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 之關係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 之關係研究"

Copied!
1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洪煌佳 博士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 之關係研究

研究生:張品卉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

(2)
(3)
(4)

謝 誌

回首兩年的研究所歲月,除了工作、家庭、學業三方面的煎熬外,

又歷經懷孕、 生子的歷程,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如今能完成論文、順 利畢業,我衷心的感謝這一路上幫助我的人。

首先,最感恩指導教授--洪煌佳老師的耐心教誨,在研究的路上 不斷的啟發我、指引我正確的方向,老師嚴謹治學的風範,更讓學生 銘記在心。此外也要感謝盧正崇老師、周財勝老師兩位口試委員對本 論文的細心斧正與勉勵,讓我獲益匪淺。

也感謝研究所中同甘共苦的同學們碧珠、素貞、慶琦、癸享、偉 智、小黑等人,不論是在課業上、生活上的協助與鼓勵;學校同事姿 蓉、美靜在工作上的幫忙。

最後,特別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媽媽、公婆、姊姊、老公及宜禾 寶貝,是你們的體諒與包容,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全力完成學業。僅以 此文獻給所有關心我、愛護我及幫忙我的每個人,由衷的感恩!

張品卉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

(5)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 之關係研究

研究生:張品卉 指導教授:洪煌佳

摘要 2008.6.21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現 況,並分析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採用問卷調查法施測,

獲得638名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有效樣本;研究工具為「情緒智力量 表」、「休閒參與問卷」。蒐集所得資料利用描述統計、t 考驗、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等統 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1.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以「娛樂型」活動的休閒參與頻率最高,且 女性、高家庭社經地位及父、母親採取「高關懷低權威」的休閒教 養方式的學童休閒參與的頻率較高。

2.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整體情緒智力佳,且偏正向,女性、高家庭 社經地位及父、母親採用「高關懷低權威」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其 情緒智力較高。

3.學童的「整體情緒智力」與休閒參與的六種類型皆呈現正相關。

關鍵詞:休閒參與、情緒智力、學童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Student : Chang, Pin-Hui Adviser : Hung, Huang-Chia

Abstract 2008.6.21 The po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and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638 students by surveying with questionnaires. The instruments were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Measurement”and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ventory”.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Chi-Square test,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The most popular leisure activity which students often participate is “entertaining”.

Students of girl,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s’s style of leisure education” low-authority and high-concern attitude” participate in leisure activities more than others.

2. The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students were in the good conditions. Students of girl 、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parents’ style of leisure education”

low-authority and high-concern attitude” had highe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3.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tota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Keywords: Leisure Participation , Emotional Intelligence, Students

(7)

目錄

謝 誌 … … … I 中文摘要………II 英 文 摘 要 … … … I I I 目錄………IV 表目次 ………VII 圖目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假設………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六節 操作性定義………8

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休閒參與及相關研究………10

第二節 情緒智力及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43

(8)

第一節 研究架構………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抽樣方法………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45

第四節 實施程序………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51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53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分析 ……… 53

第二節 學童休閒參與現況與差異分析………...…55

第三節 學童情緒智力現況與差異分析………...…66

第四節 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之關係分析……….…74

第五節 學童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對情緒智力之預測…7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81

第一節 結論………81

第二節 建議………82

參考文獻………85

中文部分………85

西文部份………94

附錄

附錄一 正式問卷………95

(9)

附錄二 情緒智力量表原作者同意書………99

附錄三 休閒參與問卷原作者同意書………100

(10)

表目次

表 2-1 性別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14

表 2-2 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16

表 2-3 休閒教養方式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18

表 2-4 性別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29

表 2-5 家庭社經地位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31

表 2-6 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32

表 2-7 國內運動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36

表 2-8 國內娛樂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37

表 2-9 國內技藝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39

表 2-10 國內戶外遊憩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40 表 2-11 國內知識文化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42 表 3-1 本研究正式施測學校一覽表………44

表 3-2 社經地位之職業等級………45

表 3-3 社經地位之教育程度等級………46

表 3-4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46

表 3-5 父母休閒教養方式信度分析表………47

表 3-6 情緒智力量表信、效度分析………49

表 4-1 受試者個人背景變項統計………54

表 4-2 休閒參與類型現況分析摘要表………56

表 4-3 休閒參與活動統計表………57

表 4-4 不同性別學童的休閒參與卡方考驗摘要表………59

表 4-5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休閒參與卡方考驗摘要表……61

表 4-6 父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休閒參與卡方考驗摘要表

………63

(11)

表 4-7 母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休閒參與卡方考驗摘要表 ………64 表 4-8 情緒智力各因素現況摘要表………66 表 4-9 不同性別學童情緒智力差異摘要表………67 表 4-10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童情緒智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9 表 4-11 父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情緒智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 4-12 母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情緒智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2 表 4-13 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分析摘要表………77 表 4-14 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80

(12)

圖目次

圖 2-1 Nash 休閒參與理論 ………12 圖2-2 Mayer 和 Salovey之情緒理論架構………24 圖2-3 Mayer 和 Salovey(1997)之情緒理論架構與內涵………27 圖 3-1 研究架構………..43 圖 3-2 研究流程………..50

(13)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休閒活動參與狀況及其情緒 智力之間的關係。本章共分為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 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假設、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六節名 詞操作性定義及第七節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節 問題背景

隨著社會型態的快速變遷,國內政治經濟結構的明顯改變,在社 會壓力逐漸升高的環境下,情緒失控成為社會亂象的源頭。近年來,

台灣地區青少年情緒問題層出不窮,根據流行病學的研究資料顯示,

一般學齡青少年包含國小高年級、國中、高中都是情緒障礙的高危險 群,情緒或行為障礙的盛行率約在 5-10﹪(引自潘玫伶,2004)。教育 部統計2004年各級學校校園意外事件,其中學生自傷或自殺事件,導 致67人喪生、91人受傷,不但創下校園學生自殺自傷人數最高紀錄,

且學生自傷或自殺年齡也有下降至國小的趨勢(教育部,2004)。行政 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也顯示2006年青少年自殺已成為學生意外身亡的 第二名(行政院衛生署,2006)。董氏基金會於1998年對大台北地區2,321 位民眾所做「怒氣與健康現況調查」,結果發現十二歲以下的兒童每天 生氣的比例最高約有四成,而每天生氣的民眾則有較多的身體健康困 擾,同時會有憂鬱、焦慮,對別人有敵意及出現恐懼的負面情緒(葉 雅馨,1998)。

美國心理學大師 Daniel Goleman(1995)在其熱門暢銷書「情緒

(14)

智商」(Emontional Intelligence, EI)一書中指出,一般人總以為高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IQ)等於高成就,然而事實上高 IQ 不一定能 和高成就畫上等號,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 20%歸諸 IQ,另外 80%則受 情緒智力因素包含自我了解的能力,溝通能力與處理情緒的能力等影 響。在社會上,我們可以發現許多成功者,除了具備卓越的專業知識 之外,其擁有的樂觀進取的人生觀、忍受挫折的毅力和圓融的人際關 係等,才是其成功主要原因。根據一項對哈佛大學畢業生調查追蹤研 究發現,在社會上有很高成就的人,其在校成績不見得是成績較高的 學生(郭芳明,2007)。因此,在學校考試成績高並不見得將來的成 就一定較高,對於生活、工作、家庭的滿意程度也不是最高。因為情 緒智力較高的人,較情緒智力低的人更能察覺自我情緒、管理情緒,

能忍受挫折,懂得抒解憤怒及焦慮等情緒。

前教育部長吳京認為,我國長久以來的教育制度,偏重於智力的 訓練,強調專業知識技能的傳授與學習,疏忽對情緒教育的重視,也 忽略了其他有助於個人建立完整的人格的相關能力的培養,例如情緒 控制、挫折處理及人際關係維持的能力等(引自郭芳明,2007)。此 種教育方式造成學童一旦面對壓力,例如:課業、同儕關係、家庭問 題等時,不懂得如何抒發負面情緒,調整自我情緒,往往會有情緒低 落、持續性緊張、憂鬱、焦慮,甚至偏差、暴力行為的產生。因此情 緒問題如果不能妥善調適與教養,對於青少年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而青少年處理挫折、控制情緒、與人相處的能力也會深深的影響其將 來的成就(張富湖,2002)。青少年擁有良好的情緒智力,對人際關 係、學業成就、領導能力、危機處理與生活適應方面,都有極為重要,

特別是在課業壓力逐漸加重的現實狀況下,其因應能力備受考驗,對 青少年的尋求個體獨特性與自我認知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蘇瓊

(15)

慧,2005)。有些青少年能穩定的度過,有些人卻陷入危機之中。

江文慈(2001)指出青少年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歲月,心智介於半 成熟時期、獨立與依賴性並存的矛盾時期,容易遲疑徬徨、憂鬱及焦 慮,情緒乃處於相當不穩定期。國小高年級學童正值青春期前期,剛 剛脫離兒童時期卻未完全成熟於青春期,他們的生理、心理兩方面都 面臨著人生中最巨大的變化,生活中許多無形的壓力是自己或旁人都 無法覺察的,但他們卻可以藉合宜且適量的休閒參與加以紓解得到放 鬆,使負面情緒得到出口,提升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從發展的觀點來 看,兒童青少年時期的休閒參與將影響其成年後的休閒偏好(張文禎,

2002)。眾多的休閒參與已經被證實有助於個人的情緒智力,如研究指 出運動休閒參與與情緒調整呈中度正相關,並可降低個體的焦慮及沮 喪、增進自尊及自我概念及減緩生活壓力、改善情緒狀態,高身體活 動量者的情緒智力調適能力及表現皆較佳(范振義,2006;廖昶甯,

2005;蘇瓊慧,2005)。洪麗遠(2005)針對有情緒障礙的國小中年級 學童實施閱讀治療,結果顯示個案在「兒童情緒智力量表」有正向的 改變,在情緒管理歷程有明顯的質變。音樂、繪畫及舞蹈等技藝性休 閒參與,對於個人情緒皆有舒緩及輔慰的作用,亦能增進個人情緒調 適能力、人際關係的互動、自我激勵與自我肯定,參與這些藝術活動 促進自尊、自我信心、自我認同和成功的感覺,而這些正向的自我概 念,使得兒童能夠發展足夠的壓力管理技能(李瀚倫,2003;郭世和,

2005;傅娟芬,2004)。因此,休閒參與對於青少年的情緒智力正如嚴 祖弘(2001)指出的,對青少年而言,規律的休閒參與可以幫助自我 概念的發展、增強自我尊重、培養守紀律的態度、增進社交能力等利 益。國內各研究指出情緒智力程度會因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林淑 華,2002;劉清芬,1999),且國內將各類型休閒參與活動對情緒智力

(16)

的影響作一統整,以求了解整體性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關係的研究並 不多,僅有呂有仁(2006)以嘉義地區青少年為對象所作的研究一篇,

鑑此,本研究將以以工業發展為主的大都會地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為對象,除了解與農業為主的嘉義地區學童的情緒智力發展、休閒 參與類型上的差異,並將都會地區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關係做一全 盤性的研究。

所以,本研究將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及其情緒智力的 相關性,有助於瞭解休閒參與對國小學童情緒的幫助價值,藉以讓國 人重視學童的休閒參與,並提供教育單位規劃學童休閒活動的參考。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背景,欲達成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情形。

二、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

三、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因循上述研究目的,提出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類別、項目為何?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程度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的情形有何不同?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有何不同?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為何?

六、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對情緒智力的預測情形如何?

(18)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基於上述研究問題三、研究問題四、研究問題五、研究問 題六,提出的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1-1 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1-2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1-3 不同休閒教養方式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達顯著水準。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著水 準。

2-1 不同性別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著水準。

2-2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 著水準。

2-3 不同休閒教養方式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差異達顯 著水準。

假設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達顯著水準。

假設四: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休閒參與對情緒智力的影響達顯 著水準。

(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就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等三方面,分別說明研 究的範圍及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高雄市市立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生為本研究的取樣對象。

(二)就研究內容而言

主要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情形,

並探討在個人背景變項上的差異,以及休閒參與類別、休閒與項目 對情緒智力的影響情形。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的限制

樣本所選擇的對象僅限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包含私立、

國立或特殊學校學生。因此所做研究結果的推論僅限於高雄市的國 小高年級學童。

(二)

研究內容的限制

從文獻探討得知,影響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因素廣泛,其他 可能和本研究變項無關的因素將不在研究探討範圍內。

(三)

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非介入性實驗測量,且學童在填答時可能受到個人感觀

、情緒或態度等難以避免的因素干擾,因此在進行推論及解釋時宜 審慎考量。

(20)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包含休閒參與、情緒智力、家庭 社經地位、父母休閒教養方式等分別界定如下:

一、休閒參與(Leisure Participation)

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內,所參與活動的類型及 頻率。本研究以陳枝樺(2004)參考國內外學者並與國小教師進行討 論後,編製而成「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問卷」,採主觀分類法將51項休閒 活動分類成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 化型等六種休閒參與類型,該類別休閒活動參與的平均得分在2.4(含)

分以下者為低參與頻率,平均在2.5(含)分以上者為高參與頻率。

二、情緒智力(Emontional Intelligence, EI)

個體經由對自身或他人情緒的覺察、瞭解、思考、推理、判斷後,

據以積極地表達、反應、調整與反省,進而促成個人情緒與理智的發 展,並提升自我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關係的成長。本研究以洪正彥

(2006)所編製的「國小兒童情緒智力量表」的得分來代表,以總分 的前後百分之 27 來區分情緒智力總量表與分量表的低、高分組,量 表得分愈高,表示該兒童的情緒智力愈高;反之愈低。

三、家庭社經地位

係指家庭物質與生活文化上的指數。林生傳(2000)根據美國學者 Hollingshead(1957) 設 計 的 兩 因 素 社 會 地 位 指 數 (tow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模式加以修改,將父母在「教育程度」及「職業等級」

上的得分,稱為家庭社經地位指數。

(21)

四、父母休閒教養方式

指父母親在子女休閒生活的教養方式上,所表現的態度、信念、

情感以及行為上的特徵。本研究以蔡志明(2003)所改編的「父母休 閒教養方式量表」上的「關懷」與「要求」兩層面的得分的平均數1/4 個標準差,將分數界定高低界限,並按此將休閒教養方式區分為「高 權威高關懷」、「高權威低關懷」、「低權威高關懷」、「低權威低關懷」

四種類型。

第七節 研究的重要性

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 的類型及對情緒智力的影響及兩者間的關係,可提供的貢獻如下:

一、瞭解目前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喜好與情緒智力現況 及不同背景變項對學童休閒參與類型、情緒智力的影響。可提供 相關單位如政府機關、學校、學生家長等參考,藉以輔導學童情 緒問題,提倡正當的休閒參與來預防學童的偏差行為。

二、本研究的結果若能明確證實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性,有助 於國人瞭解休閒參與對正值青少年前期學童的助力及重要性,提 醒家長與學校重視並鼓勵學童參與對身心有益處的休閒參與活 動。

(22)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本研究相關文獻整理及歸納,共分成三節,第一節為 休閒參與的概念及相關研究;第二節為情緒智力的概念及相關研究;

第三節為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第一節 休閒參與的概念及相關研究

本節共分三部分,分別探討休閒參與的定義、休閒參與的分類及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一、休閒參與的定義

Ragheb和Griffith(1982)將休閒參與(leisure participation)定義 為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個體所參與的一般性休閒活動類型。高 俊雄(1996)以剩餘時間的觀點將休閒參與定義為一個人一天二十四 小時所必須使用的時間及義務時間之外,所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從事 參與活動的情形,並可從參與的頻率、類型加以衡量。其公式為:每 天自由時間=24hrs-(工作時間+生存所必須的時間+休息時間)。

Nash(1960)提出休閒理論,將休閒參與價值區分出層級(如圖2-1 所示),0以下層級表示是危害社會、違反社會規範的參與,0層級是危 害自身的參與,1層級為旁觀的參與,2層級為情緒的參與,3層級為積 極的參與,4層級為創作的參與,其具體內容詳述如下(王梅香,2002;

陳冠惠,2003):

(一)在危害社會及損傷自己與行為表現違反社會規範的層面(0 以下與0層級),休閒參與是可能造成自我傷害或他人傷害,例如:

參加幫派、飆車、刺青、酗酒、抽煙、不當性行為、吸毒等。會參

(23)

與這些危害性的休閒活動,表示對休閒的正確認知不夠,父母親忙 於工作,對孩子在選擇休閒活動上缺乏關心及參與,造成在休閒活 動選擇上有所偏差,因此,產生休閒行為偏差。

(二)在旁觀參與的層面中(1層級),參與休閒活動是指遊藝娛 樂、消磨時間、逃避單調的心態去從事的活動,例如:看電視、玩 電視遊樂器。整體上這類活動是較無價值,最常看到的就是看電視

,以排解多餘的時間為主要的目的。

(三)在情緒的參與層面中(2層級),參與休閒活動是指屬於個人 進行欣賞的活動性質,例如:聽演講、看比賽、欣賞戲劇表演等。

當參與這些休閒活動時,能喚起舊經驗內心的感觸,或是牽動過去 一些有意義的經驗,就會產生情緒上的共鳴。例如曾是一位足球運 動員,看到世界盃足球比賽時,會隨著比賽的過程的演出,心情跟 著高低起伏,產生情緒的共鳴,或許是因在比賽球員的身上找到自 己,因此,將自己的生命與比賽的球員結合為一體。

(四)在積極的參與層面中(3層級),參與休閒活動是指參與模仿 典範製作,且本身對休閒的認知觀念非常正確,瞭解本身的需求及 嗜好,以主動的態度參與,即使剛開始參與休閒時不內行,或者具 備一點點基礎,仍保有一顆熱忱參與學習的心,並從參與的過程獲 得良好的體驗及滿足感。例如:參加戲劇表演、參加研習會或社團 活動。

(五)在創作的參與層面中(4層級),則是指典範製作,藉由個人 的經驗或知識,或創作的靈感,進而自我創造發明。例如:畫家、

作家、發明家。

(24)

無限 創作 4 的參與 發明家

3 積極的參與 模仿典範 2 情緒的參與 個人進行欣賞 1 旁觀的參與 解愁到無聊消磨時間

零 傷害自身的參與 放縱自我 零以下 危害社會行為 違法犯罪

圖2-1 Nash 休閒參與理論

資料來源:

職業軍人休閒阻礙和休閒參與之研究

(頁 13),陳姿萍,2004,東吳 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具體而言,可知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內,所參 與活動的類型及頻率。參與此活動的行為價值可分為「正向」及「負 向」,負向的休閒參與會影響個人身心健康,產生偏差行為,甚而危 害社會秩序;正向的休閒參與讓個人體會活動的樂趣,進而能提升自 我生活的意義。因此,參與休閒時,不僅要慎選活動類型、注意參與 時間及頻率,更要瞭解活動的價值與對個人的影響。

二、休閒參與的分類

休閒參與活動類型五花八門、包羅萬象,且會隨著時間、空間及 研究者對休閒參與的定義與對象的改變而有所不同,因此對於休閒參 與的分類,各家說法不同。陳彰儀(1989)指出休閒活動的內容與種 類繁多,學者大多將不同的休閒活動歸納出幾種相同的屬性,再加以 整理及歸類,一般研究者進行研究時所做的分類方式大致有三種:研 究者主觀分類法;因素分析法(factor analysis);多元尺度評定法

(Multidimension Scaling, MDS)。國內的學者大多採用前二項分類方

(25)

法,傳統上的分類方式大多以主觀分類法將具有共同特質(如活動目的

、活動內容、個體心理內涵)的活動加以彙整命名。近年來,由於電 腦統計方法的進步,研究者已逐漸改採因素分析法來分類。至於多元 尺度評量法,採用的學者及相關論著較少(李枝樺,2004)。

休閒參與的分類並無一定的方法,每一種分類方法都有其優、缺 點,不同的分類方法就會產生不同的分類結果,端看研究者的需求而 採用。本研究經參考相關文獻並考量本研究的需求及目的,採用李枝 樺(2004)運用主觀分類法所編製而成的休閒參與問卷,其將休閒參 與分為六類型:

1. 社交型:指從事促進人我互動、情感交流的活動。

2. 運動型:指從事有助發展體能、強健體魄的活動。

3. 娛樂型:指從事令人放鬆心情、低技巧性的活動。

4. 技藝型:指從事培養才藝或是需要操作技巧的活動。

5. 戶外遊憩型:指徜徉於自然環境中所進行的活動。

6. 知識文化型:指從事增廣個人見聞、提升內涵的活動。

三、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有關休閒參與的研究調查相當多,整體而言,如同Iso-Ahola

(1980)以休閒社會心理學的整體休閒觀點,強調個體從事休閒時,

係受到個體文化及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所影響。由此觀點可知影響兒 童休閒參與的因素除了個人因素層面(如性別、年級)還包括了社會 環境中的家庭因素層面(如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及學校因 素層面(如休閒教育)等三個層面。本研究則擬從個人因素層面(性 別)及家庭因素層面(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方式)來探討影響國 小學童休閒參與的因素。

(26)

(一)性別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性別是否影響個人的休閒參與,一直是在休閒參與領域中最常 被探討的背景變項之一,從國內的許多研究中,不同性別在休閒參 與上的差異性,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本研究以高年級學童為研究 對象,故將國內學者以學生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分別說明及列表 整理如下(如表2-1所示):

表2-1 性別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蔡素琴

(1993)

國小學生 問卷調查法 休閒態度 男、女生體育性、康樂性休閒活動較無明 顯差異

翁玉珠

(1995)

青少年 問卷調查法 休閒活動傾向 凝聚力、情緒調適

女性青少年傾向於選擇靜態性休閒;男性 則多參加動態性活動

羅明訓

(1999)

國小六年級 學生

問卷調查法 休閒活動現況 女童在藝文性休閒、社交性休閒、實用性 休閒參 與顯著多於男童;男童在運動性 休閒、消遣性休閒參與顯著多於女童 張秀慧

(2001)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刺激尋求動機 休閒意願 休閒無聊感

偏差行為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休閒參與行為上無顯 著差異

黃麗蓉

(2002)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休閒活動參與 國中男生大多傾向於娛樂性質與運動性 質的休閒活動;女生則較偏向文藝性質與 閒逸性質的休閒活動

李世文

(2003)

國小六年級 學童

問卷調查法 休閒活動現況 女生在藝文性的休閒、社交性的休閒、實 用性的休閒參與方面顯著多於男生;而男 生則在消遣性的休閒活動方面顯著多於 女生

(表格續下頁)

(27)

(續表2-1 性別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陳冠惠

(2003)

青少年 問卷調查法 生活型態 休閒態度 休閒參與

男生青少年的休閒參與以體能性為主;女 生青少年的休閒參與以藝文性為主

李枝樺

(2004)

國小高年級 學童

問卷調查法 休閒參與 休閒滿意度

休閒阻礙

女童在「社交型」、「技藝型」、「知識 文化型」的休閒參與顯著高於男童;而男 童在「運動型」、「娛樂型」的休閒參與 顯著高於女童

蘇瓊慧

(2005)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休閒參與 休閒滿意度

情緒調整

女生在藝術性及社交性休閒活動參與顯 著高於男生

陳志清

(2006)

國小高年級 學童

問卷調查法 性別角色特質 休閒態度 休閒參與

學童的性別不同,在其休閒參與上有顯著 差異。男生在體能性活動參與顯著高於女 生;女生在知識性、娛樂性、藝術性活動 的參與則明顯高於男生

呂有仁

(2006)

青少年 問卷調查法 休閒參與 情緒智力

女生明顯比男生常參與休閒活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具體而言大多數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對於休閒參與有 顯著性的差異,男性學生以動態的、刺激的、體能性休閒參與為最 多,而女性學生則以靜態的、藝文性、社交性休閒參與為最多。文 崇一(1988)曾指出性別在休閒活動參與上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兩 性休閒活動的差異大部分是社會化的結果,即社會對性別角色有不 同的期許所影響。不過隨著社會環境的日新月異,價值觀的改變與 兩性平等觀念的建立,未來兩性間對於休閒參與的需求及類別或許 會隨之減少差異。因此,本研究將性別列入背景變項之一,以了解 性別對目前國小學童的休閒參與是否會影響其差異性。

(28)

(二)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是指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及職業地位所組 成的家庭環境(蔡志明,2003)。個人不同的家庭社經地位代表可取 得及運用的資源的多寡。許多研究顯示家庭社經地位會影響學生的 休閒參與,也有部分研究顯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學生的休閒參 與並無差異性。茲就相關研究整理如下(如表2-2所示):

表2-2 家庭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羅明訓

(1999)

國小六年級 學生

問卷調查法 休閒活動現況 中、高社經地位的學生整體休閒參與顯著多 於低社經地位的學生

王梅香

(2002)

青少年 問卷調查法 休閒參與型態 偏差行為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對於休閒類型參與頻率 的程度確實有影響

張文禎

(2002)

國小學生 問卷調查法 休閒態度 休閒參與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整體休閒 參與上有顯著差異,其中高社經地位的國小 學生,休閒參與情形最佳。

李世文

(2003)

國小六年級 學童

問卷調查法 休閒活動現況 社經地位高的學生其休閒參與顯著多於社 經地位低者,尤其在藝文性及社交性的休閒 方面

李枝樺

(2004)

國小高年級 學童

問卷調查法 休閒參與 休閒滿意度

休閒阻礙

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在「技藝型」、「知 識文化型」休閒參與顯著高於低家庭社經地 位學童

陳志清

(2006)

高年級學童 問卷調查法 性別角色特質 休閒態度 休閒參與

學童的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在其休閒參與上 有顯著差異。「高社經」地位者在知識性活 動參與顯著高於「低社經」地位者 連智源

(2007)

國小學童 觀察法 作業實驗法

休閒認知 休閒參與特性

家庭社經地位的高低對於學童的休閒認知 與休閒參與沒有明顯不同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9)

具體而言,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對於學童休閒參與的影響 呈現不一致的情形,可能是各學者對於活動分類區分或對於社經地 位的定位不同,而造成差異性的結果。但大部分的研究,仍然支持 家庭社經地位會造成學童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性,這可能是高家庭 社經地位的家長,在知識水準及經濟能力方面都較充裕,能提供更 好的資源與機會,讓其子女參與多樣化的休閒活動。此外,從社會 學及社會心理學的觀點來看,家庭是影響個體最重要的環境,家庭社 經地位的高低更是影響個人成長的重要關鍵。故本研究以國小學童為 對象,深入探討家庭社經地位是否對國小學童休閒參與的差異性有影 響。

(三)父母休閒教養方式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父母休閒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導兒女的休閒生活時所表現 出的態度、情感與行為。父母親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最重要他人,

兒童的生活方式大部分是模仿、學習父母親而來,因此,父母親的 休閒教養方式對兒童的休閒參與是具有相當影響力。

國內外對父母親休閒教養方式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並不多,

但大部分的研究皆顯示兩者間是具有顯著相關性。茲就相關研究整 理如下(如表2-3所示):

(30)

表2-3 休閒教養方式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黃文真

(1986)

國中生 問卷調查 法

休閒生活 國中學生的休閒學習因父母的休閒教養方式有 顯著差異,以「低權威高關懷」的教養方式者 學習最好

蔡素琴

(1998)

國小高年級 兒童

問卷調查 法

休閒態度 兒童休閒態度因不同的父母休閒教養方式而有 差異存在

陳桂菊

(2001)

國小學童 深度訪談 法

休閒教育活動 實施因素

母對子女的休閒教養方式不同的學生,其親子 休閒教育活動的實施有差異性存在。採低權 威、高關懷休閒教養態度的父母其休閒教育的 實施效果也是最有成效的

宋瓊瑛

(2003)

國中生 問卷調查 法

家庭因素 休閒態度 休閒教育需求

國中生的休閒態度,因其父母親休閒教養方式 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蘇瓊慧

(2005)

青少年 問卷調查 法

休閒參與 休閒滿意度

情緒調整

在社交性與服務性休閒參與上,親子關係較佳 的青少年,明顯參與高於親子關係較差者。親 子關係較佳者,整體的休閒參與有顯著高於親 子關係較差者

黃薇如

(2006)

國小資優班 學生

問卷調查 法

休閒參與 休閒阻礙

父母休閒教養方式為高關懷的資優班學生,其 休閒參與項目多於父母休閒教養方式為低關懷 的資優班學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具體而言,父母親的休閒教養方式與兒童的休閒參與有密切的 相關性,本研究將進一步了解採用何種休閒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兒童 的休閒參與有最佳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綜合有關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可以得知性別、家庭 社經地位及父母親休閒教養方式等因素對是影響國小高年級兒童休閒 參與的重要變項。因此,本研究將此三項因素納入研究背景變項當中,

探討其對休閒參與的影響程度。

(31)

第二節 情緒智力的概念及相關研究

本節共分四部分,分別探討情緒智力的源起、情緒智力的定義、

情緒智力的理論架構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一、情緒智力的源起

情緒智力(Emontional Intelligence, EI)一詞,同時包括「情緒」

和「智力」兩個層面,是一組複雜的綜合觀念,指個人能覺察自己和 他人的情緒,妥善調整並懂得運用情緒的能力。情緒智力一詞出現以 前,已經有不少的心理學家曾經提到相關情緒智力的概念,如Thorndike 早在1920 年代就曾指出IQ 與情感的不可分,智力是由抽象智力、機 械智力與社會智力三種不同的能力所組成,並指出『社會智力』就是 能夠瞭解自己與他人的思想和行為以做出適度因應的能力(引自黃曉 文,2007);Sternberg等人(1981)(引自張美惠,1996) 透過研究發 現「人際技巧」是一般人描述「聰明的人」最重要的特質之一,其「社 會智力有別於學院智力,是實際生活表現的關鍵能力」的結論則與 Thorndike相同。

哈佛教育學院的心理學家Hward Gardner(1993)駁斥IQ決定一切觀 念,指出人生的成就並非取決於單一的智力,未來社會所重視的將不 再是人們處理數理邏輯工作的能力,而是處理「人」的能力。他提出 多元智力(Multiple-Intelligences, MI),他強調人類的心智能力中,主要 可以分為八大部分的智力:「語言(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數學邏 輯(logic-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力(spatiail intelligence)」

、 「 體 能 智 力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 「 音 樂 才 能 (musicalintelligence)」、「人際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內

(32)

省 智 力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觀察者智力( naturalist iitelligence)」;其中所謂「人際智力」是注意及區別他人的能力,指 對於他人的情緒、性情、動機、慾望等能夠有所覺察,並能夠做正確 的回應,進而增加與人和睦相處的能力;「內省智力」則是個體內在 層面的自我認知發展,指的是能夠覺察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作為引 導及瞭解個人行為途徑的準則,追求自我的幸福。

依據陳彤羚(2007)指出Leunerg於1966年首度提出情緒智力一詞,

之後Payne(1985)將情緒智力納入智力範圍,並加入身體的(physical)、 情緒的(emotional)及視覺的(visual realm)領域,提出了替代性智 力模式(an alternative model of intelligence),擴增了傳統智力只重視 知性與理性的範疇。

後來Salovey與Mayer(1990)融合Thorndike「社會智力」與Hward Gardner「人際智力」和「內省智力」提出「情緒智力」的理論建構與 論述,使情緒智力漸漸受到學術界的重視。情緒智力受到大眾的廣泛 重視與省思是在Goleman(1995)出版情緒智力(Emontional Intelligence

:Why it can matter more than IQ)一書,詳盡的介紹情緒智力的概念,

情緒智力原本簡稱為「EI」,採用EQ是為了對照IQ所用,因為簡便而 為人們所朗朗上口,EQ就這樣成為情緒智力的代名詞(江文慈,1997)。 二、情緒智力的定義

情緒智力是一種複雜包含多面向的個人內在特質,雖然它在心理 學史上出現較晚,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皆紛紛試圖為情緒智力界定其 範圍及定義。毛連塭(1996)認為情緒智力包含認知、技能和情意三 大面向。在認知領域中,分為對己(我對自己)、待人(我對他人、他人 對我),以及對事(我對事),個體在這些關係中需要思考產生情緒滿意 及不滿意等正負向情緒的原因和條件;在技能方面,指處理情緒時運

(33)

用的策略以及其原則和方法,包括問題解決、創造力等技能運用;在 情意方面,則注重後設情緒的省思,包括察覺、解讀、感受、反省、

動機、監控與處理(調節)等。賴怡君(2002)擴大毛連塭對情緒智力的 定義,認為情緒智力不但涵蓋認知、技能與情意三項概念,還包含自 我與人際兩大層面,其思考主體均是「我」。認知意指個體的情緒知 識及對情緒的後設認知;技能意指個體能將所學的情緒能力適時且適 當使用的能力;情意意指個體情緒上的自我激勵作用認知、技能與情 意三項概念乃環環相扣、難以清楚區分。陳彤羚(2007)也認為情緒 智力包含認知領域(如情緒察覺、瞭解、推理與判斷),情意領域(情 緒激勵與反省)與技能領域(情緒表達與調節)等三個方面的能力,

是一覺察、反省、調節與應用自我與及他人情緒的心理能力,此能力 可經由後天環境適當培養而發展增進,協助個體妥善處理生活上各類 情緒問題,促進個體良好人際關係,進而讓個體更能適應環境的能力。

梁靜珊(1997)則將情緒智力定義為包括思考自己情緒及思考別 人情緒兩方面,思考包括覺察、分辨與處理三個層次,就是以理性的 認知功能來處理感性情感問題。王春展(1999)也認為情緒智力融合 了情緒及智力的精要,不僅重視情緒的認知和智慧作用,也強調情緒 對於智力的積極作用,可運用個人也適用於人際關係中,可幫助個人 知覺、了解認知各種情緒的意涵,也可用於調整、激勵與反省自己與 他人的情緒狀態與效果,有助於個體營造積極且富智慧的情緒生活和 人際關係。林玉萍(2005)亦將情緒智力定義為意指自我情緒與人際 情緒,能正確知覺、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接近並產生有助於思考 的感覺能力,能反省性調節情緒,從而促進情緒的和理智的成長的能 力,也就是能正確認知、表達自己的情緒,正確知覺他人的情緒外,

還能將情緒作一正向的轉換、調整,促進個體情緒和理智的成長的能

(34)

力、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讓個體能更適應環境的能力。

具體而言,雖然各研究對情緒智力的看法並不一致,但我們可以 看出情緒智力大致可包含個人自身情緒處理以及人際間產生的情緒處 理兩方面的能力,此能力會受到後天環境及學習結果的影響。本研究 將情緒智力定義歸納為:個體經由對自身或他人情緒的覺察、瞭解、

思考、推理、判斷後,據以積極地表達、反應、調整與反省,進而促 成個人情緒與理智的發展,並提升自我生活適應能力與人際關係的成 長。

三、情緒智力的理論架構

目前國內外有許多情緒智力相關的研究,但對於情緒智力的理論 模式提出者並不多,除了國外有一些開創性的理論模式或概念分析外

,國內也有一些學者或論文曾就情緒智力提出一些相關見解和理論,

但大多以國外研究和理論為論述依據(王春展,1999)。本研究就最常 見的國外學者Mayer、Salovey與Goleman所提出的理論架構做一說明:

(一)Mayer與Salovey的情緒理論架構

Mayer與Salovey(1990)有鑑於情緒智力的相關議題研究一直 過於分割與零散,欠缺理論概念架構,因此便對情緒智力提出一套 概念架構(引自王春展,1999)。此概念架構共分成包含情緒評估與 表達、情緒調整與情緒運用三大主軸(如圖2-2所示),各主軸內又包 含若干內涵,分述如下:

1.情緒評估與表達

(1)自己的情緒:當情緒訊息傳達至個人知覺系統時,情緒智 力的內在歷程便展開。個體的情緒智力會將這些訊息 評估並決定不同的情緒表達。

a.語文:語文是情緒評估與表達的一個重要媒介,個體在情緒

(35)

的學習上必須了解將情緒清楚的說出,能與自我內省 能力交互影響。

b.非語文:非語文的的表達包含臉部表情、肢體動作,亦是個 體自我情緒評估與表達的另一個重要媒介。

(2)他人情緒:對於他人的情緒反應進行熟練的辨識以及同理 心的反應也是情緒智力的重要成分(王春展,1990)。

a.非語文知覺:個體能察言觀色、知覺到他人的情緒狀態,

能使個體的人際關係更為順利。

b.同理心:是一種能處於他人立場、了解他人感受、知覺他 人真正需求並給予正確回應的能力。

2.情緒的調整

(1)調整自己的情緒:情緒後設經驗(meta-expenence of mood)

是一種能覺知、評估並調節情緒的能力。個體能維持 正向情緒並能將負向情緒採取適當方式的改善是個人 情緒智力的重要能力。

(2)調整他人的情緒:情緒智力高者不但能調整自我情緒並能 進而引導、調整他人的情緒,如所謂領袖魅力用於領 導者以便對跟隨者進行情緒調整。

3.情緒的運用

(1)彈性計畫:個體會依據情緒的正向與負向,對事情有不同 的反應與思考方式。個體的情緒搖擺讓個體對事件能 思索出較多的的計畫與選擇性,有利於個體對未來的 準備能力。

(2)創造性思考:不同的情緒會影響個體自我思考解決問題方 式的決定。處於正向情緒者對於創造性問題較有分析

(36)

與解決的能力。

(3)移轉注意:個體在較強烈的情緒刺激或問題時,會使自我 注意力轉變到新的問題上,依據個體內在需求的優先 順序,轉移注意力的焦點。

(4)激勵情緒:情緒能使個體再面對挑戰時激發自我的耐性與 堅持力,以便使自我有更充分的準備來建立自我信心 達到目標。

1.情緒的評估與表達 (1)自己 語言、非語言 情 (2)他人 非語言知覺、同理心 緒 2.情緒調整 (1)調整自己的情緒

智 (2)調整他人的情緒

力 3.情緒的運用 (1)彈性計畫 (2)創造思考

(3)轉移注意 (4)激勵情緒

圖2-2 Mayer與Salovey之情緒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

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 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

(頁 33),周聖勳,2002,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Mayer與Salovey(1997)認為自己之前所提出的情緒智力定義大 部分著重於情緒知覺和調整,缺少了關於感覺的思考,因此於1997 年對情緒智力又提出新的修正定義,將情緒智力的定義擴大包含了:

一、正確的覺察、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二、接近並產生有助於思 考的感覺的能力;三、了解情緒和情緒知識的能力;四、反省調整情 緒從而促進情緒和理智成長的能力。如圖2 -3所示,這四個能力為四

(37)

個分支,他們的排列從下到上即是從較基本的心理歷程到較高層的心 理整合歷程。每一種能力四個代表性的能力,最下面為較早發展的能 力,最上面則是較晚發展的能力,每一種能力大都可以應用於自己的 和他人的情緒。擁有高情緒智力的人則能較快速的運用及熟悉這些能 力。其內容分述如下:

1.覺察、評估與表達情緒的能力

此為第一分支能力亦是最低層的能力,是關於個體情緒感覺 辨識、表達與判斷的基本能力。當兒童逐漸成長時,會更準確的 辨認自己的肌肉和身體感覺以及社會週遭環境他人的情緒狀態

(1-1)。除個體本身的情緒辨識外,兒童會傾向以想像方式將物件 賦予生命或沒有生命,藉以感受到他人或物件的情緒(1-2)。隨著 個體的發展,個體便會開始評價情緒,無論情緒在哪裡被表達,

都能正確的表達情緒以及表達情緒所需要的能力(1-3)。個體情緒 智力的發展讓個體知道情緒的表達和操弄且更能亦於分辨情緒的 虛假與矯飾(1-4)。

2.激發與產生情緒,藉以促進思考的能力

第二分支能力是關於情緒發生可以幫助理智的運作。當個體 成熟後,情緒會藉由注意重要性的順序來型塑和改進思考的模式

(2-1)。隨著個體的成長,在需要時產生情緒幫助個體有所計畫,

使個體可以預期如何應對新環境和批評(2-2)。情緒可以幫助個人 的思考有更多元性的觀點,當個體情緒轉換時,會讓他考慮更多 可能性,在不確定的情境中較為有利(2-3)。不同種類的心情會促 進不同種類的工作以及不同形 式的推理,如演繹法和歸納法

(2-4)。

3.了解、分析以及運用情緒的能力

(38)

第三分支關於了解、分析情緒並使用情緒知識的能力。兒童 會開始辨識各種情緒的相似處與相異處(3-1)。同時兒童也會根據 情緒連結到情境中,藉以學習每一種感覺的意義(3-2)。成長中的 個體也開始能辨識在某種環境 中情緒的存在是複雜和混合的

(3-3)。情緒治理也會有類化的連鎖反應,將情緒感覺演變成順序 的推理(3-4)。

4.反省調整情緒,以提升情緒與智力的能力

情緒智力的最高層是有關情緒的有意識調整,進而提升情緒 和智力的成長。個體了解必需對於感覺保持開放性,對任何情緒 有所容忍,才能從情緒中有所收穫(4-1)。隨著兒童逐漸成長,成 人會教導他一些基本的情緒控制策略並內化自己的情緒且與行為 區分開來(4-2)。當個體成熟時,同時也會產生心情和情緒的持續 反省即所謂的後設評價,包含了個人花多少注意力在自己心情 上,以及自己的心情有多清晰(4-3)。接著個體會經由後設調整嘗 試改善情緒問題,確實了解情緒,沒有誇大或輕視這些情緒的重 要性(4-4)。

(39)

情 緒

圖2-3 Mayer與Salovey(1997)之情緒理論架構與內涵

資料來源:

班級輔導之情緒教育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兒童情緒智力、自我概念及 生活適應之輔導效果

(頁 33) ,周聖勳,2002,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新竹市。

4.反省調整 情緒,以提升 情緒與智力 之能力

4-1 保持情緒開放的態度,感受快樂與不快樂情緒的能力。

4-2 依情緒判斷的訊息或效用,反省地投入或分析情緒的能力。

4-3 反省地監控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

4-4 管理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調節負向情緒或增加愉快情 緒,部壓抑或誇張所傳達的訊息。

3.了解、分析 以及運用情 緒的能力

3-1 將情緒命名並描述情緒之間關係的能力,如了解喜歡與愛的 關係。

3-2 了解情緒傳達相關意義的能力,如悲傷通常伴隨失落。

3-3 了解複雜情感的能力。如愛恨交織。

3-4 辨識情緒間轉換的能力。如從生氣到滿意。

2.激發與產 生情緒,藉以 促進思考能 力

2-1 情緒會促使調整思考的先後順序,引導注意重要訊息。

2-2 充沛的情緒以助於情感的判斷和記憶。

2-3 情緒的變動給予個人樂觀和悲觀的想法。

2-4 不同的情緒狀態有益於特定問題的思考。如快樂促使歸納推 理與創造

1.覺察、評估 與 表 達 情 緒 的能力

1-1 感覺身體狀態、感受與思考情緒能力。

1-2 辨識他人或作品,透過語言、聲音、外表與行為所傳達情緒 能力。

1-3 正確表達情緒與情緒需求的能力。

1-4 區分正確或不正確、真實或欺瞞等情緒表達的能力。

(40)

(二)Goleman(1995)的情緒理論架構

歸納 Salovey、Mayer 和 Gardener 等人的見解,認為情緒智力應 包含五種主要層面的能力:一、認識自我情緒;二、妥善管理情緒;

三、自我激勵;四、認知他人情緒;五、管理人際關係。其內容分 述如下:

1.認識自我情緒:認知自己所產生的情緒是情緒智力的基礎,隨時 監視自己情緒和自我了解是相當重要的,對自己 的感覺較確定的人較能當自己的主宰。

2.妥善管理情緒:情緒的處理能力來自個體的自我覺察,這項能力 缺乏者會不斷地有挫折、憂鬱的感覺;反之,則 能很快地從挫折、困難中重新振作。

3.自我激勵:無論是集中注意力、自我激勵或發揮創造力,將情緒 專注於一項目標是絕對必要的。成就事情需靠情 感自制力—克制衝動與延宕滿足,能自我激勵者

,做事都能有其生產力與效率。

4.認知他人情緒:就是所謂的同理心,亦是基本的人際關係技能,

擁有這種技能的人較能從微妙的社會訊息中覺察 到他人的需求。

5.管理人際關係:辨識處理他人情緒的技能,這種社會能力與促進 人緣、領導、人際效能等能力有密切相關。

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所根據的理論架構,考量本研究的目的及對 象,使用洪正彥(2006)依據 Goleman 對於情緒智力所定義的五種能 力編製而成的國小兒童情緒智力量表。

(41)

四、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情緒智力近幾年來在國內引起相當多的討論,陸續也有許多學者 針對此議題進行研究。以下針對本研究背景變項(性別、家庭社經地 位、父母休閒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實證研究,做更深入的探 討與瞭解。

(一)性別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有許多學者對於性別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性做過實證研究

,其結果不盡相同。茲將其整理如下(如表 2-4 所示):

表 2-4 性別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王財印

(2000)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生活適應 學業成就

國中女生的情緒智力高於國中男生。

葉碧玲

(2000)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人口變項 智力 批判思考 情緒智力

女生的自我情緒智力與人際情緒智力均顯著優於 男生。

江文慈

(2001)

國中、高 中、大學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調整 男女學生主要的情緒差異表現在情緒察覺與情緒 表達層面。

賴怡君

(2002)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依附關係 生活適應

女童在認識、表達自己的情緒上,以及在認識、

回應他人的情緒與人際關係處理的能力上較男童 好。

胡秋萍

(2004)

國小資優 生

問卷調查法 家庭環境 情緒智力

女生在認識自我情緒、妥善管理情緒、人際關係 的管理上優於男生。

林玉萍

(2005)

國小高年 級學童

問卷調查法 情緒能力 父母管教方式

利社會行為

女生在情緒的表達、轉換、管理、調節、自主等 能力皆優於男生。

(42)

(續表2-4 性別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陳坤益

(2005)

國小資優 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生活適應

整體情緒智力、認識自己情緒、自我激勵、認知 他人情緒、人際關係管理方面,女生優於男生。

林怡君

(2007)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依附關係 幸福感

女生在認識自己情緒、認識他人情緒、自我激勵、

妥善管理情緒、人際關係處理等能力上優於男生。

張妤婷

(2006)

國小資優 生

問卷調查法 影響情緒智力 因素

女生在情緒智力上優於男生。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具體而言,性別在情緒智力表現上是有顯著性的差異,且為女 性優於男性。這可能是受到女、男性在情緒發展的過程中,受到家 庭、教育、社會、文化等影響,例如:女生多被要求溫柔、順從,

而男生則被要求獨立、負責等不同的特質,因而造成男女生在情緒 智力發展上的差異性。

(二)家庭社經地位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最初場所,家庭成員的情緒表達及情緒處 理方式,都會對兒童的情緒智力造成影響。兒童的情緒智力受到早 期照顧者間依附關係的影響,形成兒童對於他人會面對困境的習慣 性反應,影響兒童的情緒發展,以及情緒調適能力、壓力因應技展 巧、自我價值、自我效能感等智慧,安全依附風格的兒童有益於發 其情緒智力,不安全依附風格的兒童的情緒智力發展較不利與較差

(王春展,1999)。家中擁有較佳的社經地位,能提供兒童穩固的 經濟支持,良好的文化指導,讓兒童擁有安全依附感,間接提升自 我信心,對兒童情緒智力發展有良好助力。茲將國內有關情緒發展 與家庭社經地位相關的研究整理如下(如表 2-5 所示):

(43)

表 2-5 家庭社經地位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劉清芬

(2000)

國小學生 問卷調查法 批判思考 情緒智力 學業成就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對對其情緒智力有顯著影響 力。

徐振堃

(2001)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自我概念 家庭氣氛

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國中生整體情緒智力高於中、

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國中生。

黃悅菁

(2003)

國小學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學校生活適

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情緒智力優於中、低家庭 社經地位學童。

林佳瑩

(2006)

國小資優生 問卷調查法 利社會行為 情緒智力

國小資優生在情緒智力上高社經地位者優於低社 經地位者。

劉瑞美

(2006)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父母管教方 式 情緒智力

不同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童其情緒智力有顯著差 異。高階層與中階層社經地位的學童在情緒智力 表現上顯著高於低階層社經地位學童。

林怡君

(2007)

國小中高年 級學童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依附關係 幸福感

中社經地位學童在整體情緒智力、認識自己情緒 和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表現,優於低社經地位學 童。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具體而言,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兒童的情緒智力發展具有一定的 影響力,且中、高社經地位的兒童其情緒智力發展優於低社經地位 的兒童。

(三)休閒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目前國內尚無直接探討情緒智力與父母休閒教養方式的相關研 究,但張妤婷(2006)以中部地區國小資優生 146 位學童為研究對 象探討影響國小學童情緒智力的因素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父母採取

「高關懷低權威」的教養方式對學童的情緒智力發展最有利。父母

(44)

童的情緒智力發展。而休閒教養方式只是父母在教養兒女種種生活 事物裡的其中一環,休閒教養方式也可視為父母的教養方式的代表

。茲將國內有關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研究結果整理如下(如表 2-6 所示):

表 2-6 休閒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李蕙美

(1991)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父母教養方式 子女情緒穩定 行為困擾

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兒童情緒穩定性有影響。採

「高關懷、高權威」或「高關懷、低權威」的 教養方式,兒童的情緒穩定性皆優於父母採「低 關懷、高權威」或「低關懷、低權威」教養方 式的兒童。

劉佳彤

(2004)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父母管教方式 情緒管理

不同形式的母親管教方式在情緒管理各方面皆 有顯著差異。

李佩珊

(2005)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內外控 幸福感 情緒智力 生活適應

「開明權威」型父母管教方式的國小學童,其 情緒智力優於「寬鬆放任」、「專制權威」及「忽 視冷漠」型父母管教方式的國小學童。

張妤婷

(2006)

國小資優 生

問卷調查法 影響情緒智力 因素

國小資優生的情緒智力在父母教養方式方面,

「高關懷高權威」組優於「低關懷低權威」組 劉瑞美

(2006)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父母管教方式 情緒智力

父母採取「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對學童的情 緒智力發展最為有利。

歐麗雪

(2006)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法 父母管教方式 人際關係 情緒能力 生活適應

父母管教方式與情緒能力有顯著相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5)

具體而言,大部分的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學童的情緒 智力發展有顯著相關,其中採「高關懷、低權威」教養方式的父母,

其子女的情緒智力都有較佳的發展。本研究將探討屬於教養方式表 現之一的休閒教養方式,對兒童的情緒智力發展是否亦有相同的效 果。

綜上所述,有關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可以得知性別、家庭社經 地位及父母親休閒教養方式等因素對是影響國小高年級兒童情緒智力 的重要變項,因此,本研究將此三項因素納入研究背景變項當中,探 討其對情緒智力的影響程度。

(46)

第三節 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本節將以本研究所使用的休閒參與六種類型(社交型、運動型、

娛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化型)分別探討其與情緒智力 的相關研究。

一、社交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謝政諭(1990)認為人類是過著團體生活的動物,也就是說人必 須依附著社會生存,休閒參與是帶給個人社會教育的功能,促進人際 關係,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國學者Kleiber 和 Richards (1985) 也 指出,休閒參與對青少年發展歷程具有相當大的功能,其中青少年可 透過參與休閒活動,達到與社會互動的目的。

Burleson、Albrecht、Goldsmith和Sarason(1994)(引自蘇瓊慧,2005)

認為在青少年前期(preadolescence)沒有好朋友會感到孤單、寂寞,

孩子若沒有經歷過親密的人際關係,可能發展出自卑、孤立,並且一 生中可能都會持續這種痛苦感覺,甚至很難去應付未來的人際關係。

呂有仁(2006)針對嘉義地區青少年情緒智力與休閒參與的相關 研究發現社交性休閒與情緒智力呈顯著相關,從事社交性活動越多,

情緒智力也越高。

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個人學習與週遭的人保持接觸,避 免陷入孤獨、寂寞的恐懼當中的社會技巧,降低個人焦慮、緊張的情 緒,而這些技巧則須從社交型活動參與中學習。

二、運動型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Duman(1992)曾指出,情緒低潮時透過有氧運動可以達到提升 情緒的作用。此乃因為運動可以使人體產生腦啡(endorphins),運動 後的情緒得以紓解主要是由於腦啡所造成。腦啡能讓人改善情緒,從

(47)

心理的解釋包括:

(一)運動能改善身體的狀況,提供個人對於身體的熟練感對身體功 能能夠控制的感覺。

(二)從事運動可以使個人從引發焦慮的思想中抽離開來。

(三)運動就像冥想、沉思一樣,能使人產生意識狀態的改變。

廖昶甯(2005)整理眾多運動與情緒的相關文獻後,歸納出以運 動對情緒的助益:

(一) 運動可降低個體的焦慮及沮喪:健身運動是一種很好的抗憂 鬱劑,它可以降低沮喪。

(二) 增進自尊及自我概念:運動訓練具有促進自尊的潛在效益,

特別是對於兒童、青少年以及低自尊的人。

(三) 減緩生活壓力:有氧運動能改善憂鬱症、增強壓力管理、對 抗挫折。

(四) 改善情緒狀態:運動能改善心情並促進樂觀思考,增進活力、

幸福感等正向情緒,且降低生氣、疲倦、混亂等負向情緒。

蘇瓊慧(2005)探討國中生情緒調整與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結果 顯示,體能性休閒活動與情緒調整呈中度正相關。廖昶甯(2005)探 討大學生情緒智力與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結果亦指出,運動參與時間 與大學生的情緒智力呈顯著正相關,運動參與程度較高的大學生在情 緒智力總分、五個情緒智力分量表、及 15 項情緒智力因子的分數,皆 顯著高於運動參與程度較低的大學生。范振義(2006)也以大學生為 對象探討其身體活動與情緒智力的相關性,發現高身體活動量的大學 生的情緒智力表現較佳。茲將國內有關運動型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的 研究結果整理如下(如表 2-7 所示):

數據

表 4-7  母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休閒參與卡方考驗摘要表          ………………………………………………………………64  表 4-8  情緒智力各因素現況摘要表………………………………66  表 4-9  不同性別學童情緒智力差異摘要表………………………67  表 4-10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童情緒智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69  表 4-11 父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情緒智力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 4-12 母親不同休
表 2-5    家庭社經地位與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變項  研究結果  劉清芬 (2000)  國小學生  問卷調查法  批判思考 情緒智力  學業成就  國小學生家庭社經地對對其情緒智力有顯著影響力。  徐振堃 (2001)  國中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自我概念  家庭氣氛  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國中生整體情緒智力高於中、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國中生。  黃悅菁 (2003)  國小學生  問卷調查法  情緒智力  學校生活適 應  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
表 3-3    社經地位之教育程度等級  表 3-4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  職業  等級  職業指數 加權值  教育 程度  教育指數 加權值  社經地位 指數  社經地位 等級  I 5×7 I 5×4 5×7+5×4=55  高(55-52)  II 4×7 II 4×4 4×7+4×4=44  高(51-41)  III 3×7 III 3×4 3×7+3×4=33  中(40-30)  IV 2×7 IV 2×4 2×7+2×4=22  低(29-19)  V 1×7 V 1×4 1×7+1×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 Informants: Principal, Vice-principals, curriculum leaders, English teachers, content subject teachers, students, parents.. - 12 cases could be categorised into 3 types, based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