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合作學習 STAD 模式的相關研究現況

合作學習的主張其實自古以來就一直存在著,在東方,至聖先師 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另外也有俗諺云:「三個臭皮 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西方,坤體良(Quintillion)主張學生彼此 可從相互教學中獲益,康門紐斯(J. A. Comenius)認為學生藉由教別 人與被別人所教可得到好處。然隨著行為學習理論、認知發展理論、

社會互賴論及接觸理論等眾多教育理論的蓬勃發展,使合作學習的樣 貌及作法逐漸明朗與完善。爰此,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也於 101 學年度起,便委託張新仁、王金國、田耐青、汪履維、林美惠與黃永 和(2013)等學者推動分組合作學習的實施計畫,辦理許多與分組合 作學習相關的演講與工作坊,使合作學習教學法讓現場更多的教師得 以了解進而應用,也促使更多學者及碩博研究生對於合作學習教學法 的研究。

雖然在歷年研究中都充分顯示出合作學習在各個領域中實行,皆 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態度及成就等面向有正向的幫助,但並無研究合 作解決問題能力之面向。本節則聚焦探討國中階段合作學習的課程,

以確認研究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之面向的可行性,其說明如下:

邱麗娟(2010)提出實施合作學習可改善國中學生的社會技巧。

林怡萱(2015)的研究變項主要以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但

部分教學活動則輔以小組遊戲競賽法(TGT)和共同學習法(LT),

發現合作學習能發展學生的社會合作技能,並促進同儕與師生關係。

而鄭秀珍(2010)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的教學模式實施合作學習,

可正面提升學生的同儕互動表現。茲就合作學習成效而言,在丁翠鈺

(2015)、陳美儀(2016)與任能英(2016)等人的研究中,國中生 合作技巧與同儕互動的面向,有正面提升作用並達統計考驗上的顯著 差異。而陳淑娟(2016)指出學生能藉由同儕互動增加合作的意向。

張世昌(2012)的研究結果指出在合作與競爭之層面,學生喜愛組內 合作大於個別競爭,為求團隊榮譽可存異求同。翁淑媛(2017)的研 究顯示多數學生喜歡合作學習法,且團體歷程互動佳。以上的研究皆 顯示,透過合作學習 STAD 教學法或合作教學法的實施,讓學生在老 師的安排下,能有與他人合作與同儕互動的機會,同時增加學生的合 作意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在過程中能學會如何在學科中與他人 合作的技巧。當學生能在團體歷程互動佳且喜歡合作學習法,便可增 進合作學習的推動與效果。

近年雖然並沒有專門使用合作學習 STAD 教學法在生活科技科相 關的研究中,但陳奕維(2009)指出在生活科技的實作活動中進行團 體分組教學,學生是能進行團隊活動和分工合作,並提出若教師能妥 善規劃實習之組別,會有利教學活動進行的流暢度。吳心昀(2015)

則提出在生活科技課程的學習活動中使用合作學習教學策略,能提升 學生在生活科技課程的合作態度。藍宇君(2016)的研究顯示,以合 作學習方法及團體作業之教學模式運用於生活科技的課程中,學生的 學習成效與分組參與情形良好,對於學習的感受呈正向變化。代表合 作學習 STAD 教學法應亦能適用於生活科技課程,因合作學習 STAD 教學法頗重視異質性分組,教師若能先妥善規劃學生的組別,並讓學 生能在生活科技實作活動中透過團體分組教學,學習並完成團隊的活 動及分工合作,使學生在過程中合作態度有所提升,並對於學習感受 呈正向變化,進而培養小組合作解決問題能力。

綜合以上之研究可知,若在生活科技科透過合作學習 STAD 教學 法的實施,讓學生能有與他人合作與同儕互動的機會,同時增加彼此 的合作意向,在過程中學會如何在學科中與他人合作的技巧,透過良 好的團體歷程互動,能使團體效能達到良好的狀態,故可預計使用合 作學習 STAD 模式進行提升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之研究應該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