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防災態度

張春興(1996)提及態度為個體對人、事、物一種具有的持久性與 一致性的傾向,包含認知、情感、行動三種成分。

謝家豪(2007)認為態度是對某一事物的情感反應,會隨著各體信 念,驅使對每一事物產生特定的反應。

潘立超(2010)認為態度為各體經由學習後,對環境的人、事、物 產生了認知,形成了評價和感受,而表現出來的行為。

林潤榮(2005)指出人類對於環境的回應,是依據他們的現象和調 適的警覺,個人對事物的認知,會影響態度的形成,而產生決定性的影 響。

在教學而言,情境領域即是態度(張世忠,2010);而 Krathwohl(1964)

認為情景領域包含了:(1) 接受或注意;(2) 反應;(3) 價值判斷;(4) 價 值組織;(5) 價值性格化(引自張世忠,2010)。

然而,態度可能是個人單純的因素,了解態度能有助於改善所遵循 的方針,並且改進行為準則(Demarre´ et al., 2011)。

因此,態度是個體對於人、事、物經由認知產生的反應,包含了認 知、情感、行動三個層面,進而產生決定並影響後續結果。本研究中另 一重點為了解對於實施問題導向教學策略後,學生對於防災態度是否有 改變,是故對於防災態度再加以深入探討。

二、防災態度的來源

防災態度是從防災素養所區分出來,而防災素養是基於蔡慧敏、林

27

秀梅兩位研究學者闡述環境素養與防災教育之間的關連,並參考美國環 境素養評量小組提出的環境素養架構發展出防災素養架構(葉欣誠等,

2006)。而環境素養的構成雖未依傳統教育領域對於基本能力而區分為

知識、態度與技能,但其內涵和教育目標能歸納為知識、態度、技能三 項來給予個別定義和分類(江宛容,2008)。

因此,在防災領域中素養的內涵能以相同的原則給予不同型式的定 義與項目上,分別為「防災知識」、「防災態度」、「防災技能」三面向(吳 燿任,2007;葉欣誠等,2006)。

三、防災態度的定義

葉欣誠等人(2006)指出防災態度的定義為對於災害關心的程度,

災害嚴重性的知覺程度、對於防災救災所抱持的信念與價值觀,以及對 防災責任意識,包含積極防災態度與對災害的警覺性,能主動吸收防災 相關訊息,並參與防災、救災之演練。

教育部(2004)對防災態度的解釋為下列四項:(1) 主動關懷受災 民眾之生活;(2) 主動參與防災議題之討論;(3) 能分析災後復建應有的 態度和價值觀;(4) 能分析災害發生的原因並協助救災及重建。

四、防災態度的意涵

葉欣誠等人(2006)將防災態度分為三個面向,其各面向之意義分 別敘述如下表 2-6 所示:

28

表 2-6 防災態度三面向與敘述摘要表

項目 次項目 意義

防災警覺性 個人對於自身與他人安全的關心程度包含能意識到環境 中的危險因子,主動察覺周遭環境的改變,以及警覺環 境可能發生的災害

防災價值觀 個人對於災害與防災工作所抱持的信念,包含對自身與 他人生命安全的重視程度,能體認災害發生的必然性與 肯定防災工作的重要

防災責任感 個人對於防災工作應盡職責的認同程度,包含能認同並 積極主動承擔防災工作責任,及履行承諾完成防災準備 工作

資料來源:出自葉欣誠、劉湘瑤、于蕙清、賴莉屏、吳燿任(2006:45)

此外,教育部《防災教育白皮書》中,整合了民國 92、93 年「防 災科技教育改進計畫」的成果,其中將國中 1~3 年級歸為第三學習階段

(吳燿任,2007)。且葉欣誠等執行國內 95、96、97 年度防災教育計畫,

有顯著成果,在 98 年度師生防災素養檢測與成效評估計畫中指出,95 年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對各學習階段的學生與中小學教師擬定一套 防災素養,以作為各階段學生與中小學教師防災素養的檢測依據(葉欣 誠等,2009),其架構如圖 2-1 所示。

29

圖 2-1 防災素養架構圖

資料來源:出自葉欣誠、劉湘瑤、蔡敏慧、陳有德、葉亞涵、陳姿螢、張飛黃(2009:7)

然,葉欣誠等所發展之防災素養是 95-98 年度在經過多次國內專家 學者專家會談後所形成之共識。是故本研究採用葉欣誠等發展出來的防 災素養中之防災態度面向,在防災態度上,分為防災警覺性、防災價值 觀、防災責任感三個次向度,來做為編訂問卷項目之參考依據。

五、防災態度相關研究

研究者蒐集國內對於防災態度相關研究成果,如下所述:

(一) 劉侑青(2000)以災區國小四、六年級為研究對象,研究結 果顯示,低年級學生尋求地震知識的態度比高年級學生較為 積極。

(二) 王財隱(2003)以中部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 究結果顯示國小學生對於環境災害態度偏向積極且正面。

30

(三) 劉建華(2005)以全國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

防災態度呈現正向的表現;都會與非都會地區的學童在颱風 豪雨防災態度,呈現顯著差異;對於家長學歷高、對自然科 的興趣較多、閱讀自然科學頻率高,學童的防災態度表現越 好。

(四) 林曉君(2006)以國小五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分別用戶外 教學與傳統教室教學,在防災態度上戶外教學優於傳統教室 教學。

(五) 吳燿任(2007)以北中南東各區之國中與國小學生為研究對 象,研究結果顯示,防災態度趨向於積極;城鄉地區的不同 會影響防災態度的表現。

(六) 陳玉青(2008)以國中一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 示,學生防災態度前後測總得分達顯著差異,後測成績顯著 優於前測成績。無論是否遭受災害經驗、接觸相關災害書籍、

知識來源為何,研究結果為教學有利於改變學生的防災態 度。

(七) 潘立超(2010)以台南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 結果顯示,颱風與水患防災態度之間具積極且正向;是否常 閱讀有關地球科學方面的課外書籍有所不同之學童在颱風與 水患防災態度平均得分上有顯著差異。

從文獻中可知,防災態度呈現的結果皆趨於正向,不同學齡和地 區的學生會對防災態度有不同的表現。

31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防災教育與地震災害預防 防災教育與地震災害預防 防災教育與地震災害預防 防災教育與地震災害預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