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童休閒參與現況與差異分析

本節分為四部份,分別針對受試者的休閒參與現況作分析比較,

並探討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父母休閒教養方式在休閒參與上的 差異情況。因各類參與類型的參與頻率,經計算過後所得的數值為多 組不同的連續變數,無法清楚呈現各類別不同參與頻率程度的差異情 形,因此須將原先的連續變數,轉換為不同組別的類別變數以便進行 分析。分組方式係以分類統整後的數值為原始資料,數值小於2.4(含)

者為第一組「低參與頻率組」,數值2.5(含)以上者為第二組「高參 與頻率組」,再以卡方獨立考驗進行分析。

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現況分析

本研究將休閒參與類型分為「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技 藝型」、「戶外遊憩型」及「知識文化型」等六類,共51項活動。利用 描述性統計方法取得受試者在每項活動的平均數、標準差及在各類活 動中的得分結果如下(如表4-2、4-3)。

由表4-2可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類型的頻率由高至低 低分別為:娛樂型(M=3.41)、社交型(M=2.73)、運動型(M=2.68)、

技藝型(M=2.49)、知識文化型(M=2.48)、戶外遊憩型(M=2.37)。

整體休閒參與的總頻率得分為2.69,超過中間值2.5,可知高雄市國小 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頻率尚佳。其中娛樂型休閒參與及社交型休閒參 與分佔一、二名,研究者認為娛樂型休閒參與是國小學童最容易接觸 與取得的活動類型,且其最具有聲、光效果,最容易吸引學童的注意。

社交性休閒參與正符合高年級學童於青少年前期需同儕認同與建立人 際關係的需求,也印證了Maslow所提出的觀點:人是具有社會性,無 法離群索居且渴望與他人互動,希望有所歸屬,被人接納、關注、需

要(李枝樺,2004)。

另也發現戶外遊憩型休閒參與頻率最低,本研究推測這是由於戶 外遊憩型休閒參與必須有花較多的時間與金錢,且大都需要家長帶 領,學童通常無法獨立完成,因此造成參與率偏低的現象。

表4-3顯示,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最常參與的休閒活動項目前五 名依序為:看電視(M=4.58)、玩電腦上網(M=4.23)、聊天(M=4.09)、

聽音樂廣播(M=4.09)、球類運動(M=3.82)。看電視、玩電腦、上網 等為現代學童主要的休閒參與項目,研究者認為此與 e化時代來臨有 關,大量資訊在電視、電腦、網路上流通,且這些設備已普及許多家 庭,使學童容易參與這些休閒活動。不過這些休閒參與項目在Nash

(1960)休閒理論中的休閒參與價值屬於第1層級,以排解多餘的時間 為主要的目的,整體上較無價值性。

表4-2 休閒參與類型現況分析摘要表

休閒參與類型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題數 每題平均得分 排序 娛樂型 638 37.52 7.45 11 3.41 1 社交型 638 21.85 5.13 8 2.73 2 運動型 638 21.43 5.92 8 2.68 3 技藝型 638 19.95 7.81 8 2.49 4 知識文化型 638 22.28 8.11 9 2.48 5 戶外遊憩型 638 16.58 5.65 7 2.37 6

總計 638 139.61 40.07 51 2.69

表4-3 休閒參與活動統計表

二、不同性別學童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利用統計法卡方檢定的獨立性考驗法分析,瞭解不同性別 學童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情形(如表4-4)。不同性別的學童在「社交型」

2=3.95,p<.05)、「技藝型」(χ2=60.19,p<.05)、「知識文化型」(χ

2=10.66,p<.05)等三種休閒參與上達顯著性差異,且都為女性學童參與 率高於男性學童。其餘項目則無顯著性差異存在。

依本研究結果可知,不同性別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 與上會有顯著性的差異。女性學童較偏向社交型、技藝型與知識文化 型活動,此研究結果與李世文(2003)、李枝樺(2004)、羅明訓(1999)

相同,研究者發現這些研究皆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所做的問卷調查,

亦顯示此結果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而言是一普遍現象。林生傳(2000)

指出,我們的社會在行為模式、價值觀念、禮儀教化方面,對男女性 別形成了不同的期許與和限制,於男性鼓勵「陽剛」於女性則鼓勵「溫 柔婉約」,或許是因為社會上對性別仍存有刻板印象,才導致男女生在 休閒活動上的差異性(引自李枝樺,2004)。

其餘娛樂型、戶外遊憩型、運動型休閒參與則無性別上之差異,

此結果與蔡素琴(1993)亦針對高雄市國小學童所作的研究結果相同,

因此可顯示高雄市國小學童在體育型、娛樂型的活動上確實並無性別 上的差異存在,亦即高雄市國小男女學童皆樂於參與體育型、娛樂型 的休閒活動。Streitmatter(1993)指出,面對挑戰與參與運動活動的經 驗對於年輕女性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女性的社會形象是貼心、關心及 隨和,而不是獨立與力量,因此,運動提供了一個「另類的」,讓女性 體會獨立自我的機會(引自王梅香,2002)。

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社會對性別的期待也日漸趨於兩性平權,

本研究結果在戶外遊憩型及運動型的休閒參與並無差異性,顯示了目

前高雄市國小學童家長、學校對於運動、戶外活動的喜好培養已不在

三、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學童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統計法卡方檢定的獨立性考驗法,瞭解不同家庭社經地 位的國小學童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情形(如表 4-5)。不同家庭社經地 位的國小學童在「娛樂型」(χ2=9.32,p<.05)、「戶外遊憩型」(χ2=8.65,

p<.05)、「知識文化型」(χ2=14.47,p<.05)等三類休閒參與上達顯著性 差異,且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在六種休閒活動類型的高參與頻率百 分比皆明顯高於中家庭社經地位或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

此研究結果與李世文(2003)、李枝樺(2004)、陳志清(2006)、

張文禎(2002)、羅明訓(1999)皆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對象的研究結 果相似,顯示家庭社經地位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上所造成的 差異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與連智源(2007)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使用 觀察法所做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為中年級學童與高 年級學童因年紀有所差異且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 結果。

本研究的家庭社經地位分類來自家長職業及家長教育程度,家長 教育程度會影響其對資訊及技術的取得難易,家長的收入則會影響其 子女參與休閒活動的類別。如同 Kelly and Godbey (1992)認為在生 命的歷程當中工作、家庭、教育、休閒是相互交錯(引自黃薇如,1996)。 家庭中父母的工作與父母的教育程度都會與子女的休閒參與產生關聯 性。也印證了 Neulinger(1981)指出的職業種類會影響個人的休閒時 間量及休閒品質(引自李枝樺,2004)。探究其原因,在「戶外遊憩型」

休閒參與方面,需要家長花時間陪同參與,而中、低家庭社經地位的 家長可能會因為不夠重視或是忙於生計,沒有充裕的休閒時間而影響 子女的參與程度;在「知識文化型」休閒參與方面,則因需花費金錢 且長時間的培養,所以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家長較有優渥的條件來

支持學童參與。

四、父、母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在休閒參與上的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卡方檢定的獨立性考驗法分析來探討不同父、母親休閒 教養方式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各類型休閒參與上的差異(如表4-6、

4-7)

本研究結果顯示,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親不同的休閒教 養方式使得學童在「社交型」、「運動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

及「知識文化型」類型的休閒參與上都有顯著性的差異,父、母親採 取「高關懷高權威」、「高關懷低權威」教養方式的學童數在各項休閒 參與的頻率都顯著高於採取「低關懷高權威」、「低關懷低權威」的父、

母親,且其中以「高關懷低權威」的休閒教養方式尤為顯著。

此研究結果與國內其他以國中學生(宋瓊瑛,2003;黃文真,1986)

及以國小學童(陳桂菊,2001;黃薇如,2006;蔡素琴,1998;蘇瓊 慧,2005)為研究對象的研究結果相同,顯示在國中、國小階段父母 的休閒教養方式確實會影響子女休閒參與情況。

依據陳桂菊(2001)以深度訪談訪針對宜蘭地區國小學童及家長 參與休閒活動的研究,可知採高關懷低權威休閒教養方式的父母,在 作休閒計畫及參與休閒活動過程中,總是能採取輕鬆的態度並尊重子 女的意見,與子女共同學習,因此子女皆能對其參與的休閒活動相當 投入並產生興趣且有所收穫。黃薇如(2006)同樣以問卷調查法針對 高年級學童所作的研究,亦顯示父母的高關懷導向讓子女的休閒參與 項目增加。

父、母親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上的表現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張春興(1995)就指出,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態度的形成,具有重 要的影響力,因為父母常是「有意」的教養子女,並握有「賞罰」的 權威,又是兒童在家「模仿學習」的對象。有鑑於此,父母親的休閒

教養方式與子女的休閒參與,就有密切的關係。且現在的學童接受了

表4-7 母親不同休閒教養方式的學童休閒參與卡方考驗摘要表

性的差異,女性學童較偏向社交型、技藝型與知識文化型活動。高家 庭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童在「娛樂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化型」

等三類休閒參與頻率明顯高於中家庭社經地位或低家庭社經地位的學 童。採取「高關懷高權威」、「高關懷低權威」休閒教養方式的父、母 親,其子女對於各項休閒參與的頻率都顯著高於採取「低關懷高權威」

、「低關懷低權威」的父、母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