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先進行卡片分類法實驗,利用卡片分析工具產生一樹狀圖,經分析得 出一個網站架構,接著由一般使用者、圖書館員與研究者分別針對網站底層標籤 相同的網站架構建構其網站階層標籤,最後對所形成之不同建構者所建構之網站 階層標籤內容進行尋獲度實驗,試圖瞭解其所建構之網站階層標籤內容及其對內 部尋獲度的影響。

本研究架構圖如圖 2 所示。

圖 2 研究架構圖

一、卡片分類法

本研究進行卡片分類法採團體方式進行,受試者人數係根據 Maurer & Warfel

(2004)及 Kaufman(2006)之建議,以 3 人為一組,共進行 5 組。首先將 67 張網站底層標籤項目製作成卡片,然後選擇受試者,受試者必須具代表性,是系 統真正的使用者,考量學生為大學圖書館網站的主要使用者,因此招募對象為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在學學生,透過網路徵求 15 位自願且非圖資所學生。

由於每組人數不多,實驗直接於實體平台桌面上進行,方便受試者一目瞭然

所有卡片並便於溝通討論,進行之初,先向受試者解釋實驗進行的方式、流程與 目的,同時為避免受試者對卡片標籤項目之理解與項目本身的意義有認知上之落 差,研究者為其解說各卡片標籤項的意涵。

卡片分類之進行為請使用者將所有卡片作分類,同類者可視需求再向下細分,

分類規則如附錄一,67 張網站底層標籤項目原則上不開放受試者重新命名。研 究者從中輔助實驗,但對於分類不予以干預或提供意見,亦從旁觀察與記錄整個 實驗過程,記錄項目包括分類所花費之時間、遇到的問題或困難等,並藉由全程 錄音之方式作為最後結果分析之依據。

二、網站階層標籤建構

本研究經卡片分類法實驗後形成一個僅有網站底層標籤的網站架構,接續請 一般使用者、圖書館員與研究者三種身分者分別討論建構其網站階層標籤,本階 段實驗為瞭解各種身分者在建構過程溝通與意見交流之經過,皆以團體方式進行,

因此本階段受試人數為一般使用者 3 人、圖書館員 3 人,研究者 2 人。

階層標籤建構規則如附錄二,實驗過程研究者從旁觀察與記錄,並錄音。網 站階層標籤建構完成後,研究者請三組受試者由 67 張卡片標籤項目中各選出 15-20 個認為重要之網站底層標籤項目,作為後續尋獲度任務問題設計之來源。

三、尋獲度分析

本研究為瞭解使用者對於不同身分者所建構網站階層標籤之認知,最後階段 將調查不同建構者所建構之網站階層標籤尋獲度,調查的方式以設計任務導向及 網站標籤合適度兩種問卷。

本研究透過網路徵求 60 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在學學生為受試者進行尋獲度 測試,針對網站階層標籤建構階段所建立的三種網站架構進行尋獲度測試,每種 各 20 人進行受測,每人單獨進行。

實驗施測時提供問卷及模擬網站架構檔案夾,請受試者依照瀏覽網站時層層 點閱的動作點選資料夾,研究者在過程中觀察並記錄其操作所遇到之問題,並記

錄受試者作答每一個問題所完成的時間與路徑步數,作為後續統計分析之用,尋 獲度測試規則如附錄三。

任務導向問卷之設計方式,謝建成、楊慧婷(2012)依據 Paul(2008)的方 法作修改,從卡片分類實驗之受試者所認為最重要的前幾個卡片標籤歸納得出前 7 項,並據以設計問題,作為尋獲度任務的目標,本研究亦依循此方式設計,然 稍有不同的是卡片標籤項目交由本實驗三組網站階層標籤建構者選擇,非卡片分 類受試者。

透過任務設計之方式對瞭解使用者搜尋行為有所幫助,然而尚不足以瞭解受 試者對於網站階層標籤的真正想法,因此本階段實驗另再請受試者填寫網站標籤 合適度問卷,問卷之設計方式採用李克特五等量表,請受試者評估網站階層標籤 名稱是否能順利引導其找尋答案,依合適程度勾選非常合適到非常不合適。合適 度問卷之計分為非常合適 5 分、合適 4 分、普通 3 分、不合適 2 分以及非常不合 適 1 分。

本階段實驗記錄受試者個人完成任務之時間、路徑與合適度,待所有數據彙 整完成後以統計分析軟體 SPSS 進行相依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比較三種網 站階層標籤之網站架構在內部尋獲度上的差異程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