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實施與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實施與結果

研究者藉由訪談相關人士及直接觀察紀錄,進行第一階段「功能性評量期」, 對個案進行三週的觀察期,並同時蒐集訪談資料,整理歸納研究參與者的問題行 為之功能,說明如下。

壹、相關人士訪談法

研究者利用「訪談大綱」「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訪談表」分別訪談研究參與 者的班導師及母親,並請他們分別填寫「問題行為動機量表」,以了解研究參與 者的行為表現與其功能,同時了解其行為所造成之困擾與看法,歸納資料如下。

一、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訪談表

研究者根據訪談結果將小可的目標行為描述、個體背景因素、環境背景因素、

立即前事、行為問題的結果與功能做簡要描述,說明如下:

(一)目標行為描述

「剛接觸到這個班級時,小可在課堂上都會搶著發言,我原本覺得他很優秀,

結果慢慢發現,他在課堂中的分心情形很嚴重,甚至會去干擾其他同學,管 到後面都直接唱反調,拒絕配合,有時候都影響課堂進度,真得很困擾。」

(訪 T-1080218)。

「從三年級開始,就常常接到科任教師反映,在課堂上亂動同學的東西,講 都講不聽,罰也改善不了,同學都不愛跟他坐一起,他也無所謂的樣子。」

- 64 -

(訪 T-1080218)。

「小二升小三,他的爸爸生病,我就比較少關心他學校的狀況,老師有跟我 說他在學校不乖,都會亂動同學的東西,講也講不聽」(訪母-1080220)。

藉由上述訪談資料可以發現,研究參與者從小學三年級,爸爸生病後,開始 出現造成教師及同儕困擾的問題行為,問題行為包括上課分心情形嚴重、唱反調、

亂動同學物品,嚴重影響課堂進度及干擾同學。

依據附錄二所記載之資料,可以得知研究參與者上課分心情形為上課時間玩 弄手指頭或桌上物品,甚至與旁人講話,每節課發生次數約 15 次,持續長達 10 秒以上。唱反調情形為教師給予任務,研究參與者不配合或故意搗蛋,每節課發 生次數約 6-8 次,亂動他人物品為未經他人同意之下,擅自拿走或觸碰他人物品,

每節課發生次數約 5-10 次。即使教師下課使其留下反省、扣獎勵點、軟性溝通,

當下有效,隔一節課馬上忘記,甚至變本加厲。

(二)個體背景因素

「小二升小三,他的爸爸生病,我就比較少關心他學校的狀況……平常在家 都玩手機,玩到很晚才睡覺,常常早上就爬不起來」(訪母-1080220)。

「早上遲到很頻繁,有時候都第一節課了,才到學校,叫他早點睡,口頭答 應,但看到他隔天又睡過頭,就知道他根本沒有改,來上課也常常打瞌睡或 不專心」(訪 T-1080218)。

藉由上述訪談資料及附錄二所記載之資料可以發現,研究參與者的睡眠及飲 食均不正常,常玩手機到很晚才睡覺,導致早上上課精神不佳,飲食方面也不均 衡,長時間攝取垃圾食品,影響生長發育及課堂專注度。

- 65 -

(三)環境背景因素

「午休的時候最好說話,他會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飯做完事,趕緊去午休,都 不用我督促」(訪 T-1080218)。

「平常看他跟同學的相處,有 1-2 個比較好的朋友!但大部分時間,其他同學 都不喜歡他,因為他會亂動別人的東西,所以一天到晚要處理他跟同學的紛 爭」(訪 T-1080218)。

「我工作很忙,沒時間陪他,姊姊們有的要讀書有的要打工,所以小可都自 己在家,我有跟他說沒事就去外面找朋友玩,但他好像寧可在家玩手機也不 出門」(訪母-1080220)。

藉由上述訪談資料及附錄二所記載之資料可以發現,研究參與者的作息當中,

並不喜愛學校生活,卻特別喜愛午休時間,而平常晚上的休閒活動絕大部分都是 與電視、手機為伍,較少有與他人互動的機會,可以說明研究參與者的環境因素 中大量缺少陪伴,同時也看到了不良的生活作息型態。

(四)立即前事

「午休的時候應該是他最乖的時間,他都可以睡得很熟,有睡飽,下午的課 比較可以專心,但有時好像睡不夠,下午第一節又會繼續打瞌睡」(訪 T-1080218)。

「他上自然課的時候很乖,尤其是看影片的時候,所以我問自然老師,小可 在自然課有沒有搗蛋,自然老師都說不會,但我們不可能每節課都給他看影 片啊!」(訪 T-1080221)。

「分組活動的時候最讓我頭痛,他跟幾個特定的同學一旦分到同一組或坐附 近,就會吵架或亂動人家東西,跟同學處得不好」(訪 T-1080218)。

- 66 -

藉由上述訪談資料及附錄二所記載之資料可以發現,研究參與者在午休時間 非常穩定,不會出現問題行為,在上課分心行為中,主要學科(數學、英語)最可 能出現不專心行為,進階詢問,發現其主要學科學習成績表現也不佳,可以推測 除了作息不正常導致精神不佳外,也可推測對於學習興致不高、學習上遇到困難 (聽不懂課堂內容),最不可能出現則是在自然課看影片時。唱反調行為最可能發 生在班導師命令其訂正作業或是教師進行分組活動時,尤其組別中出現趙 OO 同 學時,更容易出現此行為,最不可能發生在藝術教室畫畫及自然教室看影片時。

亂動他人物品最可能發生在藝術教室及分組活動時,因藝術教室材料豐富,且是 小組方桌,亂動他人物品發生頻率高,最不可能發生在游泳池,因為沒有東西可 以動。

所有行為在早上的課程發生的頻率也較下午的課程高,估計與前一晚的睡眠 品質有相關。

(五)問題行為的結果與功能

藉由附錄二所記載之資料可以發現,小可分心的行為有低頭玩手或桌上物品,

可以讓他打發上課時間,逃避學習,唱反調行為在教師命令其訂正作業及團體討 論時特別容易發生,可以獲得教師的注意力,讓教師在旁盯著他,指導他一步一 步完成,而逃避自己完成指令,亂動他人物品的行為則是為了獲得同儕的注意力,

似乎想表達意見或想跟同儕溝通,但不知道如何開口,而選擇這種方式直接吸引 同儕注意。

貳、直接觀察法

在一百零八年二月進行為期三週的觀察期,於每週選擇其中四天各一節課 (包含科任課、導師課),共紀錄 12 次評量結果,並將行為事件紀錄於「行為觀 察紀錄表」與「行為前後事件觀察紀錄表」,整理歸納如表 4-1 至 4-3:

- 67 -

一、問題行為事件次數的分布 表 4-1

上課分心行為在不同時間發生的次數

科目 英語(3

節)

彈性(電腦) (3 節)

數學(3 節) 自然(3 節)

發生次數 52 28 50 21

每節課平均出現次數 17.33 9.33 16.67 7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表 4-2

唱反調行為在不同時間發生的次數

科目 英語(3

節)

彈性(電腦) (3 節)

數學(3 節) 自然(3 節)

發生次數 18 9 16 4

每節課平均出現次數 6 3 5.33 1.33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表 4-3

亂動他人物品行為在不同時間發生的次數

科目 英語(3

節)

彈性(電腦) (3 節)

數學(3 節) 自然(3 節)

發生次數 30 12 26 6

每節課平均出現次數 10 4 8.67 2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 68 -

就表 4-1 至 4-3 之內容,在為期三週的觀察中,上課分心行為共出現 151 次,

唱反調行為共出現 37 次,亂動他人物品行為共出現 74 次,可看出行為散布的時 間是在英語課與數學課時,發生的頻率最高,在自然課發生的頻率最低。

二、問題行為在不同前事發生次數的分布 表 4-4

上課分心行為在不同前事發生的次數

前事類別 教師講述 等待 被責罵和處罰 分組活動 其他 發生次數 62 41 12 31 5 所占比例(%) 41.06 27.15 7.95 20.53 3.31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表 4-5

唱反調行為在不同時間發生的次數

前事類別 教師講述 等待 被責罵和處罰 分組活動 其他

發生次數 0 5 19 13 0

所占比例(%) 0 13.51 51.35 35.14 0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表 4-6

亂動他人物品行為在不同時間發生的次數

前事類別 教師講述 等待 被責罵和處罰 分組活動 其他

發生次數 25 12 0 34 3

所占比例(%) 33.78 16.22 0 45.95 4.05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 69 -

就表 4-4 至 4-6 的表格內容,在為期三週的觀察中,上課分心的前事行為在 教師講述的時候出現所占的比例最高,占了 41.06%,其次為等待時,占了 27.15%,

唱反調的前事行為在被責罵和處罰時,與分組活動時出現的比例最高,分別占了 51.35%和 35.14%,亂動他人物品行為的前事行為在分組活動時發生的比例占了 45.95%,其次為教師講述時,占了 33.78%。

將直接觀察紀錄和訪談紀錄做比對和整理後,發現主要的前事有幾點影響學 生出現問題行為,一為學生對於教師講述性的學科授課方式不理解或覺得無趣,

或是等待時間過久,導致上課分心情形嚴重,二為分組活動時與同儕溝通不易,

在環境下得不到關注,想用其他行為引起注意,導致問題行為出現。

三、問題行為在不同行為功能發生次數的分布 表 4-7

上課分心行為在不同行為功能發生的次數

行為功能的類別 打發時間 獲得關注 逃避學習 逃避自己完成任務 發生次數 37 90 10 14

所占比例(%) 24.5 59.6 6.62 9.27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表 4-8

唱反調行為在不同行為功能發生的次數

行為功能的類別 打發時間 獲得關注 逃避學習 逃避自己完成任務

發生次數 0 20 6 11

所占比例(%) 0 54.05 16.22 29.73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 70 -

表 4-9

亂拿他人物品行為在不同行為功能發生的次數

行為功能的類別 打發時間 獲得關注 逃避學習 逃避自己完成任務

發生次數 6 68 0 0

所占比例(%) 8.11 91.89 0 0 註:平均四捨五入至小數第二位

藉由表 4-7 至 4-9 的整理,小可上課分心的行為功能主要是為了獲得關注與 打發時間,其中獲得關注占了 59.6%,再來則是為了打發時間,占了 24.5%,唱 反調行為的功能則是獲得關注占了 54.05%,其次為逃避自己完成任務,占了 29.73%,亂拿他人物品行為的功能絕大部分為獲得關注,佔了 91.89%。學生的 行為功能主要都是為了獲得注意力,當學生出現行為並達到功能時,這些行為會 被強化,不容易褪除,研究參與者需要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問題行為才不會一 直出現。

藉由表 4-7 至 4-9 的整理,小可上課分心的行為功能主要是為了獲得關注與 打發時間,其中獲得關注占了 59.6%,再來則是為了打發時間,占了 24.5%,唱 反調行為的功能則是獲得關注占了 54.05%,其次為逃避自己完成任務,占了 29.73%,亂拿他人物品行為的功能絕大部分為獲得關注,佔了 91.89%。學生的 行為功能主要都是為了獲得注意力,當學生出現行為並達到功能時,這些行為會 被強化,不容易褪除,研究參與者需要學習正確的表達方式,問題行為才不會一 直出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