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創投事業發展面臨之問題

第三章 台灣創投產業的研析

第二節 台灣創投事業發展面臨之問題

第二節 台灣創投事業發展面臨之問題

由於台灣科技產業的高成長,過去二十年來台灣創投事業蓬勃發展。2000 年以後,政府改變對創投事業管理方式,由審核管理走向自由開放的市場機制,

在轉變過程中,引發許多影響創投事業的主客觀因素,使其面臨若干的發展瓶頸 及因境。從創業投資發展條件而言,不外有資金、科技、人才及資本市場等四項,

其中政府政策則是最關鍵的主導和影響力量。透過政策、環境的協助,提供創投 事業發展條件與環境,也間接提供科技產業發展機會。就上述四項條件而言,在 台灣均有優良的條件,但也面臨發展瓶頸,其中不利因素如下:

一、法令限制創投資金取得不易,政府投資抵減優惠取消資金募集日益困難 政府法令限制,未開放勞退基金、退撫基金等投資創投,對銀行業、保險公 司等金融機構投資額度或百分比的限制較國外來得嚴格,修改法令進展緩慢均使 創投業資金取不易。

創投事業遭遇的第一難題就是資金募集日趨困難。自 1983 年起為鼓勵創投 事業發展提供創投股東 20%投資抵減優惠,誘使投資人參與投資行列。但 2000 年修訂「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取消新設創投公司的股東投資抵減優惠,影響國內 個人及法人股東的投資創投公司的意願,這對正在茁壯中的台灣創投事業產生極 大的影響。新設立創投家數與新增基金規模迅速下滑,使得許多的獨立創投公司 競逐市場上有限的資金。長期下來就造成許多競爭力較差的創投公司漸漸募不到 足夠的資金,無法營造出較佳投資實績。

二、經濟產業政策影響投資意願,優質案源日益減少創投競爭加劇

大陸經濟日益開放,大量吸引台灣傳統產業及電子中下游產業前往投資設

廠,造成台灣產業關廠外移,投資不繼嚴重影響台灣產業後續發展。對未來高科 技產業投資產生遲滯效應,導致投資意願低落,使創投公司在台灣可投資案減 少,理想之投資對象更是難找。

創投與科技產業發展息息相關,從 1990 年起全球科技產業進入擴張期,台 灣與矽谷吹起一陣科技創業風潮。1994 年~2000 年台灣創投公司總數由 28 家增 加到 170 家,投資案從 219 件增加 1,850 件,可見新創事業的潮流源源不絕。但 於 2000 年以後,台灣創投事業投資案件數卻呈大幅萎縮,吸引創投的優質案源 日漸減少,而創投業者彼此間的競爭亦日趨激烈。加上 2000 年的網路泡沬化及 經濟不景氣重創全球資本市場。不確定變數大增,使得創業者紛紛打消創業念 頭,就在全球一片衰退浪漸中,大陸年成長率始終維持在 7%以上,吸引無數台 灣高科技公司前往投資。企業外移形成台灣優質案源逐年流失,過多的創投業者 爭奪有限的案源,導致投資成本不斷地墊高,愈來愈難以經營。

三、產業政策及吸引產業投資誘因尚待加強,泡沬經濟過度投資

政府主導新科技或產業發展方向,引導民間配合政策走向,達到產業轉型或 開發之目的,過去政府作法上比較明確,但目前則陷入政策混沌不明。相對鄰近 新加坡政府極力以政策、法令或資金投資等實質的手段,從事高科技產業之投資 或國家發展方向的規劃,值得我們深思與學習。

1996 年到 2000 年是台灣創投業最活躍時期,這段期間投資案件與金額一路 攀升,投資績效也達到高點,是台灣前所未有的榮景。但 2000 年之後,面對全 球科技產業與資本市場衰退影響,投資降溫,績效下滑,台灣創投面臨有史以來 最嚴苛的市場考驗。許多景氣過熱時期的投資案,在此不景氣威脅下紛紛陷入經 營困境。過度投資的結果讓部份創投業者付出高額的代價,為了度過寒冬,台灣 的創投開始進行一連串投資策略及投資方向的修正,集中心力付出更多的資源在 那些存活下來的投資案中,換取未來投資效益的極大化,但這與企業的「經營策 略」有所違背,不是靠投入更多資源與努力去作同樣的事,而是要選擇最適策略 與方向去執行。

四、創投經營大型化與國際化趨勢明顯,國內小型創投眾多經營尚待提升;

本土思維及國際經驗、人才不足,造成台灣創投國際化困難

我國創投基金管理規模太小及專業人才不足是創投發展上的穩憂,由於小創 投林立,或由產業自行主導之創投公司,經營者即為產業公司之經理階層,雖在 專業上無可質疑,但若要用來經營創投公司則經營能力有待提升。依據台灣主要 創投集團國際化經營策略目的的調查,國際化經營動機以取得投資案,獲得投資 利益為第一優先,建立國際投資管道則為次要目的。

台灣創投資金超過九成三為國內自有資金,自然造就以台灣本土企業的經營 思維來營造創投的經營環境。歷年來,台灣創投參與的投資案有 78%在台灣,其 他 22%在美國矽谷地區。從事於海外投資必須對當地經濟、產業環境、資本市場 等深入了解及分析,如今台灣創投業對海外市場的了解只侷限於美國市場,這並 不算是真正的國際化。且台灣創投人才來源,絕大部份來自於國內科技或財經產 業,再由企業內部自行訓練,知識的傳承有相層面偏重於國內運作模式,對於國 外創投的作法仍是一知半解,這讓台灣創投業很難跨出步伐與國際接軌。

第三節 台灣創投業的下一步與角色定位

過去台灣創投業務範圍太過狹窄,幾乎所有創投公司的策略與做法都差不 多,找不出差異性,這對台灣創投事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創投不應該只侷限投資 高科技產業,應將業務面擴大到傳統產業的重建、併購等多元化方向發展,就標 的、市場重新區隔,如此讓國內兩百多家創投公司就其資源、特性,努力發展其 獨特的競爭優勢,一旦在市場上有差異化,其生存空間自然就會擴大。未來台灣 創投業的下一步應思考之方向如下:

一、擴大創投資金來源

除積極協調退撫、勞保、勞退、郵政簡易壽險等基金參與投資創投外,台灣

創投仍應向外發展,追求更寬廣募資機會。有能力向海外募集資金,不但可分散 對國內資金需求的依賴,亦可將投資觸角廷申至其他國家,不僅擴大台灣創投的 資金來源,更擴大了投資的視野與格局。

二、發展自身獨特性,走向利基市場

找出與競爭者不同的經營投資平台,或專注於早期投資尋求高倍數回報,或 銷定特定產業領域,發揮自我專才、人脈、經驗及資源,才可確保其領先地位。

而重整及購併也是未來創投可積極參與的領域。透過合併來加強競爭力、而朝向 國際化發展的前提必須先擴大其基金的規模。因此,加速促成小型創投基金的合 併將有助於提升台灣整體創投產業的競爭力,並大幅降低創投業的競爭壓力。為 作好全球化佈局,更應積極培育國際化人才,走向國際募集資金,邀請外國人來 投資台灣,如此台灣創投業的資金來源就更趨於多元化、國際化。在走向國際化 前,台灣創投業者則應先做好區域化投資佈局,因為大中華市場的興起正是台灣 創投業再成長的好機會。台灣創投應該去投資那些可以整合兩岸三地優勢的高科 技產業,利用過去在產品商業化、產品開發與市場的行銷通路優勢的經驗,再結 合美國矽谷高科技產業的創新技術,利用大陸廣大的人力、市場,最後再進行這 些資源整合。

三、投資台灣、佈局全球及積極培育國際化人才

台灣市場小,走向區域化、國際化是必然的選擇,而走向國際舞台的第一步 就是加強與國際大型創投的合作,透過交互投資、策略結盟或交換案源等方式,

建立與國際通的橋樑,從中學習國外創投的運作模式與經營理念。另外,派遺人 員參加國際創投的訓練,吸取國外最新的投資觀念或技巧,擴大國內創投人才的 視野,積極參與各項國際性創投活動,將投資觸角延申至全球。

台灣許多科技公司早已扮演聯結美國、大陸兩個市場關鍵角色。兩岸三地正 好可以彼此互補。美國負責研發、行銷;台灣負責製造及後勤運籌管理;大陸則 提供低廉勞工及土地。台灣科技公司掌握全球最新的科技發展及動向,居中扮演 協調、整合美、中、台三地資源的角色,將三地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台灣創

投也期待和台灣科技業一樣,在即有的優勢下,可望發展成為全球創投進軍中國 大陸的樞杻角色,如果可以突破現狀,則台灣必能成為「全球資金進軍大陸的門 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