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國中等教育的發展過程與現況、特色與啟示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各國中等教育的發展過程與現況、特色與啟示

第一節 各國中等教育的發展過程與現況、特色與啟示

研究者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教育統計中心查詢2008年報告顯示,主要高度發展國家義 務教育年限從最少9年到最高13年不等,如表2-1(UNESCO,2010)。

表2-1 2008主要國家義務教育年限表

國家名稱 義務教育年限 起始年齡 終止年齡

澳洲(Australia) 11 5 15

香港(Hong Kong) 9 6 14

日本(Japan) 10 6 15

南韓(Republic of Korea) 9 6 14

加拿大(Canada) 11 6 16

芬蘭(Finland) 10 7 16

法國(France) 11 6 16

德國(Germany) 13 6 18

冰島(Iceland) 11 6 16

挪威(Norway) 11 6 16

瑞典(Sweden) 10 7 16

瑞士(Switzerland) 9 7 15

英國(United Kingdom) 12 5 16

美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2 6 17

資料來源:UNESCO(2010).

2008 education statistics

. Retrieved December 5, 2010, from http://stats.uis.unesco.org/unesco/TableViewer/tableView.aspx

各國延長義務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公民在18歲以前,能夠具有充足的就業知能 與公民基本能力。所以,德國從1964年開始就規定青少年在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之 後,如不繼續升學,則必須接受三年的職業義務教育。法國過去的義務教育年限 為10年,現在也延長至11年。荷蘭要求學生在16歲以後至少再接受一年全日制或兩 年制非全日制的教育,澳洲在2001年的目標是95﹪的學生應該完成12年的教育(楊 思偉,2008)。

綜觀當前世界先進國家國民教育之發展,呈顯七大趨勢:(一)持續延長國民 教育年限至十二年。(二)中等教育後段之國民教育以「普及化」代替「義務化」

(例如日本延長國民基本教育年限,但不要求強迫受教)。(三)追求精緻卓越的 國民教育品質,並重視「受教過程」及「適性發展」的均等。(四)受教學生繳納 基本學費取代完全免費及福利化政策。(五)私人興辦國民教育日益受到重視。(六)

發展教育券措施,尊重學生受教選擇權,維持彈性學制。(七)實施另類教育

(Alternative Education)方案,照顧學習上適應困難學生(鄭崇趁,2001)。以下針 對幾個高度發展國家來分析各國中等教育的發展過程與現況、特色與啟示。

壹、美國的中等教育的發展過程與現況、特色與啟示

一、發展過程與現況

美國政治體制採地方分權制,聯邦政府只擁有憲法所明定的權限,其餘未定 之權,例如教育權,都屬各州政府的權責。因此,各州都可自行決定教育行政和 學校制度。聯邦政府也設有教育部,但並無權干預各州政府及地方之教育事務 (林 寶山,1991)。我國則採中央集權制度,故對地方教育,教育部有權利去行使決定 權。

在美國由於種族的融合或隔離,在美國教育的實際上也造成了許多相關的問 題,如:教育機會是否均等、黑人白人合校及雙語教育是否推行等。我國雖有不 同省籍的民眾共同生活,其文化的差異性與認同感卻只限於極小部分,不像美國 在不同種族間有極大的衝突與不認同感。因此,美國教育不同於臺灣教育,必須 認真的負起「美國化」的重要任務,務使所有移民到新大陸的各種族都能成為真 正的「美國人」。

美國人從一開始建國就不斷遭受打擊,也讓他們努力求生存下去,而生存之 道有賴持續不斷之更新與求變,因此在教育制度上,且強調容許不同的制度與事 實的存在。這也是我國講求公平與公正後,在保守的觀念中無法認同的差別待遇,

所以本國教育制度要在同中求異,仍有一段很漫長的路要走,也因此,在學習美 國教育制度的同時,我們也要思考自己該有的定位與做法,而不是一直盲目跟隨 別人的腳步走,認為美國做得好我們也應該能夠成功,若不能自己先清楚美國與 我國之間的異同後再決定如何取捨我們真正有利的做法,最終還是惡性循環,一 改再改而已。

美國提供十二年的義務教育,大致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小學五年,中學由一 個三年及一個四年課程組成;第二類是小學六年,中學由兩個三年課程組成。我 國的學制是6-3-3-4,因此高中教育的三年是屬於後期中等教育階段。雖然這個學 制,乃在1922年模倣自美國,但美國其後發展成多元的學制,包括有傳統的8-4制、

6-3-3制,以及5-4-3、5-3-4、4-4-4等,而目前以5-3-4較多;美國中等教育之特色在 屬於綜合型,亦即通常包含有普通與職業兩種導向的課程(楊思偉,2000a)。林寶 山(1991)提到美國傳統高中大約有下列三種形態:1.綜合高中;2.專門型高中;

3.職業型高中。第一類型綜合型高中是培養未來通才型的公民為主要目標,課程要 兼顧升大學的學術預備和就業前的職業預備。第二類型高中以培養某些專門人才 為目標,其課程以適應學生的特別需求為原則。第三類型高中是職業性質的高中,

雖然也兼顧學術性課程,但其要求並不如第一類型高中般。這類型高中提供學生 較密集的職業選修課程,以便適應學生將來就業需求。

美國綜合高中能夠滿足學生升學與就業的需要,而私立高中的學生大概只占 全美國高中學生的10%(周祝瑛,2003a),以升學為主,較注重入學成績的比較,

加上需要面談、推薦信、初中成績單、品德與社會關懷度等考察。所以基本上美 國學生升入高中並不像我國一樣需要入學考試。由此可見,我國國內的多元入學 其實仿效美國制度,但兩國的國情不同、升學條件不一。

二、特色與啟示

美國由於地廣人少,各地地理環境與人文背景差異性非常大,所以其呈現的 教育問題更是非常複雜,不是可以用三言兩語形容的。不過,80年代以後,美國 在整體公共教育的範疇中,自幼稚園至高中教育的階段,從聯邦中央政府的角度,

卻也可以看到一項改革的主軸,那就是期望由量轉到質的改革,期望確立全國一 致的國民文化與民族認同感,希望建立主要學科的全國共通標準及適當的評量制 度,以確保高中畢業生能具共同的優秀的學力水準。美國80年代以後的改革方向,

最強調的正是從沒有固定課程標準,太強調選修課程的方向,轉而全國一致同意 應有課程的共同性與基準化(楊思偉,2000a)。

秦夢群(2001)提到美國在1990年代之教育改革,較為重大之具體措施整理如 下,茲將其簡述並做補充說明:

(一)教育鬆綁:美國允許教育部提供各州及地方學區以相當的彈性及更多的機 會運用教育部的經費以改善學校的教學及在全國性的教育目標之下創造更大的進 步。這項做法其實就有如我們推行高中職社區化及提升優質學校數,結果就是希 望學生能夠達成減少升學壓力、結合社區資源、改善學校教育、提升教育品質並 延伸學校教育服務對象至社區居民,落實終身教育的理想。

(二)追求卓越:以麻州為例,自1993 年教育改革以來,即主張全州讓四、八、

十年級之學生參加基本學力測驗,目的是使學生及學校瞭解主科學習成果,並藉 此瞭解教學品質,建立有效的教學評量,以改善教學方法。這項做法與我們推行 九年一貫課程、將聯考制度改成基本學力測驗的做法似乎有點類似,但實際上卻 往不同的方向努力,我國的做法主要是減輕學生在課業上的壓力,並讓課程活潑、

生活化,降低課程的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課程內容,但美國卻要用更嚴謹的 做法來檢驗學生的素質是否達到足夠水準。

(三)公辦民營之多元教育:公辦民營學校主要目的在提供家長及學生享有其教 育選擇權,使學校之選擇多元化,也藉此激發過去品質不佳的公立學校教育。公 辦民營學校必須擔負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但在從事教育及行政管理決策上 有較高的彈性。此做法與我國推行高中職社區化,積極補助各地區公私立學校達 到優質化有異曲同工之妙,並強迫品質不良的公私立學校能夠有改善的機會,也 能夠減低因明星學校而造成的升學壓力。

(四)提昇師資素資:美國第二大教師組織「美國教師聯盟」(American Federation of Teachers,簡稱AFT)在2000年提議以更嚴厲的兩種教師資格考試決定誰可以當 中小學老師。該會建議想當中小學老師的人,大學平均成績需保持在B以上(目前

很多州只要求達到C),有主修科目,並完成一年的教學實習,通過兩項教師資格 考試。第一個考試是在大學二年級結束後考,第二個考試則在畢業後,後者著重 教學技巧的評量。如果能提高師資培育及新老師的水準,將在未來數年大大提升 教學效果及學生學習成果,因為老師有良好的訓練,學生學習成效才會相對提高。

其做法有如我國在推行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只是目前受限於國人的接受度不 高,法令無法通過,只在試辦階段。

近年來美國在國際教育競賽評比落後,也意識到本身在教育中潛在的危機,

於是就啟動了一連串的教育改革,其中不乏許多有益的啟示,如:基礎教育改革 的核心目標已著重在提升教育品質、课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核心、基礎教育改革 的以國家的價值觀為導向及强调社區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陳國彥、黃文三 (2011)談到美國在 1983 年發表「危機中的國家」後,提出了最重要的教育法案「目 標 2000 年教育法」,該項法案內容主要如下:(一)確立國家教育目標;(二)成立國 家教育目標小組;(三)成立國家教育標準暨改革委員會;(四)成立國家技能標準委 員會;(五)補助州及地方教育改革;(六)免除教育法令規定的權力;(七)加強教育研 究;(八)維護校園安全;(九)發展教育科技;(十)成立父母協助中心;(十一)推行少 數族裔公民教育;(十二)推展國際教育,有多項政策都值得我國效法,目前也能看 到政府的努力。臺灣地區由於民主思潮的席捲下,教育改革雖然如火如荼地展開,

卻一直尋求公平而忽略了品質之重要性。未來的教育改革,必須在均等與卓越尋 求最佳的平衡點。秦夢群(2001)談到美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對我國可有以下三 點啟示:(一)學生基本學力的要求;(二)多元教育的實踐;(三)師資水準

卻一直尋求公平而忽略了品質之重要性。未來的教育改革,必須在均等與卓越尋 求最佳的平衡點。秦夢群(2001)談到美國近年來的教育改革,對我國可有以下三 點啟示:(一)學生基本學力的要求;(二)多元教育的實踐;(三)師資水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