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前導性研究

我國在推動學前特殊需求幼兒的轉銜服務的過程中,關於醫療專業人員對特 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之準備能力看法的相關實務作法方面,較少涉及與探 討,缺乏相關量表與工具。因此,在正式研究前,研究者先進行前導性研究,以 確認研究的信效度及可行性。

研究者在文獻分析後,建構「醫療專業人員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之 準備能力看法」問卷,經專家效度修改、刪減或增加問卷項目後進行前導性研究 (pilot-study),確定此為具有信效度的問卷雛形後進行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本研 究以醫療專業人員為對象,主要針對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以及職能治療師,

探討其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之準備能力看法,並根據研究結果發展特殊 需求幼兒入學能力標準。以下將前導性研究對象分為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兩部份 作說明:

一、參與對象

參與此前導性研究的醫療專業人員為台灣地區的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

以及職能治療師。為符合研究目的與問題,參與此前導性研究的醫療專業人員,

為需有服務過大班升小學一年級接受國民義務教育,且為發展遲緩至輕度障礙特 殊需求幼兒之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以及職能治療師。前導性研究對象的取 樣方式採立意取樣,人數為語言治療師8 名、物理治療師 8 名、以及職能治療師 8 名,如表3-1

表3-1

背景因素 人數 百分比(%)

走向,且少數項目能力聚焦過於侷限不宜使用,故研究者僅擷取六大領域之分類 方式。此工具分為三部分,各為個人資料、問卷作答、問卷專家意見回饋表,詳 細說明如下:

1.在第一部分「個人資料」,以勾選的方式詢問醫療專業人員,針對語言治療 師、物理治療師以及職能治療師的個人背景、專業培訓、工作場域,以了解醫療 專業人員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能力標準的看法是否因上述特徵而有所差 異。此部分之細項目涵蓋:性別、年齡、學歷、目前從事專業服務、是否具備目 前從事的專業服務證照資格、是否曾參與和特殊需求幼兒相關議題的工作坊或研 習、針對曾參與的工作坊或是研習、是否對專業知能有所幫助、是否同時具有其 他相關證照、目前單位的服務年資、目前服務單位、是否有服務幼稚園大班到小 一階段特殊需求幼兒的經驗、曾服務幼稚園大班到小一階段,且為發展遲緩至輕 度障礙特殊需求幼兒的障礙程度、曾服務幼稚園大班到小一階段特殊需求幼兒的 障礙類別等。

2.第二部分「問卷作答」中,問卷的能力項目共分六大領域,並有開放式問題 附在各領域之後,分別為:動作知覺、生活自理、認知概念、語言表達溝通、社 會人際關係、讀寫準備。領域下各有不同的項目,以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之準備 能力為出發點,且就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以及職能治療師服務過特殊需求 幼兒為著想點,反映醫療專業人員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的準備能力最真 切的要求與期待。另外,欲同時了解醫療專業人員對特殊需求幼兒與一般幼兒對 此階段轉銜是否有不同的期待,增設一般幼兒的欄位請醫療專業人員一併圈選,

以作為研究的重要參考,且作為提供未來幼小銜接教育決策之用。

3.第三部分「問卷專家意見回饋表」中針對問卷中題目的清晰易懂度、長短、

使用的形式是否容易理解及整體而言能否真切的回答等題項,讓醫療專業人員勾 選,以增進問卷的品質。

(二)信度分析

本研究以Cronbach’s α 係數,了解「醫療專業人員對特殊幼兒入小學普通班之

準備能力看法」的受測者對每一試題反應的一致性情形。

1.內部一致性:Cronboch’s α

為了解問卷可靠性與有效性,本研究對量表佐以信度考驗分析。在李克特態 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考驗方法為「Cronbach’s α」值,如果一個量表之信度愈高,

代表量表愈穩定(stability)(吳明隆,2003)。本工具進行內部一致性考驗,求得各 因素之內部一致性係數(Cronbachα值),為更進一步瞭解入學準備度檢核表中各分 量表的內部一致性,本研究分別計算每個分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其中僅在認 知概念能力在特殊需求幼兒的部份信度偏低,但在刪除該領域題項第11題後,信 度上升至α=.92。經研究後顯示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之平均值為α=.85,各分量 表Cronbach’s α值介於.73至.94之間。在信度係數的接受度上面Cronbach’s α係數最 好在.70 以上,而總量表的α 係數最好在.80 以上,任何測驗或量表的信度係數 在.80 以上,則具有良好信度(吳明隆、涂金堂,2005),分析結果如表3-2。

表3-2

醫療專業人員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之準備能力看法之信度分析摘要 分量表 題 號 題數 Cronbach’s α 動作知覺 1.2.3.4.5.6.7.8.9.10.11 11 .76 生活自理 1.2.3.4.5.6.7.8.9.10.11.12.13.14.15 15 .83 認知概念發展 1.2.3.4.5.6.7.8.9.10.11.12.13.14 14 .92 語言表達溝通 1.2.3.4.5.6.7.8 8 .73 社會人際關係 1.2.3.4.5.6.7.8.9.10.11 11 .76

讀寫準備 1.2.3.4.5.6.7.8.9.10 10 .84

(三)效度分析 1.內容效度

本問卷之編製,係研究者先依據國內相關文獻進行探討,再選擇三個焦點文 獻後,製訂「探討醫療專業人員對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普通班之準備能力看法」

初稿。焦點文獻說明如下:

焦點文獻之一,王天苗與林秀錦(2004)為探討幼兒就讀小學一年級該具備的準 備能力,透過採調查法,採用開放性問卷和訪談方式了解低年級老師對準備能力 的觀點,並依據調查和訪談的結果與參考國內外文獻,編製「幼兒準備能力問卷」

共49 題,最後再運用德懷術(Delphi),徵詢 31 位國小低年級專家教師的意見,

形成「幼兒入學所需之準備能力」的共識(鄭雅方,2009);另外,在動機和文獻探 討中提到特殊需求幼兒入小學的困難與狀況,雖研究仍以一般幼兒為主體,但已 將特殊需求幼兒之入學適應狀況納入考量,更貼近本研究欲探討之旨意。

焦點文獻之二,盧美貴(2003)曾進行幼兒基本能力與學力指標的建構,目 的是希望透過落實學力指標,以促進幼小銜接。利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

焦點團體討論法及北區、東、西分區座談會與專家諮詢的方式,對象包含幼教、

國小的專家與教師,一方面將幼兒應具備的能力區分為生活自理、認識自己、溝 通表達、主動探索、關懷與尊重,以及表現與創新六大基本能力,另方面將幼兒 學習領域區分為語文、健康、社會、數學、科學、藝術六個領域,再根據基本能 力與學習領域,提出我國五歲幼兒應當有的基本能力指標系統(鄭雅方,2009)。此 研究所呈現的內容比較傾向幼稚園教育目標,主要探討小學一年級生應具備的重 要能力(林秀錦、王天苗,2004),正能補足本研究入學能力之幼生發展能力項目。

至於焦點文獻之三,張翠娥(1998) 幼兒入小學前基本能力檢視表,六大領域 的項目數量相當,「讀寫能力」亦特立成一獨立領域,較符合研究者期望呈現的問 卷走向,不過此檢核表在年代較久遠的考量下,部分項度內容不適切。本研究主 要以該檢核表裡的六領域為其基礎併以盧美貴(2003)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各 領域學力指標和林秀錦、王天苗(2004)幼兒入學所需之準備能力等,較新的相關文 獻內容項度來充實問卷的設計,以符合當今時代的需求,並確立本研究具有良好 的內容效度。

2.專家效度

本研究邀請國內七位特殊教育學者專家針對問卷內容進行審查,其中包括特 殊教育學者教授二人、資深專業人員三人、資深學前特殊教師一人、擁有資深幼 教背景且為現任小學一年级教師一人,藉以評定題目的適切性,並提供修正意見,

建立量表的內容效度。依學者專家所提意見,針對部分題目文字予以修正,局部 題目參考修正建議予以增刪後成為「前導性研究工具」,共一百三十八題(包含各領 域內發展遲緩至輕度障礙程度幼兒及一般幼兒兩部份題目)。因此,本研究具有專 家效度。參與本研究之學者專家簡介,如表3-3。

表3-3

特殊教育學者專家簡介表

特殊教育學者專家 簡介

朱思穎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盧明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

謝伃鑫 現任物理治療師

張韶容 資深物理治療師

張嘉芸 資深語言治療師

黃柑 資深學前特教班教師

徐明佑 資深幼教背景且為現任小學一年级教師

研究者將每位特殊教育專家學者的建議綜合整理如下,如欲參考詳細內容請 見附件:

(1)朱思穎教授

部分題目須思考從何角度出發,區分此研究重點為「幼兒入小學要準備好的 能力」或是「大人需要培訓或協助下他要做的能力」,但建議應要以幼兒準備好的 能力來做為著想點。另外,某些領域的項目中所描述的能力偏向在太特定的例子,

這樣會漏掉很多觀點,建議用比較廣一點的描述然後舉例說明,建議以行為指標 用語為主,且須避免各領域中重複類似的項目。

(2)盧明教授

問卷中的題目結合發展和功能兩個取向的題項內容,建議選擇一種取向來編 定問卷,或是以「準備能力」為主要的內容架構來編訂問卷。否則難以建立「指 標」並可能會有混淆結果的可能性。參考文獻中的三種工具或文獻是建立在教育 領域(專業)的觀點,因此以「治療」的觀點編修問卷,應參酌其他更相關的文獻,

以助建立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3)謝伃鑫治療師

對於入小學普通班的「準備能力」其定義有疑惑,是指「重要的能力」或是

對於入小學普通班的「準備能力」其定義有疑惑,是指「重要的能力」或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