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輪胎材料、設計與外資公司

第三節 外商輪胎公司

四 其他品牌輪胎

1、Firestone 輪胎

創立於 1900 年的美國品牌 Firestone,早期稱火石或燧石輪胎,日本普利司 通公司1988 年 2 月 26 日宣布併購美國 Firestone181,1989 年之前在台灣曾由泰 豐輪胎公司獨家代理進口,1998 年台灣普利司通在台生產後改稱泛世通輪胎,

為了避免自家品牌排擠問題與擴大通路,不再直營行銷而採取區域代理經銷方式 在台銷售。2012 年底台灣普利司通公司,收回並停止在台所有代理商銷售泛世 通輪胎。

圖2-64 FIRESTONE 商標

資料來源:《FIRESTONE TIRE CATALOGUE 》,(1998 年版)。

2、SUMITOMO

SUMITOMO,住友橡膠公司,台灣自有品牌 FEDERAL(泰豐輪胎)在 1981 年及 DURO(華豐輪胎)於 1979 年分別與之有技術合作關係,日本住友橡膠工業 1999 年2 月 3 日與美國輪胎公司固特異達成協議,在資本及業務進行合作。182 圖2-65 SUMITOMO 商標

資料來源: http://www.sumitomotire.com/Default.aspx,2013.4.10 查。

(1)、DUNLOP

1888 年 John Boyd Dunlop(圖 2-67)發明充氣輪胎,1889 年登祿普在愛爾蘭都 柏林創立第一家輪胎公司,1909 年 DUNLOP 正式在日本創立第一家輪胎工廠。183 日本歷史上第一家輪胎工廠就是登祿普所設立之登祿普神戶輪胎工廠。

180黃健峰,〈米其林忠欣發表新胎展現搶攻市場企圖心〉,《經濟日報》,2002 年 1 月 24 日,

第70 版/汽車雜誌專刊。

181魏東陽,〈因應匯率升值有一套 日大量收購外國企業〉,《經濟日報》,1988 年 4 月 27 日,

第14 版。

182王淑珍,〈住友橡膠 固特異輪胎 換股合作 未來住友著力日本 固特異著力歐美 提高效率〉,

《聯合報》,1999 年 2 月 4 日,第 21 版/財經焦點。

183《DUNLOP 卡客車輪胎商品目錄 》,2011 年 8 月。

56

登祿普輪胎這個品牌,歷經三個世紀一百多年的大起大落仍屹立不搖,關鍵 的是登祿普輪胎家族始終秉持著登祿普先生草創初期的夢想及精神,將登祿普的 光榮傳統延續至今到21 世紀至未來。

在台灣,登祿普輪胎自1980 年正式引進,由住友橡膠授權國住橡膠公司獨 家代理。最初由大客、貨車胎開始銷售,至今日,舉凡大客、貨車胎,各種不同 功能之小客車胎,高性能摩托車胎系列產品一應俱全。歷經數十年之深耕,現已 發展成為台灣市場最大及最知名之進口輪胎品牌之一。184

圖2-66 DUNLOP 商標

資料來源: http://www.dunloptires.com/en-US/tires-home#Scene_1,2013.4.10 查。

圖2-67 John Boyd Dunlop 肖像

資料來源: http://www.dunlop-kc.com.tw/tyre/,2014.3.12 查。

(2)、OHTSU 與 FALKEN

2003 年 1 月 10 日大津橡膠公司(Ohtsu)併入 Sumitomo,大津橡膠的 Ohtsu 品牌不再使用,而原Ohtsu 品牌旗下 Falken 品牌則留下。185

圖2-68 FALKEN 商標

資料來源: http:/falkentire.com/,2014.2.25 查。

3、YOKOHAMA 輪胎(商標詳見頁 73,圖 3-12~14)

1917 年橫濱橡膠株式會社在日本橫濱市神奈川縣成立,1919 年平沼工廠開 始量產輪胎,1921 年製造日本第一條 cord 輪胎,1929 年橫濱工廠開始量產輪胎,

1954 年發表日本第一條橡膠輪胎,1963 年正式更名橫濱橡膠株式會社,1978 年 發表ADVAN HF 乘用車胎。186

184 http://www.dunlop-kc.com.tw/tyre/,2013.4.10 查。

185Japan’s corporate news,http://www.japancorp.net/Article.Asp?Art_ID=4567,2013.3.26 查。

186《YOKOHAMA TYRE CATALOGUE 2014-2015》,P37。

57

橫濱自從從台灣、南韓以及印尼佳通陸續撤資後,經營策略改採獨資方式在 國外投資,菲律賓廠即為其中之一,並在越南獨資設立輪胎廠生產機車胎和輕卡 車胎,1996 年日本橫濱自南港輪胎公司退出股份(頁 74),日本橫濱在台灣成立 台灣橫濱輪胎專事橫濱品牌進口胎的經營,前兩年輪胎多自日本原廠進口,1998 年初開始從橫濱菲律賓廠進口轎車胎。187

4、TOYO

台灣稱之為東洋輪胎,正新輪胎公司與之有技術合作關係(詳見第三章第三 節)。

圖2-69 TOYO 商標

資料來源: Toyo tire U.S.A Corp.,http://toyotires.com/,2013.12.22 查。

(二)、歐系 1、PIRELLI

1872 年,倍耐力 (PIRELLI) 公司由義大利人 G.B.Pirelli 成立,初期生產簡單 的塑膠製品,如雨衣、運動用品等,隨著技術的革新,1879 年開始供應當時稱 為先進的電氣塑膠製品,如電線。1883 年,米蘭成為第一個歐洲裝設市內照明 的城市時,當時著名的史卡拉歌劇院的電線就是由倍耐力供應,到了1886 年更 開始製造海底電纜。

圖2-70 PIRELLI 商標

資料來源: http://www.pirelli.com/,2013.12.22 查。

1973 年,倍耐力發表 P3,這是當時市場上第一款結合鋼絲與尼龍纏繞技術 的輪胎,是結合高速行駛與舒適性的創舉。1974 年 Lancia Stratos 專用賽車胎 P7 正式量產,一款真正的Ultra-low profile 輪胎,1977 年 P6 上市,標示極速可達 210km/hr,1978 年贏得世界盃越野賽,1983 年生產全球第一款機車用輻射胎 MP7,極速可達 240 公里,1984 年第二代 low-profile 輪胎誕生,即 P600 與 P700,

1987 年專為 Lancia Delta S4 4WD 參加越野賽車用輪胎 P0 誕生,1994 年邀請奧運 金牌得主Karl Lewis 做廣告代言人,展現倍耐力在高性能胎技術的領先。2000 年

187周一德,〈日橫濱輪胎將打品質牌 50%轎車胎產自菲律賓廠 強調技術設備優於日本廠〉,《經 濟日報》,1999 年 9 月 21 日,第 28 版/綜合產業。

58

MIRS 全自動化的輪胎生產線開始量產,代表倍耐力在輪胎技術上的全面掌握,

運用全電腦化的生產方式,讓倍耐力的品質大幅躍進。2001 年發表全新 P6 及 P7 二款高性能輪胎。188此外,1988 年時併購美國阿姆斯壯輪胎公司,目的為擴大 在美國輪胎市場的占有率。189

圖2-71 Karl Lewis 代言 Pirelli

資料來源:

http://www.coloribus.com/adsarchive/prints/pirelli-tyres-carl-lewis-417405/ ,

2014.3.21 查。

圖2-72 P600 圖 2- 73 P700Z 圖 2-74 P ZERO(P0)

資料來源:《昇大行商品目錄》

2、Continental Tire

德國馬牌輪胎成立於 1871 年,是德國第一大輪胎製造商,主要生產轎車、

卡客車等各類輪胎及汽車底盤等產品,旗下有Continental、General Tire、Uniroyal

188黃健峰,〈倍耐力發表P6 P7 高性能輪胎〉,《經濟日報》,2001 年 6 月 22 日,第 70 版/汽 車雜誌專刊。

189周一德,〈倍耐力 向世界輪胎界挑戰〉,《經濟日報》,2000 年 2 月 9 日,第 15 版/綜合產 業。

59

等八個品牌,馬牌輪胎通過世界知名大廠認證,是Audi、Benz、BMW、Jaguar、

Porsche 等歐洲知名高級汽車品牌指定的原廠配備輪胎,早年由代理商引進台灣,

2001 年德國原廠在台灣成立子公司--台灣開利耐特公司,自行經營台灣市場。190 德國大陸集團旗下的八個品牌,在台銷售的有Continental、Uniroyal、General、

Semperit 和 Barum 等品牌191,茲分述如下: 圖2-75 Continental Tire 商標

資料來源: http://www.continentaltire.com/www/tires_us_en/,2013.4.10 查。

(1)、General 輪胎

早期為美國品牌 General 輪胎,台灣稱之將軍輪胎或為通用輪胎,1979 年由 建成輪胎有限公司獲得台灣區總代理權192,General 輪胎自 1992 年 4 月由泰豐 輪胎子公司泰安輪胎取得正式代理權,泰豐輪胎稱之將軍輪胎,成長幅度高達 166%,居當年各進口輻射層轎車胎之冠。1993 年推出將軍輪胎年度產品--制水 胎(HYDRO 2000)、防爆胎(GEN*SEAL)、17 吋 4×4 吉普車胎(XP2000×4)及多種輪 胎。193

圖2-76 General GEN*SEAL

資料來源:《將軍輪胎單張廣告》。

(2)、Uniroyal 輪胎

Uniroyal,優耐陸輪胎以雨胎著稱,輪胎業界俗稱「雨傘牌」。

190劉惠臨,〈德國馬牌輪胎 在台設據點〉,《經濟日報》,2001 年 12 月 14 日,第 37 版/商業 要聞。 191周一德,〈馬牌輪胎引進中價位副品牌 搶市〉,《經濟日報》,2002 年 4 月 10 日,第 36 版/

商業要聞1。

192〈將軍牌鋼絲高速輪胎 建成已自美大量進口〉,《經濟日報》,1979 年 7 月 11 日,第 8 版/

車輛器材。

193〈泰安發表將軍輪胎新產品〉,《經濟日報》,1993 年 2 月 20 日,第 28 版/工商服務專輯。

60

圖2-77 Uniroyal 商標

資料來源: http://www.uniroyaltires.com/,2013.4.10 查。

圖2-78 Uniroyal 雨胎之王廣告

資料來源: 《汽車購買指南》,第 149 期,汽車購買指南雜誌社,1997.9, 頁233。

(三)、其他 1、韓系輪胎

Kumho、Hankook、Roadstone、Woosung…等等。台灣知名的翻修工廠,股 票上櫃公司富強輪胎,2000 年左右曾代理 Kumho(錦湖)及其子品牌 Marshall(元帥) 輪胎,並屢創佳績,泰豐輪胎公司則代理Hankook 輪胎,泰豐稱之韓泰輪胎,其 它韓國品牌在台灣銷售代理商常有更換,不再詳述。

2 中國輪胎

自 2002 年來我國加入 WTO,並開放大陸輪胎進口,建大、泰豐引進自家中 國製輪胎進入台灣,也有許多中國品牌輪胎進入台灣市場。

中國在 2010 年取代日本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隨著中國經濟成長,國際三 大輪胎品牌固特異、米其林與普利司通,自1994 年起至 2000 年先後進入中國投 資生產輪胎。

61

中國輪胎目前進入台灣市場而較能讓台灣消費者認同者,多為價格較有競爭 力的大型卡客車輪胎,例如中國輪胎行業排名第三強的山東玲瓏(LingLong)輪胎,

其創建於1975 年,中國輪胎排名前 5 強194,其他山東品牌諸如創建於1976 年 的三角(Triangle)195以及黃海(Yellow Sea)、成山、金宇…等等品牌輪胎,上海雙錢 (Double Coin)、回力輪胎、杭州中策、2012 世界排名第 20 河南省焦作的風神 (Aeolous) 196輪胎…等等。197

台灣消費者受到早期刻板印象影響,面對中國製造輪胎心存懷疑,對中國本 土品牌輪胎接受度有限,對知名品牌中國製輪胎仍有餘慮。中國本土輪胎品牌眾 多,面對國際強勢品牌競爭,輪胎製造水平當會向上提升,不僅是中國卡客車胎,

未來,中國品牌轎車輪胎在台灣輪胎市場上肯定會占有一席之地。

圖 2-79 中國 LingLong 輪胎

資料來源: LingLong GREEN-Max HP,2014 年 5 月 29 日,張明宗攝。

3、東南亞

在 1993 年開放直徑 14.5 吋小車胎進口及解除東北亞國家的地區限制後,市 場呈現風起雲湧,進口胎品牌由60 餘種增加到 80 多種,當時印尼象牌 GAJAH TUNGAL、印度 CEAT、馬來西亞 SIME、印尼 SILVERSTONE、泰國 DEESTONE、MUSTANG、

印度OTANI…等等各種品牌輪胎都曾經大舉進入台灣市場,後來國際知名品牌形 象在消費者心中建立,以及國產品牌輪胎品質提升,東南亞品牌輪胎在價格競爭 力薄弱情況下,東南亞製造輪胎除了國際品牌外,東南亞自有品牌輪胎大多已淡 出台灣市場。

194山東玲瓏輪胎官網,http://www.linglong.cn/,2014.5.29 查。

195 三角輪胎,http://www.triangle.com.cn/,2014.5.29 查。

196 Aeolus Tyre,http://www.aeolus-tyre.com/En/Main.asp,2014.5.29 查。

197品牌世家,http://brand.ppsj.com.cn/city/Tires.html,2014.5.27 查。

62

第三章 臺灣自有輪胎品牌與公司

戰後初期台灣橡膠工業由於技術及設備不理想,只生產自行車胎、雨靴、運 動鞋、膠管、膠帶、碾米滾筒等,產品品質難令人滿意。直到1949 年部份橡膠 廠家隨政府來台,加強橡膠工業生產能力,而且政府推行工業化政策,對於部份 橡膠製品管制進口,避免進口貨打擊,而由當時台灣省物資局統籌供應生膠,使 各廠保持正常生產,台灣橡膠工業因而奠定基礎。橡膠工業是重要民生工業,當 時台灣橡膠產品品質不如外貨,橡膠廠家努力改進品質,台灣區橡膠工業同業公 會於1952 年設立試驗室,至 1957 年在該會台中辦事處設立試驗室,供給各會員 工廠試驗,研究改進品質及成本。並由該會技術改進委員會擬定橡膠製品標準草 案,經中央標準局採用為國家標準者,計有自行車內外胎、雨靴、球鞋等20 餘

戰後初期台灣橡膠工業由於技術及設備不理想,只生產自行車胎、雨靴、運 動鞋、膠管、膠帶、碾米滾筒等,產品品質難令人滿意。直到1949 年部份橡膠 廠家隨政府來台,加強橡膠工業生產能力,而且政府推行工業化政策,對於部份 橡膠製品管制進口,避免進口貨打擊,而由當時台灣省物資局統籌供應生膠,使 各廠保持正常生產,台灣橡膠工業因而奠定基礎。橡膠工業是重要民生工業,當 時台灣橡膠產品品質不如外貨,橡膠廠家努力改進品質,台灣區橡膠工業同業公 會於1952 年設立試驗室,至 1957 年在該會台中辦事處設立試驗室,供給各會員 工廠試驗,研究改進品質及成本。並由該會技術改進委員會擬定橡膠製品標準草 案,經中央標準局採用為國家標準者,計有自行車內外胎、雨靴、球鞋等20 餘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