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旅行法》的意義與重要性

第三章 台灣旅行法

第三節 《台灣旅行法》的意義與重要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案在立法效率與行政部門的態度上有明顯的不同,另外中國對於美國國會採 脅迫的姿態也使得美國國會強烈的反感,反而成了促成台旅法的成功,另外郭 正光會長也認為Trump 簽署的動作表明了行政部門支持的態度。227

第三節 《台灣旅行法》的意義與重要性

《台灣旅行法》具有下列四項重要性:

1. 清楚解釋《台灣關係法》下模糊的美台高官互訪性質。

2. 減少美國跟台灣之間發生溝通上誤解的可能,並且透過互訪促進各項領域的 合作。

3. 反映美國對中國態度轉變的脈絡,並展示美國對中政策並不受中國大陸挾制 的信心,同時台旅法也成為美國反制中國大陸的一項手段。

4. 為未來的友台立法創下先例,也就是採取《台灣關係法》為框架,台旅法等 友台法案補充細節的模式。

一、 戰略模糊清晰化

《台灣旅行法》將本來的法規模糊地帶予以規範,雖然明文允許高官互 訪,但是在用字上有所斟酌,雖然將整體《台灣關係法》的規範變得清楚,然 而確保有相當程度的自制,這點同樣可以從與陳一新教授、嚴震生教授以及前 AIT 處長司徒文的訪談中得到同樣見解。從Steve Chabot 在 2006 年的台美高官 互訪解禁共同決議案中,明文指出台灣總統訪視的限制應解除。228到了2013 年

227 紀錦玲,「台灣旅行法順利推動生效 天時地利人和」,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3180011.aspx> (2018/3/18)。

228 U.S. Congress, House, Expressing the sense of Congress regarding high level visits to the United

of the United States)一項提出鼓勵美國與台灣內閣官員互訪「應」(Shall)是美 國的政策,透過較強的措辭「應」(Shall)來促使政府部門推動互訪以此強化雙

States by democratically elected officials of Taiwan, H Res. 381, 109th Cong., 2nd sess., introduced in House April 6, 2006,

https://www.congress.gov/109/bills/hconres381/BILLS-109hconres381ih.pdf.

229 U.S. Congress, House, Taiwan Travel Act, H Res. 185, 113th Cong., 1st sess., introduced in House April 26, 2013,

https://www.congress.gov/113/bills/hres185/BILLS-113hres185ih.pdf.

230 U.S. Congress, House, Taiwan Travel Act, HR 6047, 114th Cong., 2nd sess., introduced in House September 15, 2016,

https://www.congress.gov/114/bills/hr6047/BILLS-114hr6047ih.pdf.

231 U.S. Congress, Senate, Taiwan Travel Act, S 3397, 114th Cong., 2nd sess., introduced in House September 27, 2016, https://www.congress.gov/114/bills/s3397/BILLS-114s3397is.pdf.

232 U.S. Congress, House, Taiwan Policy Act of 2013, HR 419, 113th Cong., 1st sess., loc. cit.

233 U.S. Congress, House, Taiwan Travel Act, HR 535, 115th Cong., 1st sess., introduced in House January 13, 2017,

https://www.congress.gov/115/plaws/publ135/PLAW-115publ135.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訪談中,陳一新教授認為《台灣旅行法》可以說是美國總統的一項工具,

當有需要對中國大陸施壓時即可透過派前官員來台使中國屈服234,嚴震生教授 則認為,《台灣旅行法》雖然通過了,但使用了決定權仍然在美國行政部門手 上,嚴震生教授表示早在1994 年的台灣政策調整就有推廣類似的美台官員互 訪,1994 年的政策調整終於允許我國總統過境,同時也許可經濟與技術部門的 高層訪問台灣,並且表明允許美國各層級官員訪問台灣,更重要的是,當時就 已經允許國務院次卿以下主要處理經濟與技術事項的官員訪問台灣,然而嚴震 生教授表示,儘管當時1994 年的台灣政策調整允許部分官員來台,但實際上來 台的官員依舊不多235,這一點可以在Ros-Lehtinen 議員所提出的《台灣政策 法》中可以佐證,該法的與高官互訪有關的條文之「所見」的部分提到美國貿 易代表Carla Hills 在 1992 年訪台是 1979 年美中斷交後的首位訪台官員,而 1992 至 2000 年間也只有一位能源部長、兩位交通部長以及一位小型企業管理 局局長來台。236

《台灣旅行法》等友台法案的用語缺乏強制性(treaty obligation),因此在 用詞上會顯得比較保留,嚴震生認為,若用語上缺乏強制性,美國會擔心我國 會有似無恐第推動改變現狀地政策,這不是美國所樂見的,因此在法律約束的 部分也保持了一定的模糊,將決定權交給行政部門,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友台法 案都是如此,國防軍售的對台法案則是保持了條約用詞的清晰,《台灣旅行法》

的模糊也讓該法的效力侷限,因為我們的總統、副總統、外交部長、國防部長 仍然沒辦法主動訪問美國。237

234深度訪談,陳一新,同前註。

235深度訪談,嚴震生,116 台北市文山區萬壽路 64 號,2019 年 10 月 31 日。

236 U.S. Congress, House, Taiwan Policy Act of 2013, HR 419, 113th Cong., 1st sess., loc. cit.

237深度訪談,嚴震生,同前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種戰略清晰對於一中政策的影響目前尚不明顯,民主基金會資深學人高 英茂大使認為這得看美國的情勢決定,這些情事包含美中貿易戰等美國對中國 強硬政策,強硬的政策若堅持下去則有可能,若美國未來選擇後退則否。238

前AIT 處長司徒文則從台灣利益的角度出發,他認為《台灣旅行法》算是 國會的一項小禮物,但是他認為美國必須謹慎處理台灣的問題,並且對於《台 灣旅行法》的提出與通過感到驚訝,因為這個國會主導的法案他相信並沒有審 慎地諮詢過我國政府,由於台旅法具有高度象徵性質,故此法案通過台灣需承 擔遭受報復的風險,他認為美國國會未來推動友台法案時應將「決定權」交給 台灣。239

陳一新教授表示透過美國的實踐可以看出《台灣旅行法》仍否遵守一中框 架,其中也得取決於美國推動印太戰略的決心,美國之前為了宣揚印太戰略曾 派副助理國務卿黃之瀚(Alex Wong)來台,但同時陳一新教授認為我國在印太 戰略的參與有限,但是印太戰略中,美國可以運用台灣牌來反制中國大陸在南 海的軍事擴展。240

二、 減少美台之間的誤解並促進溝通

台灣跟美國之間雖然不是邦交關係,但是對於自由、民主與人權共享同樣 的價值,前AIT 處長司徒文認為台灣跟美國不只是意識形態的相近,貿易上的 依存度也高,尤其是我們彼此在農業與能源之間的合作,有效施行《台灣旅行

238 深度訪談,高英茂,106 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三段 147 巷 17 弄 4 號,2019 年 11 月 12 日。

239 深度訪談,司徒文,112-21 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二段 155 號,2019 年 11 月 5 日。

240 深度訪談,陳一新,同前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法》的方法之一就是美國儘快派遣農業與能源部的部長來台灣進行交流。241

前FAPA 副會長楊黃美幸女士認為高官互訪最大的效益在於高層與高層直 接溝通,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突發事件或者危機所需的訊息傳遞時間,若由一般 外交基層對口往上報可能不免有官僚作風的拖延,這樣對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溝 通可能會產生拖延或者誤解,更通的效率就沒有這麼好。242

陳一新教授指出到目前只有副助卿黃之瀚與孫曉雅(Sandra Oudkirk)來台 灣,由於來台的官員之地位與負責之國際地區也有其意義,前面提及東亞暨太 平洋事務局副助卿黃之瀚來台與印太戰略有關係,黃之瀚當時在演說中提及台 灣是印太的民主典範,因此美台可以與其他夥伴一同加強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 放,因此台不能再被拒於國際社會的門外,另外,他也提到美國政府與企業界 都會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儘管黃之瀚的層級不高,但是他負責印太戰略下的 政策制訂與印太國家多邊關係等,都讓他的來訪充滿了高度的象徵意味。243244

另一位今年來訪的孫曉雅則是主管澳洲、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事務副助 卿,同樣,雖然地位並不算是高層,但是主管的地區剛好是我國邦交國的重 鎮,因此展開了美台之間第一次的太平洋對話,維護此區域的共同價值與穩定 性,另外,孫曉雅也是APEC 資深官員,由於我國近年也加強推動 APEC 框架 下的數位經濟挑戰,孫曉雅來台也提供了我們政府闡述近年來在女性經濟賦 權、中小企業數位化轉型以及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全球價值鏈努力的管道。245

241 深度訪談,司徒文,同前註。

242 深度訪談,楊黃美幸,同前註。

243 深度訪談,陳一新,同前註。

244 謝佳興,「黃之瀚讚台為印太民主典範 美對台支持不變」,中央廣播電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401533> (2018/3/21)。

245 顏振凱,「接見美國務院副助卿孫曉雅 蔡英文:台灣願全力與美國及其他理念相近國家加

強合作」,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1808437> (2019/1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嚴震生教授則認為目前雙方在溝通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因為高官互 訪推動很久了,美國方面仍然相當自制,過去趙曉蘭當勞工部長的時候也不曾 來台灣,而是卸任之後才訪台,目前也沒有副國務卿或者亞太助卿來訪台灣,

只有副助卿來訪,因此層級與象徵性仍顯不足。246

三、

反映美國整體對中國的不信任─對中國的反制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美國政府、學界、企業界與高層都對中國抱有民主化 的想像,這種想像來自於經濟現代會帶來政治民主化的論述,一直到Obama 時 期仍然如此,Obama 總統也深信改變中國的中產階級理念可以進一步讓溫和派 的人主政,然而在Obama 最後一年任期的時候,對中國和平崛起的質疑聲浪增 長,美國國內對於中國的意見開始逐漸分歧。247

2015 年 Josh Rogin 於 Bloomberg 的文章中提及,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已經來 到轉捩點,本來有建設性地與中國接觸是美國民主與共和兩黨的共識,確保中 國的崛起不會與國際規範以及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有所牴觸,而美國政府也深 信氣候變遷、貿易以及UN 安理會的投票上都需要與中國合作248,但是在這些 議題上美國似乎都沒有得到優勢,也就代表貿易上美國讓中國得利,卻未換回 對等的期待,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更是修改了無限期的國家主席任期,因此現在 美國兩黨的共識則認為過去那套美中之間接觸與制衡的戰略已經不合時宜。249

246 深度訪談,嚴震生,同前註。

247 深度訪談,司徒文,同前註。

248 Josh Rogin, “Xi Visit Marks Downturn in U.S.-China Relations,”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articles/2015-09-21/xi-jingping-visit-marks-downturn-in-u-s-china-relations (September 21, 2015).

249 深度訪談,司徒文,同前註。

美國民間的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所做的 2017 年全球對中國的意見調查中(如圖 3-3),北美、亞洲以及希臘以外的歐洲 Fantasy: Why Capitalism Will Not Bring Democracy to China 中提到美國聯中 抗蘇聯的政策轉變下,實際上造福了不少美國的政治人物,這些人在中國市場

美國民間的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所做的 2017 年全球對中國的意見調查中(如圖 3-3),北美、亞洲以及希臘以外的歐洲 Fantasy: Why Capitalism Will Not Bring Democracy to China 中提到美國聯中 抗蘇聯的政策轉變下,實際上造福了不少美國的政治人物,這些人在中國市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