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影視教學法的發展與國中台灣史相關影片分析 19

第二節 國中台灣史相關之歷史影片

壹、歷史影片的定義與分類

既然談到影視史學就必定會談到歷史影片,本文先簡略將歷史影片分為「紀 錄片」和「劇情片」(即歷史電影)兩大類,這兩大類中各別又可再細分為兩類:

一、紀錄片:

第一種是當時拍攝的「新聞紀錄片」,此類的資料很多,也為後人提供了各 種各樣不同的史料來源;第二種則是由專業史家與影視工作者合作,確定了某一 專題(人物或是事件皆可)後,對已有的紀錄片資料,進行剪輯與合成,重新錄 製成為一部或一系列敘述的紀錄影片。

一般的觀念雖認為紀錄片具有「紀實」的性質,不過,如果深入研究,紀錄 片的取鏡、拍攝角度、光線以及後來的剪輯,都已經有形地或無形地融入了拍攝 者的主觀意識,換言之,紀錄片也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甚至有些紀錄片或是電 視新聞片是為了達到某種宣傳目的,而由導演利用一些真實影像所製造出來的

「偽影」。89

二、劇情片(歷史電影)

狹義的劇情片是在歷史記載與歷史事實的根據下,進行藝術加工,使情節更 加生動,例如:《辛德勒的名單》和《鴉片戰爭》;而廣義的劇情片其實是相對於 現代影片而言,因此,只要反映出古代社會人們的生活,表現出某一歷史時期有 可能發生的事情和有可能出現的人物,即屬於歷史劇情片的範疇。劇情片透過發 行,很容易傳播到全世界,即使有偏離史實的部分,但其戲劇效果仍舊震撼人心,

其所展現的「歷史」更容易使閱聽者「相信」與「投入」,影響力不容小覷。90

89 石弘毅,〈影視在歷史教育中的角色功能〉,頁 33。

90 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史學課程」〉,頁 107-134。

- 30 -

貳、歷史影片的論述分析

張廣智先生否定歷史影片「重現」「歷史真實」的意義,而將影視史學定位 在「重現」「歷史精神」,藉著影視文本,從另一角度呈現某個時代的人物思想、

民俗風情。這種經過第二者以自己的觀念與方式解讀後,再次呈現事實的觀點,

現今傳播學界稱之為「再現」(representation)。「再現」是媒體使用一己的視野 加以描述的重新呈現真實事件,描述歷史的影視文本也是如此,透過所希望的方 式呈現史實,表現出闡述原意但帶有新意的歷史,或配合當下的風俗民情,或傳 達某種訊息。媒體文本所表現出的歷史與真正的史實不盡相同,也許背後的觀念 確是表達那個時代的思想,但已與真正的史實相去甚遠,而這樣的方式有時更能 將過去的歷史活生生地呈現出來「再現」在觀眾眼前。

在歷史影片的普及且廣受歡迎下,史書的角色逐漸演變為影視文本,觀眾面 對影視文本對史實「再現」的觀點,依個人生活背景、教育程度等不同而形成各 種對歷史的了解與認識。稍具歷史知識的觀眾觀賞歷史劇情片時,可以輕易地發 現其中與史實不符之處;但一般民眾卻容易相信歷史劇情片中的杜撰並且信以為 真。這些認知,便成為史實經過影視文本後的第二次「再現」,「再現」在「實際」

與「意義」間產生關聯,形成相互牽引與影響的循環,形成如圖 2-2-1 所示的「再 現」、「實在」與「意義」的三角循環。「再現」便是「影視歷史文本」、「實在」

便是「史實」、「意義」則是「觀眾的解讀」。如以「再現」的論述作為影視歷史 文本在意義與傳播效果的研究,應可更清楚地了解「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

之間的關係,並知曉歷史影片在現今社會所發揮的影響力是無遠弗屆的。91

91 張家佳,〈影視史學與傳播領域的結合〉,《當代》206(2004 年 10 月),頁 117-119。

- 31 -

上述的「論述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指的是對文本內容作一系列結構、

符號、敘事等內容討論。在此以影視文本作為分析主體,簡單定義「論述分析」

的範圍,包括「再現」於「符號再現」與「真實」間轉變的各種意涵,如符號、

敘事、意識型態等。由「論述分析」作為研究影視歷史文本的方式,應可了解文 本背後所希望闡述與程現的意義,也可藉此發現影視傳遞歷史訊息的方式與過 程。以下介紹「論述分析」中影視文本的分析要點:

一、符號學:

戲劇是由許多符號組成,小至一首歌曲、一句台詞,大至一個鏡頭、一段劇 情。如要分析影視文本的結構與意義,必須先了解符號,每個符號在文本中所扮 演的角色、代表的內涵皆是重點。例如片頭曲的曲調是輕快或是緩慢、調性是悲 傷或是快樂,均會影響戲劇文本所要表達出來的意境與觀眾的感觸。因此分析文 本的第一步,便是針對各個符號作歸類並了解,研究其在劇中最基本的定位與闡 述模式。

二、意識型態:

簡單來說,意識型態所要討論的便是「劇中沒有清楚強調」的事物。劇中人 物不會直接明白地說出自己的角色,但觀眾卻可從他說話的方式、衣著、處理事

圖 2-2-1 影視史學的再現分析

(資料來源:參考方孝謙〈什麼是再現?跨學門觀點初探〉繪成)

再現

(影視歷史文本)

意義

(觀眾的解讀)

實在

(史實)

- 32 -

情的態度,了解其所扮演的人物特性。戲劇中表現意識型態的方式非常廣泛,大 至一段故事的主旨,小至一句旁白的內涵,觀眾極易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接受 了戲劇所傳遞的訊息,因此意識型態的分析是了解文本所必須要的步驟。研究影 視史學若能深入討論其背後的意識型態與意義,不但可了解影視文本在闡述歷史 時的角度與觀念,更能進一步配合影視史學在史學方法中的發展,擴大呈現歷史 的方式與領域,將歷史以更多元的面貌介紹給社會大眾。

三、敘事理論:

意識型態的研究能夠呈現影視文本隱含的意義,而敘事理論的分析則是跳脫 文本對內容描述的觀點,綜合意識型態的表達,以更全面的方式了解文本在戲劇 內容中共通的特質與特性。所謂敘事分析(narrative analysis)指的是敘事學的研 究方法,1960 年代開始,法國結構主義語言學者開始重視語言歷史面與行為面,

使敘事學的研究有了新方向,也間接推動了電影敘事學的研究。敘事者可從情節 與時空結構、角色結構兩大結構琢磨敘事的發展,因此當分析影視文本的內容 時,由情節、時空、角色三方向分別討論其特殊的脈絡與演變,不但能夠發現其 各別的特色與性質,也可全面了解文本闡述故事時所衍生的意義。敘事理論運用 在歷史影視的研究上,應可免去許多臆測,由敘事結構所顯示的特色直接配合史 實討論,便能夠全面地掌握影視歷史文本所希望闡述的意涵。92

參、歷史影片的歷史詮釋權

如前所述,歷史影片可分為「紀錄片」和「劇情片」兩類,「紀錄片」是當 下的情境呈現,「劇情片」則是試圖重建歷史現場;前者的歷史詮釋權取決於攝 影師或剪輯師,最終則是製作人的意志,後者則是掌握在導演和編劇手中。「影 視史學」看似新鮮的舶來品,其實講的就是電影、電視所演出的歷史故事,以及 想透過影片內容所傳達的歷史意識。於是,近年來,東亞幾個國家紛紛拍攝大型

92 張家佳,〈影視史學與傳播領域的結合〉,頁 120-122。

- 33 -

歷史劇並行銷海外,以塑造該國的「民族符碼」。日本 NHK 向來愛拍以「大人物」

為主的「大河劇」,自 1963 年至 2011 年已有 50 部作品問世,《龍馬傳》便是頗 受好評的一部;韓國所拍攝的《明成皇后》、《大長今》背後都有喚醒韓國民族情 緒的用意所在;中國的歷史大劇如《雍正王朝》、《大漢天子》、《貞觀之治》等更 是部部膾炙人口,並隱含其欲傳遞的歷史意識。反觀台灣,說不出什麼歷史影視 大作,一直到《賽德克˙巴萊》出現之後,似乎才喚醒了我們遺忘的、忽略的這 段曾經發生在台灣土地上的歷史。總而言之,歷史影片背後所代表的歷史詮釋 權,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講是凝聚民族意識的重要方式之一,台灣若繼續在歷史影 片的製作上保持沈默,等同是放棄了自己的歷史詮釋權。

除此之外,馬西爾˙藍迪(Marcia Landy)在《歷史電影:媒體中的歷史與 記憶》(The Historical Film: History and Memory in Media)一書的導論中便提到,

要如何解讀歷史電影,如何透析電影中所呈現的「大眾史學」。影視史學的發展 與「後現代主義」有密切關係,電影本身就是歷史「文本」我們在電影中「寫」

歷史,並依歷史發展敘事「讀」電影。93傳統的書寫史學,史家獨享歷史的詮釋 權,影視史學則將歷史詮釋權讓給一般社會大眾,即便是文盲也可以接近歷史,

「影音史料」讓歷史現場重建變得更容易。歷史其實是人們依據所處的時代環 境,本著個人對過去的理解與想像所「鑄造」出來的「景象」,真與假不是經由

「證據」,而是符合觀眾需求的「推理」與「想像」。歷史影片之所以受歡迎,便 是因為它可以讓普羅大眾盡情發揮對過去的想像,歷史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

它是可以被「捏塑」的,簡言之,人人都可以是「史家」,大家都可以享有所謂 的歷史詮釋權,也因此帶動了大眾史學的發展,歷史不再是過去「真正」 發生 過什麼事,而是我認為「經過」是這樣的,我「想像」是這樣的。94

然而,筆者並不完全贊同上述關於「影視史學」與「後現代主義」此一派別 關於「史學文學化」的說法。事實上,關於歷史論述或是歷史再現的內容,一般

93 Marcia Landy, ed., The Historical Film: History and Memory in Media (The Depth of Film Series),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vii.

94 羅志平,〈影視史學用於歷史通識教育之思考〉,頁 12-16。

- 34 -

包括兩種成分:一是客觀事實的部分;一是主觀建構的部分。換言之,歷史學可 以分就「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兩方面進行探討,尤其客觀「歷史事實」的

包括兩種成分:一是客觀事實的部分;一是主觀建構的部分。換言之,歷史學可 以分就「歷史事實」和「歷史解釋」兩方面進行探討,尤其客觀「歷史事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