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產業環境分析

第四節 台灣中醫業 SWOT 分析

本研究依據所蒐集到之次級相關資料,經由 SWOT 分析,整理 出台灣中醫產業之產業內部的優勢、劣勢與產業外部的機會及威脅,

見表 4-7。

一、 優勢(strengths):

(一)台灣中醫師水平整體而言較一致

大陸高等中醫藥教育的修業年限大多為5年(亦有3年或4年),

且因由於各種專業不同,故修業年限不一。但台灣中醫學系則至少須 修習7年,甚至於1996年起因中西醫雙主修的關係而將修業年限延長 至8年,而學士後中醫學系為畢業於4年相關大學高等教育,然後再接 受5年的中醫高等教育,如此台灣教育所修的學分數較其他國家中醫 院校相對為多,雖然大陸地區中醫高等教育人才培育方向及趨勢,由 5年制本科生逐漸轉為7年制為主,但在醫學教育上台灣能期望培育出

更優秀之中醫人才。

(二) 台灣醫師之認證及考試制度較完善

在民國 60 年代之後,台灣的醫師資格,均提高為大學畢業以上 的程度,而且實施醫師的證照制度,要經過國家考試及格,並且經過 一套醫師的訓練過程,要從住院醫師做 1~3 年,在升為總醫師至主治 醫師,這通常要接受至少 2 年的中醫臨床訓練(實習 1 年不算入),

才得獨立執業。而大陸的醫師資格,早期只要有學校畢業文憑即可執 業,自 1999 年 5 月 1 日開始實施執業醫師法後,已大幅改善認證制 度,但在醫師在醫療院所訓練及專科醫師制度,目前並未有具體成效

(三)中醫醫療特質

根據研究資料指出目前會去看中醫門診的病人有五類。第一類是 癌症病人,看中醫是為了解除病痛、延長壽命,因此只要西醫診斷出 是癌症後,這些病人第一反應是去找中醫。第二類是吃西藥會過敏的 病人。第三類是在西方醫學療法較差的,如異位性皮膚炎。第四類是 受傳統觀念影響的人,認為扭傷由中醫來治療比較好,所以傷科在中 醫藥佔了 50∼60%,尤其是扭傷、跌打損傷。第五類是虛寒性的病 人,在中醫門診中佔最大部份的病人。由此可知,在醫療市場中,中

二、劣勢(weakness):

(一) 師資質量不足

目前國內的中醫教育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在師資方面的較為不 足,尤其在分科專精仍然尚待加強,且缺乏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導致 中醫教育發展的缺失。

(二) 中醫課程教材及考試科目偏重傳統教材

現行台灣中醫教育及中醫師證照考試有部份中醫專業科目及課 程沿用傳統之古藉醫學教材,重視記憶,較少臨場之靈活應用,應配 合現代醫學做為臨床醫學。

(三) 中醫教育課時多,學生壓力大

中醫師養成教育上,必須以短短七八年間修足近四百學分,中西 醫課程全要修習,除了傳統醫學,又要接受醫學新知,台灣病患接受 現代醫學的知識及檢驗報告資訊,以致現代中醫師的養成教育不為容 易。

(四) 臨床教學醫院明顯不足,只有門診,未開放中醫住院

目前具有臨床見習、實習之臨床教學功能之中醫教學醫院較顯不 足。在中醫住院部份,目前雖有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及長庚醫院在

試辦實施中,但相較於其他國家中醫臨床訓練發展上,尚有改進空 間。中醫師培育若無良好之實習訓練場所,將嚴重影響我國之中醫師 品質。在台灣中醫門診部份,雖然許多醫學中心陸續開設中醫科門 診,但仍然不足;而中醫住院部份,雖然立法院實議通過項條法時,

有 7 項附帶決議,而第一項附帶決議為「中醫住院」納入健保給付,

使得傳統醫學的發展進一步受到鼓勵;同時醫療消費者之選擇權益亦 受到專重。但礙於目前國內中醫住院制度並不普遍,為避色失序發 展,或形成醫療浪費,主管官署及中央健保局宜妥善規劃,建立健全 中醫住院制度,選擇合理項目及依「保險標準」擬定給付。但至今尚 未執行或試辦。

(五) 限制中西醫擇一執業,影響中西醫結合

依據現行台灣執業醫師法之規定,中醫、西醫不可同時登錄執 業,只能擇一登錄,除了影響中西醫的結合之外,再加上中醫執業環 境限制較多行政法令限制中醫師不得使用醫療器材,接受正規中醫教 育之中醫學系學生在畢業後,若取得中、西醫兩種執照,大多數選擇 西醫執業做西中醫結合,而非中西醫結合。而大陸因於憲法中明文規 定重視中醫藥,並將「中西醫並重」訂為國家衛生方針,因此在中西 醫結合上優於台灣,未來台灣在中西醫結合上應更急起直追。

(六) 醫政法規嚴格限制中醫師使用現代化醫療設備

在現行的醫政單位、行政命令、解釋函或醫療機構設置標等,均 嚴格限制中醫師及中醫醫療機構使用現代化醫療設備,阻礙了中醫現 代化的發展。在大陸認為現代化醫療設備並非西醫發明,醫療設備為 現代科技結合,只要是合格且受過醫師訓練,即可使用。

(七) 中醫師人力地理分布不均

因為提供中醫師養成教育之學校所在地,以及具有教學訓練能力 之中醫院所在地,均會影響中醫師執業選擇。而民眾在中醫需求方面 有逐年增加之趨勢,但中醫人數卻與西醫人數相差甚多,且中醫師在 各地分布不均,中醫醫療院所多集中都會區,此造成有些地區民眾就 醫可近性較差。再加上中醫門診總額支付制度之實施,以「錢跟著人 走」的概念分配地區預算,對原本高利率地區將有較大的衝擊,且部 份地區中醫醫療競爭激烈且產生醫療資源浪費情形(國家衛生研究 院,2001)。

(八) 中醫師年齡分布有斷層現象

依據統計(楊志良等,2000),由於受到特考舉辦次數及錄取人數 的不穩定以及近年來陸續有檢覈考及格的生力軍,我國中醫師年齡分 布集中在 35~40 歲及 70~80 歲兩個高峰,若中醫養成制度不改善,這

群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師將隨歲月老去,將是我國中醫界的一大損失。

(九)中醫較缺乏實證依據

中醫根據經驗,西醫要求有系統化、客觀且有數據的佐證,故西 醫有科學驗證的基礎,可信度較高,所以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發展 相當快速。中醫需要從經驗醫學走向實證醫學,接受證據的考驗,這 是無論中西醫學都要接受考驗的。

(十) 中醫師特種考試制度問題

根據陳立德對「台灣養成中醫師之學歷背景研究」中指出,截至 1997 年 8 月底為止,台灣養成之執業中醫師已有過剩現象,且就目 前執業中醫師情形,仍是以中醫特考及格背景者為主,而特考與學士 後中醫教育互補性高,應併入正規學士後中醫學制以利多元化發展

(陳立德,1998)。

中醫師特考評分方式於民國八十六年改變,及格率於不同評分方 式有很有差異。民國八十四及八十五年時為 7.5%與 4.5%,而民國八 十六年及八十七年時為 1.5%及 2.1%。由民國三十九年至民國八十九 年間三十一屆中醫師特考之人數及所計算之平均及格率 5.81%來預 估,此管道每年約養成中醫師數為 98 人(張英明等,2001;林昭庚 等,2001),未來特考也將於 2011 年完全癈除,但相較於大陸自學考

試的停辦,政府在決策實行緩衝時間長,相對地台灣政府其在政策之 科層機制較弱。

(十一) 台灣學生赴大陸就讀中醫所造成學歷認證問題

大陸地區在 1997 年己經研礙學歷檢覈及採認辦法草案,在醫藥 類認可大陸北京、上海、廣州等三所中醫藥大學,其將可能造成中醫 界生存空間及權益影響,因此引起台灣中醫界的震撼。此外,在教育 制度上於大陸就讀台灣留學生多僅能選讀 5 年制或科研究方向之研 究生部,如此與台灣教育素質上應有落差。未來如何開放大陸學歷認 證與保障台灣中醫人士及學生權益找尋平衡量,且不造成台灣中醫界 長期發展的生機,是政府管理機構須費心考慮的課題(孫茂峰,

2002)。

(十二)學校健康教育只有西醫無中醫

以教育來看,台灣民眾在接受學校基礎的健康教育課程,目前也 只有西醫並無中醫,可見政府對中醫藥的認識與對西醫的認識尚有很 大的距離。

三、機會(opportunities):

(一)中醫已愈來愈受國際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重視傳統醫學,特別是針灸學,甚至發表 世界衛生對傳統醫學之策略。因此中醫藥的地位在國際上地位提昇,

未來中醫師的發展將大有可為。

(二)國人逐漸重視養生之道,增加對中醫養生之需求

由於世界人口老化,崇尚以自然方式獲得健康養生及追求青春美麗。

不但國內對中醫藥的需求與日俱增,而且中醫藥也逐漸成為國際生物 科技發展的新方向;而大多數民眾都曾接受過中醫診治或服用過中 藥,其可近性及利用率甚高,一般民眾心理認為中醫藥具有預防、治 療、養生、延年及益壽的效果,因此未來中醫藥受重視的前景是指日 可待的。

(三)中西醫合併的風潮使中醫市場擴大

中西醫結合發展已是未來發展的風潮,如此將能大大改善以往較 重西醫輕中醫情勢,因此對中醫藥市場是有逐漸擴充的契機。

(四)加入 WTO 後,各國貿易障礙降低,有利中醫業向外發展 在入會 WTO 後,依其規範的最惠國待遇及平等原則基礎上,世 貿組織成員的商品或服務進入另一成員領土後,也應該享受與該國的 商品或服務相同的待遇。因在各國貿易障礙將降至最低,如此有利台

(五)比日本、歐美等國更有進軍大陸中醫市場的優勢

加入 WTO 後,相較於其他國家下,台灣與大陸因來自同文同種

加入 WTO 後,相較於其他國家下,台灣與大陸因來自同文同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