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問題解決能力

一、問題解決能力意涵

學校教育應該讓學生能透過學習活動,去蒐集、整理、分析、與運用相關資訊,

能獨立思考,並有系統研判問題,而能養成溝通協調、講道理、理性批判事物、容 忍不同的意見、與反省的習慣,並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和衝突 (教育部,1998) 。而 問題解決能力包含多種能力,根據多位學者的觀點茲分述如下:

(一) Brandsford 與 Stein (1986) 提出問題解決能力包括五項能力如下:

1.定義問題的能力。

2.精確的解釋及呈現問題的能力。

3.收集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

4.實踐問題解決方法的能力。

5.著重問題解決後的影響的能力。

(二) 黃淑珍 (1994) 認為問題解決能力應包含多向度的能力,是解決問題過程中所 需要的種種技能,除了察覺、分析、思考、創造、評估、關係推衍、統整等認 知上的能力;對生活情境的問題解決,則需要社會關係的推衍、觀點取代,以 及將方式運用到真實情境中實行的社會能力。

(三) 唐偉成和江新合 (1998) 認為問題解決能力應包含五種能力的培育,包括 1.聯想與類比的能力。

2.問題表徵與心象思考能力。

3.解題策略的運用與選擇。

4.後設認知與監控能力 5.批判思考能力。

(四) 潘怡吟 (2001) 認為問題解決能力的向度分為七個:

1.察覺問題之存在。

2.確認所存在問題之性質。

3.解釋推論。

4.猜測原因。

5.是否需要更多資料之能力。

6.辨認問題情境中有關之因素。

7.決定解決方法。

(五) 詹秀美、吳武典 (2007) 修改詹秀美、吳武典 (1991) 問題解決能力五個向度 如下:

1.界定原因。

2.解決方法。

3.預防問題。

4.變通性。

5.有效性。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研究者認為問題解決能力在一開始應須有察覺與確認問 題的能力;在探索問題過程中,須具備思考、蒐集與創造等能力;在問題解決階段,

應針對問題進行分析、統整、評估以決定解決方法並付諸行動;在最後階段,能對 成效與歷程進行反思與檢討。

二、體育相關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

彭慧君 (2006) 探討動作教育課程介入國小體育課對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研 究結果發現動作教育課程學童之策略、合理化、思考過程、評鑑及整體問題解決能 力顯著優於傳統教學學童。

吳英義 (2006) 運用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探討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之影 響,結果顯示 TGfU 教學法在問題解決能力自我檢核表的得分上,與傳統式的教學 法比較,差異性達到顯著性水準。

周建智 (2009) 嘗試以合作學習、概念構圖學習、直接教學策略探討國小高年 級學童體育問題解決能力之效益,研究發現合作學習與概念構圖學習組在解釋推 理、猜測原因、逆向猜測原因、決定解決方法、評鑑的分數顯著高於直接教學組。

余雅婷 (2008) 以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介入籃球教學探討五年級學童籃球問題

測驗名稱 編製者/年代 對象 問題解決能力向度

生活問題解決測驗 葉玉珠、詹雨臻 (2005)

國小五至 六年級

1.界定多重問題 2.決定優先順序 3.提出解決方法 4.決定最佳解決方法

新編問題解決測驗 詹秀美、吳武典 (2007)

國小四年級至 國中七年級

1.界定原因 2.解決方法 3.預防問題 4.變通性 5.有效性

由上述文獻可知,問題解決的歷程相當複雜,評估實細分許多次要能力,表 5 列中工具郭伯銓 (2001) 問題解決能力測驗及詹秀美和吳武典 (2007) 新編問題解 決測驗之對象符合本研究國中七年級學生,而後者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年代最新,因 此採用新編問題解決測驗做為本研究的研究工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