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五節 教學活動設計

第五節 第五節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設計

本研究之實驗組以網路問題導向教學教案(詳見附錄六)進行教學;

對照組以傳統教室問題導向教學教案(詳見附錄七)進行教學。課程共 進行四週,一週一節課,共四節課。第一週實驗組進行網路操作教學以 及問題解決能力、地震防災態度前測。第四週進行問題解決能力與地震 防災態度後測以及對實驗組進行課程滿意度調查。課程內容及活動敘述 如下:

一、上課方式 (一) 實驗組

實驗組的上課地點為電腦教室,教師事先以亂數方式編排組 別,共八組,一組各四人。因在網路環境,座位順序無特別安排。

教師在上課時主要以影片、動畫等教材引導情境問題(詳見

47

附錄八)。學習單分為個人學習單一、二和小組學習單三(詳見附 錄九),個人學習單為當天上課與小組討論出結果後,將答案填答 在學習單上並上傳交回,爾後讓學生進行討論和尋找相關資料。

小組學習單三為在隔次上課前,小組一起討論出結果,將結果上 傳到在網站上,讓每組組員參考,最後由教師做最後的統整。

(二) 對照組

對照組的上課地點為一般教室,教師事先以亂數方式分好組 別,共八組,一組各四人。

教師上課時主要以傳統口述引導情境問題(詳見附錄十),之 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個人學習單為當天上課與小組討論出 結果後,將答案填答在學習單中並交回,小組學習單三為隔次上 課前,小組一起討論並尋找相關資料出結果並交回,爾後教師做 最後的統整。

二、教學步驟

兩組於教學過程中,皆採取相同教學步驟:

(一) 引導情境

以日常生活中可能發生的地震之災害情境問題,引發學生的 學習動機,讓學生對於問題產生激盪和討論。

(二) 問題分析

教學者對於問題加以解說,輔助學生對於問題的釐清。

(三) 發展規劃

學生透過分組討論,對於問題的情境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學 者輔助每組判斷和決策的方向。

(四) 探索及共享

學生依照分組後所分配的工作及任務,進行資料蒐集,待下

48

次上課,經由小組討論與成員間分享彼此搜尋到的知識。

(五) 討論連結

學生經由不同意見的討論、分享過程中建構出知識。

(六) 成果發表

其後各小組將問題解決的方式提出,和全班同學分享。最後 由教師做最後彙整工作,讓學生瞭解正確的學習步驟和過程。

三、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網站

分別在實驗學校的伺服器架設「防震災教育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網 c 站」、「防震災教育 Moodle 數位學習平台」兩個學習網,分述如下:

(一) 防震災教育網路問題導向學習網站

網址為 http://www.smsh.ntpc.edu.tw/ntnu/index.html

本網頁為主要的學習網站。裡面包含教學目的、情境問題、

討論區、與我聯繫。主要網站首頁如圖 3-2 所示:

圖 3-2 主要網站首頁圖

49

主要先教導學生對學習單做下載的動作,之後在本網站上利 用影片、動畫等教材進行情進問題的導引,然後引發同學的學習 動機,再藉由網站連結到討論區和相關資料進行討論和找尋答案 等學習活動。

(二) 防震災教育 Moodle 數位學習平台

網址為 http://203.72.114.78/elearning/course/view.php?id=42 主要網站的討論區已經連結到此網頁,學生藉由看完影片後 教師進行問題的導引和連結到此網站進行分組討論等動作,之後 討論完成後將答案再上傳到此網路學習平台上面。教師可藉由此 平台來對學生的學習單和討論區做巡視和檢查(詳見附錄十一),

如圖 3-3 所示:

圖 3-3 數位學習平台網頁圖

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