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非漢字圈學習者

本研究將針對母語為拼音文字的非漢字圈成人學習者進行需求分析及 課程設計。所謂「漢字圈」或「漢字文化圈」,指的是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

曾經或目前使用漢字字形及漢語詞彙,承襲漢字文化傳統的的國家或地區,

主要包括日本、韓國、越南與新加坡(馮天瑜,2004)。在歷史上,這些國家 與中國使用共同的字形,因此能夠用書陎語進行交流,而本文關注的主要是 現今的情況。

從目前各國使用漢字的情況來看,越南已廢除漢字的使用,一般民眾使

用的是拉丁化的拼音文字,對漢字已較陌生,故歸為非漢字文化圈。韓國在 二戰後曾廢除漢字使用,1990 年恢復中小學漢字教育,2001 年施行中學和 高中教授 1800 漢字,漢字列為必修科目(張金蘭,2013)。日本的漢字教育 從小學開始,在高中畢業時必頇會寫、會讀日本政府訂出的 1945 個〈常用 漢字〉。新加坡的華人占了 75%以上,漢字也是官方文字之一。本研究中 所指的「非漢字圈學習者」即是指除了日、韓、新加坡或受過華語學校教育 的華裔學生以外,其餘來自歐、美、亞、非等地的外籍成人學習者。

二、初高級漢字教學

本研究中所指的「初高級漢字教學」所針對的對象是已對筆畫、筆順、

部件、部首等概念有初步認識,學習過漢字書寫方法,識字量在 800 字以下 的學習者。初高級漢字教學主要加強學生的漢字認讀能力。

卞覺非(1999)將對外漢字教學定義為:「以外國人為對象的、以現代 漢字為內容的、用外語教學方法進行的、旨在掌握漢字運用技能的活動 。」

現代漢字教學內容可簡略分為筆畫─部件─整字三個層級,學習者若要達到 高級程度,需要理解記憶的要素包括二十餘種筆畫(橫、豎、撇、捺、點、

提、鈎、彎、折 9 個基本概念)、300 餘個部件(包含整字與非整字)和 3000 個左右的常用漢字。漢字的運用技能主要包含「認字」、「寫字」、「用字」

與「查字」(李泉,2013;黃沛榮,2009:2、42、98)。

周健(2007:136)建議可將漢字教學分為入門、基礎和中高級三階段。

入門階段的目標是破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打下初步的漢字認知基礎,主要教 筆畫簡單之整字,且以辨識為主,識字量約 100 字上下。第二階段為基礎階 段,此為核心階段,必頇系統性地呈現漢字形音義的規律,培養學生自主分 析、識記、應用漢字的能力。此階段介紹構詞能力強的常用漢字,識字量在 800-1500 字之間。中高級漢字則適用於中級學生,主要介紹漢字之溯源及 理據性、文化知識和書法,此課程內容較適合作為選修課。本研究所指之初 高級偏向周健所定義的「基礎階段」,非零起點的入門階段。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應用任務型教學法於漢字教學,所關注的是漢字教學 方法的新嘗詴,因此,雖然所設計的活動範例為正體字的教學,但研究中所

提及的「漢字」與「漢字教學」並不侷限於正體字,也可指簡化字2。由於 字形及社會用語的差異,兩岸初級華語教材所編選的教學字集差異頗大(信 世昌、周昭廷,2014),所涵蓋的部件也不盡相同(黃沛榮,2009:23),但 在漢字教學方法上是互通的,因此本研究所引用的文獻與分析的教材兼有針 對正體字及簡化字者。

三、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主張以「任務」作為課程 設計、編排、和評價的核心,讓學生在執行任務中學習新的語言或練習已學 過的語言,完成任務即為教學目標(靳洪剛,2011)。任務是一個以學生為主 體的工作計畫,有明確的交際目標,Nunan(1989)認為,「任務」就是能 夠引導學生利用目標語來理解、運用、創到性地表達並與他人交流互動的課 室活動。他進一步將任務分為真實世界任務(real-world tasks)和教學性任 務(pedagogical tasks)。真實世界任務是學習者在生活中實際運用語言的 情境,例如看地圖、點菜等等;教學性任務是課室中,以真實任務為本所設 計出的交際活動。教學性任務不僅僅是真實任務的再現,也包括不直接反映 真實交際情境,而是為了再現語言使用的認知過程的活動,例如:聽錄音帶 找出地圖上特定建築的位置、拼漢字部件、筆畫接龍等活動。

本研究所設計的任務型教學活動兼有以上兩種,而希望多著墨於前者,

因為目前已有多種教學性的趣味漢字遊戲,較缺乏基於生活交際情境的任務,

希望帶入真實任務能讓學生有學以致用之感、提高其學習動機。

2 臺灣現行使用的字形為歷代相承的「傳統字形」,稱為「正體字」,而將中國使用的字

形稱為「簡化字」;中國稱其教育及社會用字為「簡化字」,稱傳統字形為「繁體字」(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