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綸

第五節 名詞解釋

將和本研究有關名詞操作,分別界定如下:

一、 國小高年級學生

本研究對象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定義為臺北市信義區九十九學年度 第一學期國小五至六年級男、女生為母群體。

二、 個人背景資料

此項目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社會支持則包括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及重要他人對身 體意象的看法此二部份進行測量。

WHO 基於「BMI」與身體脂肪量和罹病率或死亡率有極高的相關

性,故建議世界各國採用 BMI 作為肥胖指標(WHO, 2000),並且 BMI 可反應身體內肌肉脂肪等組織所佔比率,其數值與體脂肪有良好 相關性的,亦是目前常用計算是否肥胖的方法(張宏亮,2004)。本

研究以研究對象之實際身高及體重的數值,套入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 式:「BMI=體重(kg)/身高(m)2」換算而所得的值。國小五~六 年級男、女生身體質量指數分級如表1-1(教育部,2010)。

表1‐1  國小五~六年級男、女生身體質量指數分級

男生 女生

年齡(歲)

過瘦 正常範圍 過重 肥胖 過瘦 正常範圍 過重 肥胖 10 ≦15.4 15.4~20.3 ≧20.3 ≧22.9 ≦15.2 15.2~20.1 ≧20.1 ≧22.3 11 ≦15.8 15.8~20.3 ≧21.0 ≧23.5 ≦15.8 15.8~20.6 ≧20.9 ≧23.1 12 ≦16.4 16.4~21.5 ≧21.5 ≧24.2 ≦16.4 16.4~21.6 ≧21.6 ≧23.9 資料來源:引自教育部(2010)。6-18 歲台閩地區臺閩地區男、女性身體質量評等 表。2010 年 10 月 12 日。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model08.php 三、 身體活動

本研究依據王俊杰、卓俊伶與彭國威(2004)所編制的身體活動 量表,來測試研究者七日的身體活動行為。身體活動量表包括九大類:

身體活動的項目、一週的體育課身體活動程度、課間休息的身體活動 狀況、午餐休息時間的身體活動情況、放學後的身體活動程度、晚上 的身體活動程度、週休二日的身體活動程度、最符合一週身體活動情 形以及回憶過去七日身體活動情形。

四、 身體意象

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2002)對身體意象的定義為個人對自己身 體特徵的一種主觀性、綜合性的、評價性的概念,此概念包括個人對 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瞭解與看法,也包括他所感受到別人對他身體 狀貌的看法。在本研究中,從認知與情緒層面、自我與他人感受的角 度,並參考國內學者郭乃真(2008)版本進行修改,採用原作者的分 類方式與題數,挑選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題目進行修改。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由於人力、時間及經費有限,僅以臺北市信義區國小高 年級學生為母群體,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所有國小學校。

二、 本研究問卷有事後回憶的設計調查,由於學生個別能力的差 異、回答的認真程度、回憶的偏差而造成結果偏差的問題。因 此均假設填寫問卷之對象都能充分了解填答說明,並且據實作 答。

三、 本研究所測得之資料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

四、 本研究屬橫斷性研究,在因果關係之推論上無法提供明確的証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