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團體方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第五節 研究工具和資料分析

本研究以量表(前後測分數變化)與質化紀錄(訪談及團體觀察紀錄)作為研究 工具,以檢驗參與團體方案之單親親子在團體前、後之變化情形。量化工具採用

「生活適應量表」及「親子互動量表」。而質化工具則是採用團體紀錄及於團體 前後共兩次的深度訪談資料,分別說明如下:

一、研究工具 (一)量化工具

1、生活適應量表

(1)施測對象:子女。

(2)量表內容:

本研究採用黃玉臻(1997)所編製的「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作為瞭解國 小學童生活適應現況之工具。該量表依文獻探討將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分為個人適 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及同儕適應四個層面。量表共有 55 題,其中第 1~17 題為個人適應的部分,第 18~32 題為家庭適應的部分。第 33~44 題為學校適應,

而第 45~55 題為人際適應的部分。

(3)計分方式:

計分方法採 Likert 四點量表來計分,由受試學生依自己的實際情形來作答。

正向題給分依序是「完全符合」4 分、「大部分符合」3 分、「有一點符合」2 分、

「完全不符合」1 分;而反向題給分方式依序為「完全符合」1 分、「大部分符合」

2 分、「有一點符合」3 分、「完全不符合」4 分。

總量表分數越高代表兒童之整體生活適應越好,若在分量表的得分越高,表 示該受試兒童在該層面適應情形越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4)信、效度:

本量表採內部一致性 Cronbachα 值來考驗其信度,分量表的 Cronbachα 值 從.85 到.91,而總量表的 Cronbachα 值為.95,表示其量表具有一致性及可靠性。

另外本量表也具有建構效度及效標關連效度。本量表經過因素分析後,得到 國小學童生活適應的四個主要因素,顯示有良好的建構效度。而在效標關連效度 上,此量表在預試同時請受試學生之級任老師填寫一份在生活適應上有困難的學 生名單,而名單上的學童在生活適應量表每個分量表及總量表的 t 檢定均達.05 的顯著水準,顯示此量表有相當高的鑑別效度。

2、身心健康量表

(1)施測對象:母親。

(2)量表內容:

本研究採李美遠(2010)所編製的成人心理健康量表作為測量母親生活適應 程度之指標。該量表共包含五個分量表,總量表共有 28 題。第 1~6 題為「生理 慮病」、第 7~11 題為「焦慮煩躁」、第 12~17 題為「社交困擾」、第 18~22 題為「憂 鬱低落」及 23~28 為「正向樂觀」。

(3)計分方式:

本量表以 Likert 五點量表計分,依序是「總是如此」5 分、「通常如此」4 分、

「有時如此」3 分、「很少如此」2 分、「從不如此」1 分。而「生理慮病」、「焦 慮煩躁」、「社交困擾」及「憂鬱低落」分量表為反向計分,將 28 題的題項得分 累加即為全量表之心理健康總分。分數越高表示其心理健康狀況越佳;分數越低 其心理健康狀況越差。。

(4)信、效度

該量表採 Cronbachα 值考驗總量表及各構面之內部一致性。總量表之 Cronbachα 係數為.92,其他分量表之 Cronbachα 值座落於.79~.88 間,其中以「生

第 14、20、21、

24 題

第 10、14、18、

23 題

(3)計分方式:

本量表以 Likert 五點量表計分,依序是「總是如此」5 分、「通常如此」4 分、

「有時如此」3 分、「很少如此」2 分、「從不如此」1 分。該量表共有六個行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分量表,分別為「關愛」、「憎恨」、「教導」、「敬重」、「霸道」和「卑順」。各量 表分別有 4 題題目,總共有 24 題。

(4)信、效度

廖梓辰(2002)採 Cronbachα 值來評斷量表的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六項 行為分量表的Cronbachα 值介於.66 到.84,可知該量表內部一致性頗佳。

表 3.5.2 各項行為量表四項關係裡的內部一致性係數

對待關係 關愛 憎恨 教導 敬重 霸道 卑順 母親

母親對兒子 .74 .70 .72 .64 .82 .64 母親對女兒 .76 .68 .75 .59 .84 .63 兒子

兒子對母親 .82 .73 .65 .79 .83 .66 女兒

女兒對母親 .82 .79 .68 .81 .84 .64 來源:廖梓辰(2002)

在效度方面,該量表具有結構效度及建構效度。結構效度的部分,我們就各 關係之六個量表求其兩兩相關係數後,發現六項行為量表之關係與人際環的結構 大概符合。另外,在建構效度的部分,此六項量表也可測量到欲測的行為內涵,

亦即具有測量的實質效度(substantive validity)。六類行為量表之得分隨著家庭角 色的不同而呈現有規則的差異。因此我們可以知道該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質化工具:

以各次的團體紀錄及分別在團體處遇介入前、後兩次的訪談的質化資料作為 前、後測生活適應及親子互動關係量表分數差異之補充資料。而於團體介入前、

後兩次的訪談更能針對每一位參與團體的母親進行個別化的瞭解,更能看出團體 前後之間的差距。

1、訪談:兩次訪談皆以受訪者當下覺知的生活適應程度及親子互動情形為主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不同之處在於第一次訪談加入該成員對於親子團體的期待及想法;而第二次 訪談著重於參加團體前後的改變、程度及其內涵。(詳見附錄四)

2、團體觀察:除了每次的團體的觀察紀錄外(含團體進程、團體特殊事件、團體 動力等),也會採用錄音或錄影方式及研究者的觀察筆記,做為團體過程紀錄 之輔助。

二、資料分析 (一)量化資料

本研究採準實驗設計中的「單組前後測設計」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量化資料以 SPSS18.0 作為統計處理工具,因本研究樣本數過少,故僅 以量表分數呈現團體成員的當下狀態,以及三次施測平均分數的變化來瞭解成員 的改變。觀察實驗處理前、後成員在生活適應、身心健康及親子互動關係三面向 之變化。藉以瞭解團體方案介入對於成員所造成的影響,以證明「單親家庭生活 適應及親子互動親子團體」之影響成效,量化資料不足處將以團體紀錄觀察、團 體成員訪談及專業人員訪談等質性資料作為補足。

(二)質化資料

質化資料包含每次團體之觀察紀錄、個別成員深度訪談及專業人員深度訪談 之文本。企圖由個別成員深度訪談資料,整理與歸納出成員在參與團體前「生活 適應」及「親子互動關係」之狀態,之後再就團體觀察紀錄、團體成員訪談資料 及專業人員訪談資料三方,就團體方案介入之影響、成效進行三角檢定,以檢驗 分析優勢親子團體方案介入的影響,補足本研究量化資料不足之處,且質化資料 的開放性及概括性更能豐富整體研究。

1、各次團體紀錄:

每次團體結束後,研究者將就當週團體進行內容、成員互動、團體動力 及團體特殊事件作紀錄。

2、個別成員訪談質化資料:

本研究預計針對團體參與者-母親進行共二次的個別訪談,時間點分別 為「團體方案開始前」及「團體方案結束後」。期能透過深度訪談瞭解參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者對於團體的期待、想法、改變。

3、專業人員訪談質化資料:

團體方案結束後,分別對優勢團體領導者及協同領導者進行訪問,一方 面希望收集專業人員角度所觀察之親子議題、成員改變及改變因子,再者,

更期待能針對方案整體執行的層面,瞭解實務工作者在方案運行過程中遭遇 到的挑戰及困難,將這樣的實務智慧完整記錄,冀能提供未來有興趣操作優 勢觀點親子團體之工作者寶貴的資訊。

三、質化資料信效度

本研究參考下列方法控制質化資料之信、效度,以增加質化資料嚴謹性。(潘 淑滿,2003)

1、增加資料真實性,降低不必要的干擾

在團體過程中,研究者盡力營造一個開放、尊重與完全接納之自由表達 空間,經營一個安全且舒適的團體氣氛為目標,讓成員在團體中能誠實表達 自我真正的想法與感受,增加真實性;給予成員充足的時間與隱私表達空間,

以促進充分思考並減少擔心與顧忌,增加資料可靠性。

2、增加研究討論,減少研究者本身的偏誤

於團體進行期間不但會與機構主任做定期的討論外,也將與指導教授適 時進行討論並聽取建議,以增加於研究過程中各議題的認識與敏感度。同時 保留依討論結果隨時調整與修改研究內容的彈性,以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偏見 或先入為主的觀念,藉此減少研究偏誤。

3、增加資料的多元性

研究者每次在團體過程中,預計進行過程式觀察筆記作為歷程紀錄之基 本工具,並在團體中利用錄影或錄音的方式,將團體過程完整記錄下來,避 免研究者因本身帶領者角色而對團體紀錄有所遺漏。於每次團體結束後,研 究者謹慎地將團體歷程與成員個別狀況(包含行為意向、非語言訊息…等)轉 化成文字資料做深入描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4、資料的再驗證與保存

資料分析過程中,若有不清楚、遺漏、矛盾…等情況,將隨時與當事人 作再次確認,並將最後完成分析之版本給當事者閱讀,以確認研究者的敘述 是否符合當事人之實際認知。分析過程中,研究者也會定期與指導老師及機 構督導討論資料分析的客觀性及適當性,以維持資料分析的品質。最後,研 究者會加以妥善保存團體相關錄影與文字紀錄,在保護受試者的匿名及隱私 前提之下,使後續查察之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第六節 研究倫理

一、倫理議題

社會科學研究之所以迷人與觸動人心之處,便是因為社會科學是一門與我們 日常生活無法切割的學門,其所研究的主題深植於你我的生活周遭。關於「人」

的研究,其所可能牽動的層面深廣,於是我們才更應該以謹慎的態度面對,也是 研究者在進行研究前,必要去提醒自己及省思之處,以下整理於本研究中可能牽 涉之倫理議題及研究者的處理方式:

(一)告知前同意

親子團體方案進行前會以不同的管道招募可能的團體成員,不論以何種管道 與研究者連繫的成員,研究者皆會主動連繫,對於研究目的、團體進行方式及內 涵做正式的說明,並且提供一份「參與研究訪談同意書」,在團體參與者表示同 意參加並簽署同意書後,才會正式將其納入單親家庭親子團體中的一員。

(二)匿名性及保密性

團體進行的紀錄除了文本外,另會有影音紀錄及團體方案前後共兩次訪談資

團體進行的紀錄除了文本外,另會有影音紀錄及團體方案前後共兩次訪談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