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動態能耐理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動態能耐理論

面對產業環境迅速變化的現代,組織無法像再採行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組 必須要具備能適應環境的變化的動態能耐。故本章將從作為動態能耐根基的基礎 資源理論開始探討,透過文獻探討的方式描繪出動態能耐理論的輪廓,並進一步 歸納整理出本研究的研究構面。

壹、動態能耐為基礎資源理論的延伸

基礎資源的概念可以追溯到 Penrose(1959)認為組織的獲利來自於擅用資源 的能耐。Learned(1969)依循相同論點提到組織須具備分辨優勢及劣勢資源的能耐,

並加以應用以面對環境的變化。D. J. Teece (1980, 1982)承襲基礎資源的觀點進一 步提出基於資源的組織策略,他認為組織須先辨識出組織內的資源,再將資源配 置到最適合的市場上,如果市場改變則組織需要重新配置資源,重新配置的策略 包含:1. 將資源重組並配置至最佳市場、2. 將資源用於生產並將產出物賣至市 場、3. 將資源賣給能發揮最大用途的其他組織。

Wernerfelt(1984)在《企業的資源基礎論》正式提出資源基礎資源理論,他認 為企業是個整合眾多資源的群體,企業透過資源的配置及創造以維持競爭優勢。

(Barney, 1991)繼而認為企業面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企業得以持續獲得超額利潤 的關鍵在於握有核心資源,核心資源必須具備:價值性、稀少性、難以被模仿性、

難以被取代性等特性,合稱 V.R.I.N 資源。吳思華(2000)觀察實務與過去學者的 觀點,將核心資源分成資產與能耐,其中「資產」分成有形及無形,「能耐」分 成組織及個人兩類,詳細分類如表2-3。

安&廖明坤,2016)。

貳、核心能耐作為動態能耐的關鍵資源

組織的基礎資源理作為競爭力的來源,其中又以組織的核心能耐最為重要,

因為核心能耐是組織創新的動力根源(Barney, 1991)。所以,組織無不希望掌握核 心能耐,但是具競爭優勢的核心能耐通常是組織日積月累的成果,組織無法輕易 模仿取得;另一方面,隨著核心能耐的競爭優勢所伴隨而來的「路徑相依」卻也 是組織僵固的元凶。有鑑於核心能耐難以掌握並管理之特性,Leonard(1998)將核 心能耐拆解成四大構面,希望透過對核心能耐的了解達到管理之目的:

一、實體技術系統:藉由人力資本長期努力耕耘之下,已被符碼化的知識資料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軟體、儀器或三者的綜合體,這類因為長久努力而得來的知識可為組織帶來 具價值的競爭力,但因為已符碼而成為外顯知識易受到模仿而不易維持,通 常可藉由智慧財產法的保護維持一段期間。

二、管理系統:組織內日常的資源調配或例規,只要有助於組織內知識活用、交 流及篩選等知識活動的機制都可以算是管理系統,這類管理不一定是有正式 化的機制,有可能內隱於組織的默契。舉凡獎勵機制、稽核制度,師徒見習 制度等都可以是組織具價值的管理系統。這類管理有可能很複雜,但競爭者 依然可以透過長期觀察而模仿。

三、技術系統:組織人力資本的知識和技能,技術是核心能耐最明顯的構面,又 可以區分為公用的、產業的及專屬的。公用的技術是那些可以藉由聘請顧問 所獲得的技術,產業的則是那些可藉由挖角同業而習得的技術,以上兩個都 容易遭到對手的模仿。唯有專屬的技術,內隱於員工上,鑲嵌於組織中,在 特定組織下才得以發揮最大效益,所以是高等級的核心能耐。

四、價值觀和規範:組織內的價值觀通常來自於創辦人對於組織的期望、偏好或 使命。價值觀會影響組織每個環節的決策,具有獨特價值觀的組織則可以視 為一種競爭優勢,他無法被模仿,是最高等級的核心能耐。

基於上述對核心能耐的拆解,Leonard(1998)建議組織應設法透過「複製」核 心能耐達到組織擴張及成長之目的。組織藉由複製至核心能耐至另一個事業或地 區,再與其他事業或地區環境互動中提升核心能耐,然後再將升級的核心能耐複 製回原組織,持續一個正向的循環。不過,伴隨核心能耐而來的路徑相依效果會 造成組織的僵固,其中又以價值觀和規範最為嚴重,所以組織應透過「實驗」、

「向外輸入知識」、「解決問題」及「整合資源」等過程培養「動態能耐」,藉以 突破組織僵固的困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1 核心能耐的四大構面 資料來源:Leonard(1998)

參、動態能耐的3P 架構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產業環境變化劇烈,導致聚焦於組織內部而疏於環境 外部變化的基礎資源理論受到挑戰。為彌補基礎資源的理論缺口,D. J. Teece, Pisano, & Shuen(1990) 提出動態能耐理論認為資源的組合本身並不會形成競爭 優勢,重點是在於學習及累積新技能與能耐,以及面對限制組織發展方向的能耐。

面對環境的「動態」變化,組織需要有「適應、整合、重組組織內外技巧及資源」

的「能耐」(D. Teece & Pisano, 1994)。

D. J. Teece et al.(1997)觀察到高科技產業變化迅速且競爭激烈,存活於此環 境中的組織必須具備順應市場變化而重組資源並升級的能耐,他們稱之為動態能 耐,並定義成「組織運用特殊資源進行整合、重組、收集釋放資源來面對或創造 市場變化的程序」。動態能耐是一個組織層級的能耐,如同其他競爭能耐般須要

執行與整合

實驗 向外輸入

解決問題

值 技能與知識 管理系統

管理系統 技能與知識

價值系統 實體系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建立、維護及增強,但是動態能耐無法由市場上取得、無法被輕易模仿必須藉由 組織內部培養。動態能耐可以被理解成一種「管理的程序」或「組織的程序」,

「程序」受到組織的「位置」及「路徑」所影響,詳細介紹如下:

一、管理的程序或組織的程序

(一) 協調/整合:經理人藉由生於組織內的獨特「例規協調整合組織的內部 及外部資源,創造專屬於組織的獨特競爭力;其中外部資源可為聯盟夥伴、

虛擬夥伴、供應商、其他相關科技合作夥伴等。

(二) 學習:一種藉由反覆執行及檢驗特定任務而達到績效提升、挖掘機會、

優化「例規」、避開策略盲點的一個程序,學習的程序關乎組織的整體發展,

因此重要性比協調整合還高。學習具有下列兩個特質:

1. 學習是一個社交及搜集過程,依賴組織與個人的能耐,人們透過互相模 仿、合作及共事的過程達成解決困難的目標。

2. 學習也是創造新的「例規」、組織行為「樣板」、組織思考「邏輯」的一 個重要程序。

(三) 重組/轉換:組織須持續觀察及感知市場需求,並重組組織資源結構及 完成內外部轉換的能耐(Amit & Schoemaker, 1993; Langlois, 1997)。然而轉變 的成本非常高昂,所以組織不僅要能感知到機會,還要能對機會作評價與機 會成本比較,從中篩選出最佳機會,並迅速重組資源。組織為能夠迅速反應 市場,因此需要建置去中心化且自律的組織,以最高的「彈性」面對瞬息萬 變的市場。

Georgsdottir & Getz(2004)從心理學的觀點出發亦提到,彈性會影響組織 面對環境變化與危機的調適能耐。他更進一步提到,影響組織彈性的關鍵在 於組織成員的特質,尤其是經理人的特質。經理人的廣度以及與不同領域知 識互動的能耐皆是影響組織彈性的關鍵。除此之外,組織結構的扁平度以及 創新鼓勵機制等也都會響組織彈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位置

動態能耐的流程不僅受到學習、重整、彈性等因素影響,組織內不同的「位 置」也造就不同的動態能耐;所謂「位置」即為組織的特殊資產,這些特殊資產 在關鍵時刻為組織帶來競爭優勢(D. J. Teece et al., 1997),其中包含:技術資產、

互補資產、財務資產、信譽資產、結構資產、機構資產、市場(結構)資產(陳弘 鈞,2015)。

(一) 技術資產:鑲嵌於組織的內隱技術,無法輕易從市場取得。

(二) 互補資產:協助新產品初期銷售的資產,通常可與下游廠商合作取得。

(三) 財務資產:現金流將影響組織的短期策略。

(四) 信譽資產:向外界展現組織整體價值的無形資產,具有重要影響力。

(五) 結構資產:組織內部結構與外部連結,影響組織創新及競爭能耐。

(六) 機構資產:政治、法律、文化等大環境因素,屬外部資產。

(七) 市場資產:產品在市場的定位與連結,屬外部資產。

(八) 組織疆界:組織的科技或互補資源在水平、橫向、縱向的邊界。

組織的有形資產可以藉由財務報表進行盤點,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 Galbraith(1969)認為財務報表已無法真實反應公司市場的價值,因而提出智慧資 本的概念。近年,智慧資本對組織競爭力的影響更是劇烈,林良陽,吳思華,項 維欣&楊燕枝(2013)在探討動態能耐與智慧資本的關係中認為動態能耐所謂的

「位置」與「智慧資本」已經極為相似的概念,因此本研究也採納相同的論點,

視智慧資本為組織「位置」的一種作更深入的探討。Stewart(1998)將智慧資本分 成人力資本、結構資本、顧客資本。

(一) 人力資本:不同於傳統的人力資源,智慧資本的人力資本指得是那些具 有高價且難以被取代的成員腦袋中的知識。這些知識內隱在成員身上,會隨 著成員的離去而帶走,因此組織需要投資它們盡可能留住他。

(二) 結構資本:存在於組織內任何能夠運用人力資本創造價值的資本,可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結構資本有:已符碼化於媒介上之知識、促進知識增長的機制、組織文化 等。

(三) 顧客資本:組織與其客戶之間的關係資本,這層關係不僅只是商譽或是 客戶人脈,還包含從客戶所能學習到的知識。廣義上還可以涵蓋供應商、政

(三) 顧客資本:組織與其客戶之間的關係資本,這層關係不僅只是商譽或是 客戶人脈,還包含從客戶所能學習到的知識。廣義上還可以涵蓋供應商、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