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改變情形。

三、 探討家長及普通班導師對於國小資源班學生實施服務-學習教 學方案之接納態度與評價。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 本研究所設計國小資源班學生服務-學習教學方案適用性如 何?

二、 國小資源班學生在接受服務-學習教學方案後,自我概念提升情 形為何?

三、 家長及普通班導師對於國小資源班學生接受服務-學習教學方 案之接納態度與評價如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中重要的名詞包含「服務-學習教學方案」、「資源班學生」

與「自我概念」,茲將上述名詞之概念性定義及操作性定義詳列如下:

壹、 服務-學習教學方案

「服務-學習」源自於「志工服務」的概念,但兩者並非完全相 同。「服務-學習」與「志工服務」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服務-學 習」強調「服務」與「學習」並重,結合杜威的教育理念「經驗學習」、

「從做中學」,藉由有系統的課程與教學,利用「服務」的實作練習,

強化學習成果,體驗學習的意義;透過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在服務-

學習過程中反思,同時培養學生利他之情懷。在這過程中,受惠的並 不只有被服務者,而是被服務者及服務者雙方互惠,共同成長、學習

(黃玉,2001)。

7

另外,服務-學習的場域及服務對象,多以社區內的機構及個人 為主,將學習與社區服務結合。透過有意義的社區服務,學生能實際 運用所學,公民意識與知識學習,兩者相輔相成 (National Youth Leadership Council[NYLC], 2009))。

本研究中的服務-學習教學方案,乃研究者參考國民中小學服務 學習手冊後,設計的服務-學習教學方案,引導資源班學生應用所學,

參與社區服務,並在服務中反思、成長,拓展其生活經驗,並將所學 類化至真實生活環境,期能提升資源班學生之自我概念。

貳、 國小資源班學生

資源班是因應近年來特殊教育推動「回歸主流」趨勢而生的措施,

服務的學生不特定針對某一障礙類別,只要在學習、行為、生活適應 上有其特殊需求的身心障礙學生,經各縣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 輔導委員會(以下簡稱鑑輔會)通過後,便可在分散式資源班接受各 項直接或間接的服務,這樣的安排可減少隔離式特教班的標記作用,

讓特殊學生在「最少限制」的條件下,接受所需的特教服務(孟瑛如,

1999;張蓓莉,1989)。

本研究所指的「資源班學生」指 102 學年度就讀台中市某國小,

經台中市鑑輔會鑑定安置於分散式資源班的學生共五名,就讀年級及 障礙程度分別為:三年級學習障礙兩名、四年級學習障礙兩名、六年 級輕度智能障礙一名。

參、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指個體對自我生理、智能、情緒、人際 關係等狀況之覺察,進而影響個體之外顯行為;同時個體外顯行為的

8

結果與得到的評價,亦會影響到個體對自己的看法,形成個體的自我 概念。自我概念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經由後天的社會化而來(張春興,

2001;黃德祥,1994;Dusek, 1996)。

本研究以倪小平(2004)所編製的「國小學生自我概念量表」之 研究對象得分代表自我概念之高低,此量表包括五個向度:

一、 生理自我:個體對自我生理狀況的瞭解程度,如外貌、體態、體 能、健康狀況等。

二、 心理自我:個體對自我情緒狀態、優缺點的覺察程度。

三、 家庭自我:個體對自己與父母、家人、兄弟姐妹間的相處及互動 情形之覺察程度。

四、 學校自我:個體對自己在校與師長、同儕、朋友的互動關係之覺 察程度。

五、 道德自我:個體對自己的道德感之覺察程度。

此五層面得分越高,表示學生在該向度的自我概念越高,反之則 越低。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