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mentor 和認知師徒制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有很多策略,而本節將特別針對本研究的策略,進行探討mentor 和「認知師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Brunkhorst、Brunkhorst、Yager、Andrews 與 Apple(1993)指出科學教師培育是目 前公認改革科學教育的關鍵點。吳清山(2006)指出,綜觀師資培育的發展,專業是師 資培育的核心理念,這種教學是專業的看法,奠定教師專業化的基礎。

NRC(1996)提出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必須達到四項標準:

標準

A

: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透過探究的觀點和方法來學習必要的科學 內容。

標準

B

: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整合科學、學習、教學法和學生特性的知 能,也需要把這知能運用於科學教學上。

標準

C

: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解與能力。

標準

D

:自然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計劃,必須是一致的以及整體的。

科學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要求達到這四項標準,標準涵蓋從師資培育的開始延伸至 教學現場教學的專業發展,甚至是擁有終身學習的知能。而專業是師資培育的核心理

念,此種理念引導師資培育機構,長期致力於職前教育和在職進修教師專業素質的提 升(吳清山,2006)。而我們遵循著這標準要如何建立科學教師的專業呢?

NSES中指出如果教師自己本身從未經歷過,其科學的觀點以及如何學習科學是幾 乎不可能在學校中傳達給學生的(NRC,1996),而在現今的師資培育課程中,內容知 識和一般教學知識是養成階段一定會有的,但要考慮學生和環境的PCK(PCK)呢?這 凸顯出如果要讓職前教師擁有探究教學的PCK,在師資培育階段,就要讓職前教師實 際去教學,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學習,促進建構與理解出自己的PCK。

Guskey(2000)從文獻的研究中,提出「師徒制」就是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之一。經由 這些專業發展模式的運作,有助於科學教師的成長。陳嘉彌(1997)指出「師徒制」強 調情境的教學,以學校的環境來幫助實習教師在情境的脈絡中學習,以建構改變其對 教學知識、技能、自信心與自省的能力,「師徒制」對實習教師來說,除了對教學生涯 成長有實質的幫助,還可以提早熟悉與適應真實的教學,更由於師傅們的刺激,會造 成行動性的反省。從文獻中發現師徒制的施行能有助於學習者的知能,且實習輔導教 師扮演著極重要的角色(陳嘉彌,1997;賴慶三、濮世緯,2006;Koch & Appleton,

2007)。賴慶三、濮世緯(2006)還發現自然科實習輔導教師的PCK(PCK),可以有 效增進實習教師的自然科教學體驗與成長,且其知識管理也較精熟有效率,能夠啟發 實習教師的專業發展。國內學者談到實習輔導教師多引述mentor的文獻資料(張德銳,

1996;陳嘉彌,1998a;黃嘉雄,1997;林梅琴,2007),主要是輔導實習教師得到專 業的成長,而實習輔導教師也能獲得回饋和成長(蔡秉倫和湯維玲,1998;陳嘉彌,

2002)。或有學者以mentor來輔導初任教師或教學有困難的教師的成長(林俊彥、翁博 威,2009;張德銳,2009),稱mentor為教學輔導教師。

mentor一詞源起於希臘史,荷馬史詩奧德塞(Odyssey)的神話故事。故事中Odysseus 因赴特洛伊征戰,將其愛子Telemachus托付給好友Mentor,Mentor在此故事的角色,黃

嘉雄(1997)分析出主要角色責任,並引申實習輔導教師同樣要有這些責任:一是「受 託的夥伴」,要保護、照顧與指導Telemachus;二是「新手的監護人」,伴護Telemachus 出航,協助他化險為夷;三是「行為的榜樣」,雅典娜化身為Mentor在尋親過程中,處 事與應對充滿智慧,自然成為Telemachus的榜樣;四是「智識的啟迪者」,雅典娜化身 的Mentor會指引Telemachus試著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而增長智識;五是

「諮商者和支持者」,對於Telemachus想問父親的下落而徬徨無助時,給予像心理諮商 的方式給予言語和心理的支持;六是「意見的協調者」,做為神的雅典娜也需要和眾神 討論與協調如何給予Telemachus幫助,讓他們父子能幫助王子奪回王國,最後展現協 調的能力,讓君民力下和平誓盟。在此故事中Mentor擁有豐富智識能力,其受好友之 託而肩負重任,照顧好友的妻子與小孩,在照顧友人小孩的歷程中,不僅能當年幼者 的榜樣,還能協助其學習與成長,使他成為擁有智識能力,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是值 得信賴的人。

因此,由故事Mentor所扮演的角色,Mentor一詞漸漸被定位為輔導生手入行、輔導 專業發展的「良師」,而在1990年代初期,國內的教育學者引入於教育實習之中(熊同 鑫與張文華,2006),就從此以「mentor」被沿用稱為教學輔導教師或實習輔導教師,

或以「曼托」一詞來當作「mentor」(熊同鑫與張文華,2006)。「mentor」係指能夠 提供在教學上有系統、有計畫的協助、支持或輔導之資深優良教師而言;受輔導的教 師可能為實習教師、初任教師或教學有困難的教師(張德銳,2009)。本研究希望藉由

「mentor」其豐富的教學知能來協助與輔導職前科學教師科展製作的探究教學,使其專 業成長。

隨著認知心理學的興起,結合認知心理學之概念和傳統技職教育師徒制的概念的

「認知師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或稱「認知學徒制」,逐漸被使用,「認 知師徒制」的概念是,強調藉由師傅的教導,學徒能主動及不斷的反省學習(陳木金、

陳添丁,2006)著重思考技巧的啟迪(鄭晉昌,1993)。

陳木金(1995)指出,「認知師徒制」的教學模式,非常適合應用於學校文化體系 的教學活動及培訓人才課程。

吳清山、林天佑(1999)指出「認知師徒制」可以讓新手於學習過程中主動建構知 識,因為其師法傳統師徒傳授技藝的模式,讓具有實務經驗的專家引領新手進行學 習,經由專家的示範和講解,以及新手的觀察與主動學習,在一個真實的社會情境脈 絡下,透過彼此的社會互動而學習的過程。

周春美、沈健華(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職前教師在校所學習之教育專業知識不 僅非常重要,欲習得專家教師面對複雜的教學情境所擁有的捷思、隱默性知識及實踐 智慧,也必須進入實際教學情境,由認知學徒制的情境學習中去學習專家的思考風格 及實踐智慧。所以認知師徒制教育實習輔導活動具有教師職業角色發展功能。

因此,綜合上述,在我國培育職前科學教師採用「認知師徒制」學習,是可以透過 專家教師的教導,不僅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建構自己的教學知能,也能不斷反省成長。

國外學者Collins、Brown 與 Newman(1989)指出「認知師徒制」(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核心有三:「modeling」、「coaching」和「scaffolding」,旨在幫助 學生透過觀察過程和實施的引導和支持,獲得整體的認知和後設認知技能。Collins、

Brown 與 Newman(1989)認為「認知師徒制」強調概念與知識在過程中的運用,在 情境中學習知識、概念的深層理解及解決問題,聚焦於專家過程和情境學習,期望可 以解決生硬的技能和惰性知識,也聚焦於引導式的認知與後設認知的學習經歷。另 外,也提出三個學習策略循環:其中「闡明」(articulation)和「反思」(reflection)

可 以 幫 助 學 習 者 聚 焦 解 決 問 題 的 專 家 觀 察 和 自 覺 問 題 解 決 的 策 略 , 而 「 探 索 」

(exploration)可以讓學習者學習問題解決的過程知能和學習獨立解決問題。

「認知師徒制」核心之一的「modeling」教學,乃強調由專家展示任務,經由專家 利用基本概念和程序性知識啟發和控制任務的過程,專家讓每個目標流程皆顯而易 見,使生手可以觀察並建立一個概念模型,在情境中觀察與主動學習的一種師徒制學 習策略。

而另個核心是「coaching」教學,主要係以生手進行任務,在歷程中專家教師提供線 索、鷹架、回饋、提示等,專家教師也會引導生手忽視的任務或已知卻暫時被忽視的 部分,讓生手的表現更接近專家的表現,這種由生手進行任務,專家教師在旁觀察以 隨時介入指導的一種師徒制學習策略。

還有個核心是「scaffolding」,是指可以支持教師,讓教師提供給學生,幫助學生完 成任務,這支持可以採取何種形式的建議或幫助。

本研究選擇具有實務經驗的專家教師當mentor,以認知師徒制的學習策略來幫助職 前教師,採取modeling結合coaching的科展製作活動的教學,並以五階段的探究架構為 scaffolding,幫助職前科學教師進入教學現場教導學生科展製作的探究活動,引領職前 科學教師進行探究教學知能的學習,並讓職前科學教師於歷程中闡明自己的教學策 略,以mentor的指導和學生的表現與回饋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期望職前教師能從 中探索,對探究教學的PCK有所理解與成長,並能發現探究教學歷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和問題,給師資培育機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