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初步資料分析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資料分析與討論 資料分析與討論 資料分析與討論

依據資料分析之結果,本章共分成四節加以探討。第一節旨在描 述研究對象之性別在創意認知歷程與科技創作變項之初步資料分析;

第二節擴散性思考活動、科技創意傾向與創意認知歷程之關係;第三 節擴散性思考活動、科技創意傾向與科技創作之關係;最後第四節創 意認知歷程與科技創作之關係。

第一節 初步資料分析

本節首先分析研究對象在各測驗及量表的得分情形。由於各分量 表的題數並不相同,因此計分方式乃將分量表的得分除以該分量表的 題數。

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本部分 描述研究 對象性 別背景變 項 之次 數與百分 比 ,結 果如表 4-1。就全體研究對象而言,男生 77 人佔有效樣本的 43.79%,女生 95 人佔有效樣本的 56.21%,男生人數比例與女生比例相近。

表 4-1 研究對象性別分布

項目 次數 有效百分比

男 7 7 43.79%

性別 女 9 5 56.21%

全體 172 100 .00 %

二、 性別在各量表、測驗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共進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依次考驗性別對國中學生在創意 認知歷程與科技創作上得分的差異情形。

(一)性別與創意認知歷程的關係

此部份在探討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情況,

如表 4-2 以及圖 4-1。

表 4-2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研究對象

男生(n=77) 女生(n=95) 全體(n=172)

分量表 M SD M SD M SD

記憶取回 3.3 2 0.73 3.2 3 0 .61 3.27 0.66 聯結綜合 3.1 6 0.78 2.9 4 0 .62 3.04 0.70 轉化類比 3.2 3 0.80 3.1 8 0 .72 3.20 0.75 簡化 3.0 9 0.82 2.8 8 0 .62 2.97 0.73 探索 3.1 7 0.77 3.1 3 0 .67 3.14 0.72

3.32

由表 4-3 單因子變 異數考 驗結果來看,不同性別 的學生 在創意 認知歷程中「聯結綜合」(F1 ,1 7 1=4.265,p=0.04)的 表現上 有顯著 差異,而在「記憶取回」、「轉化類比」、「簡化」以及「探索」的 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

由表 4-2 平均數來看,整體而言男生的表現優於女生。圖 4-1 的 平均數圖顯示男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得分均高於女生,尤其在聯結綜 合的得分明顯高於女生,換言之,男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聯結綜合的 表現顯著優於女生。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認為自己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由高至低依 序為「記憶取回」、「轉化」、「探索」、「聯結綜合」以及最後的

「簡 化」。就 性別而 言,男生 的創意 認知歷 程表現依 序為「 記憶取 回」、「轉化」、「聯結綜合」與「探索」、最後才是「簡化」;女 生的創意認知歷程表現依序為「記憶取回」、「轉化」、「探索」、

「聯結綜合」、以及「簡化」。

由上述可以得知學生在「簡化」的表現能力稍差,「簡化」指:

( 1 ) 概 念 上 簡 化 為 最 原 始 的 元 素 ; ( 2 ) 找 出 事 物 共 通 的 法 則 ;

(3)進行較為抽象的思考。顯然學生在此部份的表現略嫌不足。此 外, 學生在「 記憶取 回」的 部 份較其 他歷程 來的好。 「記憶 取回」

指:(1 )由 舊經驗或者長期 記憶中取 回存在 的認知 結構;( 2 )蒐 集、累積與問題有關的訊息。或許因為記憶取回的部份與既存記憶以 即可接觸到的事物有關,為和學生比較有直接相關的部份,因此在記 憶取回的階段表現會比較好。所以加強學生記憶取回的能力、鼓勵學 生多多進行歸納、抽象思考,將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

(二)性別與科技創意實作的關係

2.642.62 2.62 2.60 2.57

表 4-5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科技創意實作表現的變異數分析

就各分量表來看,女生在科技創作的表現依序為:「創新性」、

「精 緻性」、 「機能 」以及「 製造」 ;男生 在科技創 作的表 現依序 為:「機能」、「創新性」、「精緻性」以及「製造」。其中平均數 落差 最大的部份為「精緻性 」(女 生:2.73 ;男 生:2.4 ), 可見男 生在 素材處理 的部份 較為粗糙 ,不會 做細緻 的處理。 此外, 學生在

「製造」部份的得分最低,也就是學生普遍無法至做出具有整體結構 穩固的作品,甚至有些學生胡亂將素材進行拼湊,因此學生在作品的 加工製造、實作能力部份有待加強。

這 樣 的 性 別 表 現 差 異 , 應 該 將 社 會 文 化 層 面 納 入 考 量 , Stephens 、 Karnes 和 Whorton ( 2001 ) 認 為 不 同 的 社 會 期 許 與 壓 力,會對個體的創造力表現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家長會因為個體的 性別不同而給予不同的專長領域信念,而這樣的影響稱為文化性障礙

(cultural blocks)。這樣的影響,會導致學生因為性別而使發展受 到限制。因此,在教學尚可針對女生多講解有關機構、結構方面的知 識,將有助於科技創意實作能力的提升;而男生則要多培養其毅力及 耐心,才能提升學生在「精緻性」以及「製造」方面的能力。

第二節 擴散性思考能力、科技創意傾向與創意認知歷程之 關係

本節旨 在探討不 同擴散 性思考能 力 以及 不同科技 創意傾 向的學 生,其創意認知歷程是否有所不同。

一、 擴散性思考能力與創意認知歷程的關係

此部份主要在驗證研究問題中,擴散性思考能力得分高與得分低 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是否有差異。首先,將學生的創造性思 考活動量表得分依據國內威廉斯創造性思考活動的常模對照表,找出 前 27%以及後 27%分為高分組與低分組,探討學生不同擴散性思考 能力與創意認知歷程的關係。

由表 4-7、4-8、4-9、4-10、4-11、4-12 單因子變異數考驗結果 來看,在「流暢力」、「變通力」以及「標題」得分高低對於創意認 知歷程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在「開放性」的高低分組在創意認知 歷 程 有 顯 著 差 異 , 表 現 在 「 聯 結 綜 合 」 ( F 1 ,8 7

=9.594,P=0.003 ) 、 「 轉 化類 比 」 ( F1 ,8 7=5.59,p=0.02 ) 、 「簡 化 」 ( F 1 ,8 7 =6.564,p=0.012 ) 、 「 探 索 」 ( F 1 ,8 7

=15.597,p=0.000) 上 ; 在 「獨 創 力 」 的 高 低 分 組表 現 中, 「 記憶 取 回」 (F1 ,1 2 5=5.866,P=0.017 ) 有 顯 著 差 異 ; 在 「 精 密 性 」 的 高 低 分 組 在 所 有 創 意 認 知 歷 程 的 表 現 , 「 記 憶 取 回 」 ( F 1 ,1 07

=8.07,P= 0.005)、「聯結綜合」(F1 ,10 7=12.859,P=0.001)、「轉 化 類 比 」 ( F 1 ,1 07 =11.996,P=0.001 ) 、 「 簡 化 」 ( F 1 ,1 07

=7.292,P=0.008 ) 、 「 探 索」 ( F1 , 10 7=12.933,P=0.000 ) 有 顯 著 差異。

由表 4-6 平均數來看,高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普遍高於低 分組。換言之,擴散性思考能力中開放性表現較高的學生在創意認知 歷程中聯結綜合、轉化類比的表現優於擴散性思考能力開放性表現低 的學生;擴散性思考能力中獨創力表現較高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中 記憶取回以及聯結綜合的表現顯著優於擴散性思考能力中獨創力表現 較低的學生;擴散性思考能力中精密性表現較高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 程的表現顯著優於擴散性思考能力精密性表現較低的學生。

在 「 開 放 性 」 表 現 比 較 好 的 學 生 在 創 意 認 知 歷 程 的 「 聯 結 綜 合」、「轉化」、「簡化」、「探索」表現也比較好。開放性指能作 周全的思維並且廣納意見,這點和探索的脈絡轉換概念相類似,透過 廣泛接納意見,有助於改變思考方向進行下一步的探索;此外,周全 的思維能幫助全面的考量進而思考是否有其他變化的方式;聯結綜合 在於能將不同的事物作組合或者結合,也就是在意義相距甚遠、表面 看似不存在關連的事物之間,要能作周全的考量才能進而建立聯結綜 合。

「獨創力」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記憶取回」也 較好 。獨創力 為新奇 且獨特的 思考能 力,透 過舊經驗 、舊記 憶的提 取,各式各樣的反應結果也會隨之增加,此外在取回記憶的同時,需 要釐清問題的內容,找出特定了例子或者了解其概念或原則,以確認 各部份間的關係。

「精密性」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也較好。精 密性在於能修飾、擴展意見,使其更為完美。 Gulford 認為創作能力 是將個體所經歷或瞭解的東西加以修訂形成另一種新形式的能力,而 這樣的轉換往往是由簡單的意念、想法開始擴展,以延伸出更多的可 能(引自張世彗,2003)。

表 4-6 擴散性思考能力高低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表 4 -7 擴散性思考 能力流 暢力高 低分組 在創意認 知歷程表 現的變 異數分析( 續)

表 4-9 創造性思考活動變通力高低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表現的變異數分析

表 4-11 創造性思考活動精密力高低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表現的變異數分析

二、 科技創意傾向與創意認知歷程的關係

此部份在了解不同科技創意傾向與創意認知歷程的關係,採單因 子變異數考驗。將學生的科技創意傾向分量表的得分以前後 27%為 臨界值,找出高分組與低分組,探討科技創意傾向高低分組的學生與 創意認知歷程的關係。

由表 4-14、4-15、4-16、4-17 單因子變異數考驗結果來看,在 想像力得分高低對於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在挑戰性 高 低 分 組在 創 意 認 知 歷 程 的 表現 均 有 顯 著 差異 , 「 記 憶 取 回」 ( F

1 ,9 9 =12.134,P=0.001 ) 、 「 聯 結 綜 合 」 ( F 1 ,9 9

=20.732,P=0.000 ) 、 「 轉 化 類 比 」 ( F1 ,9 9=8.516,p=0.004 ) 、

「 簡 化 」 ( F 1 ,9 9 =14.475,P=0.000 ) 、 「 探 索 」 ( F 1 ,9 9

=8.674,p=0.004) ;在 好 奇心 的高 低 分 組表 現 中,「 聯 結綜 合」( F

1 ,9 6=5.46,P=0.022 ) 、「 探 索 」( F1 ,9 6=6.032,p=0.016 ) 有 顯著

差異 ;在冒險 性的高 低分組在 創意認 知歷程 的表現均 有顯著 差異,

「記 憶取回」( F1 ,9 3=11.968,P=0.001 )、 「 聯 結綜 合 」 ( F1 ,9 3

=29.753,P=0.000 ) 、 「 轉 化 類 比 」 ( F1 ,9 3=10.591,p=0.002 ) 、

「 簡 化 」 ( F 1 ,9 3 =11.363,P=0.001 ) 、 「 探 索 」 ( F 1 ,9 3

=17.772,p=0.000)。

由表 4-13 平均數來看,高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的表現普遍高於 低分組。換言之,科技創意傾向表現較高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的 表現顯著優於科技創意傾向表現較低的學生。

具有「挑戰性」以及「冒險性」傾向的學生在創意認知歷程部份 表現較好。挑戰性在於能深究複雜的問題,並且尋求更多的可能(林 幸台 、王木榮,1994 ;張玉山,2007 ),因此具有挑戰性傾向的學 生會為自己的創作尋求更多的玩法、功能,不會只限於將創作完成;

此外,在想法產生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的去深究問題、不停的嘗試各種 可能。

冒險性在於能勇於面對失敗,並且在缺乏結構的情境中完成任務

(林 幸台、王木榮, 1994;張 玉山, 2007 )。 所以具 有冒險 傾向的 學生容易在有限制的條件下,進行思考、探索,並完成任務。

表 4-13 科技創意傾向分量表高低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的平均數與標準差

記憶取回 聯結綜合 轉化類比 簡化 探索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想像力 低分組

(n=54) 23.15 4.62 11.96 3 .01 12.44 3 .25 11.78 3 .0 3 25.17 5.8 5 高分組

(n=55) 22.85 4.90 12.64 2 .92 13.29 3 .21 12.09 3 .0 0 25.53 6.1 6

挑戰性 低分組

(n=51) 21.78 4.48 11.12 2 .72 12.00 3 .04 11.20 2 .7 7 24.24 6.7 3 高分組

(n=49) 25.02 4.81 13.59 2 .72 13.78 3 .04 13.41 3 .0 4 27.69 4.8 2

好奇心 低分組

(n=56) 22.18 4.71 11.32 2 .97 12.20 2 .95 11.41 3 .1 2 23.34 6.3 5 高分組

(n=41) 23.71 4.70 12.63 2 .36 13.20 3 .36 12.27 2 .7 0 26.32 5.2 2

冒險性 低分組

(n=47) 20.77 4.40 10.47 2 .76 11.60 2 .73 11.02 2 .6 0 22.26 6.5 3 高分組

(n=47) 24.19 5.17 13.57 2 .76 13.68 3 .44 13.00 3 .0 7 27.49 5.4 6

總分 低分組

(n=49) 21.37 4.32 10.59 2 .71 11.35 2 .62 10.86 2 .6 3 22.49 6.1 3 高分組

(n=48) 23.96 4.76 13.44 2 .72 13.25 3 .30 12.94 3 .1 0 26.58 5.3 1

表 4-14 科技創意傾向想像力高低分組在創意認知歷程表現的變異數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