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各變項說明如下:

圖 3-1 研究架構圖

自變項:教學方法

 實驗組:

合作學習 STAD 模式

 控制組:

傳統教學法 自由分組法

依變項:合作解決問題能力

 分團隊中建立相互理解、

團隊採取適當行動解決問 題及維持團隊互動三大面 向,以「合作解決問題能 力問卷」為主分析。

 「學生學習歷程檔案」與

「學習風格量表」為輔助 研究分析。

控制變項:教學者、受試者及研究程序

一、 依變項

本研究架構中的依變項為合作解決問題能力,聚焦於團隊中建立 相互理解、團隊採取適當行動解決問題及維持團隊互動此三大面向,

以「合作解決問題能力問卷」所測得的結果為主,並以「學生學習歷 程檔案」與「學習風格量表」為輔來進行研究分析。

二、 自變項

本研究架構中的自變項為教學方法,實驗組的教學方法使用合作 學習 STAD 模式,控制組使用傳統講述教學法及自由分組法,兩組皆 進行相同的科技實作活動,期能了解教師應用合作學習 STAD 模式,

對於提升國中生在科技實作活動中的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之效益為何。

三、 控制變項

本研究架構中的控制變項,為力求教學實驗的內在效度最佳且能 得到精準的結果,得將實驗誤差降至最低,讓自變項對依變項的影響 越高。故將從教學者、受試者及研究程序此三個要素,提出可能的影 響因素或實驗誤差,以及該如何預防的方法如下:

(一) 教學者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方法

1. 比馬龍效應:在教學實驗中,避免受試者因教學者的不同期待 而有不同的表現,故教學者在課程進行中,得公平期待每位學 生的表現,並表達同等期待的話語及鼓勵方式。

2. 月暈效應:在教學實驗中,避免受試者的表現受教學者的主觀 影響而有不同的評價,故教學者得以客觀事實來陳述學生的課 堂表現,故以學生填寫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為主,忠實呈 現學生的表現與想法。

3. 身心狀況:在教學實驗中,避免受試者的表現受教學者的情緒 及言行影響,教學者得於上課前及過程中,保持身心及情緒的 穩定,當有任何狀況發生時,需冷靜應對與處理。

(二) 受試者的影響因素及預防方法

強亨利效應(John Henry Effect)及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為教學實驗中,影響實驗組及控制組受試者的主要因素,

故教學者得依照平日的言行態度進行教學實驗,並與學生說明清 楚此次活動主要目的為培養各位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請學生依 照日常表現即可。

(三)研究程序的實驗誤差及預防方法

1. 取樣的誤差:避免受試者的資質能力差異太大,對研究的進行 與結果有所影響,但學生在新生入學前,已依照學校的 S 型編 班電腦程式進行常態編班,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的資質能力應 當相近。同時可透過「合作解決問題能力問卷」的前測結果,

進行統計軟體的同質性檢定,以確保兩組間的能力相當。

2. 情境的誤差:避免不同場所對研究的進行與結果有所影響,在 開學前已與其他老師進行協調,實驗組與控制組皆安排在同一 間專科教室進行教學實驗。

3. 時間的誤差:避免不同教學時間會對研究的進行與結果有所影 響,實驗組與控制組皆進行 8 週的教學實驗。

4. 性別的誤差:避免各組間性別比例差異過大,對研究的進行與 結果有所影響,實驗組與控制組皆在一開始分組時,要求性別 的比例不可差異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