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浪漫時期擋不住的躍進

奧匈帝國的衰微與法國大革命,導致歐洲經歷了很大的變革,政經文化與藝 術風格均受到強大的衝擊,音樂的表現也苘然不同於前一時期。歸納其變動發展:

(一)人文衝擊

法國大革命後,帶動政經人文思維的轉變,浪漫時期歐洲的藝術中心已由維 也納轉至巴黎。浪漫主義強調「藝術應該激發情感, 尤其是憂慮畏懼的感情----這是昇華的泉源」(Clark,1987:2),啟動音樂更大幅度甚至是極端的強弱分明變 化,與持續張力多變的表現要求,引發音樂追求更豐富技巧與大膽的形式(伍鴻 沂,1995)。

(二)小提琴系統化教學的發展(1751-1800) A 小提琴教學的藍本

十八世紀後半期,小提琴演奏逐漸受到更多的重視,小提琴教學也出現重大 轉變,加上印刷術的進步,小提琴教學書籍開始出現,其中有三位小提琴家對小 提琴教學的貢獻最為重要,分別是義大利節米尼亞尼(Geminiani)、雷歐波特莫札 特(Leopld Mozart)、 拉貝爾( L’Abbe le fils)。 而最為後人稱奇的是,這三位分屬 不同國家的小提琴家,在幾近的同一時代中,相繼出版了小提琴教學的教材。

1751 年,義大利節米尼亞尼(Geminiani)在倫敦首先出版第一本有系統的小 提琴演奏教學教材《小提琴的演奏藝術》(The Art of Violin Playing),五年後,1756 年奧國雷歐波特莫札特(Leopld Mozart) 出版另一本小提琴教學詳細的理論書籍

《 小 提 琴 演 奏 的 基 本 原 則 》(Violinschul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又隔五年,法國拉貝爾( L’Abbe le fils)出版另一本《小提琴教本》(L’Abbe le fils’ principes du violon, 1761)。

(1) 節米尼亞尼(Geminiani)的《小提琴演奏的藝術的教材》( The Art of Violin Playing ),可以稱是一本專業的教材,內容有二十四個練習例子,包含解釋小提 琴左手按絃的基本位置、七個把位、同音不同指法、全音音階和半音音階、不同 調的音階位置、把位移動、雙音音階、弓的變化、震音、十六種弓法混合不同音

44

型和音高的變奏、分解和絃、慢板的長音、不同的弓速…等二十四種例句。另外 還有十二首曲子,這十二首曲子也適用於大提琴,同時也為大鍵琴註明了數字低 音。

(2) 雷歐波特莫札特(Leopld Mozart)根據自己的經驗,發現當時的許多小提 琴學生各有不同的問題,即使是雷歐波特莫札特教學時用口頭說明或示範,仍無 法全然的幫助大部分的人,他認為不僅學生需要,當時的老師們也需要知道許多 相關的音樂知識和演奏常識,所以在1759 出版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則

(Violinschul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violin playing),他特別在前言提到這本書 不只適用於學生,也適用於老師們(Mozart,1759:7)。

雷歐波特莫札特的小提琴演奏的基本原則共分十二章,包含小提琴樂器介

principes du violon)。拉貝爾在教本的開始有以文字敘述練習的重點,後半部則都 是練習的實例句子,如果以當時小提琴演奏技術發展而言,這本教本比較適合提 供給業餘的練習。

另外,其他的小提琴家雖然沒有出版完整的教學理論書籍,但分別以不同型 態創作了小提琴相關的練習或演奏教材,例如塔替尼(Giusepe Tartini, 1692-1770) 在1758 年出版的《弓法的藝術》(The Art of Violin Bowing),和二十首小提琴奏 鳴曲,另外還有為學生寫的一百一十首小提琴綺想曲。 P.Locatelli (1713-1790) 著 有二十四首綺想曲,可以說是當時代最艱難的小提琴音樂作品 (陳藍谷,1987)。

另外一人是德國的昆茲(Johann Joachim Quantz, 1697-1773) ,雖然他不是小提琴 家,但卻留下不少弦樂演奏方面頗有價值的論著(洪萬隆,1991),可惜作者無法 的論著或音樂作品,倒是他的學生白耀(Baillot)著有《小提琴的藝術》(The Art of Violin),非常具有教學的價值,即使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仍有許多值得參考的地 方,可看出兩百多年前的當時,白耀對小提琴教學的用心。

《小提琴的藝術》(The Art of Violin)這本書分兩大部份,第一部份利用圖像 講述小提琴的基本能力,例如如何站立、持弓、夾琴、音階的位置、基本指法、 瑞特(Corrette)、雷歐波特莫札特(Leopld Mozart)、杜波特(Dupont)、以及拉貝爾 ( L’Abbe le fils)等著作寫成的」(Baillot,1835: 502)。他們開啟的小提琴系統化教學 的先鋒,奠定了學院式音樂人才培育的方式,深深的影響後來世界各國的音樂學 院教育(伍鴻沂,2001)。

(三)小提琴樂器的演變

十八世紀後半小提琴造琴家不再義大利獨占鰲頭,英國、法國、德國也有優 秀造琴家出現,例如英國的奚爾父子(W.F.Hill)、奧地利的 Staine 等。而此一時期 最重要的是圖爾特(Tourte 1747-1835)造弓技術改變了小提琴弓的使用,影響了小 提琴技術的表現,連帶引發作曲家對小提琴音樂的期望與追求。因為弓的改變,

使小提琴家有更佳的利器,表現有別於以往的作品要求。許多小提琴演奏的特殊 技巧,均仰賴圖爾特弓才能完成,例如,連續急速跳弓、頓弓、飛頓弓等。自圖 爾特改良弓以後,小提琴演奏的技術大大向前跨了一步。當時期的帕格尼尼

46

(Paganini)與維尼奧夫斯基(Wieniawski),更把小提琴弓的技巧發揮到淋漓盡致。

(四)絃樂思維創作語彙

浪漫時期的作曲家,不再以鍵盤為創作思維,而是想像弦樂的張力特性,作 為音樂創作樂思依據,追求音響張力極致表現,並善用小提琴四絃的關係表現深 度音樂表情傳達,達到豐富的和弦變化支撐華麗音樂的進行。例如,例如貝多芬 的克羅采奏鳴曲,第二樂章開始短短的六小節就有八個力度變化術語;布魯赫小 提琴協奏曲g 小調第一樂章,兩句長音的導奏,單音漸強的音樂表現,充分的彰 顯絃樂的持續、強弱變化、可變的張力、把位音色變化、簡單的音卻能有豐富的 音樂變化,以及多變的弓法技術;中後段分解和弦更把弓弦樂器的特色巧妙的發 揮極致(譜例四),類似的表現在孟德爾頌的小提琴e 小調協奏曲也有很華麗的 表現。

譜例 4:Bruch: violin concerto g min.1st mov.

(五)新架構

浪漫派的風格擺脫經典對稱的古典模式,追求廣大、深沉、豐富對比的音樂 內涵,小提琴作品格局架構尤其明顯。例如貝多芬後期的小提琴奏鳴曲op.47「克 羅采」,和弦的導奏、章節、型式、份量,以及技巧的豐富性,已完全不同於他 早期的作品(譜例五)。

47

譜例 5:Beethoven: violin sonata, No.9。

另外,又如魏歐當(Viexstemps)的第四號與第五號小提琴協奏曲,樂曲曲式 的結構不同於古典時期奏鳴曲式,第一樂章開始樂團合奏的份量幾乎等同交響 曲,無論是配器、和弦類別、音樂的織度與張力、強弱變化要求(經常反覆要求 Sf, pp)、份量,均完全不同於古典風格(譜例六)。

譜例 6:Viexstemps: violin concerto No.4,1st mov.

再檢視比貝多芬晚的同一時代作曲家布拉姆斯(Brhmas,1833-1897)與柴可夫 斯基(Tchaikovsky,1840-1893),他們的小提琴協奏曲,被公認為浪漫時期的經典 代表作品,作曲者對音樂的期望與追求已達「廣、深、遠」的境界。光是獨奏前 管絃樂團的合奏部份,布拉姆斯就佈局了八十九小節,才將音樂交給獨奏者,樂 曲形式充分的彰顯樂團與獨奏的份量要旗鼓相當(譜例七)。在那當時,柴可夫 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還被質疑太深奧,演奏家無法演奏,原因是技巧太深,曲子 結構太大。如果了解柴可夫斯基在第六號交響曲力度的要求,從ffff---ppppp,就 可知道他對音樂張力的要求,不同於其他作曲家(Sadie, 1980)。

48

譜例 7:Brahms: violin concerto D Major,1st mov.

(六)超級演奏家(Virtuoso)的世紀(1801-1900)

自從有公開的音樂會後,音樂演奏的風氣更形蓬勃,個人技術、音樂、風采 的展現,成為這一時期最典型的風尚。在此世紀,絃樂音樂已是音樂會中不可或 缺的,再加上交響樂團的發展,獨奏小提琴協奏蔚成風氣,當時白耀(Bailoot)是 史上第三位演出貝多芬D 大調協奏曲的小提琴家(Baillot, 1835:vx)。 聽眾狂熱的 期望炫技的表演,小提琴已成為此一世紀最重要的樂器代表。超級的小提琴演奏 家陸續的出現,例如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維尼奧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 (1835-1880)、白里奧(De Charles Beriot (1802-1876)、魏歐當(Henri Vieuxtemps,1820-1881)、白耀(P.A.F.de Sales Baillot,1771-1842)、羅德(T. P. J. Rode, 1774-1830) 、 克 羅 采 (Rodolphe Kreutzer,1766-1831) 、 史 博 (Lousi Spohr, 1784-1859)、姚阿幸(Joseph Joachim,1831-1907)、沙拉沙泰(Poblo Meliton Sarasate, 1884-1908)…等,成就了音樂史上小提琴演奏家最風光的盛況。

這些超級演奏家中有不少同時也是作曲家,除了技術表演之外,他們也留下 很多的重要作品,例如至今仍經常被演出的協奏曲或奏鳴曲,而這些作品的本身 就是小提琴演奏的試煉素材或是教學的直接教材。小提琴的學習一向非常的重視 世代師承,大多數的小提琴家都各有脈絡可循,可見〝名師出高徒〞觀念天下一 致。 如果把自維奧第(Viotti)以降,各重要小提琴師徒的發展仔細的詳列,小提 琴家的師承發展可由下圖(圖 1)一目了然(伍鴻沂,2001)。

49

圖一 小提琴名家師承(取自Margaret Campbell (1982). Die grossen Geiger 附頁

(七)不朽的作品

浪漫時期的小提琴作品幾乎是當時代音樂會的主流,包括奏鳴曲、協奏曲,

與音樂會小品,除了前段所述超級音樂家的大型作品繁多恕不備载之外,最可貴 的是順應音樂環境的需要,除了重要的小提琴協奏曲之外,還有許多有價值的音 樂會練習曲應運而生,這些音樂會練習曲至今仍被專業的音樂學院視為學習小提 琴必要的練習教材,以下是經過兩百年的沉澱後練習曲的經典,從中可發現大部 份重要的練習曲,都集中在這一時期所創。

Paganini: 24 Capricen (1782-1840)

Wieniawski: 0p. 10, L’ecole moderne(1835-1880) Locatelli: 24 Capricen (1713-1790)

Don’t: op. 35 (1815-1888)

Gavinies: 24 Etueden (1728-1800)

Vieutemps: Op. 16, 6 Konzert Etueden (1820-1881)

50

Rovelli: Op. 3, 12 Capricen (1793-1838) Dancla: Op. 73, 20 Etueden (1817-1907) Rode: 24 Capricen (1774-1830)

Fiorillo: 36 Etueden (1755-1823) Kreutzer: 42 Etueden (1766-1831) Mazas: 36 Etueden (1782-1849)

五、結論

綜觀音樂歷史的演變,隨著音樂的主軸發展,小提琴音樂從巴赫深沉的賦音 音樂,創造了提琴音樂的典範,為後人留下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也替巴洛克時 期奠下良好的基礎。古典時期,莫札特與海頓,建立了小提琴獨奏的地位,至今 無人能動搖其事實。到了浪漫時期,環境氛圍引領貝多芬突破,經由帕格尼尼炫 技式的展演,與同時代眾多的小提琴傑出演奏家共同締造了燦爛輝煌的浪漫絃樂 王朝,也累積了數量可觀的小提琴協奏曲,成為後世喜愛小提琴音樂人無限的資 產。無論音樂人或愛樂者,皆可由本文感受到浪漫時期小提琴音樂的大躍動,並

綜觀音樂歷史的演變,隨著音樂的主軸發展,小提琴音樂從巴赫深沉的賦音 音樂,創造了提琴音樂的典範,為後人留下無伴奏奏鳴曲與組曲,也替巴洛克時 期奠下良好的基礎。古典時期,莫札特與海頓,建立了小提琴獨奏的地位,至今 無人能動搖其事實。到了浪漫時期,環境氛圍引領貝多芬突破,經由帕格尼尼炫 技式的展演,與同時代眾多的小提琴傑出演奏家共同締造了燦爛輝煌的浪漫絃樂 王朝,也累積了數量可觀的小提琴協奏曲,成為後世喜愛小提琴音樂人無限的資 產。無論音樂人或愛樂者,皆可由本文感受到浪漫時期小提琴音樂的大躍動,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