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品德

中華民國教育部辭典定義品德:品行道德。簡言之,品行是有品格的行 為,道德是人類行為舉止在共同生活時,表現合宜的規範與準則。沈六教授 對「品德」二字的解釋: 「品格和道德合在一起稱為「品德」。它是含有心 理作用和道德層面,個人思想行動表現出來的現象,就是道德成分;道德的 道是真理,是一個人的規範,德是依原理原則去實踐力行,所以道德是一種 修養﹙沈六,2004﹚。

二、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指人品與道德的教育,即學校與教師為了建立學生良好道德 行為、生活習慣與反省能力,培養學生成為有教養的公民,所運用的適切教 育內容與方法(吳清山、林天祐,2005)。品德教育就是要培育現代化學生,

做人有品德、做事有品質、生活有品味﹙李高財,2010﹚。

三、品德核心價值

「品德核心價值」是指人們面對自我或他人之言行,以知善、樂善及行 善為道德原則,去判斷、感受或行動之內在根源與重要依據,彰顯個人道德 品質,進一步形塑社群道德文化:如尊重生命、孝親尊長、負責盡責、誠實 信用、自主自律、公平正義、行善關懷等(教育部,2009)

四、特色學校

指長期投注課程、人力、物力在某一事物之教學,學校學生習得之知識 技能或態度,並與其他學校不同,而普遍受家長認同之處的學校。

特色學校(featured school)是教育部於 2007 年「國民中小學活化校園 暨推動特色學校計畫」中提出,成為教育政策的一部分。學校結合鄰近環境、

8

產業文化、山川景觀、自然生態、人文遺產等資源,提供優質、多元而豐富 的課程,以本位課程為導向,發揮創意經營與實質效益,突破各校發展風格,

形塑品牌特色﹔利用學校在地特色與人文特質,融入校園議題和社區特性,

使在地產業文化、文史工作室、民間業者等異業結盟結合,設計有學習意義 的課程,展現學校的特色課程風貌與多元教學型態,擴大學校空間效益。

(曹俊德,2016)。

從三個面向形塑特色學校:空間活化與環境優化、課程深化與教學創化 及為學習優化的學校文化。我國特色學校的發展在於將教育資源最大化,增 加教育內涵的溫度與厚度(林志成、田育昆,2011)。

五、創新品德教育 6E 教學方法及成效評量

依據「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93 年 12 月 16 日台訓(一)字第 0930168331 號函訂定;95 年 11 月 3 日台訓(一)字第 0950165115 號函修訂;

98 年 7 月 29 日台訓(一)字第 0980126708 號函修訂;98 年 12 月 4 日台訓

(一)字第 0980210327A 號函修訂﹚來說明創新品德教育 6E 教學方法及成 效評量:

一、 典範學習(Example)

為了發揮潛移默化之功效,鼓勵學生生活親近之人物如教師或家長等,

以身作則成為學生學習典範。

二、 啟發思辨(Explanation)

品德教育不能只要求背誦八股、教條規則,而要思辨與對話。鼓勵各 級學校對有品德教育、品德的核心價值與生活實踐之行為準則進行討論、

澄清與思辨。

9

三、 勸勉激勵(Exhortation)

鼓勵各級學校勸勉激勵師生實踐品德核心價值,透過影片、故事、體 驗教學活動及生活教育等來實施。

四、 環境形塑(Environment)

鼓勵各級學校建立具品德核心價值之校園景觀、制度及倫理文化,透 過校長及行政團隊來發揮典範領導。

五、 體驗反思(Experience)

鼓勵各級學校實踐品德核心價值,推動服務學習課程及社區服務。

六、 正向期許(Expectation)

鼓勵各級學校協助學生設定合理、優質的品德目標,透過獎勵與表揚,

自我激勵,並能不斷成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