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從國外文獻觀之,世界各國大多有將國民教育年限適度延伸的趨勢,但這些 不同國家對國民教育年限的延長,有採向上延伸至等同我國目前高三的第十二 年,也有採向下延伸至幼稚園的作法,對國人與政府來說,跟上各國的腳步,將 國民教育的年限延長,似乎是應該開始做的事情了;於是,近年來,行政院教改 會及民間教改團體,已紛紛將延伸國民基本教育年限,作為教育改革的訴求重點。

由先前民眾對九年一貫實施的質疑與不信任,如今實施多年,在未獲得全國人民 信任下的教育制度,又要面對即將到來的十二年國教的改革衝擊,人民對教育改 革的信心普遍不足,我們是否在推行某些政策前,能夠深入瞭解民意,或緩步前 進,方可做為推動改革的方向或基礎,不再重蹈覆徹,召來民怨。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我國自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迄今三十餘年來,國中生的升學 競爭一直是最被關心的教育問題之一,目前國中畢業生升學高中、高職及五專之 容量已逾百分之一百,近年來政府也一再推動多元入學、綜合高中、高中職社區 化等教改方案,但是,國中學生之升學壓力未見減緩,國民教育向上延伸乃被視 為亟需面對的問題(教育部,2003a)。

李建興(2009)在國政評論中說到在教育部中部辦公室宣布,今年將試辦高中 免試入學,針對全國107所優質公私立高中,提供2700個名額,以國中在校成績為 門檻,全校排名前5%或前10%國中生,可免參加基測,直接以國中在校成績申請 進入社區高中就讀。這個方案還需經過討論與提供適當的配套措施,不過它可為 國中畢業生提供另一個升學管道,而且可減緩部分國中生升學壓力,甚具創意,

筆者亟力支持贊同,建議在今年初辦成效檢視後,正式宣佈擴大試辦三年,以打 開國中升高中這一關鍵的升學窄門與壓力。在研究者任今年教的一個畢業班的35 位畢業生中,有十二位經由免試入學管道進入高中職就讀。對於某些學生來說,

能見到他們已有一個確定的出路,也為他們感到欣喜。不過對於身處教學現場的 研究者來說,卻看到了不願見到的事實,那就是免試入學在今年四月公布錄取名 單後,十二位不論成績好或不好但篤定進入高中職的學生,在課堂上以及日常生 活表現,皆出現了或多或少隨便應付的意見與做法,當其他同學正在與國中基測 奮鬥的同時,他們卻再也燃不起鬥志或已失去了努力的目標,輕鬆的過著國中『畢 業前』最後二個月的學校生活,在國中任教的十四年當中,研究者曾陪伴了許多 學子走過風起雲湧的教育改革階段,頭一次從學生的表現中感受到莫大的無奈與 無助。曾有早先經歷基測考上高中職的學長姐回來找國中老師時,就說到今年升 上高一的這屆學弟妹,整體素質與在校表現讓高中職教師們頭痛不已,先前經歷 過聯考與基測的變革,研究者就深覺基測提早測驗會讓學子們有太多考試後的空

窗期會虛渡而過,如今的免試入學,更是過猶不及,政府或學者專家的一片美意,

在學生眼中可能只是一塊好踩踏的墊腳石而已嗎?我深深感到疑惑。免試入學提 高了高中職入學機會,能讓學生感受到政府的美意並且提升學生素質嗎?此為研 究動機之一。

研究者在臺東縣曾先後任教於偏遠地區及市區學校,並擔任過導師及行政的 職務,與家長及學生接觸的機會也不在少數,跟家長的親職座談互動當中,當跟 家長們報告其子弟在三年後即將面臨到擴大免試升學,學校成績從七年級到九年 級都要採計,另外再加上特殊表現,此時家長的反應呈現兩極化,一種是更密切 關心孩子在校成績並且積極詢問該如何面對這樣的狀況;另一種則是無關痛癢,

不管教育政策怎麼變,以不變應萬變的家長也不在少數。針對免試入學所得到好 與不好,某些家長仍察覺不到。對臺東縣來說,原住民比例普遍比其他縣市高出 許多,從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在 2010 年 10 月的全國各縣市原住民人口統計當中,

我們可以看出臺東縣有 80,141 人,屬人口第二多的縣市,故我們可研究原住民居 多的縣市與都會區對十二年國民教育之意見有何差異。在臺東,原住民社經背景 較漢人差、姐妹較漢人多、就學一般非原住民鄉鎮學校的百分比較高,也造成其 參與學科補習項數比漢人低。另臺東縣原漢國中生學業成績有很大差距,漢人學 生平均分數 55.53 分比原住民學生 42.76 分,高出 12.77 分(巫有鎰,2007)。行政 院原住民族委員會(2007)在民國 95 年臺灣原住民經濟狀況調查中指出,原住民 居住在山地鄉及平地原鄉,不僅工作機會比較少,與漢族民眾競爭工作機會時也 比較居於劣勢。而且近四成原住民家庭入不敷出。陳順利(2001)對臺東原漢族群 的研究發現,原住民學生的父母大多教育、職業地位、家庭收入較漢人低;加上 兄弟姐妹數偏高,使家庭有限資源稀釋的更嚴重,而每個家庭的原住民學生所能 分配到的資源就非常有限,這都可能會降低原住民參與補習的機會。在臺東任教 多年的教師們,常察覺到有諸多因素影響著學生在學習成就上低落,而教師們也 付出不少心力,但獲得的成效卻不見顯著,甚至感覺毫無起色。學生在剛進入國 中七年級時,通常大多學生都興致勃勃的學習每一個科目,但隨著八、九年級的 到來,學生受到外界誘因變多了,科目的難度及廣度都增加不少,再加上學習科 目並沒有太多的活潑性主題能吸引學生去專注學習,學生們漸漸的會有愈來愈多 放棄學習的現象產生,再加上臺東縣家庭背景低落的情形比其他縣市多出許多,

在在都讓學生在求學上無法得到支持力量,十二年國教的目標是要提升學生素 質,如果因為免試入學而造成如此的窘境,會真正提升學生素質嗎,又或者是十 二年國教所始料未及的結果呢,引發研究者高度的質疑,想瞭解國中學生家長,

是否高度接受這個即將到來的衝擊,並且能做適當的因應,此為動機之二。

另外,平時在與家長與教師同仁閒聊當中,會聽到他們口中對教育改革的無 奈與無力感,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然又能怎麼樣!」,似乎教育改革完全 跟他們無關,又或者完全不是他們心目中所想的樣子,他們心中必定對教改有著 極大的不安與陌生感吧,明明身處於教育現場卻對教育改革毫無參與感或改變的

能力,只能任憑制度的擺佈。而對兼任行政的教職同仁來說,他們也是對重大教 育政策毫無決策能力,只能背負著上級所交付的任務,職責所在,也不得不要求 教師同仁配合推行各項政策。說實在話,教改的最後決定權常控制在少數的專家 學者或者政府的當權者手中,雖然說制定政策會舉行公聽會,但多是做做表面功 夫,真正的制度早已做好規劃與決定,地方會議影響力並不大。政策的決定是否 被家長或老師所接受又或者民眾普遍知曉,一般事後常被垢病或批評但也已經於 事無補,這一點研究者高度抱持懷疑,想深入瞭解,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目前的論文或期刋發表,較少全面性調查與國中生有關的學生本身、學生家 長、國中教師及兼任行政教師各個向度,而研究東部縣市的相關資料亦不多見,

也是引發研究者研究的動機所在。以陳彥樺(2008)國中學生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政策意見之調查研究—以高高屏三縣市為例這篇論文來說,只探討國中學生的 看法部分;而陳羿汎(2009)推行十二年國民教育公立高中定位及入學方式之研究 中,只針對高中校長調查對高中定位與入學方式的接受度;另外在簡麗卿(2008)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實施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這篇論文當中,則針對高中教 師與家長調查對十二年國教的意見。對十二年國教這麼重大的教育改革來說,影 響的層面應該不止是從一個向度來考量,學生本身、家長、做為傳達知識的教育 工作者乃至上級行政人員,無一不是在變革中影響甚鉅的一員,實不應偏廢而論,

反而應該對有關聯性的對象,做一全面性的調查,以瞭解所有對象的影響層面,

此為研究者想研究的動機之四。

馬總統的百年元旦文告當中,就明確指出,十二年國教推行勢在必行,並將 於 103 年全面實施,而且還要採向下延伸至幼稚園一年。馬總統說,實施十二年國 教是目標,教育部推動五歲幼兒免學費政策,以及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費方案,

都是為十二年國教做準備,但十二年國教和當年推動九年國教的環境不同,需要 更多的準備。在我國目前有限的教育經費下,未來我國的國民基本教育在向上及 向下延伸方面,究竟應採何種方式辦理?是否仍應延續目前九年國教採行義務、

免費之方式?如何符應國家經建發展的需求,及國人生涯發展之企盼,以因應廿 一世紀的國際競爭,實具亟需審慎研議的課題 (教育部,2003a)。對研究者來說,

身處教育現場,始終感覺教育制度一直在勿促多變且不成熟狀況下被推行,導致

身處教育現場,始終感覺教育制度一直在勿促多變且不成熟狀況下被推行,導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