法進行本研究的實證分析,其中包 括: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信度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效 度分析(Validity Analysis)、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nalysis)。為了在更深入探討資料中各項變數與保費收入之 關係,本研究利用迴歸分析法之逐步選取法中的後退淘汰法 (Backward Elimination Procedure)之方式進行更精確的變數篩選,

以進行後續之探討。

(一) 敘述性統計分析

針對本研究中分行資料,包括員工數量、理專人數、成立 年資、分行客戶數與分行所在區位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

(二)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多變量分析法中相互依存方法的其中一種,目 的是透過彼此相關的變數,用主成份分析法以及最大變異數 轉軸法,將眾多的相關變數轉化、濃縮成為有概念意義的因素。

本 研 究 採 以 取 樣 適 切 性 量 數 KMO(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以及巴式球面性檢定(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檢驗本研究樣本回收資料是否適合進行因素 分析。根據張紹勳(2001)建議,KMO 值大於或等於 0.6 及巴 式球面檢定結果拒絕虛無假設(p<0.01),來檢測本問卷資料是 否適合執行因素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三) 信度分析

信度是衡量沒有誤差的程度,信度是以衡量的變異理論為 基礎,檢測結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y)程度。信度可以用兩個 方向來解釋,一個是再測性(repeatability);另一個是內部一致 性(internal consistency),前者是指使用相同的工具重複某項特 質時,是否能夠得到相同的結果;後者則是指衡量各個量表在 不同的構念是否具有一致性(吳萬益, 2011)。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 係數以及各題項的「修正的項目總 相關」(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來測量內部一致性的程 度。根據 DeVellis (1991)對 Cronbach’s α 值提出以下觀點:當 α 係數介於 0.65 至 0.70 間尚可;α 係數介於 0.70 至 0.80 之間 則具有高信度;α 係數大於 0.80 時,則信度最佳,及張紹勳 (2001)建議各題項的 Corrected Item-Total Correlation 大於 0.3 表示內部一致性程度高。

(四) 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變項的衡量能夠確實衡量出研究者想要衡量的 程度,其目的是幫助研究者檢驗預想衡量事物的一種測量尺 度。檢視過去的研究發現,學者常使用的效度分析有下列幾項 類 型 , 分 別 為 內 容 效 度 (Content Validity) 、 效 標 關 聯 效 度 (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分述 如下。

1. 內容效度:衡量工具的適切性、涵蓋所有衡量構念的 程度,也就是問卷提項所包含的題項是否足以衡量整 個概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2. 效標關聯效度:衡量工具的內容具有預測或是估計的 能力。

3. 建構效度:衡量工具能夠測量理論概念的程度,也就 是問卷或量表能夠測驗到理論上的構念程度。其中又 分 為 收 斂 效 度 (Convergent Validity) 與 區 別 效 度 (Discriminant Validity)兩種,收斂效度是指利用兩個 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方式測量,用以衡量相同構念的程 度,區別效度是指利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方式測 量,用以衡量不同構念的程度。

本研究中的自變數、依變數等所使用的衡量工具皆是沿用 過去相關文獻。Hair, Anderson, Tatham, and Black (1998)建議 的因素負荷量±0.30 以上為最低標準,± 0.40 以上為較為重要 的變項,± 0.50 以上為非常重要的變相,本研究根據 Hair et al.

(1998)的建議,以因素負荷量±0.30 以上作為刪除題項的考量 因素之一。

(五) 結構方程式模型分析(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結構方程模式是由測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及結構 模型(structural model)相互結合所組成。測量模型是藉由驗證 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來了解觀察變項 與潛在變項之間的關係;而結構模型則是以路徑分析(path analysis)之方式來探討潛在變項之間的關係。

然而,當變數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時,並不代表之間具有因 果 相關 的關 係 。結 構 方程 式模 型是 一種 多 變量統 計 分 析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之方式去探討變數之間路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關係的一種工具,因果關係是研究人員預先設定好的,此工具 僅檢驗因果模式設定的適合程度。

(六) 複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複迴歸分析之目的在於了解多個變數間是否相關、相關方 向與影響力,並透過建立迴歸方程式以預測特定變數(自變數) 對欲了解變數(應變數)之影響程度。複迴歸分析基本函數關係 如式(1)所示:

Y = f(𝑋1, 𝑋2, 𝑋3, … , 𝑋𝑛) (1)

根據式(1),可以建立迴歸方程式模型如式(2):

Y = 𝛽0+ 𝛽1𝑋1+ 𝛽2𝑋2+ 𝛽3𝑋3+ ⋯ + 𝛽𝑛𝑋𝑛+ 𝜀 (2)

而 本 研 究 利 用 逐 步 選 取 法 中 的 後 退 淘 汰 法 (Backward Elimination Procedure)來挑選出最佳迴歸模型,其方法準則為 先將所有自變數放入迴歸方程式中,然後再依照自變數對依 變數的貢獻度大小,由小到大依序剔除變數,而每剔除一個自 變數,則會重新計算方程式內各自變數對依變數的貢獻度,當 方程式中沒有任何自變數滿足剔除準則時,亦即方程式內之 自變數均達到入選標準,剔除程序即會停止。而本研究選取 𝑅𝑎𝑑𝑗2 最高者,做為本次探討之迴歸模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