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55 -

確認研究對象;二、蒐集相關文獻;三、發展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四、實施正向 行為支持方案;五、資料處理;六、撰寫研究報告。研究程序如圖 3-3:

圖 3-3 研究程序圖

壹、研究準備階段

在研究準備階段,研究者須進行的研究內容有確認研究對象、蒐集相關文獻 及發展正向行為支持方案,說明如下:

一、確認研究對象

1.確認研究對象

2.蒐集相關文獻

3.發展正向行為支持方案

4.實施正向行為支持方案

5.資料處理

6.撰寫研究報告 研

究 準 備 階 段

研 究 介 入 階 段

研 究 結 束 階 段

- 56 -

研究者本學期擔任三、四年級的藝術科任教師,透過課堂中與孩子們相處的 情況,選擇幾名具有問題行為之學生,再進而與班導師及其他科任教師訪談討論 後,選定其中一名疑似注意力缺陷,具有長期問題行為之學生小可為研究對象,

因小可的問題行為令許多教師頭疼不已,且嚴重影響自身學習及人際關係,也常 常干擾課堂的進行及學校作息,因此本研究是為了瞭解小可問題行為背後的影響 原因,透過團隊合作方式設計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協助小可改善其問題行為,本 次研究屬於立意取樣,並徵得班導師、相關教師及家長的同意。

二、蒐集相關文獻

確認研究對象後,研究者便開始蒐集與整理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相關文獻和 研究,早期改變問題行為的技術大多都是行為改變技術,後來漸漸重視各體環境 因素與個體自覺,處理問題行為的方式開始轉變為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概念;改 變的目標不僅是消除問題,更開始重視個體發展適當的、正向的社會行為,因此 教導替代行為及後果處理策略的介入都是本方案重要的一環。因此研究者透過蒐 集和整理文獻的方式,確立研究方向及建立研究架構。

三、發展正向行為支持方案

正向行為支持方案的發展內容包含以下三項:

(一)選定個案的問題行為

確認研究對象後,研究者向個案之班導師及家長進行訪談,搭配研究者自行 擬定之「訪談大綱」,以迅速瞭解個案的基本資料、家庭背景、在校情形以及個 案目前最需要處理的問題行為來作為本研究的目標行為,問題行為共有三項:

1.不專心 2.唱反調行為 3.亂動他人物品 (二)進行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

研究者透過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來找出個案問題行為的功能,以協助正向行 為支持方案的擬定,本研究之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的實施方式包括:

1.間接評量法(相關人士報導法)

- 57 -

運用「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訪談表」來訪談個案的班導師、相關教師及家長,

以初步瞭解個案問題行為發生的型態及背後的功能。同時藉由「增強物調查表」

來蒐集各案喜好和厭惡的東西(包括實質物品、社會性增強、活動性增強),以利 後續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之擬定。

2.直接觀察法(直接評量)

運用、「行為觀察紀錄表」、「問題行為動機量表」、「行為前後事件觀察紀錄 表」來記錄個案問題行為的發生次數及前後事件、生態環境、後果等因素,可以 作為假設個案問題行為之功能的依據。

(三)發展研究工具及介入策略

研究者蒐集好相關資料且決定好個案的目標問題行為後,開始進行研究工具 的設計,相關研究工具參閱本章第三節;依據問題行為功能性評量之結果,發展 出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方案內容包括:前事控制策略、生態環境改善策略、行為 教導策略、後果處理策略。

貳、研究介入階段

在研究介入階段,研究者將此階段分為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執行過程及資料的 處理程序,說明如下:

一、實施正向行為支持方案

本研究是設計單一受試法之 A-B-A 倒返設計,分為基線期(A1)、介入期(B1)、

維持期(A2),在介入期(B1)才實施正向行為支持方案,並配合研究對象喜歡的 增強物或增強方式進行,期間透過「正向行為支持方案檢核表」檢核研究者與相 關教師實施方案時是否達成一致,降低干擾變項造成的影響。

二、資料處理

研究者依據基線期(A1)、介入期(B1)、維持期(A2)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 析,包含質性資料的處理、社會效度與觀察者信度考驗。

- 58 -

參、研究結束階段

在研究結束階段,研究者主要的工作為撰寫研究報告,研究者根據分析的情 形提出研究結果、討論與建議,以供未來教學及後續研究的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