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產業環境分析

第一節 台灣中醫業外部環境分析

一、 各國中醫概況 (一)日本

日本土地 37 萬平方公尺,人口 1 億 2 千 6 百萬人,醫學院有 80 所,其中公立大學醫學院有 51 所(國立 43 所,公立 8 所),私立大 學醫學院有 29 所,進入 80 年代後,漢方醫學發展迅速。據統計,目 前日本從事漢方醫學為主的人員有 15000 人左右,從事針灸推拿的醫 務人員約 10 萬,從事漢方醫藥研究人員近 3 萬。有漢方醫學專業研 究機構 10 多個,而有 44 所公立或私立的藥科大學或醫科大學的藥學 部也都建立了專門的生藥研究部門,還有 20 餘所綜合性大學設有漢 方醫學研究組織。此外,還建立了一所針灸大學(明治針灸大學為 4 年制),96 所針灸學校(多屬於 3 年制專科學制)、167 所推拿按摩學 校。還有漢方研究學術組織及團體近百個,其中影響最大的日本東洋 醫學會現有會員 1 萬餘人。

日本國家醫療保險制度自 1976 年開始日本醫師使用漢方濃縮顆 粒劑,當時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五見太郎等藉著影響力,從 40 個 漢方方劑逐漸開放至 210 個漢方方劑,其中 147 種常用漢方顆粒劑列 入國家醫療保險給付,日本大部份醫師近乎 70%使用過漢方顆粒製劑

給病患,甚至西醫加中醫合併使用。國家醫療保險只要是醫師處方,

即提供給付,給醫師有很高的自主權。

隨著漢方醫學的不斷發展與再認識的浪潮聲中,日本官方對漢方 醫學的應用和研究充給予了愈來愈多的支援和關注。漢方醫學不但獲 得了政府的積極支援,也獲得了現代醫學界的積極支援和密切協作,在 許多方面取得了學術、行動和組織上的統一,取得了極大的國際聲譽, 學術水平有顯著的進展和提高,在漢方醫學客觀化和現代化研究方面, 尤其是在漢方藥制劑技術及藥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某些突破性成果,在 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因此,實現創立第三醫學的宏偉目標,對日本 而言,是極有可能達成的。

(二)韓國

韓國對於傳統醫學有相當大的企圖心,目前南韓人口為台灣的二 倍,但是韓醫科大學有十一家:慶熙大學、圓光大學、東國大學、大 邱大學、大田大學、東義大學、又名大學、尚志大學、暻園大學、世 明大學及東新大學。課程為六年大學學制,西醫也是六年制,畢業後 要參加國家考試,才可獲得韓醫師執照。

韓醫醫院有 125 家,韓國實施全民健保比我們早,在全民健保費 用中,15%用於韓醫(在台灣,全民健保費用只有 4.2%用於中醫),

是在 1995 年 11 月 1 日成立中醫藥委員會),1994 年 8 月由韓國政府 成立國立韓醫研究所,探討藥物的臨床驗證、療效驗證、療效觀察、

安全性評估與質量探制,韓國自 1998 年至 2010 年投入 1.6 億美元專 用於中藥的研究與開發。

(三)新加坡

新加坡是位於馬來半島南段端的一個城市型島國,由一個本島和 60 個小島組成,本島陸地總面積為 640 平方公里,人口約 310 萬,

是東南亞地區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新加坡目前的中醫藥 組織主要的有九家。其中包括了新加坡中醫師公會,新加坡中醫藥促 進會,新加坡針灸協會,新加坡新醫協會,新加坡中醫中藥聯合會,

新加坡中醫學院畢業醫師協會,新加坡新華醫藥協會,同濟醫院以及 新加坡中華醫學會。前八家中醫團體由於成立較早,被衛生部邀請組 成中醫協調委員會。新加坡政府 1997 年在衛生部內設立了中醫藥管 理局,專司中醫藥有關事務。

目前,受新加坡衛生部委託的教學單位只有新加坡中醫師公會屬 下的中醫學院和新加坡中醫藥促進會屬下的中醫學研究院。新加坡衛 生部? 了進一步提高與加強中醫藥管理,在 1995 年正式邀請中國中 醫研究院院長傅世垣教授? 顧問,主要的任務是針對中醫藥的教學計 劃、課程安排以及門診病歷等多方面提出改進意見。新加坡中醫師公

會與中醫藥促進會屬下的中醫學院的中醫課程也順應建議,正式由五 年制改? 六年制。

新加坡中醫師公會屬下民辦綜合性中醫院共有三家,屬慈善性機 構。收費較? 便宜,求診者一般以老年華人和經濟收入較差以及西醫 已無法診治的病人(如一些癌症、高血壓患者)? 主。另外私人中醫 診所 500 余家,私立綜合性中醫院兩家,收費較貴。消費中藥主要用 於治療傷風感冒、風濕,也用於清熱解暑和滋補等用途。

2000 年 11 月 14 日,新加坡國會三讀通過了中醫師法案,其內 容包括成立中醫管理委員會,建立中醫師(包括針灸師在內)註冊制 度等內容。該法案的通過,標誌著中醫師行醫的法定地位得到正式認 可,也說明新政府進一步提高了對中醫中藥的重視,以及致力於提升 中醫專業水平和保護病人利益與安全的決心。此外,新政府已經前後 兩次投入共計約 12 億美元的鉅額資金,用於包括中成藥在內的生物 工程的研究開發。? 保障公? 的衛生保健和提升中醫專業形象,新加 坡衛生部於 2001 年 12 月完成全部針灸師的考核工作,規定從 2002 年 1 月 1 日起持有針灸師執業證書的針灸師才能開業或擔任針灸工 作。

二、消費者需求趨勢

台灣自光復以來,政府當局對中醫藥的發展不夠積極,中醫一直 被認為較西醫遜色,是由於缺乏科研實據、法律監管及品質保證。長 久以來的「扶西抑中」的心態,導致我國中醫藥的發展停滯不前,人 才的不斷流失,中醫藥的留存全倚賴社會大眾對中醫藥的偏愛。

近年來,由於世界人口老化,醫療保健有回歸自然的趨勢,人民 對醫療品質的要求提高,也使得世界醫學的發展由「治療疾病」,逐 漸向「健康促進」邁進,人們對生活飲食方式轉為崇尚回歸自然,不 但國內對中醫藥的需求與日俱增,由於西藥常年使用後發現了各種副 作用更助長了人們對於藥性較溫和之中草藥及天然物的需求。而中醫 在「養生保健」及「兼顧治病與身體調養」,以及「減少藥害」等方 面,皆符合此一潮流。

陳春發(2000)研究指出,民眾在求醫行為上對中醫療法的需求 有與日遽增的趨勢。根據邱清華之研究發現,中醫在納入全民健康保 險之後,本來採用西醫療法之民眾,有30.5﹪(包括:骨折28.6﹪、

慢性病27.0﹪、內臟疾病30.2﹪、神經疼痛31.8﹪、癌症31.8﹪)的民 眾會轉看中醫,顯示中醫對西醫有相當程度的替代性。

而且中醫藥也逐漸成為國際生物科技發展的新方向,至民國九十 年底,台灣地區已有中醫醫院44家、中醫診所2544家,西醫醫院亦有

59家附設中醫部門,執業中醫師已接近4000人,大多數民眾都曾接受 過中醫診治或服用過中藥,其可近性及利用率甚高。

中醫為我國國粹,先賢們在數千年和疾病戰鬥中累積的經驗,創 立了中醫獨特的療法,有其不可否認的有效及安全性,且中藥是使用 天然物作為藥材,符合民眾“回歸自然”的原則,因此備受世人重 視。且因我國中醫具有獨特之理論體系、悠久之歷史背景、豐富的藥 材資源及廣為認同的療效,因而備受世人喜愛,故為我傳統醫藥發揚 光大之最佳契機。

三、加入 WTO 之衝擊 (一)對教育之衝擊

在 WTO 談判協議簽署文件中,我國已簽署了《服務業貿易總協 定》(GATS)。按照我國談判協議規定,我國在入會初期,國內教育 市場開放的範圍包括以下四項(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2):

1、 開放外國人設立高中、高職及其以上之學校與教學機構 同意外國人得依據我國「私立學校法」之相關規定,來台設立高 中以上之學校,但 1.校長及董事長必須為中華民國國籍人士;2.外籍 人士擔任董事者不得超過董事總額三分之一。

2、遠距教學

外之跨國服務,例如函授學校及遠距教學;惟其學分之承認應依據「國 外學歷查證認定作業要點」及「專科以上學校遠距教學作業規範」, 其修習遠距教學學分數,不得超過其畢業學分數三分之一。

3、設立短期補習班

同意外國人可依據我國之「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來台設立短期 補習班;其短期補習班之設立、變更或停辦等相關管理規則,由直轄 市、縣市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4、留學服務業

開放外國人依經濟部公司法規定來華設立留學服務業公司,仲介 我國高中以上學生赴國外留學,惟應接受以下二點規範:1.不得在台 收取學生學雜費用(可收取手續及代辦相關費用);2.不得在台開班 授課。同時,為避免留學服務業者不法情事,特訂定「學生海外研修 定型化契約書範本」以保障學生權益;並配合實際需要,將「留學服 務業」之營業內容修正為「從事海外進修學位之留學、短期學分課程 研修等入學諮詢、安排或代辦申請手續等之業務」。

加入 WTO 後,高等教育是各級教育中最先受到衝擊的。高等教 育面臨市場化、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其在教育市場、教育觀念、

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方法等方面,均會 產生相當的影響。 其影響包括:

1、外國教育機構來台設校及招生的衝擊

根據 GATS 的規定,根據平等互惠原則,所有 WTO 成員國都有 權參與教育服務的競爭中,也就是說,WTO 鼓勵所有成員國到海外 辦學,允許外國教育機構(企業的培訓機構)在東道國頒發學歷證書 或學歷證明,鼓勵成員國之間相互承認學歷,支持人才流動、增加留 學配額、取消政府對教育市場的壟斷等。因此,在高等教育的市場上,

必須面臨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市場的挑戰。尤其,加入 WTO 後,其

必須面臨與其他國家共同分享市場的挑戰。尤其,加入 WTO 後,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