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隨著社會型態的快速變遷,國內政治經濟結構的明顯改變,在社 會壓力逐漸升高的環境下,情緒失控成為社會亂象的源頭。近年來,

台灣地區青少年情緒問題層出不窮,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顯示,

一般學齡青少年包含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都是情緒障礙的高危險 群,情緒或行為障礙的盛行率約在 5-10﹪(引自潘玫伶,2004)。教育 部統計2004年各級學校校園意外事件,其中學生自傷或自殺事件,導 致67人喪生、91人受傷,不但創下校園學生自殺自傷人數最高紀錄,

且學生自傷或自殺年齡也有下降至國小的趨勢(教育部,2004)。行政 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也顯示2006年青少年自殺已成為學生意外身亡的 第二名(行政院衛生署,2006)。董氏基金會於1998年對大台北地區2,321 位民眾所做「怒氣與健康現況調查」,結果發現十二歲以下的兒童每天 生氣的比例最高約有四成,而每天生氣的民眾則有較多的身體健康困 擾,同時會有憂鬱、焦慮,對別人有敵意及出現恐懼的負面情緒(葉 雅馨,1998)。

美國心理學大師 Daniel Goleman(1995)在其熱門暢銷書「情緒

智商」(Emontional Intelligence, EI)一書中指出,一般人總以為高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IQ)等於高成就,然而事實上高 IQ 不一定能 和高成就畫上等號,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 20%歸諸 IQ,另外 80%則受 情緒智力因素包含自我了解的能力,溝通能力與處理情緒的能力等影 響。在社會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成功者,除了具備卓越的專業知識 之外,其擁有的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忍受挫折的毅力和圓融的人際關 係等,才是其成功主要原因。根據一項對哈佛大學畢業生調查追蹤研 究發現,在社會上有很高成就的人,其在校成績不見得是成績較高的 學生(郭芳明,2007)。因此,在學校考試成績高並不見得將來的成 就一定較高,對於生活、工作、家庭的滿意程度也不是最高。因為情 緒智力較高的人,較情緒智力低的人更能察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

能忍受挫折,懂得抒解憤怒及焦慮等情緒。

前教育部長吳京認為,我國長久以來的教育制度,偏重於智力的 訓練,強調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學習,疏忽對情緒教育的重視,也 忽略了其他有助於個人建立完整的人格的相關能力的培養,例如情緒 控制、挫折處理及人際關係維持的能力等(引自郭芳明,2007)。此 種教育方式造成學童一旦面對壓力,例如:課業、同儕關係、家庭問 題等時,不懂得如何抒發負面情緒,調整自我情緒,往往會有情緒低 落、持續性緊張、憂鬱、焦慮,甚至偏差、暴力行為的產生。因此情 緒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調適與教養,對於青少年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而青少年處理挫折、控制情緒、與人相處的能力也會深深的影響其將 來的成就(張富湖,2002)。青少年擁有良好的情緒智力,對人際關 係、學業成就、領導能力、危機處理與生活適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

特別是在課業壓力逐漸加重的現實狀況下,其因應能力備受考驗,對 青少年的尋求個體獨特性與自我認知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蘇瓊

慧,2005)。有些青少年能穩定的度過,有些人卻陷入危機之中。

江文慈(2001)指出青少年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歲月,心智介於半 成熟時期、獨立與依賴性並存的矛盾時期,容易遲疑徬徨、憂鬱及焦 慮,情緒乃處於相當不穩定期。國小高年級學童正值青春期前期,剛 剛脫離兒童時期卻未完全成熟於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心理兩方面都 面臨著人生中最巨大的變化,生活中許多無形的壓力是自己或旁人都 無法覺察的,但他們卻可以藉合宜且適量的休閒參與加以紓解得到放 鬆,使負面情緒得到出口,提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從發展的觀點來 看,兒童青少年時期的休閒參與將影響其成年後的休閒偏好(張文禎,

2002)。眾多的休閒參與已經被證實有助於個人的情緒智力,如研究指 出運動休閒參與與情緒調整呈中度正相關,並可降低個體的焦慮及沮 喪、增進自尊及自我概念及減緩生活壓力、改善情緒狀態,高身體活 動量者的情緒智力調適能力及表現皆較佳(范振義,2006;廖昶甯,

2005;蘇瓊慧,2005)。洪麗遠(2005)針對有情緒障礙的國小中年級 學童實施閱讀治療,結果顯示個案在「兒童情緒智力量表」有正向的 改變,在情緒管理歷程有明顯的質變。音樂、繪畫及舞蹈等技藝性休 閒參與,對於個人情緒皆有舒緩及輔慰的作用,亦能增進個人情緒調 適能力、人際關係的互動、自我激勵與自我肯定,參與這些藝術活動 促進自尊、自我信心、自我認同和成功的感覺,而這些正向的自我概 念,使得兒童能夠發展足夠的壓力管理技能(李瀚倫,2003;郭世和,

2005;傅娟芬,2004)。因此,休閒參與對於青少年的情緒智力正如嚴 祖弘(2001)指出的,對青少年而言,規律的休閒參與可以幫助自我 概念的發展、增強自我尊重、培養守紀律的態度、增進社交能力等利 益。國內各研究指出情緒智力程度會因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林淑 華,2002;劉清芬,1999),且國內將各類型休閒參與活動對情緒智力

的影響作一統整,以求了解整體性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關係的研究並 不多,僅有呂有仁(2006)以嘉義地區青少年為對象所作的研究一篇,

鑑此,本研究將以以工業發展為主的大都會地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為對象,除了解與農業為主的嘉義地區學童的情緒智力發展、休閒 參與類型上的差異,並將都會地區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關係做一全 盤性的研究。

所以,本研究將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及其情緒智力的 相關性,有助於瞭解休閒參與對國小學童情緒的幫助價值,藉以讓國 人重視學童的休閒參與,並提供教育單位規劃學童休閒活動的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背景,欲達成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情形。

二、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

三、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因循上述研究目的,提出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類別、項目為何?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程度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的情形有何不同?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有何不同?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為何?

六、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對情緒智力的預測情形如何?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問題三、研究問題四、研究問題五、研究問 題六,提出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1-1 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1-2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1-3 不同休閒教養方式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著水 準。

2-1 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著水準。

2-2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 著水準。

2-3 不同休閒教養方式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 著水準。

假設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達顯著水準。

假設四: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對情緒智力的影響達顯 著水準。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就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三方面,分別說明研 究的範圍及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高雄市市立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為本研究的取樣對象。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主要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

並探討在個人背景變項上的差異,以及休閒參與類別、休閒與項目 對情緒智力的影響情形。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樣本所選擇的對象僅限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包含私立、

國立或特殊學校學生。因此所做研究結果的推論僅限於高雄市的國 小高年級學童。

(二)

研究內容的限制

從文獻探討得知,影響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因素廣泛,其他 可能和本研究變項無關的因素將不在研究探討範圍內。

(三)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非介入性實驗測量,且學童在填答時可能受到個人感觀

、情緒或態度等難以避免的因素干擾,因此在進行推論及解釋時宜 審慎考量。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包含休閒參與、情緒智力、家庭 社經地位、父母休閒教養方式等分別界定如下:

一、休閒參與(Leisure Participation)

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內,所參與活動的類型及 頻率。本研究以陳枝樺(2004)參考國內外學者並與國小教師進行討 論後,編製而成「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問卷」,採主觀分類法將51項休閒 活動分類成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 化型等六種休閒參與類型,該類別休閒活動參與的平均得分在2.4(含)

分以下者為低參與頻率,平均在2.5(含)分以上者為高參與頻率。

二、情緒智力(Emontional Intelligence, EI)

個體經由對自身或他人情緒的覺察、瞭解、思考、推理、判斷後,

據以積極地表達、反應、調整與反省,進而促成個人情緒與理智的發

據以積極地表達、反應、調整與反省,進而促成個人情緒與理智的發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