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問題導向學習

距離零障礙;(2) 學習資源多樣性;(3) 教材選擇多樣化;(4) 學習方 式互動化;(5) 學習時間彈性化。

顏春煌(2010)亦指出網路教學的優點為:(1) 隨時隨地學習的彈 性;(2) 可以滿足各種學習的需求和習慣;(3) 擴展學習的機會與範圍;

(4) 有快速變更的彈性;(5) 節省時間和金錢。

綜合上述,網路教學的優點為:不受時間、空間的侷限進行學習,

透過網路資訊滿足各種需求,並藉由網路特性可讓不善表達的學生進行 學習並和團體進行合作、互動之學習,能更快更有效率的幫助學習,減 少資源的浪費、配合各學習者狀況可自行調整學習時間、透過情境模擬 等方式能提高學生學習動機進而提升學習成效。

然而,光有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沒有使用正確的教學策略,對於 學生的學習無疑是沒有幫助的,在網路環境中藉由網路的特性可協助達 成即時互動和討論的活動,而本研究欲採用在網路環境中藉由情境產生 問題,讓同學彼此討論來建構知識,故選擇問題導向學習策略來進行研 究。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問題導向學習 問題導向學習 問題導向學習 問題導向學習

一、問題導向學習的起源與推廣

問題導向學習起源 1910 年,為 Flexner 所提倡的教育改革理念,強 調獨立學習與問題解決的構想(林真瑜等,2010;林真瑜等,2008)。

此外,問題導向學習更來自於 John Dewey 的信念:教師應引導出學生探 究與創造本能,教導學生學習,根據學生在校外的經驗、興趣來調整課 程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引自周天賜譯,2003)。1960 年末加拿大 McMaster 大學給予完整應用,當時醫學系學生對於知識無法運用於真實病例中和

10

對於所學習到的知識感到抽象,Barrows 教授因而提出問題導向學習

(Barrows & Tambyln, 1980)。這樣的教學策略在於醫學教育中得到了廣 大的迴響,陸續在各學校發揚光大,如美國的 New Mexico、哈佛等,現 在為 WHO 和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認定的必要的教學教育課程(蔡哲嘉,

2008)。然而,此問題導向學習基於發現學習 (discovery learning) 與個 案研究 (case-study) 之根基上,為學習者開創了更適切的學習目標,並 在 1970 到 1980 年間漸漸推廣到其他國家。且其應用的範圍很廣,舉凡 商業、法律、教育、土木工程、倫理課程等,幾乎都有使用到問題導向 學習策略(教育部,2007;劉永泰,2011)。

問題導向學習應用廣於中小學教育始於美國阿拉巴馬大學的

Bioprep Program,此計畫運用醫學教育的問題導向學習方式來應用於中 學生的生物課程(引自謝家豪,2007)。由於問題導向學習可以改善學 生表現,開始被重視,其中以 VIE(Ventures In Education)努力推廣到 全美的中小學並協助學校訓練教師如何使用,且鼓勵其他學校將問題導 向學習應用於其他學科上,爾後問題導向學習才廣泛的被中小學應用

(Delisle, 1997)。而國內最早於 1990 年代從醫學院開始採用,例如台大、

長庚、成大醫學、陽明大學,除了用於醫學教育外,相繼開始有學者應 用於中小學各領域之教學上,並開始相關研究(梁繼權、呂碧鴻、李明 濱、謝博生,1999)。

二、問題導向學習定義

國內外學者對問題導向學習定義,所闡述觀點和見解稍有不同,研 究者將國內外各學者對於問題導向定義整理如表 2-1 所示:

11 觀察、分析、找尋他們的需求(Huang & Chuang, 2008; Hung、Jonassen &

12 Liu, 2008; Lähteenmäki & Uhlin, 2011)。

研究者整理眾多學者提出對於問題導向學習之見解,得到下列幾項:

(1) 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林真瑜等,2008;俞雅珊、張景媛、

范德鑫,2009;Bridges, 1992);(2) 能幫助學生發展批判性思考、推理 及決策的能力(吳清山,2002;湯麗君、蔡宗宏、蔡長書;2008;ChanLin

& Chan, 2004);(3) 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並藉由合作解決問題,

並且在解決問題中建構經驗(俞雅珊等,2009;Huang、Liu & Chang, 2012);

(4) 教師是觀察者和促進者,在角色上要調整成為輔助者,而非主導者

(俞雅珊等,2009;鍾靜等,2010)。

亦有學者對於問題導向學習提出另一種觀點,分別為:(1) 在於教 與學的過程中,學生需對於問題本身提出疑問、假設以及回答問題

(Donner & Bickley, 1993);(2) 學生必須負擔起學習的責任,教師為指 導後設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王千倖,1999);(3) 學生以主動學習為主,

來尋求解決的答案和方式,非單純的背誦(周天賜譯,2003)。

因此,問題導向學習有別於一般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是以學 生為中心,強調於學生主動學習,並藉由合作學習與問題解決,學生在 老師的適時導引下,從練習中學習如何發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的能力,在處理問題的過程,自行搜尋資料而得到必要的知識,而教師 的角色則由傳授者轉移為協助者來促進學生的合作和學習(周天賜譯,

2003;洪榮昭、林展立,2006;湯麗君等,2008;鍾靜等,2010;Donner

& Bickley, 1993)。 四、問題導向學習理論

由闡述中得知,問題導向學習是讓學生從情境中去發現、找尋問題 所在,並藉由小組合作、討論中去建構出自己的知識,最後來解決問題。

因此研究者以建構主義、情境學習、合作學習三項來分別述之問題導向

13 學習的學習理論,以下分項述之:

(一) 建構主義

建構主義是基於 Piaget 的研究,是一門研究科學和學習的門 徑,它提供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認知、詮釋和影響學生在科學和其 他學科的學習(張世忠,2010)。建構主義中,Vygotsky 提出了「近 側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和「鷹架」

(scaffold)來對於建構主義做進一步的闡釋(Schunk, 2012);近 側發展區為:由獨自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層次與由在成人 輔導下,或在與能力較強的同儕合作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潛在 發展層次之間的距離(林政德,2005);而鷹架為:符合學習者認 知層次的支持、導引和協助,以幫助學習者由需要到協助到逐漸 能夠獨力完成某項任務,由低階的能力水準發展到高階的能力水 準(孫春在、林珊如,2007)。

然而,知識不代表一種客觀實體,不能直接傳達給學習者,

是經由心靈的建構所產生(朱則剛,1994),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

必須自己建構知識,其意義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以小組合作 方式,與同儕間互相討論發現問題,主動參與及解決問題並與小 組協商、互動的過程中去產生多元的觀點,且透過同化和調適來 獲得新知識的建構(林真瑜等,2008;姚乃慈,2004;張世忠,

2010;張杏妃,2000;黃政傑,1997)。

此外,除了以現有的知識為基礎對新的知識加以詮釋外,必 須透過與他人間的互動、互相比較,修正自己的觀點並產生新的 知識,來補足原本不足的地方,以便完成學習(尹玫君、王亭茵,

2006;孫春在、林珊如,2007)。

由上述可知,建構主義主要是以學習者經由主動學習和透過

14

與小組成員間互相討論等動作,去修正自己的觀點並建構出屬於 自己的知識內容。

(二)情境學習

情境學習為:知識是情境脈絡化,是受到它被使用的情境、

文化和活動所影響的,因此學習者必須在知識所使用的情境脈絡 中,學習知識的應用,提供學習者一個真實情境,以利學習者進 行學習。(林真瑜等,2008;姚乃慈,2004;Alessi & Trollip, 2001)。

情境學習強調「情境的重要性」,其理念為學習者身處環境中 的互動歷程,在教學上著重的是如何提供學習者一個主動建構知 識的環境(陳怡穎,2007;謝沛珊,2005)。

McLellan(1996)則認為情境學習有三項因素:(1) 真正的工 作環境;(2) 真實性極高或類似的工作環境;(3) 影片或多媒體架 構的錨式情境脈絡。

由上述的情境理論與問題導向學習來說,一樣是特別強調以 真實世界的問題做為學習核心。和對事物知曉的歷程,包括了對 事物的注意、辨別、理解思考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及對個體事物 的辨別、認識、理解,而獲得新知識的歷程(張春興,1996)。讓 學習者去發現事實的真相,體驗教學者所設計的課程和在課程裡 面互動,融入課程的教學脈絡中來進行學習。

(三)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已被許多學者視為是一種經過設計的教學策略,讓 學生組成小組或團隊,鼓勵小組成員間互助合作,共同討論、探 究、思考、尋找答案及解決問題,提高個人或小組的學習成效進 而來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林政德,2005;張世忠,2000;

黃政傑、吳俊憲,2006)。

15

合作學習講求團隊關係,提倡團隊學習,故不管在認知、情意、

技能三大領域中,合作學習都是重要的教學法(張添洲,2000)。

然合作學習只是一個統稱,不同的學者依據作學習的理論,設 計出不同的教學策略,例如:拼圖法(Jigsaw)、合作結構法

(Cooperative Structures)、複合教學法(Complex Instruction)、共同 學習法(Learning Together)、團體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學 生小組學習法(Student Team Learning)等。合作學習對於同儕間團 體合作行為能促進成長,團體間藉由資訊和知識的交流,來發現錯 誤,互相矯正(林政德,2005;黃政傑、吳俊憲,2006;黃政傑、

林佩璇,1996)。

Johnson、Johnson 與 Smith(1994)指出合作學習具有下列五要 素:(1) 積極的互相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2) 面對面的交 互作用(face-to-face positive interaction);(3) 個人的績效責任

(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4) 人際和社會技巧(social skill);(5) 團 體歷程(group processing)。

綜合建構主義、情境學習和合作學習中可得知,問題導向學習 乃藉由情境呈現方式,引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讓學習者藉由主動 學習的情況下,和小組一起共同合作、討論、尋求問題所在和找尋 答案,並透過此學習和合作過程,建構自己的知識並解決問題。

五、問題導向學習優點與缺點

游光昭與蔡福興(2001)對於問題導向學習提出了下列幾項優點:

(1)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2) 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3) 培養 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創造思考能力;(5) 培養學生獨立探索、蒐集新知、

自我引導主動學習的能力;(6) 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及社會化協商 的能力;(7) 符合統整課程的觀點,能學習非單一學科的知識;(8) 學習

16

過程符合建構主義及情境認知等學習理論;(9) 問題解決反思過程,可 以訓練學生的後設認知能力。

Donner 與 Bickley(1993:297)指出問題導向學習的優點有:

(一) 對於學習更自然且對於學習包含了許多激勵形式。

(二) 學生在不拘一格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技能或知識。

(二) 學生在不拘一格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技能或知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