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實驗設計

本研究為準實驗設計,故依照實驗類型、實驗效度、實驗流程及 研究倫理,依序詳細說明如下:

一、 實驗類型

受限於教育現場行政管理的限制下,無法隨機抽取及隨機分派受 試者,故本研究對象以班為單位,分為實驗組及控制組,並採靜態團 體前後測之設計,其實驗設計如表 3-1 所示。

表 3-1 靜態團體前後測準實驗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 O3

控制組 O2 C O4

註: O1 代表實驗組的前測;O3 代表實驗組的後測;O2 代表控制組的前測;O4 代表控制組的後 測;O1、O2、O3及 O4皆為合作解決問題能力問卷;X 代表為運用合作學習 STAD 模式於生活 科技課程之實驗教學;C 代表為傳統講述教學法及自由分組法於生活科技課程之實驗教學。

二、 實驗效度

避免不同教學者的各種因素(例如教育背景、人格特質、教學經 驗與熱忱等),而影響教學實驗的效果,故本研究的教學者由研究者 擔任並執行教學實驗,且研究者目前的教育背景與經歷,為臺師大科 技系科教組的碩士班學生,除即將修畢教育學程之外,專門課目的學

程則已經修畢,同時已有在鋁合金壓鑄工廠從事三年的繪圖工程師,

及生活科技科擔任一年代課教師與四年兼課教師的經歷,可降低因教 育背景、教學經驗與熱忱的不足,而影響教學實驗結果之因素。

三、 實驗流程

要讓教學實驗有系統的進行,可將實驗流程分為三個階段:教學 實驗的前置作業、教學實驗進行中的科技實作活動及教學實驗後的綜 合活動,其分述如下:

(一) 教學實驗的前置作業

研究者得先從任教的六個班級中,選擇三個班為實驗組,另 外三個班為對照組,並確保實驗組及對照組所使用之教學內容、

教室環境與軟硬體設備皆相同,最後發放學習風格量表及進行合 作問題解決能力問卷前測。

(二) 教學實驗進行中的科技實作活動

實驗組及對照組皆接受教學內容相同,為期 8 週的生活科技 課程,但在課程教學實施方面及科技實作活動中,實驗組的教學 策略為運用合作學習 STAD 模式,控制組的教學策略為傳統講述 教學法及自由分組法。為使本研究具客觀性及代表性,故佐以學 生填寫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期能忠實呈現學生的表現與想 法,同時教師也在過程中進行軼事紀錄。

(三) 教學實驗後的綜合活動

兩組學生均接受合作問題解決能力問卷之後測,並依照學生 填寫學生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學習風格量表與教師軼事紀錄進 行分析。從質量並重的觀點,來探討及釐清應用合作學習 STAD 模式之科技實作活動對於培養國中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之效益為 何,以及不同背景國中生在合作學習 STAD 模式的科技實作活動 中合作問題解決能力表現之差異。

四、 研究倫理

為了不使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學習落差太大,在教學實驗結束 後,若本研究結果對學生學習有正向效果,後續的課程將皆使用合作 學習 STAD 模式來進行科技實作活動,以期培養學生的合作解決問題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