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3−2 台灣旅行指南書的出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營鐵路首次出版旅遊指南書,是在明治 36(1903)年出版的《鐵道作業局路線名所案 內》,其中收入了第 5 屆內國勸業博覽會展出的沿線攝影作品和解說。不過從內容來看,這 本書的性質與其說是旅行指南,還不如說更像博覽會的圖錄集。真正的鐵路沿線指南,應該 是明治 38(1905)年出版的《鐵道作業局路線案內》,不過這本 600 頁、厚達 4cm 的大 書,與其說是給一般大眾的旅行指南書,不如說是寫給業界的可能性還高一點。其後,1909 年到 1911 年(明治 42 到明治 44)間出版的《鐵道院沿線遊覽案內》,內容不僅刊登名勝 古蹟的照片,卷末也附錄路線圖。該書於大正 3(1914)年改名為《鐵道旅行案內》,採新 書版型(173×105mm,B40)、裝訂有 300~400 頁,大致上每年出版一冊。117

在此應注意刊行的目的。大正 10(1921)年的版本標榜「給搭乘火車旅行者的參考讀 物,介紹沿線主要觀光地點的景點與旅遊路線」,118以及昭和 11(1936)年版記載「本書作 為向一般旅行者的參考,記載著對鐵道沿線的名勝古蹟的簡介與其他娛樂勝地」,119都可以 明白這是一連串的《鐵道旅行指南》編寫目的,都是為了讓旅客享受實際走訪的樂趣。此 外,也可以觀察到日本因鐵道旅遊的普及,旅行指南書的需求隨之提高的社會變化。

那麼,在殖民地的特殊狀況下,鐵道由總督府經營運行的台灣,旅行指南書是如何登場 的呢?那些旅行指南書又想要介紹什麼樣的台灣呢?下一節將就這個主題進行探究。

2−3−2 台灣旅行指南書的出現

曾山毅指出在日治初期的台灣,少量出版的旅遊地點介紹刊物:《日本名勝地誌.台灣 編》。《日本名勝地誌》乃東京博文館自明治 26(1893)年至明治 34(1901)年發行,全 書共 12 卷。其中,明治 34(1901)年 12 月發行的即是《台灣編》,著者為島田定知,目 前仍不清楚他實地考察的程度,不過曾山毅分析指出他應有參考清領晚期的各方志和「台湾 地輿図説」等。120

說到日本統治前的台灣,留著這樣的記載:「旅行被當作相當困難的事情。不只是非不 得已的情況不輕易外出,另一方面,支那人有著與同鄉人親近、他鄉人疏離的強烈傾向,同 鄉彼此群聚而居,在這些情況下,旅行很難興盛。」121推測是因為島內交通不發達,沒有旅 行的習慣,日常生活中也沒有的遠行的概念。因此,在台灣要出現真正的「旅行指南書」,

非要等到旅行概念逐漸發展的日本統治時代不可。那麼,這時候出現的旅行指南書,到底是 怎樣的呢?

如同前述,1908 年 4 月,縱貫線終於如願的全線開通了,在此之前被分隔開的台灣各城 市,首次被一個陸路運輸給聯繫起來。此外,台灣總督府鐵道部也出版了《台灣鐵道名所案 内》,也可稱為此後一系列「《台湾鉄道旅行案内》」的原型範本。內容除了關於鐵路的營 業指南解說外,並介紹了各個車站及其周邊的名產,並偶爾摻雜著觀光地的照片。這些特 色,是明治時期在日本內地(鐵道院)、満州(南満州鐵道)、朝鮮(朝鮮總督府)的鐵道 案内的共通點。

117 平田剛志,〈鉄道省編『鉄道旅行案内』諸版の比較研究〉,《立命館大学 Core Ethics》Vol.8,2012 年 4 月,頁 514。

118 鐵道省,《鐵道旅行案内》,(東京:博文館,1921 年),頁 1。

119 鉄道省,《鉄道旅行案内》,(東京:博文館,1936 年),頁 1。

120 曽山毅,〈「台湾鉄道旅行案内」と植民地台湾の「旅行空間」〉,《九州産業大学商経論叢》,第 48 巻 第 1 号,頁 101。

121 田中一二,《台北市史》(台北:台湾通信社,1931 年),頁 15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台灣鐵道名所案內》出版的四年後,也就是在大正元(1912)年,鐵道部又出版了

《台灣鐵道案內》。雖然名稱改變,但觀光地點與基本介紹的形式幾乎都是一樣的,台北地 區只增加了總督官邸、博物館、農事試驗場、北投溫泉等幾個設施或地點,同時,相對於對 整個台灣的概要亦完全沒有任何記述的《台灣鐵道名所案內》,《台灣鐵道案內》中有七頁 關於整個台灣島的地理、鐵路、蕃地與台灣沿革的解說。大正 5(1916)年,這本刊物的名 稱再改為《台灣鐵道旅行案內》,最終斷續出版至昭和 17(1942)年。

除了官方的旅行指南書之外,依照曾山毅的研究,日治時期有關台灣其他旅行案內有橋 本白水《台灣旅行案內》(1916 年),松尾貞壽編輯出版《台灣交通便覽》(1919 年),

清水留吉《台灣旅行案內》(台灣案內社、1922 年),柴山愛藏《台灣之交通》(台灣交 通研究、1925 年)等。台灣旅行案內社自 1923 年不斷出版的《台灣旅行案內》,至少出版 至 1938 年第 24 刷。122除此之外也有《台北鐵道案內》(台灣鐵道、1922 年?),《台灣一 周》(南國出版協會、1929 年),田中均《北投溫泉の栞》(七星庄役場、1929 年),中 島春甫《礁溪北投草山金山 台北近郊の溫泉案內》(台灣案內社、1930 年),《台灣の 旅》(台灣博覽會、台灣博覽會協贊會、1935 年),《台灣觀光の栞》(台灣總督府鐵道 部、1940 年)等。

我們應注意這些旅行案內書的出版社(者)以及出版年次。無論是官方發行或民間發 行,其大部分都出版於縱貫線全線通車以降。其內容也以溫泉、博覽會為主題等多樣化。由 此可知隨著台灣統治進入穩定期,出版社(者)以各式各種的題材為旅行案內書的主題,招 攬訪台旅客。如前述般,台灣被內地人視為「化外之地」,對內地人而言台灣並非輕易前往 旅行的地方。因此為了使內地人認識作為大日本帝國新領土,也就是進行日新月異近代化的 台灣,而作為近代概念的旅行如此被重視。

特別是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大正 5(1916)年發行的《鐵道旅行案內》為長期持續出版的 旅行指南書,最終出版至昭和 17(1942)年。且擁有讓旅行者的凝視指向台灣總督府想讓 人觀看的方向的功能。為了塑造內地人對新領土台灣的「台灣形象」,台灣總督府鐵道部自 己編輯旅行指南書或許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台灣鐵道旅行案內為了瞭解台灣總督府給予觀光 者「台灣形象」時的重要資料來源。

小結

台灣自明治 28(1895)年成為日本的殖民地,由台灣總督府推進了真正的近代化政策。由 於領台之初,國內人對台灣的認識極為淺薄的關係,關於台灣的資訊,需依照統治的進展逐 步掌握。雖說清楚傳達臺灣在經濟、產業方面的重要性、優先性,但另一方面,治安、衛生 方面、統治的困難也逐一傳達到國內,使國內人植入了對台灣的負面印象。

雖然總督府統治台灣極為困難,不過仍踏實地推行交通網路和基礎設施的整備政策。統 治的翌年,1896 年(明治 29 年),配合開放國內出入台灣自由化政策,內台航線也開始運 行.此外,1908 年(明治 41)縱貫線也全線通車。又因自來水、汙水處理與醫療設備的設 置完成,進入大正時期後,每年疫情最嚴重的鼠疫患者數也日趨減少,台灣的近代化以高速 前進著,同時期的像是北投溫泉那樣的觀光景點,也由國內人開發、發展著。

122 曽山毅,《植民地台湾と近代ツーリズム》(東京:青弓社,2004 年),頁 67−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外,原在歐洲出版的旅行指南書的概念,在日本明治時期隨著由雇用外國人開發觀光 地點被移植至日本,接著由鐵路公司出版日本各地的旅行指南書。至於台灣,在縱貫線全線 通車以來,陸續出現有關台灣的旅行指南書。換言之,原本沒有旅行概念的台灣,如「搭乘 火車去旅行」般的近代旅遊的概念,是在日本統治後由內地移植過來的。另外,這也表示在 旅行指南書所介紹的觀光地點代表完整適合旅行的環境。

由台灣總督府出版的《台灣鐵道旅行案內》乃自大正 5(1916)至昭和 17(1942)年長 期出版的旅行指南書。那麼接近 25 年間持續出版的《台灣鐵道旅行案內》的內容究竟是什 麼呢?台灣的旅行目的地如何被介紹,隨著時代與社會的變化是否有何改變?接下來回顧著 時代和社會背景的變化,探討台灣總督府鐵道部出版的《台灣鐵道旅行案內》的內容及《台 灣鐵道旅行案內》塑造出的「台灣形象」是什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台灣近代旅遊的發展與《台灣鐵道旅行案內》之出版

在前一章中,被認為是化外之地的台灣,自明治 28(1895)年日本統治起急速地近代 化,有了嶄新的面貌。過去陸上交通不發達的台灣,以縱貫鐵路全線開通為契機,始得結成 一體,這意味著搭乘鐵路在台灣島內自由旅行的基礎工程已經完備。實際上,自此以後關於 台灣的旅遊導覽書也開始出版,這代表此前不存在於台灣的旅行概念,已確實傳入台灣此一 事實。

《台灣鐵道旅行案內》是由台灣總督府鐵道部長期出版的旅行指南書,最早的版本是大 正 5 年(1916)年版,與現存最晚昭和 17(1942)年版,其內容就有很大的變化。123特別是 在大正 10(1916)年到昭和 7(1932)年「發展期」期間,確認有大正 5(1916)年、大正 10(1921)年、大正 12(1922)年、大正 13(1923)年、昭和2(1927)年、昭和 5

(1930)年以及昭和 7(1932)年等版本的存在。

在本章中,首先藉由爬梳《台灣鐵道旅行案內》出版前的過程,來討論自大正 5 年至昭 和 7 年「發展期」的記述內容特徵及變化。其次,台灣鐵道車票制度的變化,來確認對鐵道 部究竟對旅行者提供什麼樣的服務。《台灣鐵道旅行案內》乃是以什麼樣的政策,誘使對台 灣缺乏認識與理解的內地人進行台灣旅行,又傳遞了什麼樣的台灣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