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壓力的測量工具,經研究者整理後發現可大致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模 式是環境模式,該模式聚焦於測量生活環境中所發生的事件或經驗,而這些事件 或經驗和個體的重大適應需求有客觀關係;第二種模式是心理模式,該模式著重 於測量個體如何因應特殊事件或經驗的能力,以及對其因應能力的主觀認知評 估;第三種模式則是生物模式,該模式則重視測量個體生理機制所產生的特定反

應,而這些反應通常是為了調節生理及心理雙方的需求。茲就與本研究主題較為 相關之環境模式及心理模式的測量工具整理歸納如下:

一、環境模式

(一)生活事件(life events)

對於生活事件的測量最早始於心臟病學家 Wolff(1950)對於病人的研究,

他要求病人保留日記,並從日記中發現這些病人在病發前的六個月至一年當中,

至少經歷一項壓力生活事件,因此他認為生活中的任何改變,無論是正向或負 向,只要需要耗費精力去適應的,均有致病的可能性。

Holmes 則延續了 Wolff 的研究,與社會學家 Hawkins 合作,於 1957 年編 擬了「最近生活經驗量表」(the Schedule of Recent Experience, SRE),SRE 共列 出四十二項具代表性的壓力生活事件及壓力平均數,受試者需逐項檢核過去一年 中曾發生的事件及發生次數,最後將每一項事件的發生次數與其壓力平均數相乘 後的數字加總即為總分。在 SRE 量表中得分超過 150 分的受試者有 30% 的可 能性,將在未來遭遇健康問題;總分超過 200 分的受試者則代表正經歷長期的 壓力,不但有身心耗竭的危險,健康也受到極大的威脅;總分超過 300 分的受 試者則建議應立即受到特別的照護與關懷,因其有高達 80%的罹病機率。

之後 Holmes 與 Rahe(1967)又根據此量表,改以心理物理學的方法測定 每一項重要生活事件的生活改變值(Life Change Units, LCU),以 LCU 為壓力 指標,編製而成「社會再適應量表」(Social Readjustment Rating Scale, SRSS),

用以測量各生活事件所造成之心理壓力大小。SRSS 共列出四十三項生活事件,

並按其生活改變值由高而低依序排列,其中生活改變值為最高 100 的事件是配 偶死亡,結婚的生活改變值則是 50,受試者同樣逐項檢核後將所有的生活改變 值加總即為總分。總分低於 150 者所感受到的壓力最小,介於 150 至 199 之間 的則正經歷輕微壓力,200 至 299 的分數則代表中等壓力,超過 300 的即為重 度壓力。SRSS 預估得分 150 以下的受試者,在未來兩年內有 35%的機率將遭 遇疾病或意外;得分 150 至 300 之間的受試者,機率則提高為 51%;得分高於 300 的受試者其罹患重大疾病或遭遇重大意外的機率將高於 80%。

然而根據 SRRS 所測量的「客觀生活壓力」經實徵研究發現客觀生活壓力 與個人身心健康的相關很低(Rabkin & Struening, 1976)。這是因為個體對於壓力 的感受程度有個別差異,事件本身是中性的,只有當個體將事件評估為壓力源時 壓力才存在。

(二)日常瑣事(daily hassles)

Lazarus 與 Folkman(1984)認為個體對於情境的認知評估才是決定何謂壓 力的關鍵因素,而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瑣事所造成的壓力和重大生活事件 相比,才是造成健康負擔的主要原因。日常瑣事可能包括:和同儕之間的相處問 題、有太多事情等待完成、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休閒娛樂、麻煩的鄰居、睡眠不 足、或是感覺寂寞等。因此採用的測量方法並不要求受試者回憶可能已經是數月 前所發生的事件,而是要求受試者記錄每天所發生的日常瑣事數量及嚴重程度,

紀錄持續的時間通常是一個禮拜至一個月之間。

例如 Kanner、Coyne、Schaeffer 與 Lazarus(1981)所編製的「日常瑣事量 表」(The Hassles Scale),此量表的作法即是由受試者勾選出過去一個月內曾因 此感到困擾或難堪的日常瑣事,接著在各項瑣事右側圈選一個數字代表該項瑣事 的嚴重影響度。評量方法將各瑣事的得分加起來,此分數代表受試者的壓力,得 分愈高者代表壓力越大,得分愈低者代表壓力越小。

但日常瑣事令人疑惑的一個地方就是,如果這些日常瑣事和一些讓我們感覺 不錯的正面振奮經驗相平衡時,它們是否會變得比較可以忍受或比較不具傷害 性。所謂的正向經驗,在壓力研究上被稱為精神振奮(uplifts),相關的例子包括:

喜歡我們的工作伙伴,而他們也喜歡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從事令人愉悅的活 動如聚餐或旅行;有空閒的時間;被讚美;甚至一夜好眠等。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中可能會碰到許多瑣事,但也可能同時擁有許多美好的振奮經驗。就我們的生活 感知而言,這些正向經驗的確可以平衡瑣事所帶來的負向結果,然而截至目前為 止,關於這方面的研究結果所顯示出的證據並不一致。

(三)慢性壓力(chronic stress)

Wheaton(1996, p. 57)對於慢性壓力的定義為:「一種因社會環境結構而產 生的持續不斷且開放式的問題。」,認為與其將慢性壓力視為單一或多個發生在 個體身上的隨機事件,毋寧界定為一種受社會情境脈絡所影響而產生的現象。

Pearlin 與 Schooler(1978)則認為慢性角色壓力,是因為特定社會角色而 產生的持續性問題,和獨立生活事件相比,是代表個體生活壓力程度的更佳指 標,也是預測個體身心健康的更佳來源,他們的研究著眼於四類主要角色,包括 婚姻、父母、工作以及家庭經濟。其編製的量表採自陳式量表,反應項目將婚姻 的慢性壓力分為三種:不被配偶接受、付出與給予間無法平等互惠、對於角色期 待的受挫;父母的慢性壓力亦分為三種:孩子的行為表現無法跟上父母的標準、

與父母的抱負和價值觀不一致、或父母的地位不受尊重;工作的慢性壓力則分為

四種:沒有獲得充分報酬、嚴酷的工作環境、缺乏人性的競爭、工作負荷超重;

而家庭經濟的慢性壓力主要來自於無法獲取足夠的所得來支應生活必須品以及 每個月的帳單。

二、心理模式

(一)壓力知覺(perceived stress)

當代的心理壓力理論採用主觀取向的觀點,以個人對其生活環境發生之事的 解釋方式為中心。這個觀點包括評價和因應這兩個主要概念,在評價時,當事人 會評估事件對個人幸福的意義;在因應時,當事人會試著處理知覺到的傷害、威 脅和挑戰。

然而在這方面的測量工具並不多,在該領域最常被使用來測量心理壓力的為 Cohen 與 Williamson所編製的「壓力知覺量表」 (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 1988),主要為測量個體評估其生活環境的壓力程度。此量表共有三種版本,分 別有 4 題反應項目、10 題反應項目和 14 題反應項目,其中 10 題反應項目的 版本擁有最大信度;4 題反應項目的版本則最適合運用在電話訪談,或是其他對 於施測題數有嚴格限制的情境。值得注意的是,該量表測量的為個體生活壓力的 總量,而非對特定壓力源的反應,因此被廣泛運用於心理及生理健康雙方面的研 究。

(二)負面影響(negative effect)

威脅可能是最常見的心理壓力來源,當我們面臨某種尚未發生但在短期內可 能成真的傷害時,就會覺得受到威脅。依據心理壓力模式的研究理論推論,個體 若評估發生之事件為威脅的話,將導致負向的情緒反應,而其所連結的行為及生 理反應將是造成疾病的元兇。而對大多數人而言,壓力都會引發令人苦惱的情 緒:使人厭惡的情緒、羨慕情緒和嫉妒情緒;存在層面的焦慮罪惡感和羞愧情緒;

以及由不利的生活狀況所導致的情緒,包括寬心、希望和悲傷。

而最常用來測量情緒的方式是形容詞檢核表(adjective checklist),其施測步 驟是先給予受試者一些表達情緒狀態的形容詞,由受試者指出哪些形容詞是可以 反應他們感覺的項目。最常使用的形容詞檢核表包括「Nowlis 情緒形容詞檢核 表」(Nowlis Mood Adjective Checklist, MACL; Nowlis & Green, 1965)、「多元情 緒形容詞檢核表」(Multiple Affect Adjective Checklist, MAACL; Zuckerman &

Lubin, 1965)、「情緒狀態量表」(Profile of Moods States, POMS; McNair et al., 1971)

以及「正向情緒-負向情緒量表」(Positive Affect-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PANAS;

Watson et al., 1988)。

目前國內用以測量生活壓力之工具,在青少年的部份多以調查其環境中的各 項生活事件為主,因此研究者蒐集有關青少年生活壓力之量表,並針對這些量表 的的定義向度及題目內涵經過篩選後,最後選定由郭靜靜所(2003)編製的「生 活壓力量表」用以進行本研究之測量。

肆、生活壓力的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