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胡 益 進. 博士.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 -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 Research on the Body Image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 A Case Study of an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Taipei City. 研 究 生:石 欣 蓓. 撰. 中華民國一○○年一月 I.

(2) I.

(3) 致. 謝. 從來沒有想過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唸書,更沒有想過自己在學歷的 欄位可以填上「碩士」! 唸書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困難且興趣缺缺的事情,但是在歷經兩年 半的求學途中,要感謝的貴人太多,支持我的爸媽、姊姊及家人們, 對於我的任何決定都是傾聽且支持,即便是她們的女兒有多叛逆;我 的同學們,婉倩、梅玲、詩婷…等等,兼顧家業、事業及學業是很艱 辛的,現在可以大聲說「我們的堅持是對的」;我的朋友們及工作夥 伴,慧姍、蕙玲、雅智、述敏、淳美、美菁…等等,以及在社區大學 的爵士舞夥伴也是我宣洩壓力的好對象,更重要是我學習途中的指導 教授胡益進老師、口試委員呂昌名老師及高毓秀老師,以及系上的老 師們,您的殷殷指導亦在我社會教育的學程中留下重要的足跡,謝謝 您! 能夠重拾書本是件幸福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讓我遇到人生未來 的另一半,這也是我最大而意外的收穫,感謝你益承學長,未來的路 上我們將攜手相伴及成長,現在的我十分的滿足! 石欣蓓 謹誌 民國一○○年一月. I.

(4) 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 -以臺北市某行政區為例 摘. 要. 學生:石欣蓓. 指導教授:胡益進. 本論文旨在探討國小學童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的現況,並探討個 人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的關係及影響。以臺北 市某區99學年度第一學期國小高年級為研究母群體,採比率隨機抽樣 方式抽出7所學校14個班級,共得有效問卷為377份。重要結果如下: 一、 性別方面,男生在外表、動作能力、身體部位的評價及身體活動 顯著高於女生。 二、 年齡方面,研究對象的年齡不同其身體意象並無顯著的差異;在 身體活動的參與有顯著差異,11歲學生優於10歲學生。 三、 本研究對象的BMI平均值在「正常」範圍內,但有近五成是偏向 過輕、過重及肥胖。 四、 身體活動及身體意象會因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改變,且BMI為過瘦 及正常的學生其身體意象優於過重及肥胖的學生。 五、 父母、同儕、師長等社會支持層面,均與身體活動及身體意象有 顯著相關;在身體活動的部分,以同儕的影響力最大;在身體意 象的部份,則以父母的影響較大。 六、 性別、身體質量指數、社會支持之師長的看法與身體活動最能有 效預測整體的身體意象。 關鍵字:社會支持、身體意象、身體活動 II.

(5) Research on the Body Image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 A Case Study of an Administrative Region in Taipei City A Master Thesis By Hsih-Pei, Shih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s, social support, body image and physical activ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fifth and sixth grade students in a Taipei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study population was focused on the first semester of 2010, all fifth-and sixth-grade students. The total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was 377, which was randomly sampled in several class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In the side of gender, the evaluation of appearance, athletic a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body, and physical activity of male students were better than ones of female students. 2. In the aspect of age, subject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and body image; 11-year-old student involved in physical activity was better than 10-year-old student 3. The Average of subjects was in the range of a reasonable BMI value, but nearly half of them were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even obesity. 4.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image were different due to changes in background factors. The body image of the student whose BMI value belonged to underweight or normal range was better than overweight and obese ones. 5. The support level of parents, peers and teachers obviously reflected their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image. Their peers influenced physical activity most, parents influenced their body image most. 6. The gender, body mass index, the views of significant others (teachers)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good predictors to the body image. Key Words: Social support, Body Image, Physical Activity. III.

(6) 目. 次. 致謝 …………………………………………………………………......... Ⅰ 中文摘要 ……………………………………………………………......... Ⅱ 英文摘要 ……………………………………………………………......... Ⅲ 目次 …………………………………………………………………......... Ⅳ 表目次 ………………………………………………………………......... Ⅶ 圖目次 ………………………………………………………………........ Ⅷ. 第一章. 緒綸 ............................................................................................... 1 .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 第四節. 研究假設............................................................................... 7 . 第五節. 名詞解釋............................................................................... 8 .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0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 第一節. 身體活動............................................................................. 11 . IV.

(7) 第二節. 身體意象............................................................................. 15 . 第三節. 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 ............................................................................................. 21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8 . 第四節. 研究步驟............................................................................. 48 .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方法......................................................... 50 .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5 .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及身體意象 之分佈情況......................................................................... 55 . 第二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的差異情況 ............................................................................................. 73. 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的相關情況 ............................................................................................. 77. 第四節.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對身體意象 的預測情況......................................................................... 80 . V.

(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5  第一節 結論....................................................................................... 85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書目  一、 中文參考書目部份..................................................................... 89  二、 英文參考書目部分..................................................................... 98  附錄  附錄一:研究問卷使用同意書(一)........................................... 107  附錄二:研究問卷使用同意書(二)........................................... 108  附錄三:研究問卷使用同意書(三)........................................... 109  附錄四:研究問卷使用同意書(四)........................................... 110  附錄五:問卷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111  附錄六: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之研究問卷 (預試) ............................................................................................. 112  附錄七: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之研究問卷 (正式) ............................................................................................. 117 . VI.

(9) 表 目 次 表 1-1 國小五~六年級男、女生身體質量指數分級 ................................ 9  表 2-1 MBSRQ各分量表含意及計分方式 ................................................. 19  表 3-1 母群體及抽樣學校一覽表 .............................................................. 37  表 3-2 研究對象性別、年級之適合度檢定 .............................................. 37  表 3-3 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 ...................................................... 43  表 3-4 抽樣人數及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 49  表 3-5 研究變項操作型定義及計分方法 .................................................. 50  表 3-6 本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假設與統計方法 .......................... 53  表 4-1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分佈現況 ...................................................... 57  表 4-2 研究對象身體活動之社會支持現況分佈 ...................................... 61  表 4-3 研究對象身體意象之社會支持現況分佈 ...................................... 65  表 4-4 研究對象之身體活動現況分佈 ...................................................... 67  表 4-5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現況分佈 ...................................................... 70  表 4-6 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身體部位滿意度)現況分佈 .................. 72  表 4-7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與身體活動分析 .......................................... 74 . VII.

(10) 表 4-8 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分析 .......................................... 76  表 4-9 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分析 .......................................... 77  表 4-10 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與身體意象分析 ........................................ 79  表 4-11 研究對象之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分析 ......................................... 79  表 4-12 預測變項間的變異數膨脹係數及容忍度 .................................... 81  表 4-13 身體意象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83 . 圖 目 次 圖 3-1. 研究架構........................................................................................ 35. VIII.

(11) -1-.

(12) 第一章 緒綸 本章共分為六節進行探討。第一節研究動機與重要性、第二節研 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名詞解釋、第六 節研究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肥胖」健康問題已是全球的流行病,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 1996 年正式將肥胖列為是一種慢性疾 病,2005 年也估算出全球約有 16 億成人是屬體重過重,而屬肥胖者 則超過 4 億人。肥胖不僅是成人的疾病,對兒童的影響更大,兒童的 肥胖會直接影響兒童的生長、社會心理發展,兒童期之肥胖更會在成 年時造成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硬化等,增加成年後相關 慢性病的罹病率和死亡率(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近年 來,臺灣社會快速變遷,連帶影響個人物質需求與生活方面的習慣。 由於飲食西化、生活富足,使國人的飲食熱量攝取增加,科技的進步, 使得人們生活便利、身體活動減少,形成了多吃少動的坐式生活型態, 而這也造成了學童肥胖的現象逐年攀升,尤其以 9-12 歲間為高峰(劉 影梅、張博倫,2007)。 人類發展學者對青少年之分期,已將國小高年級視為青少年前. 1.

(13) 期。以往在國中階段才會出現的身體急遽變化,在國小階段已具相當 比率,尤其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中,發育者已比比皆是,外表的變化 很容易被察覺,同時亦是學童未曾經歷過的經驗(郭靜如,2000)。 Kilpatrick, Ohannessian, 與 Bartholomew(1999)在 1994-1996 這三年 間,調查 6,500 位 7-12 歲的青少年體重的變化和認知,結果顯示 47.4% 的青少年 BMI 值在正常範圍,但卻有近 70%的青少年都曾為體重煩惱 過,並嘗試減重。 然而,身體活動的降低與兒童肥胖率的增加有直接的關係 ( Boreham, Twisk, Neville, Savage, Murray, & Gallager, 2002 ; Hasselstrom, Hansen, Froberg, & Andersen, 2002; Twisk, Kemper, & Mechelen, 2000),絕大多數的肥胖問題都是因為缺乏身體活動所導致 ( Ochoa, Moreno-Aliaga, Martinez-Gonzalez, Martinez, & Marti, 2007) ,儘管 WHO 表示:規律的身體活動可以幫助兒童和青少年建立 和維持健康的骨骼、肌肉和關節,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和有利心肺功 能的發展,對其身心的發展多所助益,但迄今多數國家青少年的身體 活動卻仍逐漸降低,估計全球青少年中有足夠身體活動者尚不到總數 的三分之一(WHO, 2006) 。在我國兒童與青少年方面,不但國中、國 小學校體育課的時數或高中的體育學分數都明顯低於各主要國家,即. 2.

(14) 便在學校參加運動社團的比率或在日常的身體活動量方面也呈現相對 偏低情形(趙麗雲,2008) 。 兒童期的身體活動對於日後身材比例及身體組成有很大的影 響,此時期的身體活動行為會延續到成年期,因此兒童期的身體活動 習慣對於成年期有重要的影響(Luepker, 1999;周桂英,2004)。然 而久坐少動的生活型態,容易使得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熱量消耗減 少,導致免疫力快速下降,進而衍生肥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慢 性病(卓俊辰,1998) ,這也是為何在老年人身上出現的疾病,卻有年 輕化的趨勢。 而國小高年級正值生長發育高峰期,體重過重及肥胖比率一向高 於其他年級。研究中發現,兒童時期就肥胖,成年之後繼續肥胖的比 例相當高,而且帶來的健康危機不容忽視(王元玲,2003) ,例如影響 心肺機能、肝機能、醣代謝、脂質代謝,且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 脂、心血管疾病與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高危險因子(賴翠琪,2002) ,國 內學者黃奕清、高毓秀(1999)分析臺灣地區 53-81 學年度小學生(6-18 歲)的身高體重變化時發現,身體質量指數估計值在各年齡層男女生 皆有隨年代增加而增加的趨勢,其中男生的增加幅度比女生多,尤其 在臺閩地區九十一年度中小學生身體發育測量研究中發現,15-18 歲. 3.

(15) 的男生,體重過重的百分比介於 18.7%-23.8%,肥胖百分比介於 4.7-8.5%;15-18 歲的女生,體重過重百分比介於 9.6%-15.7%,肥胖百 分比介於 1.7-3.1%,不但顯示男生的肥胖百分比高於女生,甚至是女 生的兩倍之多,這象徵著男生實際上應比女生更需要減重(黃奕清, 2002)。而許多與缺乏身體活動的相關疾病雖然多在成年期發生,但 追究其原因,及生活型態及行為之養成卻在兒童期(Kelder, Perry, Klepp, & Lytle, 1994)。故在國小階段,維持良好的身體活動運動習 慣是非常重要的。 再者,現今社會對肥胖的偏差觀感,亦會引起肥胖者對自身負面 的看法。尤其青春期開始時,是發展自我形象的重要時刻,肥胖的兒 童因為沒有自信而較退縮、社交能力較差,進而影響自我形象的發展 (賴美淑,2000)。Ricciardelli 和 McCabe(2001)研究中指出身體意 象的關注和減肥的企圖,最早可以在七歲孩童身上發生,並且受重要 他人評價影響愈大、或身體意象愈差者,其節制飲食行為的頻率愈高。 自覺體重愈重或自覺父母對其體重控制的忠告和支持程度愈高者,愈 常從事身體的活動。而社會文化因素也與身體意象成正相關(羅惠丹、 姜逸群,2007)。在許多的研究也有同樣的發現,執行體重控制者, 不見得都是體重過重者,根究其可能原因,則與身體意象的不滿意或. 4.

(16) 扭曲有強烈相關;且愈來愈多的學者認為社會文化因素是引起身體意 象失調的主要原因(Heinberg, Thompson, & Stormer, 1995)。在 Stice, Cameron, Hayward, Barr Taylor, 與 Killen(2000)長達 4 年少女的縱向研 究指出,在研究開始時,有體型意識不滿的少女於研究後期比較有憂 鬱的情形。顯然,身體意象和減重行為在兒童和青少年短期和長期的 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構成了嚴重並增加的威脅。 因此,身體意象關注的程度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日益受到重視,從 幼兒時期開始形成,在兒童時期逐漸受到重視,青少年時期對體重的 關心及節食行為最為明顯,甚至到了成年期以後還是具有相當程度的 影響。依據教育部體育司2005年的統計中指出,全國國小學生過輕、 過重及肥胖的體位不合格率高達39.84%,尤其年級越高合格率越低(教 育部體育司,2005),而本人所服務的學校2010年2月的統計數據為: 體位不合格率(含過輕、過重及肥胖)為44.41%,顯示本校學生之體 位不合格率高於全國平均值4.57%,此為身為學校護理師的我對目前學 童感到憂心的健康問題,並且對教師及學校衛生人員而言,了解國小 學童對身體活動及身體意象的關係,將有助於教師、學校衛生護理人 員輔導學童以較正向態度面對自己身體外表及發育帶給他們的心理衝 擊,未來在推動身體活動的活動時,亦能影響學生對身體意象的正向. 5.

(17) 觀感。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身體活動與身體意 象現況,並了解孩童之背景因素與身體活動對身體意象之預測力,期 能改善國內學童對身體意象之負向觀感,並提供教育單位、學校護理 人員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描述國小高年級學生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 之現況,並探討研究對象之個人背景因素(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 、 社會支持(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與重要他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 分別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之關係。研究目的分述如下: 一、了解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及身體意象的現 況。 二、探討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分別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的關係。 三、探討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分別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的關係。 四、探討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對身體意象的預 測力。. 6.

(1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要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及身體意象的現況為 何? 二、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分別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的關係為何? 三、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分別與身體活動、身體意象的關係為何? 四、探討研究對象之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對身體意象的預 測力為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問題,本研究提出的假設如下: 一、研究對象之身體活動會因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研究對象之身體意象會因背景因素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有顯著相關。 四、研究對象之社會支持與身體意象有顯著相關。. 7.

(1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將和本研究有關名詞操作,分別界定如下: 一、 國小高年級學生 本研究對象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定義為臺北市信義區九十九學年度 第一學期國小五至六年級男、女生為母群體。 二、 個人背景資料 此項目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社會支持則包括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及重要他人對身 體意象的看法此二部份進行測量。 WHO 基於「BMI」與身體脂肪量和罹病率或死亡率有極高的相關 性,故建議世界各國採用 BMI 作為肥胖指標(WHO, 2000),並且 BMI 可反應身體內肌肉脂肪等組織所佔比率,其數值與體脂肪有良好 相關性的,亦是目前常用計算是否肥胖的方法(張宏亮,2004)。本 研究以研究對象之實際身高及體重的數值,套入身體質量指數計算公 式:「BMI=體重(kg)/身高(m)2」換算而所得的值。國小五~六 年級男、女生身體質量指數分級如表 1-1(教育部,2010)。. 8.

(20) 表 1‐1  國小五~六年級男、女生身體質量指數分級 年齡(歲). 男生 過瘦. 正常範圍. 女生 過重. 肥胖. 過瘦. 正常範圍. 過重. 肥胖. 10. ≦15.4 15.4~20.3. ≧20.3 ≧22.9 ≦15.2. 15.2~20.1. ≧20.1 ≧22.3. 11. ≦15.8 15.8~20.3. ≧21.0 ≧23.5 ≦15.8. 15.8~20.6. ≧20.9 ≧23.1. 12 ≦16.4 16.4~21.5 ≧21.5 ≧24.2 ≦16.4 16.4~21.6 ≧21.6 ≧23.9 資料來源:引自教育部(2010)。6-18 歲台閩地區臺閩地區男、女性身體質量評等 表。2010 年 10 月 12 日。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model08.php. 三、 身體活動 本研究依據王俊杰、卓俊伶與彭國威(2004)所編制的身體活動 量表,來測試研究者七日的身體活動行為。身體活動量表包括九大類: 身體活動的項目、一週的體育課身體活動程度、課間休息的身體活動 狀況、午餐休息時間的身體活動情況、放學後的身體活動程度、晚上 的身體活動程度、週休二日的身體活動程度、最符合一週身體活動情 形以及回憶過去七日身體活動情形。 四、 身體意象 根據張氏心理學辭典(2002)對身體意象的定義為個人對自己身 體特徵的一種主觀性、綜合性的、評價性的概念,此概念包括個人對 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瞭解與看法,也包括他所感受到別人對他身體 狀貌的看法。在本研究中,從認知與情緒層面、自我與他人感受的角 度,並參考國內學者郭乃真(2008)版本進行修改,採用原作者的分 類方式與題數,挑選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題目進行修改。 9.

(21) 第六節 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由於人力、時間及經費有限,僅以臺北市信義區國小高 年級學生為母群體,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所有國小學校。 二、 本研究問卷有事後回憶的設計調查,由於學生個別能力的差 異、回答的認真程度、回憶的偏差而造成結果偏差的問題。因 此均假設填寫問卷之對象都能充分了解填答說明,並且據實作 答。 三、 本研究所測得之資料僅限於本研究工具所涵蓋之範圍。 四、 本研究屬橫斷性研究,在因果關係之推論上無法提供明確的証 明。. 10.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三節。分別就第一節身體活動、第二節身體意象、第 三節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第一節 身體活動 一、 身體活動的定義 Ross(1985)將適當的身體活動定義為:每週至少需三次涉及大 肌肉群動態動作的運動,並且每次需維持個人心肺功能60%以上之強度 達二十分鐘或更久。WHO在1995年將缺乏運動或運動不足列為心血管 疾病之主要危險因素。Gallahue與Ozmun(2002)認為參與身體活動不 但對個體的全人健康有所助益,也是影響兒童健康成長與成熟的重要 因素。在兒童發展階段,促使多從事身體活動相關的行為,可以幫助 兒童在身心各方面獲得健全的發展。成年時期的健康不但植基於兒童 時期的健康,並且兒童時期身體活動行為的發展,亦影響成人時期身 體活動行為的發展。因此,規律的身體活動可以促進兒童發展,增進 兒童健康與身體適能,並影響未來長大持續從事身體活動行為的參與。 因此身體活動對個人的成長及生理的成熟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 素,其目的是藉由改善或維持一個或多個健康體能,最終目的為維持. 11.

(23) 人們的身體健康(陳優環、蔣立琦,2006),其中包含運動(exercise) 及各種不同活動的總和。國小學童身體活動型式主要包括下列四類: (一)在校期間身體活動,如體育課、課間遊戲、早操或課間操、非 體育課的課程活動、運動性社團或團隊等;(二)休閒時間身體活動, 如放學後或假日時的打球、慢跑、游泳等運動;(三)居家身體活動, 如做家事、照顧家人等;(四)通勤身體活動,如走路或騎自行車上 下學等(林佑真,2009)。因此探討學童身體活動時,不只是探討體 育課或休閒時的運動量,而是包含在校期間、下課及課堂中所有的活 動消耗能量。. 二、 身體活動的測量 兒童身體活動種類是多變化且難以歸類的,持續的時間及規律性 也不如成人,因此評估兒童身體活動方法有很多,可以區分為客觀測 量或主觀評估。客觀測量方法不會因為受試者的文化、社經地位或個 人認知能力等因素而影響測試結果,但缺點是不方便,且測試費用較 高,如計步器(pedometers)、心跳監測器(heart rate monitors)等,而主觀 評估的問卷調查法較適用於大型樣本研究中,其優點在於快速填答、 研究成本較低、不具侵入性(Miller, Freedson, & Kline, 1994;Sallis, Buoono, Roby, Micale, & Nelson, 1993;Taylor, Coffey, Berra, Iaffaldano,. 12.

(24) Casey, & Haskell, 1984)。因此有關兒童身體活動調查中,亦將自我回 答式問卷使用在10歲以上兒童,主要紀錄最近特定時間內身體活動強 度及時間,測量過程相當簡單,且能評估受試者於過去特定時間的身 體活動以及身體活動種類,所以極適用於大規模之研究或調查(陳優 環、蔣立琦,2006;蔡孟書、吳英黛,2009)。 自我回答式問卷中常用的測量 工具有三日身體活動記錄量表 (Three-day physical activity log, 3-d PAL)和七日身體活動回憶記錄法 (Seven-day physical activity recall, 7-d PAR)。其中七日身體活動回憶 紀 錄 法 是 由 Sallis, Haskell, Wood, Fortmann, Rogers, Blair, 與 Paffenbarger(1985)所研發,屬半結構式問卷,使用方法為先將身體活動 界定中度、非常重度、重度等三種,把每天的時間區分為睡眠及三個 時段(上午、下午、晚上)共四個時段,四個時段的身體活動不可累積計 算,扣除中度、重度與非常重度活動及睡眠所花費的時間後剩餘的即 是執行輕度活動量所花費的時間(陳優環、蔣立琦,2006)。與其他 問卷相較下,七日身體活動回憶紀錄法與直接測量的體能活動間有顯 著相關外,也可正確的評估每日平均的能量消耗(Miller et. al., 1994; Taylor et. al., 1984)。國內學者之研究結果亦發現,七日身體活動回憶 問卷(7-d PAR)與TriTrac-R3D效標間的Spearman’s rho=0.86,兩週後. 13.

(25) 再測信度Spearman’s rho=0.97Ğp<0.001ğ,結果證實七日身體活動回 憶問卷的信效度與信度是可被接受的(呂昌明、林旭龍、黃奕清、李 明憲、王淑芳,2001)。 Sallis等人(1993)評估七日身體活動回憶法及其他自陳式的測量 工具在青少年與兒童的適用性,研究結果指出七日身體活動回憶法不 僅適用於在學的青少年,即使評估10-11歲孩童的身體活動,仍具相當 可接受的信效度。國內多位研究者將此量表為基礎,修訂後作為身體 活動調查之研究工具(王正松、王建興,2004;伍連女,1999;施秀 如,2009;劉影梅,2004;羅惠丹,2004)。而兒童身體活動種類是 多變化的,且持續的時間及規律性也不如成人,Sallis與Saelens(2000) 指出兒童的身體活動評估問卷通常運用到二至三個個層面進行評估, 因此本研究之身體活動測量將以王俊杰等人(2004)、伍連女(1999)、 施秀如(2009)、羅惠丹(2004)等人之施測方式,並考慮研究性質 及受測者的教育程度加以修改後進行測量。. 14.

(26) 第二節 身體意象 一、 身體意象的定義 身體意象(body image)已被廣泛應用於神經學、心理學、精神 醫學、社會學等各領域中,而因研究領域不同,依其個別特性而有不 同的解釋。Schilder(1920)是首位由心理和社會角度來看身體經驗 (body experience)的學者,他認為身體意象不只是一種認知建構, 還包含態度反應和與他人互動,並於 1935 年首度提出身體意象的概 念,1950 年為身體意象下的定義為:「身體意象是個人心中對自己身 體所形成的影像,由感覺神經系統、心理層面及社會層面三者互動所 形成,是一種調適、動態的過程」。Schilder 認為身體意象是在腦海 中對自己整個身體所形成的心理影像(mental pictures),其主要是在 潛意識中形成的,但仍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有關(引自劉偉平,1997) 。 目前國內未有統一 Body image 之翻譯用詞,包括「身體意象」、「身 體心象」、「體型意識」、「身體形象」、「身體印象」、「身體意 識」等等。張伶妃(2005)整理國內文獻指出「身體心象」一詞大多 於護理研究領域,其研究重點在身體器官、身體部位的受損、器官結 構的功能改變或特殊情況如:懷孕者、愛滋病患者。而使用「體型意 識」、「身體意象」大多在衛生教育相關研究領域,依據張氏心理學. 15.

(27) 辭典,身體意象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的一種主觀性的、綜合性的、 評價性的概念,此概念包括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了解(如強、 弱等)與看法(如美、醜等),也包括他所感覺到的別人對他身體狀 貌的看法(張春興,1989)。其研究重點在知覺對自己外表、體型等 滿意度,或飲食問題如:暴食、厭食。本研究的主題與身體體型、身 體活動相關,故用「身體意象」來代表「Body image」。 Sheryl 及 Marita 在 1997 年 將 身 體 意 象 分 為 身 體 意 象 的 知 覺 (perceptual)和態度(attitudinal)兩個部分。身體意象知覺主要是反 應個人對身體的大小、形狀、體型圖像和外貌及身體部位的感覺;身 體意象態度則指個人對其身體整個外型與身體功能的滿意程度。Much 和Cash(1997)指出身體意象是對於身體之評價、認知和行為的態度 傾向,包括評價、感受和關注。Cash(2005)認為身體意象是對於自 我身體的態度意向,此意向包含了評價、認知與行為,它不僅是指身 體外貌,也包含了體能、健康與疾病,是指對自己身體的知覺和態度 的多層面概念。國內學者許玉雲與陳彰惠(1999)從護理專業的角度 指出身體意象具有四個鑑定性的特徵,包括(一)個體對自己身體的 一種意識或潛意識的知覺和感受;(二)是一種社會性的產物;(三) 是一種動態性的過程;(四)會影響個人的行為。因此身體意象即是 自我的象徵,個人對自己身體的主觀看法,亦受到歷史、文化、生長 16.

(28) 結構等因素所影響,並因時間而有所變化,而擁有正向的身體意象易 維持身心的健康;負向的身體意象則易導致身心的失調(文星蘭, 2004;廖柏雅、張少熙,2004;羅惠丹,2004)。 二、 身體意象的測量 基於身體意象是一種多面向的概念,其測量的方法因不同的領域 而有所不同,大體而言,測量的面向可包括知覺面向和主觀面向,測 量的方式包括可移動式光棒法、整體意象評估法、輪廓法、問卷法及 訪談法等等(引自施秀如,2009)。以下針對國內較常採用的方法加以 說明: (一) 身體關注量表(Body Cathexis Scale) 本量表由Secord和Jourard(1953)所編制,主要針對受試者最被關 切的46個身體部位進行滿意程度評估,依Likert-type五點量表從「非常 不滿意」到「非常滿意」分別得一至五分,得分越高則表示身體意象 的滿意度越高。國內已被廣泛運用,蔡季蓉(1990)、周玉真(1992)、 李曉蓉(1997)、莊文芳(1998)即是使用此量表為藍本作為測量工 具。 (二) 身體意象量表(Body Image Assessment Scale) 此量表是採用問卷方式填寫,期望體型及實際體型是將體型以圖. 17.

(29) 畫方式表現,讓受試者選擇期望體型及實際體型,將實際體型減去期 望體就可得到體型差異的結果。此量表採取Thompson(1990)所編制的 身體輪廓量表。量表中按不同比例以不同數量的圖型呈現消瘦、肥胖 體型供受試者選擇,常見有五圖形法和九圖型法。國內張淑珍(1987)、 蕭芳惠(1998)、蕭芳惠和林薇(1998)、黃蕙欣(2003)、張伶妃 (2005)有使用此量表為藍本作為測量工具。 (三) 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 此 量 表 由 Cash 於 1990 年 根 據 身 體 與 自 我 關 係 問 卷 ( Body-Self Relation Questionnaire,BSRQ)發展而來,能提供全面性、較為寬廣的 評估角度,可同時測量受試者知覺、情感與行為層面的身體意象。該 問 卷 由 BSRQ 及 附 加 量 表 所 組 成 的 , 共 69 題 。 其 中 包 括 對 外 表 (appearance) 、體能(fitness) 、健康(health)三層面的評價(evaluation) 與取向(orientation)所形成的六個向度,經因素分析後再加上疾病取 向(illness),共七個向度54題。而三個附加量表分別為:身體各部位滿 意度量表(The Body Areas Satisfaction Scale, BASS)、自覺體重分類(The Self-Classified Weight Scale)、和對過重關注量表(The Overweight Preoccupation Scale),共15題(Cash & Pruzinsky, 1990;伍連女,1999)。 其向度檢測意義分述如下(表2-1): 18.

(30) 表 2-1 MBSRQ 各分量表含意及計分方式 量表名稱. 意義. 計分方式. 分數含意. BSRQ分量表 外表評價 (appearance evaluation) 外表取向 (appearance orientation). 健康體能評價 (fitness evaluation). 健康體能取向 (fitness orientation) 健康評價 (health evaluation) 健康取向 (health orientation). 疾病取向 (illness orientation). 個人對身體外型的 吸引力與滿意度.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對 自己的外表感覺愈正 向、滿意。. 個人對身體外表的 關注程度.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越 在乎、注重並努力改善 自己的外表。.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自 個體感覺身體體能 覺有較佳的體態、身材 的適切性 較佳或有較佳的運動能 力。 從「非常不同意」 ~「非常同意」共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較 個人投入維持身體 五個等距,分別 在乎體能,且較積極加 功能與活動之狀況 強或維持體能。 得1~5。 個人感覺身體健康 狀況是否良好 在日常生活中對身 體健康的關注程度. 疾病時之處理狀況. 19.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自 覺較健康的身體。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健 康意識較高且傾向健康 的生活方式。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對 自己疾病的症狀較警 覺、積極尋求醫療協 助。.

(31) 表 2-1 MBSRQ 各分量表含意及計分方式(續) 量表名稱. 意義. 計分方式. 分數含意. 附加量表 評估受試者其擔心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對 肥胖、關注體重、節 肥胖越感到焦慮、對體 (The Body Areas 從 「非常不同意」 食或飲食控制行為 重較關注、越有節食或 Satisfaction Scale, BASS) ~「非常同意」共 飲食控制的行為。 等的概念。 五個等距,分別 自覺體重分類 與外表評價量表相 得1~5。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對 似,指受試者對身體 身體各部位的滿意度較 (The Self-Classified 各部份的滿意與否 高。 Weight Scale) 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量表. 過重關注量表 (The Overweight Preoccupation Scale). 反應受試者對自己 體重的看法(由消瘦 從「太輕、輕了 至肥胖中,受試者對 些、標準、重了 得分越高表示受試者自 自己體重的分類及 些、太重」分別 覺體重越重。 自覺他人對自己體 得1~5分。 重的分類). 註:引自伍連女(1999) 。臺北市高職女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此量表因涵蓋範圍廣泛,也歷經多次的修正,且目前國內已有多 位研究者使用此量表作為評估學生身體意象之檢測工具(尤嫣嫣, 2002;文星蘭,2004;王麗瓊,2001;伍連女,1999;施秀如,2009; 郭乃真,2008;黃蕙欣,2003;賈文玲,2001;蔡杏汶,2007;賴香 如、李碧霞、吳得敏、趙國欣、呂昌明、卓俊辰、蔡雅惠、陳美昭, 2006;羅惠丹,2004),顯示MBSRQ為一個信效度皆佳之身體意象測 量工具。. 20.

(32)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身體意象是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個人主觀的 對自我身體評價、認知和行為之態度傾向,不僅是指身體外貌,也包 含了體能、健康與疾病,是指對自己身體的知覺和態度的多層面概念。 而目前國內多數學者採行多向度身體和自我關係問卷(MBSRQ)評量 學生之身體意象,因此本研究亦採用MBSRQ作為身體意象之評量。. 第三節 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 研究 一、 背景因素、社會支持與身體活動的關係 身體活動不足所造成的影響已超越個人而成為國際性共同的社會 問題,其相關的影響因素也是具有不同層面的,其中個人背景因素、 社會環境、物質環境、與公共政策都會影響個人的身體活動程度。彙 整兒童及青少年身體活動的相關研究歸納出四個因素,(一)生物因素: 例如遺傳、性別、健康狀態;(二)心理因素:例如自我效能、知覺利益 與障礙;(三)社會文化因素:例如重要他人的支持、社會文化;(四)物 理環境因素:例如社會政策、運動的場地(Sallis, et. al. 1993)。可見 身體活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非單一變項即可解釋。因此以下將 就本研究所提出的身體活動之個人背景相關變項作進一步的探討。. 21.

(33) (一) 性別 Sallis(1993)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身體活動研究中指出,男生的能 量消耗值皆高於女生,Trost, Owen, Bauman, Sallis, 與 Brown 等人在 2002 年所發表的一篇研究中,收集了 1998 至 2002 年間所發表的身體 活動相關因素研究共 38 篇進行回顧分析,亦發現身體活動的參與率男 性高於女性。國內蔡淑菁(1996)針對國小學童進行體能調查,也有 一致性的發現男生的體能活動量明顯高於女生。劉影梅(2004)研究 結果顯示女生在 12 歲時身體活動參與率顯著比男生少。許秀鳳(2005) 對肥胖與非肥胖國中生的身體活動及其相關因素的研究中亦指出,身 體活動會因性別、體型等個人因素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以非肥胖 男學生最佳,肥胖男學生次之,非肥胖女學生排第三,而肥胖女的身 體活動最差。在其他許多身體活動參與的研究中也顯示男性的身體活 動均高於女性(Smith, 1993;Troped & Saunders, 1998;WHO, 2004; 劉翠薇、黃淑貞,1999;鍾志強,2000),且與女生相較下多從事較 多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Sallis, 1993;呂昌明、李明憲、陳錫琦,2000; 李明憲,1998)。以上文獻可知,身體活動會因性別的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 22.

(34) (二) 年齡 Trost 等人指出身體活動與年齡呈顯著相關(Trost et. al., 2002), Veugeler 與 Fitzgerald(2005)觀察並紀錄 12-18 歲青少年的體能活動, 結果顯示身體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劇減,並且在離開學校之後,活 動量會有大幅減少的現象(Liou, 2006;WHO, 2002)。林凱儀(2003)、 李彩華(1998)及李明憲(1998)研究國中生身體活動時都發現,一、 二年級學生之身體活動明顯大於三年級學生。劉影梅(2004)研究對 象為年齡 9 到 12 歲的兒童,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對身體活動的參與率具 有顯著的影響,且由 9 歲增加到 11 歲,身體活動的參與率會大幅增加。 由以上文獻可發現,身體活動在 9-12 歲成正相關,但在 12-18 歲則呈 負相關,因此身體活動會因年齡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 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活動不足對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世界各國廣泛的矚目,缺乏適 當的身體活動會增加體重過重的發生機率(Hay, Hawes, & Faught, 2004)。國內劉影梅(2004)的研究中首見探討學齡兒童的身體活動 量達到各種國際身體活動量指引的比例。研究中使用三日活動量表對 國小學童測量過去一週的身體活動,資料分析發現,身體活動量較低 的國小男童,其BMI較高,且肥胖盛行率也較高;女童之身體活動量. 23.

(35) 則與其BMI或肥胖盛行率無關(教育部,2005) 。艾建宏、蔡亨與林鼎 政(2005)的研究中使用回憶紀錄法來評估每日身體活動能量消耗及 利用工作型態調查表來區分坐式、站式及走動式等三種工作型態,結 果亦發現工作型態與身體活動量分別在BMI上具顯著性差異,並且在 不同身體活動量中發現,中身體活動組及高身體活動量組的BMI都顯 著低於低身體活動量組。由以上文獻可知,BMI會因身體活動的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 (四) 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 在 一 般 兒 童 社 會 支 持 與 身 體 活 動 的 關 係 來 看 , Stucky-Ropp 和 Dilorenzo(1993)指出個體在家庭中的社會化過程是影響個體在兒童 時期形成運動行為的重要因素。家長是兒童生活的照顧者,亦是其主 要的社會支持來源,父母對身體活動的態度影響學童的身體活動 (Anderssen & Wold, 1992;Carron, Hausenblas, & Mack, 1996;吳仁 宇,1998)。呂昌明、李明憲、楊啟賢(1997)研究也指出,家庭社 會支持、角色模仿與學童規律運動行為有關。許多研究發現,學童社 會支持與較高的身體活動度呈正相關,家人、同儕、朋友運動社會支 持越高者,身體活動量越大(Sallis , Hovell , Hofstetter, & Barrington, 1992;Trost et. al., 2002;郭曉文,2000;龍炳峰,2000)。但在某些研. 24.

(36) 究針對家長和同儕運動社會支持加以比較結果發現,家長的運動支持 影響力不及同儕來得重要,甚至與學童運動行為間的關係未達顯著水 準(李彩華,1998;蔡淑菁,1996;藍辰聿,1998)。 藍辰聿(1998)研究臺北市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體能活動發 現,運動社會支持與學童體能活動成正相關,但只與同儕支持達顯著 水準,家長、老師則未達顯著。許秀鳳(2005)研究肥胖與非肥胖學 生身體活動量的相關因素研究中發現,同儕、家人及教師三者的運動 社會支持對肥胖學生從事身體活動有重大影響力。而范瑞瑩(2008) 針對臺北縣四、五、六年級學童進行研究,則發現同儕支持和師長支 持有顯著的相關。 由以上文獻得知,家長、同儕及老師等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 持,可能影響學童的身體活動情形,因此本研究將進一步加以探究。. 二、 背景因素與身體意象的關係 在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的相關研究當中,最常探討的議題不外乎 是不同背景變項對身體意象的影響。性別、身體質量指數、性別角色 特質、年齡、電視媒體等因素,均會影響個體身體意象(尤嫣嫣,2002), 本研究就影響學生身體意象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 (BMI)、重要他人的看法等,分別陳述如下:. 25.

(37) (一) 性別 研究顯示,性別是體型意識中最明顯的差異(詹淑敏,2005)。 特別在青春期開始,青少女更容易為身體外貌的改變而產生負向的身 體心像(Benjet & Guzman, 2001)。伍連女(1998)針對北市高職男女 生比較其身體意象滿意度時發現,男生對外表、體能、健康的評價及 身體各部分的滿意度均高於女生,且研究指出男性的身體意象較女性 正向,女生比男生關注外表和體重,男生比女生關注體能和健康 (McCaulay, Mintz, & Glenn, 1988;文星蘭,2004;伍連女、黃淑貞, 1999;李靜芳、蕭茜文、李作英、高立珍、侯珮雯,2009;黃淑貞、 洪文綺、殷蘊雯,2003)。而李碧霞與陳靜敏(2004)、蔡清華(2010) 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身體意象相關研究中,發現女生比男生更不 滿意自己的身體意象,尤其是外表評價和身體重要性較負向。由以上 文獻得知:身體意象與滿意度間的關係會受到性別角色的影響而有所 不同,且國小學童亦同。. 26.

(38) (二) 年齡 年齡對體型意識的影響,各研究說法不一。雖然人生的各階段對 身體意象有不同的看法,但對於青春期的男女生而言,因為身體急速 的成長,開始重視外表與容貌的表現,他們認為呈現給人的第一印象 就是身體,所有來自社會正面或負面的評價都是一種重要的參考。 O'Dea 和 Abraham(2001)調查男女年齡對身體意象的影響,結果顯 示在初經之後,女生開始對外觀的變化感到不滿意,而男生渴望鍛鍊 強健的肌肉與體魄,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外表才可增加吸引力。Grogan 和 Wainwright(1996)則指出,女性無論年紀大小都不滿意自己的體 型,而男性對於體型的不滿意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分別以國小、高 職、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而言,隨著年齡增加對體型滿意度反而下降 (王正松,2005;伍連女、黃淑貞,1999;李碧霞、陳靜敏,2004; 郭乃真,2008;黃淑貞、洪文綺、殷蘊雯,2003)。Park, Kang, 與 Kim 等人(2003)亦從研究中發現,在 11-18 歲的受試者中,最關心身 體外型與體重變化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於關注,顯示此年齡層對身 體意象的影響是相當明顯的。但周玉真(1992)則在國高中生身體意 象滿意度的研究中發現,他們不因年級不同而有所差異。故本研究亦 將探究國小學生其年齡與身體意象之相關,與了解彼此是否相互影響。. 27.

(39) (三) 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客觀測量的結果,同時也代表青少年實 際的體重與身高的比例,WHO 及美國國家衛生局建議以 BMI 來評估 肥胖程度,因為 BMI 較能反應身體的總脂肪含量,也更能顯示出肥胖 與疾病相關性(詹淑敏,2005)。但在研究方面,BMI 卻未必能預測 身體意象的滿意度。James(2000)以 387 位 18-24 歲臺灣、華裔美籍 和非西班牙裔美籍的白人女性,探討文化對身體意象、飲食態度與飲 食行為的關係,結果發現 BMI 不是預測身體意象是否滿意的指標,許 多受試者儘管 BMI 是在正常範圍,仍然對身體意象感到不滿意;江承 曉(2002)針對專科學生所做的研究也發現,儘管受試者之 BMI 為正 常或過瘦,但是他們的身體意象仍呈負向感受,總覺得自己太胖,不 滿意自己的身材及身體各部分比例。 然而研究發現,身體過胖的青少年其身體意象越不滿意(Stice & Whitenton, 2002)。Rinderknecht 和 Smith(2002)的研究證實,BMI 值正常或過低的青少女仍對身體意象不滿意,但對身體意象最不滿意 的族群,是 BMI 值過高的青少女。國內尤嫣嫣(2002)的研究結果發 現不分性別的肥胖者在外表評價及身體部位滿意度,均低於體重過輕 及標準者。因此,由以上文獻得知身體意象會受到 BMI 值而有所不同。. 28.

(40) (四) 重要他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 隨著年齡增長,兒童愈來愈重視同儕友誼。Ellis, Rogoff, 與Cromer (1981)針對二到十二歲的兒童做調查發現,隨著年齡增長兒童花費 愈來愈多的時間和同儕相處。而研究顯示,同儕和父母對青少年的身 體外表評價若愈正向,青少年將對自己的身體外表愈傾向滿意 (McCabe & Ricciardelli, 2003)。父母及兄弟姊妹對外表的評論與嘲 笑,往往造成學童孩提時代就建立負面的自我意象(Edlund, Halvarsson, Medhin, Mehari, & Olow, 1999)。王麗瓊(2001)的研究也發現,愈在 乎同儕評論與嘲笑及父母對身材外表的評價者,對身體的評價愈差, 就愈想要瘦身。張維揚(2003)針對醫學院男女學生身體意象調查時 發現,受重要他人(亦即父親、母親與同儕)的看法影響越大者,其 對身體意象的滿意就越低。羅惠丹、姜逸群(2007)亦指出受重要他 人體型評價、體重控制忠告支持影響愈大,其身體意象較為負向。施 秀如(2009)針對國中生身體意象調查顯示,研究對象會在意父母、 同儕與師長在外表評價上的看法。此外,O'Dea和Abraham(2001)發 現過重的學生被勸告其需多運動、該減重、以及需節制飲食,以父母 及同儕為最主要來源。同儕間具有不小的影響力,尤其是互相比較彼 此身體外觀、特徵的差異時,在言語中的評論或嘲諷,都會影響個人. 29.

(41) 身體意象的發展。因此,同儕及父母等重要他人之看法為影響身體意 象建構之重要因素之ㄧ。 由上述文獻可知,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不僅來自個人主觀感受與 身體狀況,而重要他人的影響亦在其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再再 都對身體意象的建構造成影響。因此本研究將了解並分析性別、年齡、 身體質量指數及重要他人的看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以探討個人背景 因素對身體意象之影響。. 三、 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相關研究 近幾年來,學者分別對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探 討(Daley & Hunter, 2001;伍連女、黃淑貞,1999;李碧霞、陳靜敏, 2004),為了深入了解身體活動對身體意象的影響,不少的學者利用 運動介入的方式,來觀察身體活動對改善身體意象的效用,亦提出適 度的身體活動可以間接的改變身體意象(Annesi, 2000;Lewis & Scanell, 1995;Wallace, Buckworth, Kirby, & Sherman, 2000)。 伍連女、黃淑貞(1999)針對北市男女高職生探討身體意象與運 動行為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在多向度身體自我相關量表(MBSRQ)中, 男性在外表、體能、健康評價,身體各部位滿意度分量表的得分比女 性高,而女性在外表關注、體重關注分量表上的得分比男性高。國外. 30.

(42) 的學者 Daley 與 Hunter(2001)則是比較 25 位男女中學競技划船選手 的自我知覺及身體意象,採用的工具同樣也是 MBSRQ,研究結果發 現男性在外表適應分量表上的得分比女性高,而女性的自覺運動能力 比男性高,由此可知,男性的身體意象較女性來的正面,意即男性對 自我的身體滿意度較高。 許多的研究指出參與身體活動與身體意象具有正向的相關。Rainey, McKeown, Sargent, 與Valois(1998)在研究中發現,具有規律運動習慣 或是時常參與運動社團的青少年,會以較為理性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 身體,且會採取較為正面健康的減重方法來達到自己理想中的身材體 態。Doswell, Millor, Thompson, 與Braxter(1997)探討146位9-13歲非裔 美籍女性晚期兒童與青少年的研究中發現,藉由參與身體活動可以建 構正向的身體意象。Lewis與Scanell(1995)評估112位女性參與創意舞 蹈課程對身體意象的關係發現,參與者通常擁有較佳的身體意象。 Richman與Shaflh(2000)在探討大學女性學生在高中時期參與身體活動 的經驗和自尊建立的關係中,發現參與身體活動可以建立正向的身體 意象。Wilcox(1997)的研究中也指出,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在身 體意象的滿意度較高。可見藉由身體活動的參與能預測出個體在身體 意象的滿意程度,與身體意象的提升具有關聯。. 31.

(43) 然而,Annesi(2000)觀察12週的低強度運動對48位肥胖、坐式生 活女性的認知行為之影響,結果發現身體狀況的改變和身體意象無顯 著相關,但作者在文末中提到,身體狀況的改變和身體意象沒有達到 顯著相關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活動的頻率與強度不夠所導致,因此 建議在未來的研究發展上可針對身體活動的頻率及強度作加強。 國內學者李碧霞與陳靜敏(2004)針對444位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 意象、自尊與身體活動之研究中,結果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生具有中上 程度的自尊,男生自尊明顯高於女生;高年級學童具有中上程度的身 體活動,男生從事激烈活動及提重物的情況優於女生,而身體意象與 自尊成正相關,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呈正相關,而自尊與身體活動呈 正相關。劉偉平(1997)的質性研究針對女性大學學生減重者,在身體 意象滿意度與減重動機間的相關探討中,發現身體意象滿意度較高的 人,其減重動機中大多是為了保持健康、增加職場機會及人際關係的 提升,相反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較低的人,減重動機大多是因為憂慮 或困擾,且容易受到他人之影響等性質。 從以上可知,身體意象就是個人主觀對自己身體的看法;而身體 活動及健身運動皆是促進健康的行為,可以造成身體能量的消耗,改 善體適能及清除身體多餘的脂肪,透過持續的身體活動除了可以達到. 32.

(44) 理想體型、雕塑身體的曲線,且參與身體活動對身體意象的影響,不 僅僅是外貌的改變,在心理層面更能以比較客觀及理性的態度來看待 自己的身體,故身體活動的參與對於建構並維持正向的身體意象極具 影響力,因此可見欲探討身體活動,亦須了解個體之身體意象。. 33.

(45) 34.

(4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分五節,分別就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對象、第三節 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步驟及第五節資料處理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研究動機、目的及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分析後,發展之研究架 構如圖3-1所示。. 背景因素 身體活動. 1. 性別 2. 年齡 3. 身體質量指數 社會支持 1. 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 的支持. 身體意象. 2. 重要他人對身體意象 的看法. 圖 3-1. 研究架構. 35.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 研究母群 本研究以臺北市信義區國民小學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在學五、 六年級全體學生為母群體,依據臺北市教育局(2010)公告該區 9 所國 小,共計學生人數為 4,706 人。 二、 研究樣本 (一) 抽樣方式  基於時間及人力、物力、學校配合意願等因素,且各國小均採男 女合班,慮及施測之便利性,所以未特別考慮男女生之比例。本研究 之抽樣人數則根據抽樣曲線標準(Krejcie & Morgan, 1970)所提出研 究樣本人數需達 356 人以上方具代表性,另外考量研究對象當天請假 或者廢卷,將抽樣人數提高至 427 人(1.2 倍),依每班約 30 人計算, 故需抽出 7 所學校、14 個班級。 因此本研究採二階段分層集束隨機取樣法,隨機抽出樣本代表母 群體。第一階段以學校為抽樣單位,隨機選取七所學校為抽樣學校; 第二階段則以班級為抽樣單位,每校兩班,五、六年級各一班,以所 抽得之班級全體學生為研究對象(表 3-1) 。. 36.

(48) 表 3-1 母群體及抽樣學校一覽表 樣本學校校名. 母群人數. 男生. 女生. 五年級. 六年級. 市立永吉國小. 316. 170. 146. 177. 139. 市立永春國小. 297. 161. 136. 164. 133. 市立信義國小. 350. 182. 168. 194. 156. 市立福德國小. 432. 229. 203. 216. 216. 市立三興國小. 399. 202. 197. 188. 211. 市立興雅國小. 574. 321. 253. 293. 281. 市立吳興國小. 524. 294. 230. 256. 268. 市立博愛國小. 809. 444. 365. 411. 398. 市立光復國小. 1005. 505. 500. 480. 525. 合計. 4706. 2508. 2198. 2379. 2327. 註:引自臺北市教育局(2010)。臺北市教育局統計室各級資料查詢。線上檢索日 期:2010 年 4 月 10 日。網址:http://www.edunet.taipei.gov.tw/2-14/QrySchool.asp. (二) 樣本代表性 為了解研究樣本的代表性,根據研究母群體之性別、年級之人數 分佈,以適合度檢定(Goodness-of-fit test)進行考驗。結果顯示研究 對象的性別(χ2=0.136,p>.05) 、年級(χ2=0.845,p>.05)均符合母 群體之分佈情形(表 3-2)。 表 3-2 研究對象性別、年級之適合度檢定 變項名稱 性別 男 女 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樣本數. 母群體人數. χ2. 192 185. 2508 2198. 0.136. 187 190. 2379 2327. 0.845. 37.

(49)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根據研究目的、研究架構,參 閱國內外有關身體意象及身體活動相關研究之文獻,並與指導教授討 論後,完成問卷初稿編制、專家效度檢定、預試與信度考驗,最後問 卷修訂與完成。茲將研究工具發展過程分述如下:. 一、 問卷初稿編制 依研究目的、研究架構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及相關研究者之問 卷內容後,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完成結構式問卷。問卷內容分為三部 分:(一)個人背景資料: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及重要他人的 支持與看法;(二)身體意象量表;(三)身體活動量表。 (一) 個人背景資料 1.. 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級、年齡、身高及體重。由研究對 象自填性別、年級與出生年、月、日。研究者依據施測之年、 月、日為標準,計算出研究對象之實足年齡(施測年、月、 日減去出生年、月、日,若月份相減大於 6,則年齡加 1); 身體質量指數(BMI)則由研究者套入計算公式:「BMI= 體重(kg)/身高(m)2」換算所得。. 38.

(50) 2.. 社會支持:包括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及重要他人對身 體意象的看法二部份。. (1) 重要他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採用施秀如(2009)等問卷. 修改編製而成,以作為測量父母看法、同儕看法、師長看 法之量表,此部分信度為Cronbach α值0.776。本量表採用 Likert type的五點量表計分,由非常不同意(1分)到非常 同意(5分),各題得分愈高,表示受試者愈在乎父母、同 儕及師長對自己身材的看法,經施秀如同意後進行研究問 卷之調查(附錄一)。 (2) 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採用范瑞瑩(2008)問卷編. 製而成,包括家人、師長及同儕的支持共十題,身體活動 楷模一題。家人支持信度為Cronbach's α值0.905、師長支持 信度為Cronbach's α值0.891及同儕支持信度為Cronbach's α 值0.919,研究顯示信度指標甚佳,經范瑞瑩同意修改後進 行研究問卷之調查(附錄二)。 (二) 身體意象量表 本部分參考郭乃真(2008)修改自 Cash、Wmstead 與 Janda(1986) 編製的-多向度自我身體相關問卷(The 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39.

(51) Relations Questionnaire, MBSRQ),經郭乃真同意後進行研究問卷之 調查(附錄三)。其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值為 0.81-0.84 之間,再測信度為 0.93 之間,是信、效度皆佳的身體意象測量工具(郭 乃真,2008)。問卷中將身體意象分為外表評價、健康評價、身體知 覺與動作能力評估以及身體部位滿意度四個部分的量表,作為本研究 身體意象的指標。身體意象量表採 Likert type 五點量表計分方式,各 分量表所得分數表示受試者身體意象各向度之狀況。正向題計分方式 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分別給予 l-5 分;反向題目分 別給予 5-1 分。受試者的身體意象平均得分數愈高,代表身體意象愈 正向。 (三) 身體活動量表 本研究之身體活動量表採用王俊杰等人(2004)修改自Crocker、 Bailey、Faulkner、Kowalski與McGrath(1997)編制的「國小學童身體 活動量問卷」,信度為Cronbach α值0.81,經王俊杰同意後進行研究問 卷之調查(附錄四)。問卷採Likert type五點量表計分方式,以七日回 憶法測量過去一週的身體活動量。問卷內容共有九大題,第一題填寫 21個有關於身體活動的項目,第二至八題回憶過去一週的體育課身體 活動程度、課間休息的身體活動狀況、午餐休息時間的身體活動情況、. 40.

(52) 放學後的身體活動程度、晚上的身體活動程度、週休二日的身體活動 程度,第九題則回憶過去七日的身體活動情形進行填答,並適當的排 除此無效的問卷。八個題目中,每一題得分均有一項分數,其中參與 程度最高5分,最低1分,八題得出的分數後進行加總,再除以題數得 出每位參與者的身體活動量分數。. 二、 專家效度檢定 為了確定研究工具的正確性與適用性,遂於民國99年8月上旬邀請 與本研究有關之衛生敎育、體育相關領域學者專家5人(附錄五),針 對問卷題目的適用性、正確性及涵蓋面的完整性等給予評論與建議 後,期能符合本研究計畫之目的及架構,提供正確性、適切性、需要 性及涵蓋性的問卷內容。依據專家學者的意見,考量國小高年級學生 認知能力,讓問卷之問題更能有效反映現況,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改 問卷的內容及用語,完成問卷的內容效度考驗,因此修改的部份包括: (一) 社會支持: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中,「中等費力活動」以 「身體活動」所取代。 (二) 身體意象量表之外表評價:專家認為考量此部份的題數較多且雷 同,故進行挑選刪除「我喜歡我現在的長相。」;以及考量國小 學生對文自認知的能力因將「因為我的長相,使我覺得一生沒有. 41.

(53) 希望」,修改為「因為我的長相,使我覺得很自卑」。 (三) 身體意象量表之健康評價:專家認為考量此部份的題數較多且雷 同,故進行挑選刪除「我很少覺得身體不舒服」、「我是一位身 體強壯的人」、「在我的生命中,擁有健康是很重要的」以及「在 同學眼中,我是個健康的人」。 (四) 身體意象量表之動作能力評估:專家考量國小學生對文自認知的 能力因將「我覺得我跑得不慢」,修改為「我覺得我跑得還算快」。 (五) 身體意象量表之身體部位滿意度:專家認為應從研究對象自身角 度閱讀問卷,故建議將此部份每題項前加上「我對我的…」較易 作答。. 三、 研究工具預試 本研究於99年8月底完成專家內容效度考驗後形成問卷初稿(附錄 六),為了解研究對象對問卷內容文字的理解程度、填答問卷可能的 反應及評估施測所需的時間,於9月上旬透過行政聯繫,採立意取樣的 方式,抽取非該行政區之五、六年級學生共51位進行預試,回收有效 問卷為50份。回收後,將資料進行信度分析,並依據此刪除、修改部 分題項的內容後,定稿成為正式問卷。. 42.

(54) 四、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 預試問卷回收後採SPSS軟體,以內部一致性信度係數(Cronbach’s α)進行各項分量表的信度考驗,各分量表之Cronbach’s α介於0.701至 0.946,結果顯示內部一致性佳(表3-3)。. 表 3-3 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 預試問卷(n=50) 正試問卷(n=377) Cronbach’s α Cronbach’s α. 分量表名稱. 題數. 重要他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 15. 0.861. 0.865. 父母. 5. 0.701. 0.694. 同儕. 5. 0.703. 0.696. 師長. 5. 0.853. 0.820. 30. 0.946. 0.935. 家人. 10. 0.916. 0.904. 師長. 10. 0.945. 0.910. 同儕. 10. 0.952. 0.924. 身體意象量表. 38. 0.874. 0.895. 外表評價. 14. 0.726. 0.776. 健康評價. 8. 0.849. 0.764. 動作能力評估. 9. 0.850. 0.835. 身體部位滿意度. 7. 0.860. 0.834. 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 43.

(55) 五、 正式問卷 正式問卷包括三部分:個人背景資料、身體意象量表以及身體活 動量表。以下舉例說明各部分之內容(附錄七): (一) 個人背景資料: 包括性別、生日、身高、體重及社會支持,其中社會支持包括重 要他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與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二部份: 1. 重要他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 共15題,測量對象之父母、同儕、師長對研究對象身體意象的看 法程度。此部份得分越高受試者愈在乎父母、同儕及師長對自己身材 的看法。例如:. 我的父母重視我的身材外表。…………………. □. □. □. □. □. 非常同意. 5. 同意. 4. 無意見. 3. 不同意. 2. 非常不同意. 1. 2. 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支持 共30題,測量對象測量研究對象之家人、同儕及師長對研究對象 從事身體活動時的支持程度,此部份得分越高表示研究對象的社會支 持愈多。例如:. 44.

(56) 家人. 師長. 同儕. 總是 時常 很少 從來沒有 總是 時常 很少 從來沒有 總是 時常 很少 從來沒有.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會陪我一起從事身體活動。………………… □ □ □ □ □ □ □ □ □ □ □ □. (二) 身體意象量表 共 38 題,其中包括四部份外表評價、健康評價、動作能力評估及 身體部位滿意度: 1.. 外表評價 本量表共編擬14題問題,其中有9題正向題,5題反向題,量表內. 容主要針對外表長相、穿著打扮、體型、體態等外在形象方面來測量 自己與自己所感受到他人的評價。每題採五點計分,正向題選項設計 及得分定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無意見」(3分)、 「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對自己的外表 評價愈好。 例如:. 我喜歡我現在的長相。………………………………. □. □. □. □. □. 45. 非常同意. 5. 同意. 4. 無意見. 3. 不同意. 2. 非常不同意. 1.

(57) 2.. 健康評價 本量表共編擬8題問題,其中有7題正向題,1題反向題,量表內容. 主要針對體能、健康情形、疾病適應、自尊等生理與心理健康之自我 評估方面,來測量整體的健康評價。每題採五點計分,正向題選項設 計及得分定為「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無意見」(3 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對自己的 健康評價愈高。例如:. 我覺得我很容易生病。…………………………………. □. □. □. □. □. 3.. 非常同意. 5. 同意. 4. 無意見. 3. 不同意. 2. 非常不同意. 1. 動作能力評估 本量表共編擬9題問題,皆為正向題,量表內容主要針對身體對環. 境改變的知覺以及進行基本動作能力之自我評估方面來評估身體知覺 與能力。每題採五點計分,正向題選項設計及得分定為「非常不同意」 (1分)、 「不同意」(2分)、「無意見」(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 (5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對自己的身體知覺與動作能力表現評價愈好。 例如:. 46.

(58) 我學習運動的技巧很快。……………………………. □. □. □. □. □. 4.. 非常同意. 5. 同意. 4. 無意見. 3. 不同意. 2. 非常不同意. 1. 身體部位滿意度 本量表共編擬7題問題,將身體部位大致分為七個部份,量表內容. 主要針對這七個身體部位的滿意程度。每題採五點計分,滿意程度選 項設計及得分定為「非常不同意」(1分)、 「不同意」(2分)、 「無意見」 (3分)、 「同意」(4分)、 「非常同意」(5分),得分越高者,表示對自己的 身體部位滿意程度愈好。例如:. 我對我的五官(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眉毛)。……. □. □. □. □. □. 非常同意. 5. 同意. 4. 無意見. 3. 不同意. 2. 非常不同意. 1. (三) 身體活動量表 本量表共編擬9題問題,採Likert type 五點量表記分,以回憶法測 量過去一週七日之身體活動量,由第一至八題所獲得分數進行加總 後,再除以題數8題得到每位受試者的身體活動量分數,第九題為回憶 過去七日的身體活動情形進行填答,用以排除此無效的問卷。總計分 鐘數越多表示身體活動愈多。 47.

(59) 例如:最近的週休二日,您有多少次,立刻積極從事競技運動、舞蹈 或遊戲? □1.沒有 □2.一次 □3.二或三次 □4.四次 □5.五次或以上. 六、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 正式施測後,本研究亦以Cronbach's α係數進行問卷各分量表的內 部一致性分析,結果如表3-3所示。由此可知,正式問卷中重要他人對 身體意象的看法的整體Cronbach's α值為0.865、重要他人對身體活動的 支持的整體Cronbach's α值為0.935、身體意象總量表的Cronbach's α值 為0.895,三者Cronbach's α值均在0.7以上,顯示本量表具有良好的內 部一致性、信度佳。.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步驟分為階段,第一階段為行政聯繫,第二階段為正式施 測,第三階段為問卷回收與處理,分別說明如下: 一、 行政聯繫 首先以電話與受試學校行政單位聯繫,說明研究目的、研究對象選取 原則、施測方式、施測地點及施測時間,徵得學校同意之後,再獲得 學校護理師及班級導師行政上之協助,安排施測日期及時間;施測日. 48.

(60) 期為99年10月3日至10月16日,施測時間為週一至週五課堂時間。 二、 正式施測 為配合研究對象學習課程的安排,研究者事先與選定樣本學校之 各校護理師協調時間,親自將問卷送抵學校並說明研究目的及問卷填 答時應注意的事項,再交由受試者自行填答;填答時間為25-30分鐘, 受試者填答完後,當場收回問卷。發送問卷時,隨問卷附贈禮物以增 加回收率。 三、 問卷回收與處理 五、六年級發送426份中共回收問卷401份,逐一篩除做答不完整 及無效問卷24份,共得有效問卷377份,有效率為88.50%。將有效問卷 整理、編碼,並輸入電腦,以進行後續資料處理及統計分析。 實際施測後,回收問卷為 401 份,有效問卷為 377 份(回收率 93.57%) ,抽樣人數及問卷回收情形如表 3-4 所示。. 表 3-4 抽樣人數及問卷回收情形一覽表 類別. 抽樣人數 (比率%). 問卷 回收數. 有效 樣本數. 廢卷. 回收率. 五年級. 215. 199. 187. 12. 93.07%. 六年級. 211. 202. 190. 12. 94.06%. 總計. 426. 401. 377. 24. 93.57%. 4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Cabri 3D and physical manipulative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earning on the spatial rotation concept for second graders..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primary schools, secondary schools and special schools (with boarding section, if appropriate) in receipt of aid from the Government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It is also acceptable to have either just an image region or just a text region.) The layout and ordering of the slides is specified in a language called SMIL.. SMIL is covered in

In this study, we took some elementary school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properties of academic administration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計畫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 提升學習動機與解決實務問題能力於實用課程之研究- 以交通工程課程為例/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ractical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ciousness, Attitude, and the Related Behavior toward Energy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