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章共四節,各節架構如下:第一節為研究的背景與動機,以作 為本研究的主題說明;第二節為訂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以具體聚 焦本研究的目標;第三節界定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包括研究之變項、

對象、設計及方法;第四節定義重要的名詞,進而呈現研究主題的意 涵。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節主要以科技與科技教育的重要性,凸顯生活科技科在近年已 逐漸被重視的研究背景,並說明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與為何 使用 STAD 模式教學法的研究動機,茲說明如下:

一、 科技與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從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科技時代,人類不斷地利用各種生活方法,

就是為了適應環境且生存下來,而當科技有重大發展時,人類的生活 習性也跟著有了明顯的改變。科技不但滿足人類的需求,使得生活相 較以前穩定,更促使人類文明的發展。「科技」一詞隨著人類發展,

有著許多不同的詮釋,Hacker 和 Barden(1987)指出科技是人類生存 的一種策略,人們為了能適應當時的環境,利用身邊的工具、資源及 程序來解決所遭遇的問題,或擴展他們的能力,故科技可說是造成社

會變遷的主要動力。美國國際科技教育學會(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 Association,簡稱 ITEA)的科技定義,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欲 望和需要,對自然環境進行的革新、改變或改造(ITEA,2000)。朱 耀明(2004)也說科技具有目的特性,內容不斷更新與多樣性,因而 具有創新的具體表現與資源整合的過程。由此可見,科技是因應人類 的需求而被創造出來,以改善人類生活,甚至造成社會的變遷。

故科技在人類的發展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角色,就端看人們如 何運用、管理、評估和理解科技的能力(ITEA,2006),若要使大多 數人能具備科技相關的能力,就得從科技教育著手。De Vries et. al

(2016)指出科技教育的範圍,涵蓋了人類透過技術操縱的材料和工 具,來塑造和改變物理世界以滿足需求的能力。因此科技教育應著重 於如何引導學生有系統的學習應用科技知識與技能,以培養其思維能 力及累積相關經驗,未來才能更有效地運用自然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需 求。游光昭、林坤誼與周家卉(2016)的研究指出,目前許多先進國 家都將科技教育納為中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習領域或必修學科。至今十 二年國教課綱即將上路,在此新課綱的規劃中,更將獨立開設科技領 域及訂定科技領域課綱,希望學生能在中等學校的階段時學習科技教 育,以具備科技相關的基礎能力,方能使未來科技人才更具有競爭力

(教育部,2015),由以上可知生活科技科在近年已逐漸被重視。

二、 合作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性與 STAD 模式教學法

然而目前社會的環境,受到全球化、科技化及資訊多元化等眾多 因素,造成社會的急遽變遷,同時也讓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面臨前所 未有的挑戰。要如何能在這充滿變數的時代,透過教育培養出未來具 備競爭力的人才,在國外已有如 21 世紀學習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 OECD)等國際相關的組織,皆投 入大量研究,以界定出國民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的素養,才能面對未來 快速變遷的時代。經過比較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總綱,

與以上國際相關組織所界定出國民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不難發現團 隊合作能力都列在各界定的核心素養中,可見未來已不是單打獨鬥的 時代,而是如何運用團隊的力量達成目標。

在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教課綱的總綱中,更是以「自發」、

「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希望未來的新課綱實施後,可透過學校 的教育,以培育每位學生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且將其所學運用於生 活之中,並與他人、社會及環境能有良好的互動,以達互惠共好的境 界。而在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教科技領域的課程綱要中,生活科 技的課程,除了各個年級都有相對應的主題得傳授外,另外更得要讓 學生具備設計製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若將總綱與科技領域課綱的

理念相互結合後,其概念不就正是 OECD(2013)所提出的合作問題解 決能力相符嗎?

然而要如何透過科技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問題解決能力?在生 活科技的課程中,可使用符合杜威(Dewey,2013)所提出的「做中 學」的科技實作活動,還得再加上適合的教學法,才能更有效地培養 學生的合作問題解決能力。依吳清山(2015)書中所提出各式的教學 法中,最適合的教學法是合作學習法,然合作學習的模式有許多種,

依據學者指出,合作學習 STAD 模式為最容易實施的一種方法(黃政 傑、林佩璇,1996),因此模式的實施方法較接近傳統講述教學法,

教師先進行全班授課後,再將學生依照授課表現後進行異質性分組,

以相互學習的方式進而精熟單元教材。而温瑞珠(2013)也透過其研 究印證,施行合作學習教學法的初期,合作學習 STAD 模式為較適當 的模式,待師生較熟悉合作學習的模式後,再活用其他合作學習模式 進行教學。

故身處在科技時代及教授科技教育的教師們,若能在科技教育的 實作活動中,使用合作學習最基本的 STAD 模式教學法,讓莘莘學子 能具備合作問題解決的能力,並有效地習得基礎的科技教育,以面對 未來未知的環境,為本研究主要的動機,同時也希望此研究,可作為 教師及科技教育人員未來的教學或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