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20 世紀以前蜂蜜的用途

第三節 原住民的養蜂與其利用

透過爬梳文獻得知,除了漢人之外,部分原住民也有參與養蜂,並利用蜂蜜,

因此第三節將探討臺灣原住民的蜂蜜之用途,以及與同時期漢人的蜂蜜用途相較 之下可看到哪些異同。

由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纂,並於 1921 年發行的《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 卷中可看到原住民的飲食習慣,其中有如下記載:

50 井上德彌,〈關仔嶺の養蜂及び臺灣の養蜂地〉,收於《臺灣博物學會會報》第 3 年第 10 號(臺 北:臺灣博物學會,1913 年 5 月)頁 68-72。

51 以蜂群數量與蜂蜜生產量來算出,參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二、農業生產 (二)畜牧生產〉

收於《農業統計年報 107 年》,網址: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2019 年 7 月 25 日閱覽。

20

鹽除了是營養上的必需品,同時也是調味上不可或缺的東西,對番族而言,鹽是最 重要的,所以鹽的缺乏是番人最痛苦之處。在沿海的番社會自己製鹽,但至於在山 地生活的其他人,似乎要依賴從外界的輸入,因此對多數番族而言,食鹽是貴重品,

若問番童砂糖或食鹽要選擇何者,皆會回答食鹽。~(中略)~對於番族而言,在 生活上甘味並並非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作為間食,番人也會吃點心,另外作為調 味料,偶然會用到砂糖及其他甘味料,而點心和砂糖等主要是由土人購買的。然而

(一)有時候會採集蜂蜜使用,通常他們採集野生蜜蜂的蜂蜜,賽夏族與泰雅族有 部分人飼養蜜蜂並採集蜂蜜。(二)也會自製砂糖,首先砍甘蔗以後剝皮切細、接 著用臼研磨它,之後再以布料壓榨蔗汁,最後煮沸製作黑砂糖。

52

對原住民,尤其是高山族而言,食鹽就是最重要的食物,也就是說「鹹味」的 重要性最大,能補充鹹味的「辣味」是其次(辣味的來源為生薑、辣椒,以及山胡 椒),53「鹹味」與「辣味」的重要性遠高於「甜味」。

在《臨時臺灣舊觀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中可看到,賽 夏族以採集蜂蜜為目的養蜜蜂,他們使用的蜂箱以石頭、木板及泥土製成(見圖 1-1)。此外該報書提到,賽夏族在晚上將野生蜜蜂收集起來後,置於風不大且有陽 光、濕氣較少的地方。54由於現代養蜂家也會在如此地方放置蜂箱,故從這些記載 可看出,賽夏族是在對蜜蜂生態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之下飼養它。除了排灣族與賽 夏族之外,還有一些原住民也有參與養蜂並利用蜂蜜(見表 1-3)。但由於原住民 頗少留下自己的文字史料,難以考證他們到底從何時開始養蜜蜂,以及如何利用蜂 蜜等蜂產品。

52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会,《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卷(臺北:南天書局,1995;原東京:出版者 不詳,1921),頁 460-462。

53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会,《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卷,頁 461-462。

54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臨時臺灣舊觀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臺北:臨時 臺灣舊慣調查,1917),頁 72。

21

表 1-3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養蜂及蜂蜜食用的狀況

族名 說明

排灣族 有一部分的蕃社飼養蜜蜂。作為調味料使用蜂蜜。

魯凱族(包含舊稱的 澤利先族)

使用石頭的蜂箱,通常將它置於家裡的角落,採蜜時期不穩 定,其產量極少。

泰雅族 少許人飼養蜜蜂。

賽夏族

很多人飼養蜜蜂,採取野生蜜蜂與蜂巢後,在家附近的小屋 裡飼養。作為調味料使用蜂蜜。

東勢角大湖地方的原 住民(不詳族名)

有人飼養蜜蜂,並將少量蜂蜜作為交換品。

埔里社地方的原住民

(不詳族名)

有人飼養蜜蜂,但蜂箱是利用將木頭內部挖空做出來的東 西,蜂蜜產量也極少。

資料來源:伊能嘉矩、粟野伝之丞,《臺灣蕃人事情》(臺北:成文出版社,2010;

1899 年原刊);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 報告書 第三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7);臺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五卷ノ三》(臺北市:臺灣總

督府蕃族調查會,1922);臨時臺灣舊慣調査会《臺灣蕃族習慣研究》(臺北:南天

書局,1995;1921 年原刊)。

22

圖 1-1 賽夏族的蜂箱

資料來源: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觀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7),頁 73。

總言之,在原住民的飲食習慣中本來就少出現「甜味」,而「鹹味」與「辣味」

的重要性較高,但對部分有養蜜蜂的原住民而言,蜂蜜會成為甜調味料,不過其使 用量也不多。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對他們而言蜂蜜是「甜味料」,在文獻上並未見 原住民將蜂蜜當作「藥品」的記載。自古以來原住民認為疾病是神靈的作祟,他們 本來就沒有使用醫藥的習慣,對傷病的主要療法是服用藥草或熊膽,甚至是透過祈

23

禱、咒語。55原住民與漢人的醫療系統差異甚大,因此在原住民社會當中,並沒有 看到像漢人一樣將蜂蜜當作藥品的習慣。

最後簡單總結本章的要點。受到中國傳統的「食療」文化之影響,漢人主要 將蜂蜜當作藥品、滋養品,而部分原住民將它當作甜調味料。由此可以發現,漢 人與原住民的蜂蜜用途有一些落差,但在這兩者之間共同不變的是蜂蜜的「稀少 性」,不論是漢人或原住民,在清代臺灣生活中,蜂蜜都是相當珍貴的食品。

5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卷,頁 292-294。

2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