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原住民運動代表隊相關問題的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原住民運動代表隊相關問題的探討

一、花東原住民地區的特色

(一)花蓮縣:根據花蓮縣政府原住民行政局資訊網(2004),花蓮縣主要以 阿美族、太魯閣族、布農族、葛瑪蘭族、等族群為主。阿美族總人口數 約五萬三千多人,主要分佈地區:花蓮縣鳳林、壽豐、吉安、豐濱、光 復、瑞穗、玉里、富里等鄉鎮及花蓮市等地,為母系社會。太魯閣族人 口數約兩萬三千多人,主要分佈於秀林鄉與萬榮鄉。布農族人口數約七 千多人,主要分佈在卓溪鄉與萬榮鄉。葛瑪蘭族人口數約一千多人,主 要分佈在豐濱鄉。

(二)台東縣:根據杜明城(1993)指出,台東縣係全國原住民人口分布最廣 之行政區域,境內計有阿美、魯凱、排灣、雅美、布農及卑南等六族。

阿美族人幾乎全為平地原住民,係原住民人口最多者,約有十萬,台東 縣境內的阿美族大都分佈在關山、成功、長濱、池上、鹿野、東河、卑 南、太麻里與大武等鄉鎮及台東市內。排灣族人口亦多,但分佈比較密 集,大致聚居於台東縣南部金峰、達仁、太麻里及大武等四個鄉。布農 族裔則以海端鄉、延平鄉及金峰鄉為主要的聚居地。卑南族總人口雖然 只約七千人,但全部聚居於卑南鄉境內,離市區最近。魯凱族的人口與 卑南族相仿,但只有少部份定居台東,集居於卑南境內的大南村。至於 雅美族,則聚居於蘭嶼島上沿海岸的三個村。上述六族,各自操持自己 的語言,形成自己的禮儀習俗,並且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藝術成就,所以 在台東的原住民特色是多種族化而且佔全縣人口比例極高。

二、原住民在運動上的傳統與特色

在許多運動項目中,原住民的表現確實相當傑出,范春源(1999)認為運動 正是原住民生活文化的一部份,而國內運動表現成績突出的原住民菁英,堪稱一 流,對於短期提昇原住民的社經地位及人口素質的提高有其效益。

而原住民的運動表現與他們的傳統生活、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李景崇

(1994)分析指出阿美族傳統之體育運動或日常型態所演變的運動文化,對阿美 族人運動成績的優越表現,應歸功於阿美族豐年祭的活動過程。而潘添財(1994)

研究指出,早期原住民在交通不便的深山生活,一切以身體活動為交通工具,從 小習得跑、跳、奔、逃、攀爬及射箭的技能,並且結合祭禮儀式與體育活動。因 此王建台(1995)指出台灣原住民在各項歲時祭儀與體育活動的結合,有鍛鍊強 健的體魄、求生存、慶豐收及團結族群意志與力量有關的功能。

根據瞿海良(1995)研究指出:台灣原住民的金牌之路致勝的主要關鍵,在 於原住民具有神秘的運動本能,此外葉憲清(1974)研究也指出:原住民越野賽 跑能力顯著優於平地青年的原因,在於原住民青年有較多的步行、爬山、負重的 機會。

根據原住民參與體育活動人口調查,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1)原住民參與體育 活動的總人次為117604 人次,占總人數 381174 之 30.8%,顯見原住民對於體育活

動參加意願之積極。

范春源(1999)認為原住民在運動成績突出的表現可歸類以下要項:(一)與 生命環境有關的身體活動;(二)與生命禮俗有關的身體活動;(三)與為生命戰 鬥有關的身體活動;(四)與運動競技有關的身體活動。

王建台(2000)以多元文化的觀點認為原住民體育應該有以下特徵:(一)原 住民體育的提倡並不只是針對原住民族群文化的傳承而已。(二)強調原住民體育 文化的同時,推廣不同體育文化間的尊重與了解。(三)從原住民體育文化出發,

強調族群間文化特色。(四)體育的內容規劃應如同多元文化教育一樣,讓地方社 區民眾有更大的彈性與自主。另外他也提到現代文化對原住民傳統體育的衝擊,

也是影響原住民地區國小運動代表隊培訓的一項因素。

三、原住民學童參與運動訓練的適切性

其次在原住民學童參與運動的意願方面,洪嘉文(2000)依據東吳大學楊孝 榮教授調查發現:原住民學生最喜歡的科目,有30.50﹪的國小學生喜愛體育課,

在所有科目中居第一位,另外有 91.70﹪的國小學生,100﹪的國小學生家長,認 為體育、音樂、美勞等為原住民學生的特殊才能,政府應輔導原住民學校選擇重 點加以發展,使原住民學生之特殊才能,得以在學校中充分發揮。

根據李茂祥(2004)的研究指出,偏遠地區的學童與城市學童在體適能的測 驗中的坐姿體前彎、仰臥起坐、立定跳遠、800 公尺跑走均有顯著差異,偏遠地區 的學童的體適能表現明顯優於城市學童,顯示在推動運動代表隊組訓上,偏遠地 區的學童會較都市學童有先天環境上較佳之優勢。

王阿說(2002),指出在針對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體適能項目表現上 1.

柔軟度方面,六年級學童中,原住民之柔軟度優於一般學童。2.瞬發力(立定跳遠): 不論是全體樣本或是以年級分類,原住民顯著優於一般學童。另在女性學童中,

原住民也是明顯優於一般學童。3.肌力(30 秒屈膝仰臥起坐)及肌耐力(60 秒屈 膝仰臥起坐):在全體樣本及五年級分類中,原住民顯著優於一般學童。4.心肺耐 力(800 公尺)在全體樣本及五年級分類中,原住民顯著優於一般學童。5.身體質 量指數(BMI)在全體樣本及六年級分類中,原住民之身體質量指數顯著高於一般

學童。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原住民學童在瞬發力、肌(耐)力、心肺耐力的表現上較 一般學童為佳。

郭清侯(1972)研究指出:原住民男生在體重、50 公尺急行跳遠、手球擲遠 及引體向上,都優於平地男孩。

有鑒於原住民在田徑方面的傑出表現,教育部為加強培育原住民學生短中長 跑暨十項運動人才計畫列為發展與改進原住民族教育第二期五年計畫重要措施之 一,其中國小階段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

所以根據以上的學者的研究,再參照在各個運動項目方面原住民運動的表現 上,確實在發展體育競技活動時,國小階段原住民運動代表隊的成立有其必要性 與重要性,而原住民學童搭配其先天的體適能條件也應發展其適合項目,將可較 一般學童有更大的發展性。

四、原住民學校運動代表隊的發展項目

范春源(1999)在原住民參與學校舉辦體育活動現況分析中,提到原住民學 校組訓運動代表隊的項目區分成以下項目,見表2-1:

(一)田徑代表隊共有42 校,組訓率為 66.67﹪,參與人次為 836 人次。

(二)球類代表隊共有45 校,組訓率為 71.43﹪,參與人次為 1254 人次:

球類代表隊中,組訓率最高的為籃球隊,在研究中共有23 所原住民學 校組訓籃球代表隊,組訓率為 36.51﹪(23/63)。其次為棒球代表隊共 有12 所,組訓率為 19.05﹪(12/63)。再其次為桌球,共有 9 所,組訓 率為14.29﹪(9/63)。至於參與的球類代表隊種類為:1.籃球(23 所),

2.棒球(12 所),3.桌球(9 所),4.排球(6 所),5.足球(5 所),6.手 球(3 所),7.巧固球(3 所),8.羽球(2 所),9.壘球(1 所),10.軟式 網球(1 所),11.硬式網球(1 所),12.槌球(1 所),共12 種球類項目。

(三)傳統體育共有2 校,組訓率為 3.18﹪,參與人次為 133 人次。傳統體育 的項目共有兩種,分別為舞蹈與射箭,各有一校。

(四)技擊共有2 校,組訓率為 3.18﹪,參與人次為 55 人次:項目分別是柔 道與武術。

(五)民俗體育共有5 校,組訓率為 7.94﹪,參與人次為 226 人次。

(六)拔河共有2 校,組訓率為 3.18﹪,參與人次為 62 人次。

(七)其他有2 校,組訓率為 3.18﹪,參與人次為 61 人次:項目分別是溜冰 與體操。

依范春源等人的研究,原住民學校組訓之運動代表隊以球類之組訓率最高,

參與人次也最多,其次為田徑,再其次為民俗體育。傳統體育、技擊項目及體操、

溜冰則為較冷門的項目。

表2-3-1 原住民學校組訓各項運動校隊之比率及參與人數

組訓學校 參加學生人次 備註

項目 數目 比率 男 女 合計 參與率

田徑 42 66.67﹪ 441 395 836 13.55﹪

球類 45 71.43﹪ 827 427 1254 20.32﹪

傳統體育 2 3.18﹪ 23 12 35 0.58﹪

技擊 2 3.18﹪ 30 25 55 0.89﹪

民俗體育 5 7.94﹪ 120 106 226 3.66﹪

拔河 2 3.18﹪ 32 30 62 1.01﹪

其他 2 3.18﹪ 31 10 41 0.66﹪

合計 1514 1015 2529

回 收 有 效 問 卷 總 人 數為6171 人

資料來源:原住民參與體育活動人口調查(51 頁),范春源等,民 88,台北市:

行政源原住民族委員會。

根據吳煜敏(2005)針對屏東縣 8 個原住民鄉鎮地區國小運動代表隊所做的 研究,在調查的 26 所原住民學校中共有 19 校設立運動代表隊,占原住民學校數 的73%,共設立 22 隊,設立一隊的共有 16 校,設立兩隊的共有 3 所學校。男選 手270 人,女選手 188 人,共 458 人。主要可以區分成五種類型分別是技擊、球 類、游泳、田徑與其他,見表2-3-2。

(一)技擊:只有一種發展項目便是柔道共有 8 所學校成立,而且隊伍在近 幾年增加很快,而且。

(二)球類:共包含足球隊7 所國小,曲棍球隊 1 所國小,籃球隊 1 所國小,

巧固球隊 1 所國小,因此若是以類型來說球類運動是屏東縣原

的發展受到限制,王清長(2000)提到推展原住民青少年體育現存問題時,認為 有以下幾項問題:(一)社會多元價值的觀念尚未普遍建立;(二)體育各方面的 需求;(三)課程學習上的錯誤觀念;(四)升學管道過於狹窄,缺乏有利誘因;(五)

學校體育尚未能走出圍牆,擴大到整個原住民社區。蔡守浦、陳志明(2004)指 出目前原住民運動環境的困境,具體可分為硬體營構、人才養成、運動文化再興 三個部分,在硬體營構方面,原住民大多居住於山地鄉或是平地山地鄉內,在文 化刺激、社會資源、交通運輸、教師流動、經濟條件等方面與一般地區相比,均 處在較不利的地位,且原住民學校多為小型學校且班級數少,依目前學校預算編 製,經費自然受限,影響學校體育運動的推展。

王宗吉(2000)原住民幼少人口有移向都市化集中的現象,使身體活動的機 會減少,其次是家長價值觀的改變,使原住民一窩蜂加入棒球隊,而田徑等運動 項目則趨於冷門。

根據上述學者的看法,我們瞭解到,目前原住民運動推展上的困境主要在經

根據上述學者的看法,我們瞭解到,目前原住民運動推展上的困境主要在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