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蜂蜜・蜜蜂:蜂蜜之消費文化史與環境視角的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蜂蜜・蜜蜂:蜂蜜之消費文化史與環境視角的探討"

Copied!
10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臺灣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 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蜂蜜・蜜蜂:蜂蜜之消費文化史與環境視角的探討 Honey and Honeybee : the History of Consumer Culture of Honey and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 戶田浩一朗 Toda Koichiro. 指導教授﹕張素玢 博士 Advisor: Chang, Su-Bing, Ph.D. 中華民國 109 年 9 月 September 2020.

(2) 謝辭 首先,非常感謝本論文指導教授的張素玢老師。回想起來,在研究所入學前的 暑假,老師帶我們一起去雲林縣古坑鄉做田野調查,這是我第一次去臺灣鄉村,相 當特別的經驗,我與老師的緣分從此開始。後來,從我碩士班一年級的暑假開始細 心的指導,與我討論好幾次,每次都返回滿滿的紅字給我。尤其是途中我有遇到要 調整題目的困難時,若沒有老師的建議與支持,難以三年寫完論文。謹此再度致謝 素玢老師。此外,也謝謝擔任口試委員的許佩賢老師、楊恩誠老師,兩位老師從上 課時給我許多建議與啟發,使論文內容更豐富。 撰寫本論文時,我對幾位養蜂家進行口述訪談,藉此我能了解臺灣養蜂的現況 與一些課題。李紹昌先生、楊聰豐先生、蘇天生先生、林珂竹小姐和江為慶先生, 謝謝您們願意接受我的訪談,您們提供的資料都有助撰寫本論文。 接著,感謝所上老師、同學、學長姐、學弟妹、謝助教,以及歷史系的同學們 的照顧。我一開始上課時,連每一週的作業內容都聽不太懂,除了在學業上,也在 生活上,若沒有你們的幫忙與協助,很難適應研究所的生活。尤其是暖男濟寬、師 大的歌姫鍾安、聰明愛貓家欸口桑,謝謝你們每個寒暑假都帶我出去高雄玩讓我放 風,使我變成高雄通。也很謝謝網球與羽球隊友,以及書法社友,打球與寫字也是 我的重要放鬆時間。還有謝謝 Vari 桑、寧遠、信愷、豆豆還有我在打工的民族所 黃約伯老師,以及其他助理們,都給我在臺灣美好的回憶。 此外,美麗國文老師吳小姐、自拍大師梅萱、我在臺灣的爸爸皓陽、我在臺灣 的弟弟信良、籃球高手泓緯、拉麵博士昱丞、天天熬夜的韓學弟、日本控羽倩和鍾 涵學姐,謝謝你們幫我校對文章,也給我不少的建議。 最後,特別感謝日本的我家人和親戚的協助。在經濟上與心理上,若沒有你們 的鼓勵與支持,我自己一個人在海外讀書就會有許多困難,謝謝你們的關心與愛 i.

(3) 心。另外,我在臺灣讀書時,非常遺憾沒看到我們家的黑柴,クロ的最後一面。總 之,有大家的支持,我才能夠專心寫論文,並順利畢業。最後,再一次感謝大家。. 戸田浩一朗 謹誌 2020 年 8 月 26 日. ii.

(4) 摘要 本論文討論的主題有二,第一部分為第一章到第三章討論臺灣蜂蜜的消費文 化史。在清代,漢人將蜂蜜視為一種藥材,少數原住民則將之作為調味料使用,可 是當時養蜂技術尚未成熟,產量也不高,所以難以取得。到了日治時期,1910 年 代日人開始改良臺灣的養蜂技術,1920 年代臺灣蜂蜜產量及消費量開始增加,用 途也漸漸多元,成為了許多飲食及工業產品的原料。此外,1920 年代以後營養學 發展,人們開始注意到蜂蜜所含豐富的營養價值。1970 年代以後,隨著養蜂產業 的發展,蜂蜜產量和消費量更增加,蜂蜜的消費者及用途也有些變化。例如,嬰兒 不再是蜂蜜的主要消費者,相反的,女性消費蜂蜜的機會越來越多。第二部分則是 從蜜蜂看臺灣的環境問題。日治時期到 1990 年代之前,部分人將蜜蜂視為害蟲, 並忽略其授粉能力,然而自 1990 年代起,在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影響下,為了提升 農作物的收成與品質,臺灣政府大力推廣蜜蜂的授粉利用。然而,自 1950 年代起, 臺灣民眾普遍使用化學農藥,直到現在仍危害蜜蜂的生存,人類仍對之不夠友善。 2006 年到 2007 年的冬天美國爆發蜜蜂大量消失的現象,後來包括臺灣在內,世界 各地也陸續發生類似的現象。過去許多學者認為造成蜜蜂減少的原因是多重而非 單一因素,每個地區蜜蜂減少的原因也不一樣,不能視農藥為唯一的因素,但近年 的研究指出,微量的益達胺殺蟲劑導致蜜蜂的學習記憶能力喪失,進而造成蜜蜂大 量消失。蜜蜂的消失暗示著我們農藥問題的嚴重性。. 關鍵詞:蜜蜂、蜂蜜、飲食史、環境、農藥. iii.

(5) Abstract Honey, a sweet and viscous food substance, is made from the sugary secretion of flower through honeybees. Due to its many beneficial properties, honey has been used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volutionary usage of honey throughout history on the island of Taiwan from the Qing Dynasty period to present day. Furthermore, it also discusses how environmental issues on the island indirectly affects the production of honey and even ourselves. There are two topic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part is the first to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ing the history of Taiwan honey consumption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Han people had regarded honey as a medicinal ingredient, but a few Taiwanese aborigines tribes have instead used it as a seasoning. However, at that time, knowledge of beekeeping technology was not yet mature, resulting in low yield and difficulty in gathering.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period, the Japanese began to improve Taiwan’s beekeeping technology in the 1910’s. In 1920’s, Taiwan’s honey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egan to increase, and its uses gradually became diversified. It became the raw material for many food and industrial products. In addi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tion after the 1920’s, people began to notice the rich nutritional value of honey. After the 197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ekeeping industry, not only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honey increased, but the consumers and uses of honey also changed. For example, babies are no longer the main consumers of honey. On the contrary, women were also became active consumers of honey. The second part is looking at Taiwan’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neybees.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tion and before the 1990’s, some people regarded honeybees as pests and were unaware of pollination abilities. Since the 1990’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has vigorously encouraged the pollination ability of honeybe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rop’s yield and quality. However, since the 1950’s, Taiwanese people have generally used chemical pesticides, which still endangered the survival of bees. In the winter of 2006 to 2007, a large number of honeybees disappeared in the United States. Later, including Taiwan, similar phenomena occurred in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 In the past, many scholars believed that the reduction of numbers in honeybees was caused by multiple factors rather than a single factor. The reasons for the reduction of honeybees in each region were different, so pesticides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the only factor. Bu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ed that a small amount of imidacloprid insecticides causes honeybee’s loss of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y. With the disruption of these skills, it. iv.

(6) consequently causes a large number of bees to disappear. The disappearance of honeybees highlights the seriousness of our pesticide problem onto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Honeybee, Honey, Dietary history, Environment, Pesticide. v.

(7) 目次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3 第三節 章節安排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5 第一章 20 世紀以前蜂蜜的用途 ……………………………………………………6 第一節 世界各地蜂蜜的用途 …………………………………………………6 第二節 漢人的養蜂與其利用 …………………………………………………13 第三節 原住民的養蜂與其利用 ………………………………………………19 第二章 日治時期蜂蜜消費文化 ……………………………………………………24 第一節 日治時期養蜂業的沿革 ………………………………………………24 第二節 日治時期蜂蜜的消費市場 ……………………………………………26 第三節 營養學發展與蜂蜜的消費 ……………………………………………33 第三章 戰後至現代蜂蜜消費文化 …………………………………………………44 第一節 戰後養蜂業的沿革 ……………………………………………………44 第二節 戰後蜂蜜的消費市場 …………………………………………………45 第三節 蜂蜜產品消費者的分析 ………………………………………………49 第四章 蜜蜂與環境 …………………………………………………………………58 第一節 蜜蜂在生態中的角色 …………………………………………………58 第二節 臺灣人對蜜蜂認知的變化 ……………………………………………59 第三節 從蜜蜂看環境問題 ……………………………………………………68 結論 …………………………………………………………………………………81 徵引書目 ……………………………………………………………………………83 vi.

(8) 表次 表 1-1 清代地方誌中蜂蜜的記載 表 1-2 清代臺灣蜂蜜輸入統計. …………………………………………………20 ……………………………………………………24. 表 1-3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養蜂及蜂蜜食用的狀況 …………………………27 表 2-1 國家別蜂蜜進口量統計表. …………………………………………………33. 表 2-2 在《臺灣日日新報》中與營養有關的報導筆數 …………………………34 表 2-3 有關蜂蜜的營養成分、效能之報導. ………………………………………35. 表 2-4 日本產蜂蜜的組成 …………………………………………………………37 表 3-1. 戰後蜂蜜的用途一覽圖 ……………………………………………………47. 表 4-1 《豐年》中的蜜蜂授粉利用相關報導(1950s~1980s) ………………64 表 4-2 臺灣需要蜜蜂授粉的主要農作物一覽表 …………………………………68 表 4-3 每個國家、地區對於農地的農藥用量(2017 年值) ……………………72. vii.

(9) 圖次 圖 1-1 賽夏族的蜂箱 ………………………………………………………………22 圖 2-1 可動式巢脾蜂箱 ……………………………………………………………25 圖 2-2 臺灣蜂蜜產量與進口量一覽圖(1896~1945 年)………………………27 圖 2-3 臺灣蜂蜜消費量一覽圖(1896~1945 年)………………………………28 圖 2-4 日治時期臺灣每人每年蜂蜜消費量一覽圖(1905 年~1943 年)………28 圖 2-5 蜂蜜與砂糖 100 斤價格之比較(1925~1941 年)………………………32 圖 2-6 蜂印香竄葡萄酒的廣告 ……………………………………………………40 圖 2-7 蜂蜜葡萄酒的廣告(1)……………………………………………………40 圖 2-8 蜂蜜葡萄酒的廣告(2)……………………………………………………41 圖 2-9 どりこの的廣告(1). ……………………………………………………42. 圖 2-10 どりこの的廣告(2) ……………………………………………………43 圖 3-1 蜂蜜的生產量、進口量、出口量及消費量一覽圖(1980~2018 年)…45 圖 3-2 每人每年蜂蜜消費量之變化(1989-2018 年)……………………………46 圖 3-3 國產蜂品證明標章 …………………………………………………………49 圖 3-4 資生堂蜂蜜香皂廣告(1)…………………………………………………54 圖 3-5 資生堂蜂蜜香皂廣告(2)…………………………………………………54 圖 3-6 巴巴夜蜂蜜透明香皂廣告 …………………………………………………55 圖 4-1 訪花的蜜蜂 …………………………………………………………………59 圖 4-2 日治時期課本中的蜜蜂 ……………………………………………………61 圖 4-3 戰後課本中對蜜蜂的介紹 …………………………………………………63 圖 4-4 撲瘧計畫中噴射 DDT 的一員(1951 年) ………………………………70 圖 4-5 農藥使用量一覽圖 …………………………………………………………72 圖 4-6 農藥 10 年減半計畫政策文宣圖……………………………………………73 viii.

(10) 圖 4-7 全世界蜂箱總數一覽圖 ……………………………………………………74 圖 4-8 飼養蜂箱與養蜂戶數一覽圖(1976 年至 2018 年)………………………77. ix.

(11)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由於筆者從 2011 年到 2017 年間,曾在日本透過參與養蜂社團及從事養蜂的 工作經驗,對蜜蜂與蜜蜂產品相關議題一直十分關注,即使到臺灣就讀研究所之後 也是如此,所以選定與蜜蜂有關的課題撰寫學位論文。本論文主題有二,其一,臺 灣民眾如何利用蜜蜂及消費蜜蜂產品。又,在蜜蜂相關產品當中,蜂蜜利用的歷史 較久,所以本文主要針對蜂蜜進行討論。 1其二,臺灣民眾對蜜蜂的認知為何,又 如何對待蜜蜂。 今日在臺灣,蜂蜜雖然不算是生活必需品,卻是相當普遍的食物,在手搖杯飲 料店、超市或便利商店,容易看到許多以「蜂蜜~」為名的食品,連不少的美容品、 保養品也是如此。筆者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消費這些商品的經驗,或無意中購 買了以蜂蜜為原料的產品,甚至有些關注健康的人,從平時就十分愛用蜂蜜產品。 美國人類學者 Sidney W.Mintz 曾經指出:. 人類對食物的要求,貫穿了其整個生息繁衍的過程。將這一無法迴避之需求裝點起 來的,是食物選擇和飲食習慣所表現出的人們在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文化乃至 職業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至關重要。 2. 蜂蜜是由蜜蜂採集花蜜、植物芽端或腋下分泌的甜汁,帶回巢房中經過儲存、釀造及熟化後取 出的食物。參照安奎、何鎧光,《養蜂學》(臺北:華香園出版社,1997),頁 228。 2 西敏司(Sidney W. Mintz)著,王超、朱建剛譯,《甜與權力:糖在歷史上的地位》(北京: 商務印書館,2010),頁 15。 1. 1.

(12) 也就是說,透過飲食習慣和食物選擇,可觀察某地區之社會、文化的樣貌,例如依 據不同飲食文化,每個地區對於同一個食物的飲食方式也有所不同。臺灣民眾消費 蜂蜜各有其目的,有人為了飲食美味,也有人為了攝取營養、滋養身體,或是當作 藥物,另外許多女性為了保養身體、美顏而使用蜂蜜及蜂蜜相關的美容保養品。本 文的第一個目的是借用 Mintz 的觀點討論臺灣民眾蜂蜜使用的歷史,並觀察臺灣 飲食歷史文化,以及社會的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全世界都曾發生蜜蜂大量消失的情形,蜜蜂減少的原因 被認為與農藥、傳染病、寄生蟲及異常氣候等複合因素有關。 3另一方面,筆者於 2018 年,在國立臺灣大學昆蟲學系旁聽該系楊恩誠教授所開課的「蜜蜂生態學」, 並初步了解益達胺(Imidacloprid)殺蟲劑對蜜蜂帶來的危害,自此開始注意蜜蜂與 農藥問題的關係。由於在自然生態系與農業生產上,許多野生植物與農作物都要依 賴蜜蜂授粉,所以我們不能忽略蜜蜂的消失對人類生活、甚至是對整個地球環境帶 來的影響。蜜蜂授粉能力的重要性遠高於蜜蜂產品的生產,所以我們應該要更加重 視此一昆蟲的相關問題。雖然目前在臺灣尚未出現大規模的蜜蜂消失,然而今日臺 灣農民普遍使用農藥,造成蜜蜂農藥中毒的新聞時有所聞。實際上,筆者所訪問的 養蜂家也都提到,蜜蜂的農藥中毒仍然是養蜂家常遭到的問題。本文的另一個目的 則是透過蜜蜂探討臺灣環境史,首先討論臺灣人對蜜蜂的認知,從以前到今日,臺 灣民眾如何對待蜜蜂?此外,農藥問題對蜜蜂造成危害的情況為何,我們該如何對 待這個問題?. 澎宣雅,〈“蜜蜂消失 不怒能勸讓農藥承擔”〉,收於《聯合晚報》(2017 年 10 月 19 日), A7 版。 3. 2.

(13) 第二節 研究回顧. 據筆者觀察,目前較少看到從歷史學的角度討論蜂蜜消費,以及透過蜜蜂討論 環境問題的研究,以下回顧相關研究成果。林玉琪的碩士學位論文〈蜂與蜜:臺灣 養蜂事業之興衰(1895-1990)〉詳細地說明從清代到戰後臺灣養蜂產業的歷史。4 林玉琪指出,臺灣養蜂業自日治時期便奠定良好基礎,戰後接受美國支援(以下簡 稱美援)並成功將蜂王漿外銷至日本,於 1970 年代締造了臺灣養蜂產業的高峰, 但自從中國加入蜂王漿外銷競爭後,臺灣養蜂產業便急速下滑。由於目前少見從產 業史的角度來討論養蜂業的研究,所以該論文有其參考價值。但林玉琪並未深入討 論營養學知識的發展如何影響蜂蜜的消費, 5對於廣告與蜂蜜消費的關聯也仍有可 探討的空間。另外,由於缺乏蜂蜜相關統計資料的量化分析,其實際消費情況也仍 不清楚,因此本文將更進一步深入討論這些面向。 近年來亦可以觀察到許多飲食營養、營養學史的研究成果, 6其中,陳玉箴在 〈營養論述與殖民統治:日治時期臺灣的牛乳品生產與消費〉一文中提到,在 20 世紀上半營養學知識的快速進展下,臺灣乳業與乳品市場也同步快速成長,牛乳成 為「營養品」,可是無論在生產面或消費面,都受到日本統治者的控制力量,呈現. 林玉琪,〈蜂與蜜:臺灣養蜂事業之興衰(1895-1990)〉(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 文,2018)。 5 所謂的營養學是研究食物成份、以及成份在人體經由攝取、消化、吸收、利用及排泄等新陳代謝 過程,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一門科學。參照黃伯超、游素玲,《營養學精要》(臺北:健康文 化事業,1991),頁 1。 6 李力庸,〈殖民、營養與風尚−日治時期臺灣的大眾畜產飲食文化〉收於王次澄、郭永吉編《雅 俗相成−傳統文化質性的變易》(桃園: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10)頁 415-460;李力庸,〈食物與 維他命:日記史料中的臺灣人營養知識與運用〉收於李力庸、張素玢、陳鴻圖、林蘭芳編,《新眼 光:臺灣史研究面面觀》(臺北:稻鄉出版社,2013),頁 265-297;范燕秋,〈日治時期臺灣公 共衛生與飲食營養:以營養缺乏症“腳氣病”為中心〉,收於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整理組編輯,《第九 屆臺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7),頁 401-432;王文昕, 〈日治時期臺灣媒體中的營養知識−以蛋白質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7)。 4. 3.

(14) 出「牛乳文化特殊性」,意即臺灣人偏向消費「煉乳」,而不是喝鮮乳的情形。 7 雖然該文與蜂蜜關聯性不大,不過蜂蜜、牛乳都屬營養食品,因此這篇研究的問題 切入方法,對筆者帶來了很大的啟發,本文第二章則探討蜂蜜消費與營養學論述發 展的關係。 關於蜜蜂與環境的研究,鄭勝華的〈臺灣養蜂業的空間活動〉從地理學的角度 詳細討論 1970 年代的臺灣蜂農的空間移動模式。蜜蜂需要從植物需要採花蜜與花 粉,不過臺灣的蜜、粉源植物呈分散分佈,例如,重要蜜源植物的龍眼、荔枝及橘 柑分佈於中南部地區,重要粉源植物的水稻、茶及野生植物等分佈於北中部地區, 所以養農為了配合這些植物的開花時期,也必須帶著蜂箱隨著花期一起移動。 8從 中我們能理解臺灣養農在什麼樣的地理環境下,如何追尋蜜、粉源植物,但作者未 提到農藥等環境問題如何影響著蜜蜂的活動,值得更深入地問題。 對於農藥與害蟲的歷史,有呂紹理的〈從螟蛉到螟害:近代臺灣的農業害蟲及 其防治〉一文。本研究顯示,清代以來臺灣人面臨飛蝗、螟蛉子等昆蟲的農業災害, 但隨著近代農學知識的發展,在 1900 年代才出現「害蟲」、「蟲害」的詞彙,在 那個時候農民也開始對部分經濟作物開始使用化學農藥,許多種農藥與害蟲知識 也在農村社會中流通。整體來看,在日治時期化學農藥的運用尚未普遍,但害蟲觀 念的形成,為戰後化學農藥大舉進入之後的良好基礎。 9從該文能清楚地理解臺灣 人開始使用化學農藥的背景,以及害蟲概念形成的過程,但對於戰後農民對害蟲使 用農藥的情況,以及民眾對害蟲的概念,仍有可以進一步探討的空間,因此本文第 四章將以蜜蜂為例,討論人們的害蟲認知與農藥使用的情況。. 陳玉箴,〈營養論述與殖民統治:日治時期臺灣的牛乳品生產與消費〉,收於《臺灣師大歷史學 報》,第 54 期(臺灣:2015 年 12 月),頁 95-148。 8 鄭勝華,〈臺灣養蜂業的空間活動〉,收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報告》第七期(1980 年 1 月),頁 211-245。 9 呂紹理〈從螟蛉到螟害:近代臺灣的農業害蟲及其防治〉,收於《臺大歷史學報》第 56 期(臺 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2015 年 12 月),頁 133-188。 7. 4.

(15) 第三節 章節安排. 本文除了緒論和結論外,安排四章,第一章「20 世紀以前蜂蜜的用途」,首 先討論清代人們如何使用蜂蜜,兼論漢人與原住民蜂蜜用途之差異。第二章「日治 時期蜂蜜消費文化」,探討日治時期養蜂技術的改良與營養學發展如何影響蜂蜜的 消費。第三章「戰後至現代蜂蜜消費文化」,分析戰後以來臺灣的蜂蜜市場與消費 者。最後第四章「蜜蜂與環境」,透過蜜蜂討論環境問題,並探討蜜蜂消失暗示我 們的訊息。透過以上的討論,本文希望能帶領讀者認識臺灣人與蜜蜂相處的歷史悠 久且豐富,但人們卻常忽略蜜蜂的重要性。蜜蜂雖微小,但牠們卻能給人類極大的 啟發,使我們能確立未來行動的方向。. 第四節 名詞定義. 一般而言,「蜜蜂」泛指膜翅目蜜蜂科(Apidae)昆蟲。 10然而屬於蜜蜂科的 所有蜜蜂卻不一定都會被使用於養殖。在臺灣養殖蜜蜂方面,以下三種屬於蜜蜂亞 科: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1758) 、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1793) 及臺灣無針蜂(Trigona ventralis hoozana Strand,1913),本文所討論的「蜜蜂」即 是這三種。西方蜜蜂採蜜能力及繁殖力高於東方蜜蜂及無針蜂,也易於人工管理, 所以大多數的養蜂家都飼養西方蜜蜂,極少人養殖其他種類。. 三民書局辭典編纂委員會,《新辭典》,字詞「蜜蜂」,(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89),頁 1761。 10. 5.

(16) 第一章 20 世紀以前蜂蜜的用途. 每一個民族的飲食都有它一套內在的文化觀念在背後運作。 11. 為了採取蜂蜜或蜂蠟等蜂產品,人類自古以來便在世界各地養殖蜜蜂,因此在 第一節首先簡單介紹各地的蜂蜜用途。其中,中國的蜂蜜利用歷史相當悠久,而清 代大部分的臺灣漢人都是來自中國的移民,故透過中國的文獻資料來觀察中國人 的蜂蜜用途,同時提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之下的日本狀況。第二節則爬梳清代臺灣 地方誌,進一步探討清代臺灣漢人如何看待蜂蜜,並與中國相互比較,指出兩者之 異同。在第三節主要以日治時期日人留下來的原住民調查資料,考察原住民的蜂蜜 用途,從中分析漢人與原住民的異同為何,本章擬指出各個不同民族,使用蜂蜜的 方式也並非一模一樣。. 第一節 世界各地蜂蜜的用途. 一、蜂蜜用途—歐洲與非洲 人類最早的蜂蜜利用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早在幾百萬年前,人類已開始利用 蜂蜜和蜂蠟,約一萬年前就出現了人類採取蜂蜜的紀錄,西班牙和非洲的一些部落 民族在岩石上留下的壁畫(Rock paintings)之中,便可看見為了獲取蜂蜜而採集野 生蜂巢的模樣。12實際上在歐洲和非洲都可看見許多證據,顯示出人類自古以來便. 11 12. 張珣,《疾病與文化》(臺北:稻香出版社,1989),頁Ⅵ。 Eva Crane,1983,The Archaeology of Beekeeping,Great Britain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19.. 6.

(17) 將蜂蜜作為食用、藥用或釀成酒。例如在歐洲神話中常出現蜂蜜,而埃及人不僅將 蜂蜜當作藥品和蜜酒的原料之外,更利用蜂蜜製作木乃伊。 13 Amos Ives Root 等認為,到 1200 年前為止,在地中海地區,除了蜂蜜之外似 乎還沒有存在甘蔗或甜菜等其他甜味來源,因此,除了會生產甘蔗的中國地區以 外,對古代人類而言,蜜蜂以及蜂蜜的重要性遠大於現代。14在歐洲,蜂蜜作為甜 味料而被常用,但在中世紀開始大量生產砂糖之後,砂糖成為甜味料的首選,砂糖 以外的甜味料沒落為其輔助。 15大概 16 世紀以後,伴隨著砂糖逐漸普及到歐洲, 蜂蜜的重要性逐漸式微。 此外,由於蜂蜜的主要成分是單糖(果糖與葡萄糖),只要加水稀釋並放置幾 天後就會藉由酵母的作用自然發酵,釀造成為蜜酒。16將蜂蜜當作蜜酒的原料,在 世界各地都相當常見,但自從歐洲出現葡萄酒之後,逐漸取代蜂蜜獲得酒精飲料的 主要地位,蜜酒就不再是普遍的酒飲。至於英國,則是由啤酒替代蜜酒。Richard F. Hosking 研究英格蘭的飲酒歷史與文化,其中也有提到蜜酒的情況:在英格蘭青銅 時代(公元前 2000 年代)蜂蜜的消費量增加,而蜜酒(mead)的消費也同步提升。 當時的蜜酒或以香草、蔓越莓等植物果實添加氣味,亦可添加穀類。Richard F. Hosking 認為,這或許是在鐵器時代(公元前 600 年)初期,凱爾特人釀造啤酒之 前身。啤酒出現後,蜜酒就從一般飲品變成特殊的酒類,基本上多是貴族才能飲用, 一些特殊時刻,如戰鬥時或祭禮之際也會飲用蜜酒。因此在 18 世紀之前,啤酒才 是一般的酒品飲料,但 18 世紀以後葡萄酒逐漸普及到英格蘭,19 世紀初期,紅茶 渡辺孝整理了一些古代歐洲和埃及的養蜂相關文獻,參照渡辺孝,《ミツバチの文化史》(東 京:筑摩書房,1994)。 14 Amos Ives Root, 1990, The ABC and XYZ of Bee Culture : An encyclopedia pertaining to the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culture of honey bees, Medina,Ohio : A.I. Root Company press, pp48. 15 川北稔,〈第一章 ヨーロッパの砂糖はどこかきたのか〉收於《砂糖の世界史》(東京:岩波 書店,1996),頁 11-31;另外,Sydney W. Mintz 也稍微提到,砂糖在英格蘭逐漸替代蜂蜜的過程, 參照シドニー・W・ミンツ著,川北稔、和田光弘譯,《甘さと権力:砂糖が語る近代史》(東京: 平凡社,1988)。 16 蜂蜜發酵是由蜂蜜中的耐糖性酵母菌,作用於葡萄糖和果糖引起的化學作用,會產生二氧氣化 碳及酒精。蜂蜜中的含水量越高越會發酵,參照安奎、何鎧光,《養蜂學》,頁 244-255。 13. 7.

(18) 和咖啡等非酒精飲料開始大受歡迎,並取代啤酒的地位。而在進入 19 世紀之前, 蜜酒消費似乎早已式微。 17. 二、蜂蜜用途—中國 有鑑於在周代使用的甲骨文中有「蜜」這一字,可推測中國人利用蜂蜜的歷史 應超過 3000 年。18在戰國時代至漢代成立的《禮記.內則》篇中亦可見「棗、栗、 飴、蜜以甘之」等紀錄,由此可知蜂蜜作為其中一種甜味而被記載下來。19在北魏 時期,賈思勰撰寫的《齊民要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農書之一,其中也可發現幾則 運用蜂蜜的食譜、烹飪法。 20 在秦漢時期,陶弘景以《神農本草》為中心編輯《神農本草經》,這是中國最 早的藥學著作之一,其中將藥物分為三類,分別是上經(120 種)、中經(120 種) 及下經(125 種),上經所記載的藥物能養命,亦是所謂的神仙藥,有助於不老延 年, 21而「石蜜(即蜂蜜)」便被列入上經之中:. 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癎痓,安五藏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 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一名飴,生山谷。 吳普曰:石蜜,神農、雷公甘氣平,生河源或河梁。 名醫曰:生武都河源及諸山石中,色白如膏者良。案說文云蜜蜂。甘飴也。一 曰螟子,或作蜜。中山經云:平逢之山多沙石,實惟蜂蜜之廬。郭璞云:蜜,. リチャード・F・ホスキン,〈イングランドにおける飲酒:歴史と文化〉收於石毛直道編 《論集 酒と飲酒の文化》(東京:株式会社平凡社,1998)頁 325-341。 18 張复興、陳黎紅,〈中国養蜂産業の現状〉收於《ミツバチ科学》24 卷 1 號(町田:玉川大学 ミツバチ科学研究所,2003 年 2 月)頁 35。 19 《新譯禮記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7)頁 384。 20 賈思勰,《齊民要術》(臺北:臺灣商務印社,1968)頁 60,67-68。 21 矢部一郎,《江戶の本草:薬物学と博物学》(東京:サイエンス社,1984),頁 7-9。 17. 8.

(19) 赤蜂名。西京雜記云:单越王獻高帝石蜜五斛。玉篇云:蠅螼,甘飴也。蘇恭 云:當去石字。 22. 由此可知,蜂蜜的效能、用途相當豐富,可說是「解除許多疾病,調和百藥(除眾 病,和百藥)」的萬能丹。陶弘景以《神農本草經》為核心編纂《神農本草經集注》, 成為後世中國本草的基礎,也就是中國本草系統的主流。23而上述所言之蜂蜜藥效, 在唐代成書的《食療本草》有更詳細的說明:. 蜜 微溫。主心腹邪氣,諸驚癇,補五臟不足氣。益中止痛,解毒。能除眾病、和 百藥、養脾氣,除心煩悶、不能飲食。 治心肚痛,血刺腹痛及赤白痢,則生搗地黃汁,和蜜一大匙,服即下。 又,長服之,面如花色,仙方中甚貴此物。若覺熱,四肢不和,即服蜜漿一 碗,甚良。 又能止腸 ,除口瘡,明耳目,久服不飢。 又,點目中熱膜,家養白蜜為上,木蜜次之,崖蜜更次。 又,治癩,可取白蜜一斤,生薑三斤搗取汁。先秤銅鐺,令知斤兩。即下蜜於 鐺中消之。又秤,知斤兩,下薑汁於蜜中,微火煎,令薑汁盡。秤蜜,斤兩在 即休,藥已成矣。. 22 23. 作者不詳,《神農本草經》(臺北:中華書局,1965),頁 46-47。 岡西為人, 《本草概說》(大阪:創元社,1977),頁 43-56。. 9.

(20) 患三十年癩者,平旦服棗許大一丸,一日三服,酒飲任下。忌生冷醋滑臭物。 功用甚多,世人眾委,不能一一具之。. 24. 基本上與《神農本草經》一樣,《食療本草》也介紹了蜂蜜的許多效能,其療 效所及包含身體內外,也有滋養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最後一句:「蜂蜜的功用甚 多,世人皆知,無法一一寫下(功用甚多,世人眾委,不能一一具之)」。 25可見 在當時社會上,民眾普遍認識蜂蜜的功能。「食療」即是以食物(單品食料)來「養 生延壽」與「癒疾療病」的概念,26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已出現醫 食同源的醫學思想, 27蜂蜜也是在這種「食療」概念下被消費而來的。 但到了中國明代,李時珍脫離以往本草系統的主流,採用依據動植礦物的分類 法,並加寫詳細的「集解」編纂了《本草綱目》,但其中的蜂蜜也大致承繼以往的 概念:. 蜂蜜 本經上品 〈釋名〉蜂糖。生巖石者名石蜜。石飴。巖蜜。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 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延年神仙。養脾氣。處心煩。飲食不下。止腸澼。. 孟詵原著,張鼎增補,鄧金生、張同君譯註,《食療本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頁 129-130。 25 關於「功用甚多,世人眾委,不能一一具之。」此一句,根據鄧金生、張同君譯註,「委」可 訓為「確知」,因此筆者將「眾委」翻成「皆知」。參照孟詵原著,張鼎增補,鄧金生、張同君 譯註,《食療本草》,頁 130。 26 陳元朋,〈唐宋食療概念與行為之傳衍:以《千金・食治》為核心的觀察〉,收於《中央研究 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九本,第四分(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8 年 2 月),頁 766-767。 27 黃韶顏,〈中國傳統食療之探討〉,收於林慶弧主編,《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4),頁 443。 24. 10.

(21) 肌中疼痛。口瘡。明耳目。牙齒疳䘌。唇口瘡。目膚赤障。殺蟲。治卒心痛。及赤 白痢。水作蜜漿。頓服一盌止。或以薑汁同蜜各一合。水和頓服。常服面如花紅。 治心腹血刺痛。及赤白痢。同生地黃汁各一匙服。即下。同薤白搗。塗湯火傷。即 時痛止。和營衛。潤臟腑。通三焦。調脾胃。 28. 同樣地,在明代的《食物本草 宮廷寫本》一書中也可看到介紹類似效能之記 載:「蜜味甘平,無毒微溫,主心腹邪氣,安五臟,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痴, 和百藥,養脾氣,明耳目,除心腹,煩飲食,不下腸,澼肌痛口瘡。」 29 除了直接食用之外,也能釀造成蜜酒。由屈原等人撰寫的《楚辭.招魂》篇 中即有「瑤漿蜜勺」的說法, 30「蜜勺」一詞是指加蜂蜜的酒,或以蜂蜜釀造出 的蜜酒。另外上述所提及的《食療本草》中,亦有「蜜酒:療風疹」的記載,可 見不只蜂蜜,蜜酒也有其藥效。 31宋代文人蘇軾由摯友傳授蜜酒的釀造法,並將 它寫在〈蜜酒歌〉和〈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等詩中。 32因此可說,對中 國人而言,蜜酒不僅是單純的酒品飲料,也是一種能治療風疹的藥品,這點或許 與西方國家的用途稍微有不同。 總而言之,到了中世紀,對地中海和歐洲地區的人而言蜂蜜是重要的甜味料來 源,但誠如前述,中國產甘蔗,故對中國地區人而言蜂蜜並不是唯一的甜味來源。 筆者認為在中國蜂蜜之所以有價值並非單純因為它的甜味,更重要的是蜂蜜具有 極多藥效,用途廣泛。當然,蜂蜜的甜味本身也是藥效的一部分,故甜味與藥效在 某個程度上是重疊的。中國自古以來重要的農書和藥學書籍或多或少都會提及蜂. 李時珍撰,《重訂 本草綱目 下冊》(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94),頁 1260-1261。 作者不詳,《食物本草 宮廷寫本》第二七卷(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頁 490。 30 傅錫壬註譯,《楚辭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87),頁 161。 31 孟詵原著、張鼎增補,鄧金生、張同君譯註,《食療本草》,頁 171。 32 王雲五主編,〈東坡詩集註卷三十〉收於《四庫全書珍本十一集 東坡詩集註》(臺北:臺灣 商務,出版年不詳),無頁碼。 28 29. 11.

(22) 蜜的藥效,從這些文獻記載中就可以明顯地了解到,蜂蜜消費與「食療」概念相當 密切,在中國蜂蜜是甜味食品的同時,也是重要的藥品,甚至可以說蜂蜜作為藥品 的角色可能更為重要。. 三、蜂蜜用途—日本 日本文化自古以來受到中國影響深遠,醫學、本草也如此,故日本與中國的蜂 蜜飲食文化基本上差異不大。在日本早期蜂蜜是貢品,奈良時代蜂蜜是貴重藥品, 蜂蜜三斤的價值相當於豹皮六張,另外,在香的原料中亦會使用少許蜂蜜以增加氣 味。 33在此時期,鑑真從中國帶來的藥品項目中也有「蜂蜜十斛」的紀錄,34鑑於 他特意從中國將蜂蜜帶回來日本,可反映出當時蜂蜜相當珍貴。 一方面,中國本草也陸續傳入日本,例如平安時代後期《神農本草經集注》的 抄本已來到日本。35明代的《本草綱目》對中國本草帶來了極大影響,但它不僅影 響到中國本身,也影響了日本,《本草綱目》流傳至江戶時代之後,其博物學性質 受到日本學者矚目,並對日本本草、日本博物學的崛起及發展有所貢獻。36因此, 自然可推論,跟著這些著作,食療概念與蜂蜜用途相互連結而普及到日本。 明治時代,貞市右衛門於京都博覽會展示蜂蜜,在其審查結果中,蜂蜜的作用 被評為「藥用」,並有「專門用於藥用」的紀錄。在價格方面,明治時代蜂蜜 1 公 斤的價值平均大概 245 圓。37從中窺知在日本一直以來蜂蜜與其說是食品,不如說 是藥品,而且又高級又珍貴的東西。. 渡辺寛、渡辺孝,《近代養蜂》(岐阜:日本養蜂振興会,1974),頁 186。 矢部一郎,《江戶の本草:薬物学と博物学》,頁 22:另外,「斛」是古代計算容量的單位, 「斛」等於是「石」。 35 矢部一郎,《江戶の本草:薬物学と博物学》,頁 27。 36 矢部一郎,《江戶の本草:薬物学と博物学》,頁 43-48。 37 農林省畜産局,《畜產発達史 本編》(東京:中央公論事業出版,1966),頁 1313-1338。 33 34. 12.

(23) 第二節 漢人的養蜂與其利用. 臺灣養蜂及蜂蜜的利用至少在 300 年前已開始,在王禮於康熙 59(1720)年 所寫的《臺灣縣志》〈卷一 輿地志 土產 蟲之屬〉中有以下記載:「蜂有數種: 有色黃而身長者曰長腰蜂,有黑而大者曰虎頭蜂,皆有毒;唯蜜蜂無毒,人家養之 橱中以取蜜。」38據筆者所知,這是在文獻上最早提到養蜂的記錄,並從中可知, 在早期臺灣漢人養蜂的目的是取得蜂蜜。第二節要分析臺灣漢人如何利用蜂蜜。 在許多臺灣中南部的地方誌將糖列為當地物產的「貨之屬」中,39而蜂蜜幾乎 都是被列為「藥之屬」、「藥之類」或「藥屬」,唯有《重修鳳山縣志》將「蜜」 列為「貨之屬」中(見表 1-1)。 40這顯示在清代臺灣社會當中,砂糖與蜂蜜的用 途迥然不同,蜂蜜的用途較偏向藥品,而不是甜味料。. 表 1-1 清代地方誌中蜂蜜的記載 書名. 臺灣縣志. 成立(刊行)年代. 康熙 59(1720)年. 作者. 王禮. 卷號 卷一 輿地志 藥之屬. 內容 蜂蜜【一名「百花醴」,黃蜂釀成。味 甘、色碧,人家間有養之廚中,以取蜜 焉。】 蜂蜜【《仙經》:「蜜為眾口芝,又呼. 諸羅縣志. 雍正 2(1724)年. 周鍾瑄. 卷十 物產志. 為卉醴,一曰百花醴.唐兜羅貢紅蜜」. 藥之類. 《杜陽編》載:「吳明國貢鸞蜂蜜,其 色碧.久食,長壽黑髮。」】. 王禮,〈輿地志 土產 蟲之屬〉收於《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1720 原刊),頁 114。 39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1696 年原刊),頁 334;王禮, 《臺灣縣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1720 年原刊),頁 118;周鍾瑄,《諸羅縣 志》(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1724 年原刊),頁 272;周璽,《彰化縣志(下)》 (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1836 年原刊),頁 502;沈茂蔭,《苗栗縣志》(臺北: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1874 年原刊),頁 160。 40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1764 年原刊),頁 861。 38. 13.

(24) 重修臺灣府志. 乾隆 12(1747)年. 范咸. 重修鳳山縣志. 乾隆 29(1764)年. 王瑛曾. 續修臺灣府志. 乾隆 39(1774)年. 余文儀. 噶瑪蘭志略. 道光 17(1837)年. 柯培元. 噶瑪蘭廳志. 咸豐 2(1852)年. 陳淑均. 淡水廳志. 同治 10(1871)年. 陳培桂. 苗栗縣志. 同治 13(1874)年. 沈茂蔭. 卷十八. 物. 產二 藥之屬 卷十一 雜志 貨之屬 卷十八 物產 二 藥之屬 卷十一 物產 志 藥之屬 卷六. 物產. 藥之屬. 蜜(臺所出無多,藥圃皆資於內地). 蜂蜜. 蜂蜜 蜂蜜【亦名「石蜜」,補中、潤燥、滑 腸。】. 卷十二 物產 考 藥屬 卷五. 蜂蜜. 物產. 考 藥屬. 蜂蜜(亦名石蜜). 蜂蜜. 資料來源:「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網址:http://tcss.ith.sinica.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3vDzYn/webmge?db=article,2020 年 6 月 17 日查詢;王瑛曾, 《重修鳳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1764 年原刊),頁 861。. 《噶瑪蘭廳志》中「蜂蜜【亦名「石蜜」,補中、潤燥、滑腸。】」此一記載 值得進一步分析。「補中」可能是指補充益氣、滋養身體的效能;「潤燥」是指皮 膚的保濕作用,用在身體的外面;「滑腸」則是指胃腸通便,用在身體的內面。換 言之,蜂蜜有「補中、潤燥、滑腸」三種不同效用,既可口服亦可外用。《諸羅縣 志》的「久食,長壽黑髮」也顯示蜂蜜滋養身體之效能。透過這些文獻可知,清代 臺灣漢人基本是依據中國藥學知識來利用蜂蜜,也可以看出臺灣漢人繼承著中國 傳統的食療文化。 由於大部分臺灣漢人都是來自中國沿海地區的移民,飲食模式也受到中國影 響,然而中國與臺灣的蜂蜜用途並沒有完全一致,其中差別在於對臺灣漢人而言,. 14.

(25) 以蜂蜜釀造蜜酒仍是罕見的行為。日治時期以前臺灣人愛飲的酒品則是米酒、糖 酒、蕃薯酒等蒸餾酒,以及紅酒等。 41 根據上述地方誌的資料記載,可以推測清代臺灣漢人也十分理解蜂蜜的藥效。 但在實際生活上,他們又如何消費蜂蜜?消費量多少?由於史料的限制,難以知道 其詳細狀況,只能從日治初期的史料推知清代蜂蜜的用途及其來源。1915 年 2 月 《臺灣時報》報導〈嘉義廳下の養蜂事業〉一文,其部分內容如下:. 【蜂蜜的用途】 蜂蜜是類似果糖的一種糖液,由於容易消化,因此作為貴重的食物或藥用被消費, 然而在嘉義廳下蜂蜜利用情況沒有像外國普遍。 (一)食用。蜂蜜消費量最多的便是夏天,與水混合而喝,或是疲勞時在前述的蜜 水中加入溢元散當作一種清涼劑。 (二)藥用。如前所述,不管老幼病弱皆將蜂蜜作為食用消費,除此之外,也作為 藥用而被廣泛地消費。根據調查店仔口街以及嘉義街的藥店,他們買收蜂蜜的三分 之二都用於製藥,從此可知蜂蜜作為藥用多被使用(在丸藥製造時最多用到蜂蜜) 。 今日廳下的生產量小於需求量,因此最近自南支那輸入不少蜂蜜。以下藥材是自支 那輸入其乾貨,皆與蜂蜜調和而被當作感冒或喉嚨痛時之靈藥,受到珍重。 枇杷、麻黃、地骨、柴胡、沙參、紫苑、舛麻、結紅、色売、枳亮、兜苓、烏甜、 扁柏、前胡、桔梗、百合、蘇子、黃茋、藕節、甘草、桑白、忍冬花。 另外,作為滋養劑、調經劑、下痢止劑,用蜂蜜而調劑的丸藥如下: 六味丸、小叭味丸、大叭味丸、理中丸、什全大補丸、腎氣丸、寧坤丸、烏雞丸、 驚瘋丸、風沙丸、烏梅丸。 42. 41 42. 東方孝義,《臺灣習俗》(臺北:古亭書屋,1964;原臺北:同人研究會,1942),頁 35。 作者不詳,〈嘉義廳下の養蜂事業〉收於《臺灣時報》(1915 年 2 月),頁 32-33。. 15.

(26) 從這則報導可以得知幾個重點:首先,文中提及蜂蜜是「珍貴」的食物或藥物; 其次,關於食用的部分,蜂蜜並不是像砂糖一般作為甜味調味料被消費,而是在 「夏天」或「疲勞時」喝的一種「清涼劑」,也就是説它是作為滋養品而被消費。 至於藥用的部分,該史料列出許多與蜂蜜調製的中藥材料以及藥丸的名字,從中可 知,在製藥上蜂蜜是不可或缺的材料,那些都是「靈藥」,蜂蜜確實能夠「調和百 藥」,因此人民十分「珍重」它。 另外,上述〈嘉義廳下の養蜂事業〉也有介紹蜂蜜的生產者與生產情況,以及 蜂蜜的販賣方法:. 【將蜂蜜當自家用或販賣用】 在養蜂地農家飼養的蜂群極少,因此產蜜量也很少,大部分為自用,並將剩餘的部 分出售。此外,飼養二、三箱以上的人會販賣蜂蜜。. 【買賣方法、簡單而言買賣方法有三種】 (一)飼養少數蜂群之農家先確保自用量,再將剩餘的部分在街上賣給藥店或人 家,這是最普遍的方法。 (二)蒐集自家生產的蜂蜜與其他人生產的蜂蜜,並將它販賣。 (三)街上的盤商或藥店的人自己去收買蜂蜜。 根據店仔口街瑞端藥店的調查,店仔口街有七家藥店,每一家平均收買三、四百斤 的蜜蜂,其三分之二作為製藥用,其他則直接販售。據說嘉義街上有名的藥店每年 皆購買四,五百斤的蜂蜜。 43. 43. 作者不詳,〈嘉義廳下の養蜂事業〉收於《臺灣時報》(1915 年 2 月),頁 33。. 16.

(27) 當時在嘉義,約有 728 個人飼養蜜蜂,44這個數字看起來是不少,但大部分的 人都只飼養二、三蜂群,可推測,對他們而言養蜜蜂僅是副業的一環。而就蜂蜜的 交易來看,主要皆是在生產者本身和藥店之間進行。由於臺灣養蜂技術改良,以及 蜜蜂品種改良皆自日治時期大正年間起逐漸開始, 45筆者認為 1915 年的此報導所 說的在嘉義蜂蜜生產、販賣以及消費方式相當接近清代的狀況。 因為蜂蜜很珍貴,臺灣生產量無法滿足其需求量,所以臺灣甚至從中國輸入少 量蜂蜜。誠如表 1-1 所述,《重修鳳山縣志》說「臺所出無多,藥圃皆資於內地」, 在其他史料上亦可觀察其狀況(見表 1-2)。雖然關於其輸入量還有探討的空間, 但這些史料顯示清代臺灣漢人有一定程度的蜂蜜消費之習慣。. 表 1-2 清代臺灣蜂蜜輸入統計 自清國輸入 數量(ピクル=斤). 價額(兩). 1867 年. 24.6. 673. 1868 年. 5.1. 115. 1869 年. 5.6. 36. 資料來源:作者不詳,〈千八百六十七年支那諸港及香港ヨリノ輸入支那產、并ニ諸外國ニ迠再 輸出(諸外國迠積戻ノ為香港迠)又ハ支那諸港迠在輸出(支那諸港迠積戻ノ為香港迠)及再輸 出ヲ減シタル純輸入合計〉收於《支那各港貿易年表-臺灣之部(九)》(出版地、出版單位、出 版年皆不詳);作者不詳,〈千八百六十八年打狗臺灣ニ於ケル支那產輸入〉收於《支那各港貿 易年表-臺灣之部(十)》(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皆不詳);作者不詳,〈千八百六十九年 支那產輸入及再輸出(淡水基隆)〉收於《支那各港貿易年表-臺灣之部(十一)》(出版地、出. 作者不詳,〈嘉義廳下の養蜂事業〉收於《臺灣時報》(1915 年 2 月),頁 35。 參照林玉琪,〈第三章 日治時期的養蜂政策與成效〉,收於〈蜂與蜜:臺灣養蜂事業之興衰 (1895-1990)〉,頁 22-51。 44 45. 17.

(28) 版單位、出版年皆不詳)。從內容來看,上述史料是在日治時期日人所寫的清代臺灣貿易紀錄, 但由於不知作者、出版地、出版單位及成書年份等,要考慮史料內容的可靠性。 說明:「ピクル」是「擔」,也就是說「斤」,相當於 600g。「兩」是 1871 年(明治 4 年)新 貨制度以前的日本貨幣單位,該制度規定為一「兩」等於一「圓」。. 雖然民眾已認知到蜂蜜的療效,但蜂蜜生產量和消費量皆不多,因此清代養蜂 並沒有發展成產業。為何沒有養蜂業發展的餘地?對於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可以考 慮兩個原因:其一,比起蜂蜜,臺灣主要生產蔗糖。自荷蘭統治時期推廣蔗作以來, 甘蔗已成為南部重要的栽培作物,461683 年清領臺灣之後漢人移民不斷湧入,隨著 水利系統的形成,米和糖成為主要農產品。到了 1860 年臺灣正式開港以後,茶、 糖及樟腦成為臺灣主要出口產品,就糖業而言以彰化以南為主持續發展,1860 至 1895 年間,糖的出口總值已佔此時期臺灣出口總值的 36%以上。47關於糖的消費, 曾品滄指出由於臺灣為產糖區,糖的價格相對便宜,其消費量比中國其他地方還 多。此外,臺灣人民糖的消費模式呈現越富裕,消費量越多的情形,例如 1912 年 每人每年平均砂糖使用量為 4.5 公斤,上等家庭的糖消費量則為 5.13 公斤。48連雅 堂所撰寫的《臺灣通史》中也有「臺灣產糖。故食糖亦多也」的記載。49由這些研 究及資料可知,從清代開始臺灣本來就會產生砂糖,消費的習慣也相當普遍,因此 砂糖為主要甜味料。 其二,清代以前的養蜂技術較原始,因此蜂蜜產量根本不多。由於臺灣傳統的 採蜜法是以壓榨方式(用布袋壓出蜂蜜)為主,透過這樣方式得到的蜂蜜品質不佳,. 曾品滄,〈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 博士論文,2006),頁 38。 47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輿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 頁 1-3。 48 曾品滄,〈從田畦到餐桌——清代臺灣漢人的農業生產與食物消費〉頁 217。 49 連橫,〈卷二十三 風俗志〉《臺灣通史》(臺北市:中華叢書委員會,1955;1920 年原刊)頁 464。 46. 18.

(29) 採蜜機會通常一年也只有一兩次,因此蜂蜜產量並不多。由於無法得知在清代每一 蜂群的蜂蜜生產能力,因此若以日治初期的情況為例,嘉義廳每一蜂群每年平均能 產出 4~18 公斤的蜂蜜,至於臺南廳的蜂群,其平均產量只有 3~4 公斤, 50很可 能清代的情況也與此差不多。若與現代相比,每年每一蜂群的平均蜂蜜產量約為 70 公斤,51因此清代之前及日治初期的蜂蜜生產技術遠不及現代。也就是說,受到產 業構造的影響以及蜂蜜生產技術的限制,大概到日治初期為止,蜂蜜一直不算是普 遍的食物。 總結來說,對清代臺灣漢人而言蜂蜜是珍貴的食物,其主要用途並非作為甜 味調味料,而是以藥品或中藥材料為主。換言之,蜂蜜雖然是不普遍的食物,但 這不代表沒有蜂蜜的消費文化,民眾將它作為貴重藥品珍惜使用,這個情況延伸 至日治初期,蜂蜜一直以來都是滋養品或是藥品(製藥材料)。. 第三節 原住民的養蜂與其利用. 透過爬梳文獻得知,除了漢人之外,部分原住民也有參與養蜂,並利用蜂蜜, 因此第三節將探討臺灣原住民的蜂蜜之用途,以及與同時期漢人的蜂蜜用途相較 之下可看到哪些異同。 由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纂,並於 1921 年發行的《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 卷中可看到原住民的飲食習慣,其中有如下記載:. 井上德彌,〈關仔嶺の養蜂及び臺灣の養蜂地〉,收於《臺灣博物學會會報》第 3 年第 10 號(臺 北:臺灣博物學會,1913 年 5 月)頁 68-72。 51 以蜂群數量與蜂蜜生產量來算出,參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二、農業生產 (二)畜牧生產〉 收於《農業統計年報 107 年》,網址: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2019 年 7 月 25 日閱覽。 50. 19.

(30) 鹽除了是營養上的必需品,同時也是調味上不可或缺的東西,對番族而言,鹽是最 重要的,所以鹽的缺乏是番人最痛苦之處。在沿海的番社會自己製鹽,但至於在山 地生活的其他人,似乎要依賴從外界的輸入,因此對多數番族而言,食鹽是貴重品, 若問番童砂糖或食鹽要選擇何者,皆會回答食鹽。~(中略)~對於番族而言,在 生活上甘味並並非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但作為間食,番人也會吃點心,另外作為調 味料,偶然會用到砂糖及其他甘味料,而點心和砂糖等主要是由土人購買的。然而 (一)有時候會採集蜂蜜使用,通常他們採集野生蜜蜂的蜂蜜,賽夏族與泰雅族有 部分人飼養蜜蜂並採集蜂蜜。(二)也會自製砂糖,首先砍甘蔗以後剝皮切細、接 著用臼研磨它,之後再以布料壓榨蔗汁,最後煮沸製作黑砂糖。 52. 對原住民,尤其是高山族而言,食鹽就是最重要的食物,也就是說「鹹味」的 重要性最大,能補充鹹味的「辣味」是其次(辣味的來源為生薑、辣椒,以及山胡 椒), 53「鹹味」與「辣味」的重要性遠高於「甜味」。 在《臨時臺灣舊觀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中可看到,賽 夏族以採集蜂蜜為目的養蜜蜂,他們使用的蜂箱以石頭、木板及泥土製成(見圖 11)。此外該報書提到,賽夏族在晚上將野生蜜蜂收集起來後,置於風不大且有陽 光、濕氣較少的地方。54由於現代養蜂家也會在如此地方放置蜂箱,故從這些記載 可看出,賽夏族是在對蜜蜂生態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之下飼養它。除了排灣族與賽 夏族之外,還有一些原住民也有參與養蜂並利用蜂蜜(見表 1-3)。但由於原住民 頗少留下自己的文字史料,難以考證他們到底從何時開始養蜜蜂,以及如何利用蜂 蜜等蜂產品。.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会,《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卷(臺北:南天書局,1995;原東京:出版者 不詳,1921),頁 460-462。 53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会,《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卷,頁 461-462。 54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臨時臺灣舊觀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臺北:臨時 臺灣舊慣調查,1917),頁 72。 52. 20.

(31) 表 1-3 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的養蜂及蜂蜜食用的狀況 族名. 說明. 排灣族. 有一部分的蕃社飼養蜜蜂。作為調味料使用蜂蜜。. 魯凱族(包含舊稱的. 使用石頭的蜂箱,通常將它置於家裡的角落,採蜜時期不穩. 澤利先族). 定,其產量極少。. 泰雅族. 少許人飼養蜜蜂。 很多人飼養蜜蜂,採取野生蜜蜂與蜂巢後,在家附近的小屋. 賽夏族 裡飼養。作為調味料使用蜂蜜。 東勢角大湖地方的原 有人飼養蜜蜂,並將少量蜂蜜作為交換品。 住民(不詳族名) 埔里社地方的原住民. 有人飼養蜜蜂,但蜂箱是利用將木頭內部挖空做出來的東. (不詳族名). 西,蜂蜜產量也極少。. 資料來源:伊能嘉矩、粟野伝之丞,《臺灣蕃人事情》(臺北:成文出版社,2010; 1899 年原刊);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 報告書 第三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7);臺灣總督府蕃族調查會,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五卷ノ三》(臺北市:臺灣總 督府蕃族調查會,1922);臨時臺灣舊慣調査会《臺灣蕃族習慣研究》(臺北:南天 書局,1995;1921 年原刊)。. 21.

(32) 圖 1-1 賽夏族的蜂箱 資料來源: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臨時臺灣舊觀調查會第一部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 第三卷》(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17),頁 73。. 總言之,在原住民的飲食習慣中本來就少出現「甜味」,而「鹹味」與「辣味」 的重要性較高,但對部分有養蜜蜂的原住民而言,蜂蜜會成為甜調味料,不過其使 用量也不多。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對他們而言蜂蜜是「甜味料」,在文獻上並未見 原住民將蜂蜜當作「藥品」的記載。自古以來原住民認為疾病是神靈的作祟,他們 本來就沒有使用醫藥的習慣,對傷病的主要療法是服用藥草或熊膽,甚至是透過祈. 22.

(33) 禱、咒語。55原住民與漢人的醫療系統差異甚大,因此在原住民社會當中,並沒有 看到像漢人一樣將蜂蜜當作藥品的習慣。 最後簡單總結本章的要點。受到中國傳統的「食療」文化之影響,漢人主要 將蜂蜜當作藥品、滋養品,而部分原住民將它當作甜調味料。由此可以發現,漢 人與原住民的蜂蜜用途有一些落差,但在這兩者之間共同不變的是蜂蜜的「稀少 性」,不論是漢人或原住民,在清代臺灣生活中,蜂蜜都是相當珍貴的食品。. 55.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臺灣番族慣習研究》第一卷,頁 292-294。. 23.

(34) 第二章 日治時期蜂蜜消費文化. 在蜂蜜用途多元化的過程中,經濟與科學知識的發展是重要關鍵,本章首先簡 述日治時期養蜂業的沿革,接著討論兩個方面:其一,日治時期日人如何改良養蜂 技術,技術改良後對蜂蜜的消費方式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其二,1920 年代以後營 養科學顯著發展,這與蜂蜜的消費是否有所關聯。. 第一節 日治時期養蜂業的沿革. 日治以前臺灣的養蜂人使用的蜜蜂品種主要為臺灣本土品種的東方蜜蜂,也 有極少人飼養臺灣無針蜂(怎麼樣利用呢?第一章的沿革),56然而在管理上這些 都並不需要特別的技術,蜂蜜產量也甚少。1912 年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引進了 「可動式巢脾蜂箱(Langstroth 式蜂箱)」(見圖 2-1)等改良器具,以及外來蜂種 的西方蜜蜂,並開始改良臺灣的蜂蜜生產。 57後來透過學校教育、 58臺灣總督府農 事試驗場的農事講習制度等,59政府持續提倡新式養蜂技術,這是因為養蜂被視為 最適合農民的副業。60因為飼養蜜蜂並不需要每天管理,所以日人期望農民以蜂蜜. 〈嘉義廳下の養蜂事業〉,收於《臺灣時報》(1915 年 2 月),頁 30。 稻村宗三,〈種蜂の移入〉,收於《臺灣農事報》,第 68 號(東京:臺灣農友會,1912 年 7 月), 頁 71-73。西方蜜蜂義大利種屬於西方蜜蜂的亞種,也為目前全世界最被廣泛地利用之品種。日本 本土種的日本蜜蜂(Apis cerana joponica)屬於東方蜜蜂(Apis cerana)的亞種。由於西方蜜蜂的 收蜜能力高於東方蜜蜂,其中義大利種具有較高的收蜜能力、繁殖力,以及容易維持大群等的理由, 現在絕大部分的蜂農通常使用西方蜜蜂義大利種。 58 1913 年,蜜蜂已被列為公學校授課項目中,參照臺灣教育會,《公學校教授要目 第二篇(代謄 寫)農業科 裁縫及家事科》(出版地不詳:臺灣教育會,1913),頁 6、10。另外,自 1915 年起, 在公學校課本裡詳細介紹近代養蜂技術,以及蜜蜂的生態,參照臺灣總督府,《公學校農業教授書 第六學年用》(出版地不詳:臺灣總督府,1915),頁 83-96。 59 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臺灣總督府農事講習生一覽 大正四年》(臺北:該場,1915 年), 頁 55。 60 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本島に於ける養蜂に就て〉,《臺灣農事報》,第 68 號(東京:臺 灣農友會,1912 年 7 月),頁 71。 56 57. 24.

(35) 或蜂群,獲得副業收入的來源。由於日人帶進來的外來蜂種之收蜜能力高過於本土 品種,加上改良器具有助於提升蜂蜜粹取率, 61開始打造臺灣蜂蜜市場。 事實上,1923 年全臺灣蜜蜂的本土種與外國種比例是 4 比 6,62已呈現出外國 種較為優勢的情形。從中可看出在臺灣自 1910~1920 年代,很快速地進行改良養 蜂技術。這樣看來,透過僅十幾年間的大正時期(1912~1926 年間),似乎已建 立了臺灣養蜂業發展的良好基礎。但由於研究人員不足,養蜂的技術和知識也尚未 熟悉等原因,到了日治末期,臺灣養蜂技術仍落後於日本,63這顯示出殖民地與殖 民母國農業技術的進步速度不同。 臺灣的養蜂技術改良以後,產量及消費量有怎麼樣的變化?蜂蜜市場如何展 開?這是下一節要討論的內容。. 圖 2-1 可動式巢脾蜂箱 圖片來源:2018 年 11 月 26 日,筆者拍攝 於苗栗。 說明:一片一片的可動式巢脾及規格化蜂 箱使蜂農能夠輕易管理蜂巢。. 〈採蜜養蜂有利〉,收於《臺灣日日新報》(1924 年 8 月 25 日),版次 4。 1923 年統計調查顯示,當年全臺灣本土種蜂箱數有 4837,外國種蜂箱則有 7558,總計 12395。 參照《臺灣農事報》第 215 號,(臺北:臺灣農友會,1924 年 10 月),頁 48。 63 野田浩,〈蜜蜂から得られる生産品(1)〉,收於《臺灣日日新報》(1939 年 1 月 28 日), 版次 3。 61 62. 25.

(36) 第二節 日治時期蜂蜜的消費市場. 隨著養蜂產業的發展,實際上蜂蜜消費市場的情況為何?本節以蜂蜜的消費 量、用途及價格來觀察日治時期蜂蜜消費市場。. 一、消費量 日人在臺灣著手改良養蜂技術的 1912 年當時,蜂蜜的普及度仍然極低,甚至 有些人未見過實物。 64到 1920 年代,臺灣從外國輸入少量蜂蜜,其主要來源是中 國(見表 2-1)。但伴隨著日人改良養蜂技術,自 1920 年代末期起臺灣蜂蜜產量 開始逐漸增加,在同時期蜂蜜進口量接近零。雖然 1930 年代後期蜂蜜的產量稍微 減少,但進入到 1940 年代之後又開始增加,並成為日治時期蜂蜜產量的高峰期(見 圖 2-2)。 由於尚未看到蜂蜜的出口以及移出相關統計數據,筆者認為在臺灣生產及從 國外進口的蜂蜜都是在臺灣內消費,若假設蜂蜜「消費量=生產量+進口量」,臺 灣蜂蜜消費量如圖 2-3。就每人每年蜂蜜消費量來看,其消費量每年不到 150 公克, 不過在整個日治時期臺灣,尤其是 1920 年代末期之後蜂蜜的使用量大致上呈現增 加的情形(見圖 2-4)。. 表 2-1 國家別蜂蜜進口量統計表(單位:斤) 中國. 英國. 美國. 法國. 總計. 1902 年. 39,324. 2. 0. 0. 39,326. 1912 年. 54,351. 20. 16. 2. 54,389. 大塚由成,〈養蜂業の振興を望む〉,《臺灣農事報》(臺北:臺灣農友會,1912 年 8 月 20 日), 頁 681。 64. 26.

(37) 1922 年. 24,491. 0. 0. 0. 24,491. 1932 年. 0. 0. 0. 0. 0. 資料來源:臺灣總督府編纂,《明治三十五年 臺灣外國貿易年表》(臺北:臺灣總督府 民政部財務局稅務課,1903),頁 115、131;臺灣總督府編纂,《明治三十五年-大正元 年 臺灣外國貿易年表》(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財務局稅務課,1913)頁 123、147、 153、168;臺灣總督府編纂,《大正十年 臺灣貿易年表》(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 務課,1923),頁 213;臺灣總督府稅關編纂,《昭和七年 臺灣貿易年表》(臺北:臺灣 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1933),頁 281。. 蜂蜜進口量與產量(單位:公噸). 1896年 1898年 1900年 1902年 1904年 1906年 1908年 1910年 1912年 1914年 1916年 1918年 1920年 1922年 1924年 1926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1934年 1936年 1938年 1940年 1942年 1944年.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蜂蜜進口量. 蜂蜜產量. 圖 2-2 臺灣蜂蜜產量與進口量一覽圖(1896~1945 年) 資料來源:《臺灣農事報》,第 74 號(1913 年 1 月)、第 215 號(1924 年 12 月);《臺 灣之畜產》第 3 卷第 10 號(1935 年)、第 4 卷第 2 號(1936 年 12 月)、第 5 卷第 2 號 (1937 年 12 月);《臺灣畜產會會報》,第 1 卷第 3 號(1938 年 11 月);臺灣省行政 長官公署統計室,《臺灣省五十一年來統計提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 1946 年 ) ; 「 臺 灣 歷 史 統 計. 臺 灣 貿 易 四 十 年 表 , 1896-1935 」 , 網 址 :. http://140.112.36.98:10100/zh_tw/page_03,2020 年 8 月 5 日瀏覽。. 27.

(38) 資料來源:與圖 2-2 相同。. 28. 1943年. 1941年. 1939年. 1937年. 1935年. 1933年. 1931年. 1929年. 1927年. 1925年. 1923年. 1921年. 1919年. 1917年. 1915年. 1913年. 1911年. 1909年. 1907年. 1905年. 1896年 1898年 1900年 1902年 1904年 1906年 1908年 1910年 1912年 1914年 1916年 1918年 1920年 1922年 1924年 1926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1934年 1936年 1938年 1940年 1942年 1944年. 蜂蜜消費量(單位:公噸).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圖 2-3 臺灣蜂蜜消費量一覽圖(1896~1945 年). 資料來源:與圖 2-2 相同。. 每人每年蜂蜜消費量(單位:公克).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圖 2-4 日治時期臺灣每人每年蜂蜜消費量一覽圖(1905 年~1943 年).

(39) 二、用途 1912 年臺灣總督府官員林久三撰寫的《臺灣料理之栞》,介紹了 63 種臺灣料 理的食譜、料理的原料與食材,以及相關用詞,65其中,他將蜂蜜列為臺灣料理的 原料,但在食譜上未看到蜂蜜。作為甜調味料,在臺灣料理裡面會用到的調味料便 是砂糖。所以在日治初期,將蜂蜜當作甜味調味料而使用的機會可能不多。但日治 中期以後由於養蜂技術的進步使得蜂蜜的品質提升,其甜味甚至可替代砂糖,逐漸 開拓了蜂蜜市場。蜂蜜除了被當作滋養飲料的原料,也成為許多食品的原料,其中 常見將蜂蜜當菓子(菓子是甜點的日文)的原料。例如,日治時期菓子產業在臺灣 相當發展,1935 年臺灣新報社舉辦菓子人氣投票,在入選幾種菓子的原料當中可 窺見到蜂蜜的身影。 66 實際上,1935 年福田要在《臺灣の資源と其の經濟的價值》一書中對於當時 蜂蜜的用途有詳細的說明:. 1 食用 砂糖代用甜味料、果羹的原料、果實的蜜漬、製醋原料、麵包、蜂蜜羊羹、飴、 饅頭、蜂蜜煎餅、滋養強壯劑、辣味餅、補乳補充劑。 2 藥用 藥劑、緩性瀉藥、灌腸、座藥、含嗽劑、通便劑,以及喉嚨粘膜炎、扁桃炎、 感冒之藥。 3 工業用. 林久三,《臺灣料理之栞》(打狗:里村榮發行,1912),頁 77。 郭立婷,〈味覺新滋味:日治時期菓子業在臺灣發展〉(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學位 論文,2010),頁 144-146。 65 66. 29.

(40) 牙膏、蜜石鹼、漆器製造時的添加物、香煙,也可以用於印刷用機器等、化妝 品。 67. 由上可發現蜂蜜被用於不少食品當中,但除此之外,蜂蜜依然有藥物用途。在 中國,漢人最早從戰國時期就有食療、醫食同源的醫學思想。68臺灣漢人也自清代 累積漢方藥材的使用經驗。雖然日治時期日人建立現代西方醫學體系,但由於臺灣 民間對中醫有一定程度的需求,所以仍有中醫、中藥藥的存在,當時甚至出現中醫 師人數漸少、中藥店卻逐年增加的情形。69在日治時期製造中藥的過程有幾種,包 括用水、火及酒等製造的方式,其中也有以蜜加工藥物,其方法叫做「蜜製」,而 其特點是「藥物之燥性者、以蜜製之則變為潤性,且可藉由其甘緩助益元氣」。70 由上可知,中藥裡面蜂蜜的角色較為特別,不僅是一種中醫藥材,「加入蜂蜜」本 身也成為炮製中藥過程中的一道手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蜂蜜與許多產業有所關聯,包括菓子、飲料等食品產業, 還有化妝品、肥皂、漆器、香煙等生活用品,蜂蜜用途開始多元化,這似乎已別於 清代時蜂蜜的消費方式。蜂蜜確實是逐漸融入到臺灣民眾的日常生活中。. 福田要,《臺灣の資源と其の經濟的價值》(臺北:新高堂書店,1921 年),頁 555-556。 黃韶顏,〈中國傳統食療之探討〉,收於林慶弧主編,《第三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臺北:財團法人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4),頁 443。 69 林昭庚、陳光偉、周佩琪,《日治時期(西元 1895-1945)の臺灣中醫》(臺北:中醫研所, 2011)。 70 〈漢藥品之炮製之種類〉,收於《臺灣皇漢醫報》5 卷 10 號(臺北:臺灣藥醫研究室,1933 年 12 月),頁 10-15。 67 68. 3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function is named after the electrical engineer Oliver Heaviside (1850–1925) and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an electric current that is switched on at time t = 0.] Its graph

2.白拉東蜂巢組織(Brighton Honey Comb Weave) 3.海綿組織(Sponge Weave). 4.浮組織(Huck-A-Back Weave)

2012 年 1 月 1 日, 都柏林大學的 Gary McGuire 利用計算機已證明出“不存在 16 個初始數的數獨題目”, 意即, 在數獨遊戲中, 最 少需給定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The case where all the ρ s are equal to identity shows that this is not true in general (in this case the irreducible representations are lines, and we have an infinity of ways

Miroslav Fiedler, Praha, Algebraic connectivity of graphs, Czechoslovak Mathematical Journal 23 (98) 1973,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欲上菩薩位,當學般若波羅蜜。欲過

z gases made of light molecules diffuse through pores in membranes faster than heavy molecules. Differ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