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命方始運作滾動,任何最巨偉或最渺小的願望都是人開始追求生命的出發 點;而任何最巨偉、最渺小的願望都是對於「自我認同」的追求,因此「我」

在這個循環裡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我」可以說是隱藏在循環之前的前 提,也可以說是包括了這整個循環的基礎。

法國著名哲學家勒內.迪卡兒(René Descartes,1596-1650S)提出的「我思故 我在」將自我意識的問題,以「我」為哲學中心作為思考及定位。現今,在 如此一窩瘋不斷流淌的資訊爆炸時代裡,「我」並不一定位於人類思考的中 心,因為太多媒體及感官的外部刺激、太多世界快速運行的壓力,導致人們 慣於將「自我」的意識、價值排除在外,然而大至人類的文化發展、小至個 人的生命歷程;或者從成人乃至兒童,其發展、長成都關乎「我」對於「我 自己」的認同,若沒有「我」要如何思考?若沒有思考將如何存在?若沒有 存在則如何開始追尋、如何探問?

本創作研究以「我」為主軸開啟問題,來探討關於自我的意識及認同,

並以「思考」及「感知」來開始創作,透過繪本的形式,將之包裹、重塑並 拋出,帶給成人讀者更多能夠思考的空間,也帶給小讀者可能認識並開始注 意自我的契機。而在功能上,繪本的優點在於:眼睛可觀看的圖像閱讀、耳 朵可傾聽的故事閱讀、大腦可思考的哲學閱讀,以及最後的口說討論來產生 的閱讀的流動,不管是成人或者兒童讀者皆能達成、不管是親子共讀或讀書 會的模式亦能運用,因此本研究預期達成的目標如下:

一、藉由相關文獻的蒐集,釐清關於「我」的構成及認同上的狀態。

二、透過繪本的創作,探索並展現圖像及文字上的個人風格。

三、針對主題的探問,由繪本的形式引發讀者的共鳴並引導讀者關注更 深層、更內在的自我議題。

四、以故事的傳遞帶出更多討論的可能及空間,並擴散繪本閱讀的方式 及趣味性。

第三節 創作研究方法與架構

本創作研究分為兩個大區塊:創作及研究,兩者皆獨立卻互相牽引,若 是創作缺乏研究的整理與支持,將顯的單薄,因此增加資料的爬梳及豐富的 研究思考後,才能使創作有厚度、達成一個穩定的發展。故創作是筆者的第 一步,從故事的概念出現後才有了主題「我」的研究範圍確定,接著深入探 討研究,最後期望能努力達到預設的成果目標。

4

在主題的部分,筆者將透過文獻資料的整理,並蒐集分析相同主題的繪 本作為筆者創作的參考與基底,發展更多個人文字及圖像上的風格。因此在 研究方法上,將會使用文獻分析、案例分析、創作實踐等三個階段進行:

一、文獻分析

將蒐集主題範疇內關於「我」的相關學理文獻,從中了解更多關於自我 認同及自我意識的相關知識,以規範出更明確的主題範圍,找出更多研 究範圍內所需要的相關材料,作整理及歸納,以應用在後續的案例分析 及創作實踐中。

二、案例分析

依據研究範疇挑選出主題相切的繪本,按其故事內容、角色作分析整理,

以了解相關主題之繪本是如何掌握主旨發展內容,故事的走向是如何導 出關於自我的結論,以及創作上的畫面細節處理等手法。

三、創作實踐

在創作的雛形慢慢成形後,加入蒐集的研究資料以補足創作概念上的不 足,並修正故事的文本使其臻於完整。另外在繪圖風格上亦蒐集適合的 資料作整理及比較,以設計角色的造型、選擇繪畫風格及創作媒材與呈 現方式,最後由電腦排版完成輸出裝禎。

本論文依上述研究方法進行,創作研究架構之流程請參見圖 1-1。

5

圖 壹-1 創作流程架構圖

創作主題設定

創作資料蒐集 文獻閱讀探討

相關文獻整理 創作概念發想

架構主軸

創作目的與動機

創作與實踐

作品發表展示

作品修正 理論撰寫

創作論述與分析

編印

6 兒(René Descartes,1596-1650)提倡「普遍懷疑」強調人無法以感官來感受確認 任何事物的真實性,因為人在感受上太容易出錯,例如夢境中的所有感覺都

https://philomedium.com/blog/18747

5《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理查.大衛.普列西特 Richard David Precht/原著,錢俊宇/

譯。台北:啟示出版,2010。頁 53。

6 笛卡兒是許多關於身體、腦部、精神世界等新觀念的創始者,他提出的「身心二元」理論,當 中不管是理性或感性的感知情緒,都屬於「我思」和「心」的精神範疇。笛卡兒認為身體僅是頭 部的附屬品,在腦部裡有一個名為「松果體」的器官,一切都受到松果體的控制。而思考思維與 身體的感受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質。參見《我是誰?如果有我,有幾個我?》,理查.大衛.普列西 特 Richard David Precht/原著,錢俊宇/譯。台北:啟示出版,2010,頁 5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