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典藏流程與成果展現

第三節 前製流程與後製作業

短片在前製作業(preproduction)上的詳細規劃對短片品質有絕對的影響,舉凡 從拍攝前的連絡、預算控制、人員分配,到拍攝當日的時間規劃與器材準備,都 是完成一部短片所需要的重要課題。此節將針對筆者於短片中所使用之技術與設 備,詳細說明其使用過程與想法,並以其前製拍攝及錄音之後期修正技術,文中 將以製作流程分項敘述筆者所使用之方式。

一、 規劃短片結構與呈現方向

整部短片的內容在理論的基礎上開始架構,如前兩章所述,短片主角為古箏 演奏家黃好吟三十年間的成就與貢獻,在確立短片方向後開始擬定短片腳本(參閱 本章第一節)。

確定短片長度後,於腳本中仔細規劃分段內容,筆者認為若將短片仔細切割 其內容,分段越多,每段內容則越短,在剪輯上較沒有長度上的負擔;亦可由分 段內容的過程,理解什麼才是自己所需要的段落。若無腳本為基礎,即開始拍攝

訪談抑或是其他內容,在無目標的拍攝下,很容易拍攝出非自己所需要的短片素 材,或是受訪者所回答之問題非自己所想要的。

在腳本大綱撰寫完成之際,筆者亦同時整理手邊已有的素材,如受訪者提供 之歷年演出錄影帶、灌錄之唱片、節目冊、報章雜誌報導、書版書目等,由於筆 者以三十年為主題,因此將所有素材以年份分類,並根據腳本依序挑出短片所需 素材。

紙本文件需要掃描歸檔,並另外壓縮予短片使用,60 由於受訪者紙本資料較 多,在此過程中花費不少時間,在檔案命名中亦建議取名為英數檔名,在電腦制 式的排序下,搜尋檔案也較為容易。

檔案按照腳本需要,經過蒐集與整理,於腳本中圈出尚未取得之素材,規劃 可用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剔除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蒐集的素材,根據可能取得 之素材,進行聯絡訪談者與拍攝事宜規劃。

二、 前製作業準備與攝影

在聯絡事宜完成後,於拍攝前規劃拍攝所使用之器材,以及拍攝角度與環境 準備。為方便器材搬運,筆者選擇於存放器材之位置就地拍攝,由於地點位於普 通辦公室,因此清理場地是極為重要的。

60 典藏掃描圖片檔,解析度較高(300-600dpi,TIFF 格式),在短片剪輯中,筆者曾出現檔案 過大而剪接軟體無法讀取之問題,在工程師建議下,另存取符合影像大小之 jpg 檔(1440x1080),並 將需要之段落裁切完整,在剪輯上不僅讀取較快,轉檔過程亦較為順暢。

圖三 演奏時的錄影環境

圖三可見,筆者(黑衣者)空出古箏可擺放之空間,使用兩機拍攝,並同時使用 兩對麥克風收音,由於當日拍攝除主要的訪談,另請受訪者現場演奏兩首樂曲,

在器材分配與規劃上必須相當謹慎。

圖四 受訪時的錄影環境

在人員分配上,使用兩位攝影人員負責拍攝,筆者擔任收音人員,訪談亦由 筆者執行。此次訪談使用型號相同的兩台攝影機(Canon XH G1),以求色溫相同,

拍攝出來的畫面質感較無落差,以 HDV 的格式拍攝,圖四中所見之攝影機筆者安 排為主要拍攝角度,受訪者手部動作較多,拍攝角度選擇由上往下拍攝半身,捕 捉清楚的肢體動作。圖五中所見第二台攝影機則以較低角度拍攝臉部特寫,角度 自下方往上拍攝臉部表情,臉部線條與肌肉的運動更加清晰。並運用 Canon 此機 型可即時自動對焦系統,在臉部特寫與半身間可自由變換。

圖五 特寫攝影機

三、 現場同步收音

筆者於訪談時,同時使用三組不同型號與特性之麥克風收音。主要訪問麥克 風為DPA 4060 領夾式麥克風,61 麥克風線相當細長,安裝麥克風時,將麥克風線 隱藏於受訪者之衣服內,再將麥克風夾於頭髮附近,更顯其保護色作用,但若受 訪者習慣性動作較大,則不建議將麥克風藏於衣服內,麥克風屬較靈敏設備,衣 物摩擦時容易收入其動作時之雜音。如此隱藏式作法能避免拍攝時的穿幫鏡頭,

並能使受訪者感覺更為自在。

圖六 麥克風藏於受訪者右邊領口處

在演奏音樂時,由於只收錄一項樂器演奏,考慮空間狹小,筆者選擇使用

SCHOEPS ORTF STEREO單指向麥克風,62 力求聲音乾淨,呈現具顆粒感之音響。

由於古箏琴體大,殘響較大,因此收音時選擇不靠近樂器,以自然的方式收入殘 響與清楚的彈奏聲。

62 詳細功能與特性請參考SCHOEPS官方網站:http://www.schoeps.de/。

圖七 SCHOEPS ORTF 架設位置

錄音機使用SOUND DEVICES系列 744T與 702T兩台,63 訪問聲音收入 744T,702T 則收入古箏演奏聲音,另作為前級放大器,以數位同軸傳輸線(SDI)進入 744T,744T 則以兩軌收入訪談部份。

圖八 SOUND DEVICES 收音

由於錄音機本身特性,可作為放大器使用,同時可當外接式硬碟使用,體積 小拿取輕便,數位傳輸方式多種,聲音直接收入進硬碟式錄音機,後製作業時僅 需將檔案複製出來。筆者認為電腦需要錄音軟體和硬體介面的互相搭配使用,導 致穩定性上較不如錄音機,在無法重新錄製的情形下,為避免聲音送入電腦時可 能發生電腦當機的風險,此次訪談收音僅用兩台機器進行完整收錄。筆者在極短 時間內,必須架設兩台攝影機與環境整理,在人力不足的情形下,輕便簡易的錄 音設備,為筆者爭取了許多的時間,以準備訪談的內容及整理即將要訪談的思緒。

現場另外架設一組DPA 4090 全指向麥克風,64 主要收錄環境聲音,同時作為 備份使用,雖最後剪輯時並未使用這組聲音,但筆者仍建議在收音時若能有一組

64 詳細功能與特性請參考DPA官方網站:http://www.dpamicrophones.com/en。

備份,在現場正式拍攝時,若出現問題,備份對於器材的熟悉亦是考量,對於當 天拍攝所需之器材設備,在規劃上應選用自己熟悉的器材,即可避免設定上的錯 誤以及慌張。

若當日拍攝有多位工作人員,應事先開會溝通,分配各自工作範圍,現場拍 攝的前製作業上,可節省不少詢問的時間,另外工作人員若對自己的工作範圍不 了解或不熟悉,應在拍攝前積極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質與功能,如此在團隊的合作 下,更能使前製作業準備上事半功倍,現場環境佳對於受訪者來說,更能放鬆受 訪者的情緒,使訪問能更加順利。

每位製作人員必須都對自己的工作瞭若指掌,整個製作群才能正常運作。於 前製和製作階段,所有成員都必須不斷地互相溝通,而且每個人都必須對指 定給自己的工作負全責。前製若能更仔細,則可避免許多問題。65

錄音時,相關資料的紀錄亦是相當重要,拍攝人員在拍攝時較無時間可作紀 錄,錄音人員在監聽時有充裕時間可作紀錄,筆者建議,若是有人力足夠,應編 派一人專做現場紀錄。筆者在拍攝時,身兼訪問人之職,因此在訪問時即隨手做 紀錄,以問題來做分段,亦或是將自己的聲音錄製進去作為分段,而攝影人員亦 可由筆者所說之段落切換錄影鍵。現場紀錄的重要性,對於後製上的工作可省下 比對的時間,若能更精細的以編號列出,幫助甚大。

若是無時間做現場紀錄,筆者亦建議以對板(slate)來做紀錄,

傳統的對板工具,也就是拍板(clapper board),指的是一塊可以用粉筆記上一 切拍攝資料的板子。板子頂端是一個以鉸鍊相連的活動木塊,可以在彼此相

65 Herbert Zettl,《錄影製作:觀念、原理與科技》(Video Basics),葉春華 譯 (台北:亞太圖

合時發出清脆的撞擊聲。66

在後製作業中,將影像中出現的動作與聲音結合,可使用對板聲音,若無對板設 備,亦可使用能發出清脆聲響的東西作為標記。前製作業準備越精細,可為後製 作業省下許多時間。

四、 後製作業(postproduction)

在後製作業中,首要為短片剪接工作,剪接所使用之技術與理念,在上一節 中已有詳細討論(請參閱本章第二節),本段將針對短片後製作部份,以此片所用之 功能來做敘述。短片已完成粗剪後,為使短片能更順暢的表達意念,短片的後製 流程是相當重要的。以下將筆者所使用於此片之後製技術,分項敘述。

一、 旁白字幕

此片結構係以黃好吟講述為主軸,分段呈現其台灣作品之演出與背景,在拍 攝前應先想好是否在各段落中使用旁白,若需要旁白的幫助,應謄寫於腳本中,

旁白字幕不宜過長,目的為讓觀眾能夠了解短片的內容,提供名字、地點、時間、

日期等事件發生之相關詳細資訊。

一部短片一開始就設計不用旁白,通常不需要旁白也就可以做出來,但是如 果既有的材料沒有適合的故事,那麼短片的發展就需要外力協助了,此時旁 白永遠是隨時可使用的資源。67

在確認短片需要旁白後,最初謄寫腳本時由於短片的節奏與畫面尚未成型,

一開始謄寫的旁白在後製作上,不一定能完全使用於短片中,粗剪完成後,以確

66 Edward Pincus, Steven Ascher,《電影製作手冊》(The Filmmaker’s Handbook),王瑋,黃克義 譯 (台北:遠流出版社,1993),190。

67 Rabiger, 283.

認短片之節奏與畫面,即可進行旁白之修正。而在撰寫旁白時,雖然需要根據畫 面的選擇來寫,但實際上剪輯時,有時候畫面也需要配合旁白的節奏與氣口。旁 白也應避免重複複誦畫面已傳達的意思,旁白的主要功能應是補充畫面所無法呈 現的事物,而並非再次講述已看到之事實。

每一個新的鏡頭裏第一個字對於觀眾詮釋該鏡頭有巨大的影響力。68 由這句 話可看出,當撰寫旁白時,應該思考旁白除了讓觀眾理解補充之內容,更不能干

每一個新的鏡頭裏第一個字對於觀眾詮釋該鏡頭有巨大的影響力。68 由這句 話可看出,當撰寫旁白時,應該思考旁白除了讓觀眾理解補充之內容,更不能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