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品味」甜味:菓子多樣化用途

第四章 新味覺文化的浸透

第二節 「品味」甜味:菓子多樣化用途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如香蕉、鳳梨、木瓜等臺灣所盛產之水果。第二章曾討論到臺灣在清代時期,以 水果製造蜜餞,並加入糕餅,以增添糕餅風味,以及第三章論及,來臺灣發展的 日本的製菓業者,即是相中臺灣頗負盛名之水果,融入菓子製造,反銷回日本,

因此這項得獎結果,並不讓人意外,由水果包裝下的菓子正是臺灣菓子的特點。

從來臺發展的日本製菓業者之獨到見解,以及此次臺灣獲獎菓子的例子來看,共 同形塑出臺灣菓子的形象。另一方面,臺灣傳統的糕餅並未在此次獲獎名單中,

顯然以融合日本製菓技術,較受到評審委員的喜愛,換句話說,具有臺灣特色並 結合日本菓子之製法,才能在菓子品評會中脫穎而出。另外值得一提的,第三章 曾討論到,因在臺灣製菓業發展成功,進而將工廠擴建回日本的新高製菓商會,

在此次品評會中,以香蕉牛奶糖獲得一等賞金牌的殊榮,54可以證明臺灣的新高 製菓正式進入日本的菓子市場,稱得上是菓子界的「臺灣之光」,說明以臺灣香 蕉製成的牛奶糖,在日本已有一定的知名度與消費佳績。

表 4-1-3、第 7 屆全國菓子飴大品評會臺灣得獎記錄

賞牌 產品 地點 負責人

1 等賞金牌 高砂乾バナナ(芭蕉) 臺灣 田中卯一郎

高砂パイナップ(鳳梨)羊羹 臺北市 福田春吉

バショ-(芭蕉)羊羹 臺北市 岩松光次

おいしい(美味)菓子 臺灣 林求

木瓜糖 臺北市 周元乞

蘇澳羊羹 臺灣 中村貞一

2 等賞銀牌

櫻羊羹 臺灣 安富大助

ヒノキ(檜)飴 臺灣 內藤福次郎

3 等賞銀牌

溫泉羊羹 臺灣 鹽川正吉

資料來源:岐阜菓子業組合聯合會主催,《第七回全國菓子飴大品評會 第八回全國菓子飴業者大 會事務報告書》,頁 52-80。

第二節 「品味」甜味:菓子多樣化用途

從前節有關廣告宣傳的討論,窺見製菓會社(業者)為了使得新的菓子食品 快速地融入臺灣飲食生活,以獲得民眾對自家商品的認同,無不絞盡腦汁想出各

54 報告書中,新高製菓商會所列之縣別並不是臺灣,而是東京,因此未將列入表中,特此說明。

參考岐阜菓子業組合聯合會主催,《第七回全國菓子飴大品評會 第八回全國菓子飴業者大會事務 報告書》,頁 5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種廣告花招,來刺激民眾購買慾望,不但可藉由活動宣傳增加話題性,加深民眾 對製菓會社(業者)的認識,以及產品的瞭解,在廣告宣傳的同時,在有意無意 之間,營造食用菓子的氛圍,也就是說,為了什麼樣的目的,來食用菓子?清代 臺灣雖然有與部分日本菓子相仿的食品,如:糕餅、蜜餞等,但仍無法完全地劃 上等號,兩者存在不同的差異性與用途。

食品若要進入民眾日常生活,首要條件即為飲食目的,是基於何種原因,引 起民眾想要食用該食品的慾望。因此,宣傳新食品菓子的同時,必須構思、想像 食用菓子的藍圖,換句話說,讓民眾認識菓子的食用目的、用途,或是以某一噱 頭、用詞的廣告行銷、包裝而吸引、誘惑,以勾起購買慾望。另一方面,日治時 期日臻於成熟發展的各式休閒活動,成為菓子業者鎖定規劃的食用情境。除此之 外,新食品的出現,通常會引領出不同以往的飲食氛圍。因此,本節將以「品味」

菓子為中心,試圖勾勒出日治時期菓子所帶動飲食用途與氛圍。

(一) 菓子的飲食特色

第二章第二節討論日本菓子歷史發展時曾提到,約至室町時期,菓子成為「點 心」的代稱,作為正餐之間所食用的「間食」或是飲茶的茶食。日後發展的結果 顯示,菓子、間食與點心,這 3 個詞彙的使用,幾乎已沒有太大的區別性,關於 這點,可以從臺灣總督府所編纂之教科書窺知端倪。日本治理臺灣約半年後,即 明治 29 年(1895)11 月,由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編纂的《臺灣適用作法教 授書》一書,第 1 章第 16 課〈飲食物需留意之事〉提到,菓子與其他點心必須 按照間食的時間食用。55顯現出臺灣總督府欲透過教化的方式,告知臺灣人民適 當日常生活習慣與倫理道德觀,以達成德性涵養的目的。而正確的「按時食用」

飲食時間觀,正是需要從小培養,利用教育的灌輸,使得孩童明瞭菓子、點心的 食用特殊性,並非隨意而食,而是有特定時間的限制。所謂的間食時間,為每日 下午 2 時。

確立兒童正確的菓子飲食觀後,繼而所要探討的是,日治時期菓子食品的飲 食用途。就目前筆者掌握現有的史料來看,日治時期菓子食品的用途主要分為兩 種:

(1) 社交禮儀

55 臺灣總督府民政局學務部編纂,《臺灣適用作法教授書》(1895 年原刊),頁 12,收於阿部洋 編,《日本植民地教育政策史料集成(臺湾篇)第 36 卷》(東京:龍溪書社,2008)。此教科書的 教育目的,乃是為了讓臺灣人學生瞭解正確的日常生活方式,以朝向文明的禮儀為宗旨所編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人與人接觸、親近或是交流,少不了利用一些中間物,作為拉近人與人之間 距離,提高彼此親切感之媒介。而菓子最常被用來當作新年歲暮時節往來的贈 品,成為傳達「禮輕情意重」的重要媒介。每當新年歲暮之時,《臺灣日日新報》

會有送禮推薦的專題,甚至會分成幾天刊登新年歲末贈禮的一系列報導,教導讀 者如何選擇禮盒,推薦適合贈送之物品,以及所需注意事項。

有小孩的家庭裡,洋菓子類乃是相當適合當作贈物之用,而 1 元左右的價位 已算是相當講究的,如森永的薄荷牛奶糖,20 打入 1 箱 75 錢,對小孩子而言,

已是相當優秀的贈物。56

拜訪有小孩的家庭,洋菓子類乃是最適合不過的,如風月的夾心酥 1 罐 70 錢,購買 2 罐適合當作禮品。作為禮物之用的森永牛奶糖,為能夠保存的特製品,

1 盒有 60 錢與 1 元 20 錢兩種價位。57

從上述引文,歸結出拜訪有小孩的家庭,攜帶洋菓子禮盒乃是最適合不過的,雖 然報導之中,多少帶有置入行銷之嫌,但若撇開產品推薦不談的話,1 元左右價 位已是相當講究的禮盒,對於價位高低不知如何選擇的消費者而言,是重要參考 的依據。而製菓會社(業者)也會在新年歲暮期間,在《臺灣日日新報》上刊登 菓子禮盒的廣告,供消費者參考。因此,透過新聞報導與廣告刊登的雙管齊下,

不僅向讀者傳遞送禮時節已到來,同時達到宣傳產品的目的。雖然無法獲知對讀 者的影響力大小,但菓子業者與媒體,已然勾勒出菓子食品的新用途。

然而選擇菓子作為禮品時,必須要注意到保存期限的問題,日本傳統的生菓 子由於保存不易,因此較不適宜作為歲暮年始的贈物之用,而各菓子店裡所賣的 勅題新年菓、干支菓等應景菓子,屬於干菓子,無保存不易之缺點。勅題菓子 1 組 15 錢左右,若作為禮品之用,1 盒裝入 10 組至 20 組,較為合宜,而小孩子 多的家庭,以耐存的洋菓子最為適合。58另一方面,比起視覺的優美裝飾,味覺 上的美味口感更為重要,也較為實際,乃是作為禮品的菓子必備的。生菓子與海 綿蛋糕不易保存的缺點,使得屬於生菓子的羊羹,雖然位居和菓子中的首位,仍 不敵容易保存的洋菓子。59菓子保存期限的長短,成為重要參考依據,畢竟非新 鮮食品,若不小心而食,後果不堪設想,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更是應當要注意 的細節。

人與人的交流之中,上述的社交禮儀,呈現出個人與個人的互動人際關係模 式,透過禮尚往來的餽贈行為,使彼此間疏離感不再。然而,在選擇作為禮盒的

56 〈歲末の贈答品(二)洋食料品〉《臺灣日日新報》,1914 年 12 月 12 日,7 版。

57 〈歲末の贈答品(七)贅澤な方のお宅へは〉,《臺灣日日新報》,1916 年 12 月 5 日,7 版。

58 〈暮の買物は(七)如何な物がいゝか〉《臺灣日日新報》,1917 年 12 月 23 日,7 版。

59 〈贈答始まる(五)先方を見て品を贈れ〉,《臺灣日日新報》,1918 年 12 月 16 日,5 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菓子食品,有其應注意的事項,若食品不新鮮,就算是外觀多麼漂亮,或是口感 美味的菓子,對送禮者而言,容易產生尷尬的窘境,是不禮貌的行為,對收禮者 來說,不但對送禮者的印象扣分,且對於人體健康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

選擇正確的禮盒,不但可以達到「畫龍點睛」之功效,甚至為己身的人際關係加 分。

人際關係的活絡,當然不僅限於個人之間,群體與群體間的互動亦是頗為頻 繁。其中,慰問袋中的菓子,即是屬於社交禮儀關係中的第二種互動模式,即群 體間的餽贈行為。第二章第二節提到,砂糖為菓子組成不可或缺的原料,而砂糖 對於醫治疲勞特別有效果,因此,在日俄戰爭時,送至戰地的慰問袋深受士兵的 喜愛,尤其是菓子,被視為深陷嚴峻艱困戰爭之中的一帖良藥,食用它有提神之 作用。

戰事的苦悶,此時士兵幻想若能喝到 1 瓶酒,吃到 1 袋菓子,也是一件幸福 的事。而慰問袋現身於戰地,滿面鬍子的 6 尺男子士兵,也像兒童得到喜歡的東 西欣喜,雀躍不已。60

因此,送至戰場的慰問袋裡通常會放入菓子食品,作為士兵的精神食糧。而在臺 灣島內使用慰問袋,最初的例子,即是 1910 年代臺灣總督府的理蕃事業。這對 於初乍來臺灣的日本人而言,面臨山區作戰的重要考驗。臺灣總督府自 1910 年 代起,進入臺灣山區展開理蕃事業。由於臺灣山區山勢險峻,日本軍隊面臨更為 嚴苛的挑戰,諸如:道路開鑿、斷崖峭壁等,軍隊的物資輸送不若往常順遂、便

因此,送至戰場的慰問袋裡通常會放入菓子食品,作為士兵的精神食糧。而在臺 灣島內使用慰問袋,最初的例子,即是 1910 年代臺灣總督府的理蕃事業。這對 於初乍來臺灣的日本人而言,面臨山區作戰的重要考驗。臺灣總督府自 1910 年 代起,進入臺灣山區展開理蕃事業。由於臺灣山區山勢險峻,日本軍隊面臨更為 嚴苛的挑戰,諸如:道路開鑿、斷崖峭壁等,軍隊的物資輸送不若往常順遂、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