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結論

本文的研究重點是探討以影片作為輔助教材融入國中台灣史教學,以達到認 知和情意教學目標的提升。因此筆者首先蒐集整理與台灣史教科書內容相關的影 片,並分就「紀錄片」和「劇情片」兩類整理之,作為本文研究之基礎資料,也 提供教學現場的老師一份影片目錄,可以配合課本單元作為輔助教材之用。經過 影片的整理和分析,筆者發現影片數量對照國中台灣史各時期的內容其實不成比 率,以「紀錄片」而言,有關原住民文化與戰後台灣的政治,如二二八事件和白 色恐怖的影片數量最多;以「劇情片」而言,則戰後台灣這段時期的影片數量則 有驚人的發展,無論是政治、外交或是經濟的題材,劇情片有所涉獵。至於國際 競爭時期與鄭氏時期的影片則是付之闕如,老師常常只能以出版社廠商所製作的 簡單動畫代替影片在課堂上與課本搭配使用。

其次,討論「影視史學」的意義及理論發展,可知影視史學對於一般人的影 響力可說是無遠弗屆,幾乎一般普羅大眾的歷史知識或多或少都來自膾炙人口的 歷史電視劇或是歷史電影,更重要的是一般民眾常常是因為看了這些歷史劇,才 開始對影片中的這段歷史產生興趣,進而去接觸與探究這段歷史。正因如此,許 多老師便利用影片引人入勝的這個特色作為歷史課堂上引起動機的方式,是故影 視史學與歷史教育便開始產生連結。然而,「影視史學」作為一門歷史學的新興 幼苗,有許多理論截至目前為止不是尚未發展完備便是備受質疑,因此歷史老師 在引用相關理論進行教學時必須特別留意其理論的侷限性。此外,在影視史學融 入歷史教育的過程中,通常學生對於影片的興趣高於課本內容,此時老師所扮演 的角色便是清楚地讓學生知道,課本才是主要教材,影片只是輔助之用,切勿捨 本逐末,只記得影片中虛構的情節,反而忽略了課本內容中所提及的歷史事實,

- 96 -

而老師的任務便是在引導學生辨別虛實的過程中,培養出一套屬於自己的多元史 觀與歷史思維模式。

再次,本文先以皮亞傑(Jean Daul Piaget)的認知心理學說明影片對於教學 成效的確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再配合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及其五大特性,包含過 去性、推論性、因果性、綜合性和具體性,作為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教材設計的 理論依據;最後引用 2001 年新版布魯納(B.S. Bloom)認知教學目標的知識向度 與認知歷程向度,以及克拉斯沃爾(David R. Krathwohl)的情意領域目標分類理 論,說明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如何提升認知和情意這兩項教學目標。課程設計則 主要採用過程模式和錨式情境教學法作為影片融入台灣史教學的方法;並補充說 明情意教學的實施策略;最後進一步說明影片採取不同的拍攝手法,對於認知和 情意教學目標的提升便有所不同,例如:於影片中呈現第一手史料和紀實影片這 兩種方式,可以補充課文中因篇幅所限而未提及的相關史實內容,對於認知教學 目標的提升較有幫助;至於口述歷史的訪問、利用寫實動畫模擬歷史事件的發生 和歷史劇情片則是較容易令學生「神入」歷史事件當中,以發揮情意教學目標的 功能。

緊接著,本文試圖將上述理論化為實際教案,以紀錄片《牽阮的手》結合「白 色恐怖」和劇情片《賽德克˙巴萊》結合「霧社事件」為例,設計出實際的教案,

並附上相關補充資料、上課 PPT 以及小組學習單,教學策略則是採取講述法、問 答法、錨式情境教學法(觀賞影片)及討論法交互穿插使用,以增加上課的多樣 性及活潑度,打破學生對歷史課枯燥乏味、「背多分」的刻板印象,利用影片加 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記憶力,深入「體驗」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之後,自然而然 就不需要再死背歷史,達到認知和情意教學目標雙方面的提升。唯在課堂上播放 影片的過程中,教師必須特別注意進行同步的提示與史實的澄清,使學生在小組 討論的時候,能因記憶深刻而熱烈發表意見與想法。在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必須 提醒自己所扮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盡量讓學生們自行提問並相互解答,若遇學

- 97 -

生有錯誤觀念或是不當言論時,老師適時地予以澄清即可,並一邊掌控課堂上的 秩序,以利學生產出與整合歷史的因果關係,建立正確而靈活的歷史思維。換言 之,老師將學生先引入、沈浸在情境的氛圍中,透過教師對影像虛實的澄清,去 經驗、討論相關議題,再綜合歸納出歷史事件的因果,並與課本單元作連結,以 訓練學生歷史思考的能力。

最後,筆者認為利用影片融入歷史教學,對老師和學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 響:對於學生而言,一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影片的播放兼具視覺和聽覺 的雙重效果,能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其學習動機,而且影片的內容具彈性及多 樣性,除了可重複觀看重點內容之外,透過變換畫面的節奏,也可喚起和集中學 生的注意力;二則可以提升歷史思考的能力,學生透過直觀的欣賞,培養觀察的 能力、透過觀察,訓練彙整資料的能力、透過彙整的資料,養成討論和釐清史實 的能力、了解正確史實後,以建立起完整的歷史思考模式架構。換言之,對學生 來說,歷史不再是一連串文字的組合,學生可以輕鬆地從視覺中所接收的印象去 理解課本內容的文字敘述,而不用「背多分」的方式去強迫記憶或背誦;相對而 言,學生還學會如何看影片學歷史的方式,往後即便不是在課堂上,自己私下看 歷史的相關影片,也不會輕易為劇情內容或導演立場所混淆,可以自行分辨劇中 的虛實,以補充相關的史實知識與歷史概念,換言之,適當影片之使用可幫助歷 史教學達到或提升情意目標,至少可以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的興趣,即情意教學 目標中的「接受或注意」與「反應」的層次,多則甚至可以協助學生引發愛鄉愛 國的歷史情懷,即情意教學目標中的「價值判斷」、「價值組織」與「價值品格化」

的層次。

貳、建議

對於教師而言,本研究的教學模式有別於一般的講述法,因此教學者首先會 面臨到的便是心理上的調適問題,教學者是否能夠接受資訊融入課程的理念?這

- 98 -

套教學模式和策略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為何?與過去有何不同?尤其是高層次 的認知教學目標與情意教學目標,在教學成果的驗收上皆無法收立竿見影之效,

在以考試成績為導向的學校,教師是否可以承受這樣的教學壓力?其次是專業能 力的問題,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去挑選、剪輯影片,以及說明澄清劇情內容 與真正史實有所出入之處?影片其實不應該只是作為課堂上的消遣或單純引起 動機之用,故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具備基礎的資訊能力與教學原理的技巧,如:分 析影片、提問技巧等等,並運用時下的相關議題與教學目標緊緊相扣,增進學生 學習遷移的效果。本文教學模式的進行中,每一個步驟的實施均需有相當豐富的 資料收集與準備,因此除了可以促進教師歷史專業知能的再成長外,也能同時拓 展其他領域的學習空間,例如資訊與多媒體操作能力的提升。最後,便是時間不 足的問題,很多教師其實具有滿腔熱血,很有想法要嘗試新的教學模式,然而如 上所述,新的教學模式是需要花很多時間與心力去準備的,如今的教學現場上,

老師的課務繁重、領域研習等雜務又多,若再碰上個「怪獸家長」,便有處理不 完的班務,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教師常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然而,影片融入歷史教學的教材設計,也有其教學上的限制,除了老師必須 做好許多備課的工作之外,最根本的要求在於學校必須提供相關的硬體設備,筆 者任教的學校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硬體設備相較於許多學校而言是一應俱全的,

每個班級教室都有架設好的單槍投影機和音源線,每位任課老師也都配有一台自 己專屬的筆記型電腦,因此要在上課的過程中穿插播放影片是易如反掌之事,但 是有些偏遠學校若無此設備,根本妄論影片融入教學的嘗試,或者必須在授課教 室手動拆裝這些設備,若是不熟悉拆裝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會浪費不少 時間,在分秒必爭的社會科課堂上可能是較為不適宜的。另外,關於影片的播放,

依法須購置公播版權之影片,若要將影片融入教學作為常態性的教學方式,這便 不是一位教師所能獨立完成的,故建議學校乃至教育當局能夠編列預算統一購置 優良之中外影片,以供學校單位使用,讓各校教師能於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況下,

- 99 -

實施「影片融入教學」的課程方式。

最後,因受種種條件之限制,本文研究重點僅限於探討不同類別之歷史電影 作為輔助教材,以達成認知和情意教學目標之教材設計,包括提供國中台灣史各 單元可搭配使用之歷史影片資源、教材設計理論和方法,並嘗試編制相關教案以 供參考。至於實際教學之進行,及其成效如何,乃有待進一步作相關之探討。