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市交通建設與永續指標影響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9-42)

第四章 都市交通發展與改制前後指標影響分析

第一節 台北市交通建設與永續指標影響分析

一、背景資料

台北市是中華民國的直轄市,也具有首都地位。其位在臺灣本島北部的臺北盆 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為臺灣政治、文化、商業、娛樂、傳播等領域的中心,臺 北市位於臺北盆地底部中心區域,市區北邊與台北縣接壤,大屯山是臺北市境內最大 的山系,向市區南邊延伸並趨緩,直抵圓山、大直與內湖等地,最高的七星山為 1,120 公尺,次高為大屯山 1,092 公尺,市區東邊的內湖、南港與南邊的木柵大部份是丘陵 地形,臺北市為台灣最大的城市,因此市區內的交通流量十分龐大。每逢假日與尖峰 時間有大量人潮、車潮於市區內或台北縣市之間流動,經常導致交通嚴重阻塞,「市 區鐵路地下化、快速道路、捷運系統、公車專用道」等交通建設於 1990 年代之後陸 續的完成,紓解了交通上的壓力,臺北市是臺灣的重要樞紐,在臺灣經濟的體系中扮 演著「金融、媒體、電信營運中心」等多重與關鍵性的角色,也是對世界的經貿窗口。

第三級產業(服務業)佔臺北市整體產業有九成的比重,因為服務業的盛行,讓臺北市 成為生活方便性功能很強的城市。臺北市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人均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 GDP)僅次於日本東京,為全亞洲第二高的城市,也 是台灣大眾運輸最發達的都市,整個大台北地區營運中的公車有 8 成以上的中短程路 線加入了聯營公車系統。台北捷運營運路線總長度為 100.8 公里,每日運量平均為 157 萬人次。台北車站是全市首要的交通樞紐,有多條通往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省道、

臺灣鐵路縱貫線、臺灣高速鐵路等。空運與海運的主要據點有「桃園國際機場、松山 機場、基隆港、台北港」等。

1945 年臺灣為中華民國接收後,設臺北市成為省轄市,1967 年 7 月 1 日升格為 直轄市,成為中華民國在臺灣的第一個直轄市。1990 年臺北市重劃行政區域,目前 有「中正區、萬華區、大同區、中山區、松山區、大安區、信義區、內湖區、南港區、

士林區、北投區、文山區」12 個區域(如圖 2 所示)。

圖 2 台北市行政區域圖

資料來源:「台北市行政區域圖」,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檢索日期 2011 年 6 月 28 日,

取 自 http://edb.epa.gov.tw/localenvdb/TaipeiCity/first.asp?admip=TaipeiCity&item=

location&theme=blue。

二、市府組織

台北市府組織中的一級機關有30個,為民政局、財政局、教育局、產業發展局、

工務局、交通局、社會局、勞工局、警察局、衛生局、環境保護局、都市發展局、文 化局、消防局、捷運工程局、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觀光傳播局、地政處、兵役處、

主計處、人事處、政風處、公務人員訓練處、資訊處、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訴願審 議委員會、法規委員會、都市計畫委員會、原住民事務委員會、客家事務委員會。

三、交通建設

臺北市政府交通局99年度與100年度施政計畫重點:

1. 自行車道路網與河濱自行車道系統的銜接及擴建接駁型公共自行車的租賃系統。

2. 持續國小學童路程安全的改善作業、捷運車站及主要幹道地區的沿線行人空間整 頓作業。

3. 人本運輸關懷服務計畫(低底盤公車、復康巴士、社區市民小巴、敬老愛心車隊)、

提昇資訊查詢的準確性(公車動態、大眾運轉乘)。

4. 擴建智慧型運輸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增加資訊發佈管道及 範圍,增置交通資訊中心,另賡續建置易肇事地點分析系統,提升周延精確交通 事故統計及分析,並提供民眾查詢資訊功能。

5. 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配合整頓鄰近周邊交通設施、辦理油電混合動力低底 盤公車補助、引進遊園船等之營運規劃。

6. e化停車資訊導引系統、推動路外停車場委外經營、路邊停車開單勞務委外、機車 退出騎樓、整頓人行道秩序、停車社區化管理等持續推行。

7. 賡續辦理紅燈倒數計時顯示號誌。

8. 配合交通部辦理「換發新式汽機車牌照計畫」及採購防偽行照作業。

9. 推動市區自行車道路網及增設自行車停車設施,規劃建置公館水岸及信義等周邊 地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

10. 辦理捷運新莊蘆洲線(捷運古亭站至忠孝新生站)營運前初勘及履勘作業,檢視捷運 新莊線周邊交通設施。

四、永續指標比較分析

由台北市交通運輸永續指標指數中,人口數異動不大,土地面積維持為271.8平 方公里,人口密度99年每平方公里為9,635人,持續以0.4%左右的增幅增加中,而指 標中以「萬輛機動車肇事數」由94年每萬輛87件上升至99年每萬輛為104件及「道路 交通事故死傷人數(A1+A2類)」由94年20,053人上升至99年25,176人變動差異較大,

其中97年為6年間肇事數與死傷人數(A1+A2類)最低的年度,依據警政署第97年第47 號警政統計通報分析全省下降的原因為自96年1月起實施「交通大執法」及97年7月1 日起實施新一波的「加強嚴懲惡性交通違規大執法」(增加「騎乘機車未戴安全帽」、

「逆向行駛」、「違規超車」、「左轉彎未依規定」等4項違規)加強取締,因此大幅度降 低了交通事故的發生,依據統計數字分析肇事原因第一位以「酒醉(後)駕車」為最多,

「未注意車前狀況」居次,「未依規定讓車」為第三位,肇事車種以機踏車最多,自 用小客車居次,小貨車第三位,肇事道路以市區道路發生最多,村里道路居次,省道 發生第三位,由表11發現「機車密度」與「機車擁有率」於97年度皆呈現增加的狀況,

而與汽車相關的指數皆呈現下降的數字,有「汽車密度」97年度台北市較96年度每平 方公里下降39輛、「自用汽車擁有率」於97年度每人下降1輛、「每千平方公尺道路面 積擁有汽車數」97年較96年千平方公尺下降0.7輛,雖然人口密度於97年平方公里減

少24人、道路路面面積於97年增加89千平方公尺,皆會影響以上的交通永續數字,總 之由機動車使用率中發現台北市民眾使用「私人機動運具使用率、公共運輸使用率」

由98年46.30%至99年42.82%、98年34.10%至37.63%正改變使用交通運輸工具的習慣 (如表14所示)。

表14 台北市交通運輸永續指標指數 台北市交通運輸永續指標指數

指標數 單位 94 年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人口數 萬人 262 263 263 262 261 262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271.80 271.80 271.80 271.80 271.80 271.80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9,626 9,684 9,674 9,650 9,593 9,635

公共運輸使用率 % 沒有資料 34.10 37.63

非機動運具使用率 % 沒有資料 19.60 19.55 私人機動運具使用率 % 沒有資料 46.30 42.82 道路里程長度 公里 1,258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道路里程密度 公里/平方公里 4.63 4.64 4.64 4.65 4.65 4.65 道路路面面積 千平方公尺 19,790 19,818 19,829 19,918 19,930 19,935 平均每人享有道路面積 平方公尺/人 7.56 7.53 7.54 7.59 7.64 7.61 萬輛機動車肇事數 件/萬輛 87 88 82 77 85 104 道路交通事故死傷人數

(A1+A2 類)

人 20,053 20,400 19,689 17,963 20,162 25,176 自用汽車擁有率 輛/人 0.24 0.24 0.24 0.23 0.23 沒有

資料 機車擁有率 輛/人 0.39 0.40 0.40 0.41 0.42 0.42 汽車密度 輛/平方公里 2,669 2,692 2,679 2,640 2,654 2,668 機車密度 輛/平方公里 3,793 3,849 3,913 3,976 4,021 4,027 每千平方公尺道路面積

擁有汽車數

輛/千平方公尺 36.66 36.92 36.73 36.03 36.19 36.37 每萬輛小型車擁有路外

及路邊停車位數

位/萬輛 2,160 2,263 2,402 2,529 2,575 2,638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