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 、 、始於酷炫 、 始於酷炫 始於酷炫 始於酷炫

在文檔中 臺灣街舞文化的社會意涵 (頁 72-75)

四、 、 、始於酷炫 、 始於酷炫 始於酷炫 始於酷炫

在訪談的過程當中,除了多數的受訪者都表示是受電視、電影等媒體影響而喜 歡上跳舞之外,另一個共通點是,許多人都是因為「酷」、「炫」以及流行等等因素 而開啟了對街舞的興趣,而且他們在一開始的摸索期,對於街舞知識的掌握程度都 不高。

「我一開始會接觸到街舞是因為蓋世太保啊,那時候五燈獎很盛行啊,那

他們一直蟬聯冠軍,在一個因緣際會之下就開始跟他們學舞。學舞完之 後,就參加臺灣那時候第一個街舞比賽寶礦力,那時候阿倫他們是八百龍 的時候啊,嘿啊,那時候大概是 1990 年吧還是 1991 年。早期根本是亂混 亂跳耶,沒有所謂的風格,很多跳 locking 和 popping 的那時候也不知道什 麼叫 locking、popping,就跳啊,到最後…那時候大概 1996 年吧,才開始 有分風格。…早期,你去問很多舞者,講實在的,你問他…我們跳到第九 年第十年才接觸到國外的資訊,所以當接觸到的那一剎那,自己的感覺跟 震撼是什麼你知道嗎?自己之前那九年十年跟笨蛋一樣!我第一次出國 去學舞的時候,真的覺得說自己是笨蛋,肢體障礙,我不是說腦袋,是身 體整個跟笨蛋一樣。」(老毛)

「我們一剛開始跳的時候都不知道什麼風格,就知道這個叫街舞,對,那…

當你就是到了…我們是什麼都要跳啦,breaking、locking、popping 巴拉巴 拉什麼都要跳,可是我們不懂得去分,根本就不知道,覺得都一樣,就地 板啊、跳舞啊。」(Aga)

從上面的談話可以發現一個常被忽略的事實,亦即是每個「文化」,尤其是例 如街舞或者 Hip hop 等,對於臺灣而言乃是外來文化者。在文化成員涉入該文化的 初始時期,必然無法在一開始內了解到該文化的精神、觀念,因為文化是需要身體 力行的,文化成員必須經由一定時間的浸淫鑽研,才有辦法得以對自己身處的文化 有更深入的認同感。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街舞 街舞 街舞 街舞在 在 在 在臺灣 臺灣 臺灣 臺灣的 的 的 的成長期 成長期 成長期 成長期( ( ( (1993~2000)

「最早開始接觸街舞是在國中的才藝競賽和同學模仿洛城男孩,跳街舞,

然後接觸到一些動作,但是並不了解它的背景或是任何的名稱還有街舞方 面的知識,直到高中加入熱舞社,那時的老師是 SFC 的武漢,那時才算正 式接觸街舞,才認識到一些舞蹈的風格、不同的音樂類型。一開始是學地 板,當一個 B-Boy,那會喜歡的原因是因為跳街舞比較有成就感,又可以 花很多時間在上面的一個東西。一開始接觸的時候是以地板為主,大概是 這樣。」(小陸)

「…小時候,落成男孩三兄弟64可是紅極一時啊,少男少女們無不為了他 們的帥氣而傾倒,當然當時仍是荳蔻少年的我也不例外,錄音帶和舞蹈教 學帶都是我心愛的收藏…,Hiphop(嘻哈?!)這名詞我可是聽都沒聽過,

我只知道"喔幹!黃力行跳舞好帥!在地上轉來轉去好帥!",沒錯,我就 是如此的膚淺,但說真的,那時候除了覺得那些舞很帥氣之外,我實在沒 有辦法多做其他有高深意涵的聯想。當然,除了那三兄弟之外…還是有很 多人物也是我的偶像,例如:草蜢(他們忘情森巴舞的招牌動作我可是熟 練的很)、杜德偉(拯救地球裡面的他可是動感的很)、郭富城(對你愛不 完應該沒人不會吧)、東京滴65…他們的共通點,對我來講,就是跳舞好帥 氣喔,就是這樣,嘻不嘻哈、是不是嘻哈,懵懂無知的我怎麼可能會有這 樣的問題哩。」(參與觀察,CTF 部份,馬可)

「那時候大約在 1994 開始跳舞的,也是因為 L.A.Boyz,讓我看到哇有人跳舞 可以那麼酷,讓我覺得很想跟他們一樣這樣,然後我就去收集他們的資料,然 後就想辦法就是會希望能夠跳到像他們那樣,然後我就開始了我的舞蹈生涯,

從 94 年的夏天開始的。」(小允)

64 此指 L.A.Boyz,落成應為使用微軟新注音打字時「洛城」一詞不選字的誤植。

65 指 Tokyo D.,1990 年代初期跟隨歐陽菲菲來台發展的日本舞群,其中的團長 Boss 曾在台北市開 設舞狂工廠。

1993 至 2000 年間,可說是臺灣街舞人口增加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電 視媒體仍然對於街舞的開展起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偶像團體洛城男孩(L.A.Boyz)

的出現引發了許多人對於街舞的興趣。而由於街舞人口的上昇,街舞的參與方式也 在此期間漸趨多元,林益民(2003:44-58)指出,街舞圈當中至少包括了三種群體,

亦即「專業街舞舞團」、「學校街舞社團」,其中前者自然是以職業街舞者所形成的社 群,不同於前一節萌發期中哲哥和阿穆時期的「職業舞者」,職業街舞者乃是以教街 舞、開工作室等方式為業的群體;「學校街舞社團」則是廣佈於大學、高中,在街舞 圈當中不但是人數最為龐大的社群,也是職業街舞者主要的客源。另外,便是「校 外自主集結街舞社團」,這個類別的街舞者常有為了成就以及未來打算入行的新生 代。這裡提到的學校街舞社團主要指的是高中以及大學的部份,社團內部的運作大 部份和學校無關,例如聘請社團指導老師或是舉辦成果展等等都是由學生自己一手 包辦。這一節主要描述 1993 至 2000 年間逐漸成形的這三種群體在街舞圈的生態當 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現象,並在最後的部份討論在此一階段逐漸消失的抄舞現象,

以及伴隨著街舞人口漸增後所出現的區域差異。

在文檔中 臺灣街舞文化的社會意涵 (頁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