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卡片分類法

「分類」是將一定數量的事物分到數量較少的群體項目中,而這種分配行為 是存在有某些規則的,能夠看出人們對於某物分類的看法或推論某個主題背後所 隱藏的文化(Coxon, 1999)。Upchurch, Rugg 與 Kitchenham(2001)認為卡片分 類法是源自於 Kelly 的個人建構理論(Personal Construct Theory),因不同人對於 分類事物的看法不同,但存在著足夠的共同性讓我們了解彼此的想法,也存在著 足夠的相異性展現個人的特質。

卡片分類法(Card Sorting)一直是建構較佳尋獲度與使用性網站之既經濟 又有效的工具,有助於蒐集使用者對於網站資訊內容分類的認知,至今已被許多 資訊架構師或使用性專家等相關學者用以分析網站架構,從中歸納出對使用者有 意義的群組,並獲取使用者想法(Maurer & Warfel, 2004;Hudson,2005),在社 會科學的領域中,也常被用來作為研究者認識受測對象思考模式的一種工具。隨 網路的發達,數位資訊架構的重要性亦日趨受到重視,卡片分類法被許多學者公 認為是瞭解使用者對於網站標籤分類、排序、命名以及組織方式的有效途徑(謝 建成、吳怡青,2010);國內對於圖書館網站資訊架構的研究大多亦是利用卡片 分類法分析網站資訊架構。

Morville & Rosenfeld(2006)認為卡片分類法雖是一項低科技的研究方法,

但對於瞭解使用者行為有相當大的幫助,是強大的資訊架構研究工具之一;

Deaton(2003)認為網站設計者經常使用卡片分類法來瞭解使用者分類的方式,

藉以規劃應用軟體內選單的架構、網站內容的組織架構方式,以及作為網站設計 之導覽、選單及分類的重要依據;Fuccella(1997)認為卡片分類法的分析結果

可以作為網站組織架構的建議,瞭解不同使用者在組織方式上的差異,作為規劃 網站、軟體介面時降低設計者與使用者的想法差異;Zimmerman(2005)指出卡 片分類法提供一個可提高網站整體性的組織架構的分析方式,網站組織與網站標 籤可依據使用者想法來規劃,透過有效的網站組織與網站標籤可以幫助網站導覽 與檢索,使網站更容易使用;Fincher & Tenenberg(2005)指出卡片分類法的優 點在於提供一種簡單的管理尺度,簡化研究者與受試者間的訪談過程,同時不會 對任何研究課題產生時間壓力或記憶力限制等負擔;Maurer & Warfel(2004)認 為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是利用一種十分單純且容易理解的卡片來執行,不僅製作 成本低廉,也是一種讓使用者參與的分類過程;Nielsen(2009)也提到,卡片分 類法是一個洞悉使用者在資訊空間心智模式的一個很好的方法;Upchurch、Rugg 與 Kitchenham(2001)也對該卡片分類法持正面的看法,因為相較於傳統的訪 談或問卷調查方法,卡片分類法可以進一步的促使半隱性知識(Semi-Tacit Knowledge)的取得;Spencer(2009)則表示卡片分類法是一種瞭解使用者的工 具,它是幫助瞭解使用者心目中的概念以及使用者通常如何去描述與分類的方法。

根據上述學者相關見解,茲彙整如表 1。

表 1 學者對卡片分類法的相關見解

學者 對卡片分類法的見解

Fuccella(1997) 可作為規劃網站、軟體介面時降低設計者與使用者的想 法差異。

Upchurch、 Rugg 與 Kitchenham 2001)

相較於傳統的訪談或問卷調查方法,可進一步促使半隱 性知識的取得。

Deaton(2003) 可作為網站設計之導覽、選單及分類的重要依據。

Maurer & Warfel

(2004)

利用單純且容易理解的卡片來執行,不僅製作成本低 廉,也是一種讓使用者參與的分類過程。

Fincher & Tenenberg

(2005)

一種簡單的管理尺度,簡化研究者與受試者間的訪談過 程,即使沒有共同語言,仍可比較各個受試者的想法。

Zimmerman(2005) 可提高網站整體性的組織架構的分析方法,透過有效的 網站組織與分類標籤可以幫助網站導覽與檢索。

Morville & Rosenfeld

(2006)

雖是低科技的研究方法,但對於瞭解使用者行為有相當 大的幫助。

Spencer(2009)

卡片分類法是一種瞭解使用者的工具,它是幫助瞭解使 片分類法(Open Card Sorting)及封閉式卡片分類法(Closed Card Sorting)兩種 類型(Maurer & Warfel, 2004; Morville & Rosenfeld, 2006)。

開放式卡片分類法研究者不會事先設定類別,而是由受試者依據項目的相似 度或對受試者有意義的方式,從最底層的網站底層標籤做分類,由下往上建立網 頁架構,並依其邏輯進行分類項目標籤之建構,建構方式為基於受試者所聚集的 卡片項目內容而定,可避免以研究者為中心的主觀意識(Fincher & Tenenberg, 2005)。

一小群的頁面,多則可能是網站的整個階層。Spencer & Warfel(2004)表示不 論內容來源為何,在選擇時一定要保持內容規模的一致性,否則將會造成受試者 在分類時的困擾。Maurer & Warfel(2004)則表示卡片項目之間應該具有足夠的

相似度,讓受試者可以進行分類的動作。Robertson(2001)則強調項目名稱的 選擇必須是使用者易於理解的詞彙,避免產生錯誤或偏頗的敘述,卡片項目必須 能真正代表網站的內容,同時在建立清單時,最好由多人合作較佳,因為多人合 作可以重複檢視以確保項目清單是有意義且有效的。

卡片項目在數量上的設計,應考慮研究成效及時間因素,數量過多將造成實 驗時間冗長,易讓受試者感到無聊或挫折感,Deaton(2003)認為過多的項目會 造成使用者無法歸納出一個有效的架構。許多學者對於卡片項目的數量皆有提出 建議,本研究彙整於表 2,如 Maurer & Warfel(2004)與 Spencer(2009)皆認 為 30~100 張卡片數量是較理想的,少於 30 張卡片不足以建立完整的分類架構,

而多於 100 張卡片則既費時又會讓受試者感到疲倦而失去耐性;Courage &

Baxter(2004)認為卡片數量不要超過 90 張,因為受試者無法在同一時間思考 多於該數目的分類。

(二)受試者

卡片分類法一般採個人式或團體式兩種方式進行。前者由受試者一人完成卡 片分類,為避免交談或相互影響,受試者應分散於不同的時間或空間中;後者則 是將受試者組成小組,共同討論並歸納出所有人都認可的分類架構。個人方式進 行有助於瞭解個人組織資訊的心智模式,然以團體進行除了可獲得分類的結果外,

更能從中瞭解分類過程時的溝通與意見交流,只是亦有學者認為團體進行所得結 果較個人進行所得結果可信度低,因為受試者彼此之間容易互相影響,也可能趨 近於妥協,反而無法表達真正的想法。

在個人或團體實驗中,受試者人數上的選擇,依學者之建議彙整如表 2,如 Nielsen(2004)認為在使用性研究中 5 位受試者便已提供足夠的資訊分析,但若 根據卡片分類法研究與其結果相關係數,顯示 5 位受試者僅能獲得 75%的資訊,

而必須有 15 位受試者才能達獲致 90%的資訊量,同時透過 15 位受試者已可找出 絕大多數網站資訊架構上的問題,超過 15 位受試者相關係數並不會有顯著的增 加,例如 30 位受試者僅增加了 5%,然而付出的人力、物力與資源都必須是原本

的ㄧ倍,因此並非越多受試者越好,應考量計畫的人力與物力去決定;Tullis &

Wood(2004)將不同受試者數量的研究結果與 168 位受試者進行比較,研究結 果發現 20~30 位受試者能夠達到 0.95 的相關係數,隨受試者數量的增加雖能提 Akerelrea & Zimmerman(2002) 75~100 張

Deaton(2003) 4~16 人

Courage & Baxter(2004) 少於 90 張 10~12 人

Maurer & Warfel(2004) 30~100 張 7~10 人 3 人一組,分 5 組

Nielsen(2004) 15 人

Tullis & Wood(2004) 20~30 人 Rugg & McGeorge(2005) 至少 8 張

Kaufman(2006) 20~50 張 10 人 3 人一組,分 5 組 Spencer(2009) 30~100 張 5~6 人 5~6 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決定受試者人數之後為選擇受試者,受試者必須為系統真正的使用者。

Weiser & Shertz(1983)研究中發現一般人很少花費時間進行分類,而且他們的 分類方式與專家的分類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另外,Robertson(2001)指出使 用者可能來自於多個不同的族群,因此進行卡片分類法時可依照不同族群個別或 分小組進行討論,如此不僅可以深入瞭解每個族群的需求,更可以藉由分析比較 獲得族群間需求的異同性。若針對圖書館網站進行卡片分類法時,Faiks & Hyland

(2000)表示可藉由圖書館員在資訊組織的專業提高組織架構的成效。

(三)實施平台

根據多數文獻分析,卡片分類法的實施平台一般分為實體(或稱物理平台)

及虛擬平台兩種,前者直接在桌面上進行,可讓受試者一目瞭然所有卡片並便於

溝通討論,適合小組進行;虛擬平台則是利用電腦軟體進行測試,如 EZsort、

Optimalsort、Websort 等,雖然受限於螢幕大小,但可以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

(Martin & Kidwell, 2001)。

二、卡片分類法分析工具

卡片分類法有多種分析方式和工具,主要分為質化人工分析和量化統計分析,

研究者可以依研究需求或實驗參與的人數而採用適當的分析方式,以便產生合理、

正確的分析結果(Ahlstrom & Allendoerfer, 2004)。Faiks & Hyland(2000)認為 分析結果可做為一個系統架構時的參考依據,但並非全盤地接受作為系統最後的 架構。

(一)質化人工分析

依據研究者個人對於受試者的行為言論加以解釋和判斷,其優點在於可以提 供豐富的見解且不需採用複雜的分析工具、不受限於小樣本、容易呈現給不瞭解 多元解釋統計的人(Ahlstrom & Allendoerfer, 2004),但相對的也需要投入較長的 時間進行分析(Fincher & Tenenberg, 2005),尤其當受試者或卡片數量繁多時,

分析過程會耗費太長時間,因此較適合用於受試者在 5~10 人的實驗(Fuccella &

Pizzolato, 1998);Fuccella(1997)認為,若研究目的主要是在探討網站內容組 織的方式,這類型問題較適合質化分析,對於大量的資料要採取直接觀看的分析 方式,他也認為是有相當困難度的。然而也有學者提及質化分析之缺失與限制,

Pizzolato, 1998);Fuccella(1997)認為,若研究目的主要是在探討網站內容組 織的方式,這類型問題較適合質化分析,對於大量的資料要採取直接觀看的分析 方式,他也認為是有相當困難度的。然而也有學者提及質化分析之缺失與限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